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教程(第1章)解读

合集下载

民诉法学_第一章_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学

民诉法学_第一章_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学

(1) 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又称自力救济,是指依靠纠纷主体 自身的私人力量和私人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 一种机制。 私力救济的特点: 第一,依靠纠纷主体自身的私人力量和资源解 决纠纷,无需第三者参加; 第二,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调控, 任意性较大。
(2) 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和资源解决民事 纠纷的一种机制。 社会救济的特点: 第一,依靠纠纷主体之外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解 决纠纷; 第二,主要依靠纠纷主体之间达成合意解决纠 纷; 第三,社会力量本身并没有强制解决纠纷的能 力。
2.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点 2.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点 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民事冲突或者民事 法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 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冲突。 民事纠纷的特点: 第一,纠纷主体的地位平等性。 第二,纠纷内容的民事性。 第三,纠纷解决方式和纠纷内容的可处分性。
3.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私力救济。 自决、 (1)私力救济。如:自决、和解 社会救济。 仲裁、 (2)社会救济。如:仲裁、诉讼外调解 公力救济。 (3)公力救济。即:诉讼
(三)民事诉讼的流程
图一) (图一) 民事诉
讼运行 流程
起诉
立案和 受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理前 的准备
开庭审理
判决和 裁定
上诉
执行
(图二) 民事诉讼程序 图二)
民事审判程序 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第一审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监督与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特别程序 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民事诉讼附属程序
(3) 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指依靠国家公权和国家机关的力 量和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区别: 第一,诉讼的开始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共同 选择; 第二,诉讼的进行过程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 进行的,必须遵循较为严格的法定程序; 第三,诉讼裁判结果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的保 证。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

第一编 绪 论第一章 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民事纠纷1.民事纠纷的形成纠纷可分为刑事纠纷、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一定的原因对民事权利义务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或民事责任的承担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

民事纠纷的外在表现形式呈多样性,如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民事纠纷的形成纠纷主体的平等性民事纠纷 纠纷内容的特定性民事纠纷的特点 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民事纠纷的可平息性 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平解决纠纷 各种社会群体组织规劝平息纠纷 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 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 仲裁委员会仲裁纠纷 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纠纷的诉讼救济 民事诉讼的内部关系民事诉讼的外部关系 与其他救济形式的共性 与其他救济方式之间的差异 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民事纠纷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还有社会人文的原因以及主体个性差异等原因。

2.民事纠纷的特点(1)纠纷主体的平等性民事纠纷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公民与法人之间产生的纠纷,纠纷主体之间不存在命令、服从、上下隶属关系,也不存在尊、卑、贵、贱之分。

(2)纠纷内容的特定性任何民事纠纷要么是财产权利义务之争,要么是人身权利义务之争。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基于不同的理由和动机,主体可以主张权利,也可以让渡权利,甚至可以放弃权利。

(4)民事纠纷的可平息性大多数民事纠纷都是可以采用和平的方法平息和解决的。

二、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在我国,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方式有如下五种:1.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当事人对自身的民事权利义务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全权决定。

纠纷双方的处分行为将演化为相互妥协、协商,协商的上乘结果即达成和解。

2.各种社会群体组织规劝平息纠纷在古代,族有族长,家有家长。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学会、宗教、寺院、同乡会等,都不同程度地处理着部分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第一编(超详细笔记)

民事诉讼第一编(超详细笔记)

民事诉讼法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学是分析研究民事诉讼的产生、发展及其实施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规律的科学。

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第一,民事诉讼法。

第二,民事审判实践。

第三,研究国外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方法四、原则性规定与具体条款规定相结合的方法五、现行法与历史的、外国的法相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及其处理机制●(一)民事纠纷●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民事纠纷的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二)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1.自决与和解(自力救济)●2.调解(社会救济)●3、仲裁(社会救济)4.诉讼(公力救济)●1.自决与和解(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当事之间凭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纠纷。

它主要包括自决和和解。

●【讨论案例】赵某,男,19岁,驾驶汽车在运输途中为避让车辆将正在横穿马路的一女子撞倒,赵某下车查看发现女子躺在血泊中人事不醒,出于恐惧赵某驾车逃跑。

女子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交警认定赵某无证驾驶对事故负全责。

赵某于是找到女子家属希望私了。

●问:本案如何处理?●2、社会救济:依靠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机制。

●社会力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

●二是仲裁,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土地承包争议仲裁。

幻灯片14●3、公力救济:它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在纠纷主体参加下,对特定的社会纠纷进行最终的处理。

