2020学年高中语文01论辩原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2006182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论辩留侯论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3)其君能下.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奴仆,佣人。
【答案】 (1)怀有的抱负。 (2)值得珍爱。 (3)谦逊地对待 别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二十六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 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 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 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 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 一。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 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片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 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 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 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 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
——《老子》 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 处。
2020学年高中语文01论辩留侯论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本课话题——勇猛与忍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真正的勇猛,不在于受辱后的拔剑而起,而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在于能屈能伸,在于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定力。
胸襟宽广的人会产生非凡力量和旺盛的斗志,从而成就一番壮伟的事业。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片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
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马南邨4. 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
——雨果5.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
——马克·吐温6.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圯.上之老人( ) 卒.然临之而不惊(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 )倨.傲( ) 鲜腆..( )( )肉袒.( )【答案】 yí cù huò bēn jù xiǎn tiǎn tǎ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答案】 (1)“卒”同“猝”,突然 (2)“见”同“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临⎩⎪⎨⎪⎧ 卒然临.之而不惊下临.无地《滕王阁序》把酒临.风《岳阳楼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微⎩⎪⎨⎪⎧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魏公子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勃,三尺微.命《滕王阁序》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故人庄《过故人庄》【答案】 (1)动词,到,至/动词,从高处往下看/动词,面对/副词,正当,将要 (2)副词,略微/形容词,暗暗,悄悄/形容词,含蓄精妙/形容词,微小/动词,(如果)没有 (3)动词,超过/形容词,荒谬/动词,拜访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________(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________(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________(4)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________(5)非子房其谁全.之( )________(6)油然而不怪.者( )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降低自己的身份,谦逊待人(2)名词用作动词立王,称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屈辱(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使……发怒(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
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唐宋八大家课时分层作业1+论辩+原毁+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一) 论辩原毁[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B.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C.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D.未少有得而止矣【解析】A项,“说”同“悦”。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B.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不然,则其畏.也C.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解析】A项,善:善事,好事/擅长。
B项,畏:害怕,恐惧/这里指害怕他的人,动词活用作名词。
C项,修:做,做成,做到/办好,做好。
D项,有:动词,表示存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之.病也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C.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而以.圣人望于人D.今之君子则不然.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解析】A项,之:助词,的。
B项,乃:副词,竟然/副词,就。
C项,以:连词,无实义/介词,拿,用。
D项,然: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D.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解析】A项,艺人:古义指多技能的人/今义指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B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许多人。
C项,尝试:古义是两个词,尝,曾经,副词;试,试验、尝试,动词/今义指试,试验。
D项,名誉:好的名声。
古今同义。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己未有善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而望名誉之光D.立功名于天下【解析】A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外”“内”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光”形容词用作动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01论辩原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原毁本课话题——严于律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高境界。
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舜能够成为仁义之人,就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
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
当杨震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
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
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
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虽然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2.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苏辙《刘挚右丞》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4.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默觚下·治篇》5.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其责己也重.以周( )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事修而谤.兴( )必其人之与.也( ) 懦.者( )不怠.( )【答案】 zhònɡ wèn jī bànɡ yǔ nuò dà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答案】 “说”同“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病⎩⎪⎨⎪⎧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2)修⎩⎪⎨⎪⎧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怠者不能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3)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4)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5)以⎩⎪⎨⎪⎧其责己也重以周早夜以思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答案】 (1)名词,缺陷,过错 动词,有病,患病 形容词,疲倦,劳累 形容词,困苦不堪 动词,担心 (2)动词,办好,做好 动词,做成,做到 动词,修养品性 长,这里指身高 动词,整修,修理(3)动词,擅长名词,好事动词,与……交情好动词,做得好动词,认为好动词,爱惜(4)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些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吧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介词,凭借连词,来介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________(2)即其新.,不究其旧.( )________(3)早夜..以思( )________(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________(5)详,故人难于为善.( )________(6)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________(7)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________(8)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________(9)彼虽善.是( )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形容词用作名词目前的良好表现/过去的错误(3)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4)名词用作状语对外/对内(5)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6)名词用作形容词多技能的(7)动词用作名词名望(8)名词用作动词昭著,发扬光大(9)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论辩 留侯论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留侯论本课话题——勇猛与忍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真正的勇猛,不在于受辱后的拔剑而起,而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在于能屈能伸,在于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定力。
胸襟宽广的人会产生非凡力量和旺盛的斗志,从而成就一番壮伟的事业。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片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
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马南邨4. 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
——雨果5.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
——马克·吐温6.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圯.上之老人( ) 卒.然临之而不惊(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 )倨.傲( ) 鲜腆..( )( )肉袒.( )【答案】 yí cù huò bēn jù xiǎn tiǎn tǎ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 )【答案】 (1)“卒”同“猝”,突然 (2)“见”同“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临⎩⎪⎨⎪⎧卒然临.之而不惊( )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微⎩⎪⎨⎪⎧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魏公子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勃,三尺微.命(《滕王阁序》)(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故人庄(《过故人庄》)( )【答案】 (1)动词,到,至/动词,从高处往下看/动词,面对/副词,正当,将要 (2)副词,略微/形容词,暗暗,悄悄/形容词,含蓄精妙/形容词,微小/动词,(如果)没有 (3)动词,超过/形容词,荒谬/动词,拜访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 )________(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 )________(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________(4)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________(5)非子房其谁全.之( )________(6)油然而不怪.者( )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降低自己的身份,谦逊待人(2)名词用作动词立王,称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屈辱(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使……发怒(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
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1课原毁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2)病① ②不 亮如 疾病 舜., ,不 卒如 于周 军公, __动_吾_词_之_,_病._病_也_重___名__词__,__缺__点___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_动__词__,__担__心___
一、结构图解
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原 毁
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根危源害————怠事与修忌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
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二、内容研读 1.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 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明确]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 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 者(要好的人)与不应者(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表现不 一样。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本文的重点并非赞颂古之君子,而是抨击今之“君子”的 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思想根源,因而文章对此着重予 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是“忌”,文章对“怠” 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
3.寓理于形 本文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来讲道理。 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古之君子责于己的话:“彼,人 也……”如行为描写,“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 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某人为“良士” 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嫉妒。
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唐宋八大家课时分层作业1+论辩+原毁+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分层作业 ( 一 )论辩原毁[ 基础稳固层 ]1.以下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假如,强者必说于言B.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C.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D.未罕有得而止矣【分析】 A 项,“说”同“悦”。
【答案】 A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B.怠者不可以修,而忌者畏.人修否则,则其畏.也C.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D.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固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分析】 A 项,善:善事,好事/ 善于。
B 项,畏:惧怕,惧怕 / 这里指惧怕他的人,动词活用作名词。
C 项,修:做,做成,做到/ 办妥,做好。
D项,有:动词,表示存在。
【答案】 D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之病也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能是,而我乃.不可以是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C.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而以贤人望于人..D.今之君子则否则.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分析】 A 项,之:助词,的。
B 项,乃:副词,居然 / 副词,就。
C项,以:连词,无实义 / 介词,拿,用。
D项,然:代词,这样 /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A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为哪一项()A.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B.夫是之谓不以大家待其身,而以贤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吾试试之矣,试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D.士之处此世,而望声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分析】 A 项,艺人:古义指多技术的人/ 今义指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B 项,大家:古义指一般人/ 今义指很多人。
C 项,试试:古义是两个词,尝,曾经,副词;试,试验、试试,动词/ 今义指试,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毁本课话题——严于律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高境界。
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舜能够成为仁义之人,就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
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
当杨震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
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
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
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虽然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2.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苏辙《刘挚右丞》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4.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默觚下·治篇》5.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其责己也重.以周( )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事修而谤.兴( )必其人之与.也( ) 懦.者( )不怠.( )【答案】zhònɡwèn jībànɡyǔnuòdà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答案】 “说”同“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病⎩⎪⎨⎪⎧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2)修⎩⎪⎨⎪⎧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怠者不能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3)善⎩⎪⎨⎪⎧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 (4)其⎩⎪⎨⎪⎧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5)以⎩⎪⎨⎪⎧ 其责己也重以.周 早夜以.思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答案】 (1)名词,缺陷,过错 动词,有病,患病 形容词,疲倦,劳累 形容词,困苦不堪 动词,担心 (2)动词,办好,做好 动词,做成,做到 动词,修养品性 长,这里指身高 动词,整修,修理 (3)动词,擅长 名词,好事 动词,与……交情好 动词,做得好 动词,认为好 动词,爱惜 (4)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指示代词,那些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吧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连词,表并列,并且 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介词,用 介词,凭借 连词,来 介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________ (2)即其新.,不究其旧.( )________ (3)早夜..以思( )________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________ (5)详,故人难于为善.( )________ (6)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________ (7)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________ (8)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________ (9)彼虽善.是( )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2)形容词用作名词 目前的良好表现/过去的错误 (3)名词用作状语 在早上/在夜晚 (4)名词用作状语 对外/对内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好事 (6)名词用作形容词 多技能的 (7)动词用作名词 名望 (8)名词用作动词 昭著,发扬光大 (9)形容词用作动词 擅长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许多人。
(3)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4)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试验,试。
(5)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某些手工艺工人。
【答案】(1)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2)一般人。
(3)虽然如此。
(4)两个词。
尝,曾经,副词;试,试验、尝试,动词。
(5)多技能的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良士,某良士。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
“也”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他的为人,是个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
(2)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
(3)判断句。
不用关联词,名词作谓语,直接表判断。
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
(4)状语后置句。
“于言”、“于色”作“说”的状语,后置。
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在脸上表露出高兴的神情。
(5)宾语前置句。
用结构助词“之”将谓语“谓”的宾语“怠与忌”前置。
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忌妒。
(6)固定句式:“……之谓……”,“……说的是……”这就叫作不以要求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7)固定句式:“是故……”,“所以/因此……”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8)固定句式:“不亦……乎”,“不是……吗?”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百代文宗——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后人又称之为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师说》《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皆为其中的名篇。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原“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议论文,文章从待人、待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毁谤的滋生。
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①批评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②指出“毁”之根源:怠与忌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