公力救济的主要方式是诉讼。

现代公力救济的方式能够使纠纷更公平和合理解决。

●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1)基本概念 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 (2)本章基本知识 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当事人主义模式、职权主义模式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效力 (3)本章重点内容 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 。
41
15
刑事法庭图片3
16
(2)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各种民
事权益,因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而产生纠
纷,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
序,适用民事法律,对当事人争执的问题进 行审理和裁判的全过程。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先进行调解,一般只对 调解无效的作出裁判。
28
审前程序在美国
1999年,在联邦法院系统中起诉起诉的 案件进入到审判程序的不到3%,其余 都在审前阶段中得到解决。
美国的审前实务包括: 审前会议、动议、证据开示、即决判决
29
(2)大陆法系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以德国为典型
总结:当事人主张程序与证据调查 程序未分开,混合进行。
30
36
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二:
(2)公法
诉权、诉讼权利、 审判权、强制执行权
37
Due Process Clause:
——the Fifth and Fourteenth Amendments:
No person (here, including artificial persons) may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缺点:软弱性,以当事人自愿履行保证 其效力。
8
(3)公力救济:
优点: 公正性、时效性,争议的真正解决。

民事诉讼法学课本

民事诉讼法学课本

民事诉讼法学课本在现代社会,民事纠纷频繁发生,人们对于民事诉讼法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法学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原理与实践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法学的相关内容,让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诉讼权利和义务1.1 诉讼原则民事诉讼的核心原则是公正、平等、公开、合法和有效。

这些原则确保了每个公民在民事纠纷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1.2 诉讼主体根据我国法律,具备诉讼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作为原告或被告参与民事诉讼。

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3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应诉、举证、庭审、判决和执行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程序规定和操作要求,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和权益的保护。

第二章诉讼请求和举证责任2.1 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民事诉讼中原告对被告提出的具体要求,它应该具备明确性、合法性和实质性。

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诉讼请求才能被法院受理和审理。

2.2 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各方需要根据诉讼请求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原告主要承担举证责任,但被告也有举证的责任,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章判决与执行3.1 判决民事诉讼的判决是根据法院对案件进行的调查和审理,最终对纠纷做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

判决不仅解决了具体案件的纠纷,同时也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3.2 执行判决书作为一种执行文书,是民事诉讼中强制执行的法依据。

执行程序包括查封、冻结、拍卖财产等手段,以确保判决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第四章诉讼中的救济措施4.1 申请诉讼保全在民事诉讼中,当一方认为对方的行为可能导致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申请诉讼保全,保全的形式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

4.2 申请诉中禁令针对可能对案件进行恶意干预或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行为,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相关人员作出禁止令。

第五章民事和解5.1 民事和解的意义民事和解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民事纠纷,并得到法院确认。

1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1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1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民事诉讼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章将从民事诉讼法的起源、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等方面,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一、起源与发展民事诉讼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刑辩制度。

在宋代,刑辩制度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诉讼程序。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事诉讼法逐渐与刑事诉讼法分离,并在清朝时期形成了初步的民事诉讼制度。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我国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

特别是2007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的程序、原则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民事纠纷的解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纠纷包括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财产损害责任纠纷、合同纠纷等。

但是,对于特定的民事纠纷,法律也作出了一些特别的规定,如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

三、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起诉或被诉。

2. 公正公平原则: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并依法行使审判权。

3. 确权便民原则:民事诉讼法倡导通过诉讼解决民事纠纷,帮助当事人实现权益保护与维权。

4. 审判独立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四、诉讼程序1. 筹备和受理:民事诉讼开始前,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法院对其受理进行审查。

2. 审理和调解:诉讼进入审理阶段后,法院将组织进行开庭审理,同时鼓励当事人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

3. 判决和执行:在审理结束后,法院将根据事实、法律作出判决,并由当事人履行判决结果。

五、补充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下,法律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了补充规定,如诉讼费用、诉讼时效、证据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确保民事诉讼的公平性和效率。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诉讼解决机制
包括调解、仲裁等方式,通过协商、 妥协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不经过法 院审判程序。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选择因素
选择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时,需要考虑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当事人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 。
诉讼与非诉讼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非诉讼解决机制,而复杂的民事纠纷则可能需要通 过诉讼解决。
损害司法权威:如果民事纠纷不 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有效解决, 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不信 任,损害司法权威。
影响社会稳定:民事纠纷如果得 不到妥善解决,可能激化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耗费社会资源:解决民事纠纷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资源。
因此,建立健全民事纠纷解决机 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节约社会资源以及树立 司法权威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诉讼制度是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由国家司法机 关序 进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权威性:由国家司法机关主导,其判决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
特点
公正性:诉讼制度以法律为基础,确保 纠纷的解决是公正、公平的。
05
仲裁制度
仲裁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通过协议,将民事纠纷 提交给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 和仲裁规则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特点
仲裁制度具有自愿性、民间性、专业性和一 裁终局性等特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解决 纠纷,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组织,仲裁员具 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并且一裁终局。
执行力:判决生效后,被判决人应当履行判决,如果被判决人不自觉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司 法机关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优势
调解解决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时间和成本;能够维护双 方的关系,避免对抗和冲突;能够提高纠纷解决的满意度, 减少上诉和再诉的可能性。
局限性
调解解决需要双方自愿参与,可能不适用于强制执行;调解 结果可能不如法院判决具有权威性;调解过程需要双方妥协 ,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一方的利益。
调解解决的程序和技巧
调解解决的程序
调解过程一般包括申请、受理、 调解员选定、调解会议、协议达 成和履行等步骤。
调解技巧
调解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调解技巧 ,如倾听、沟通、协商和引导等 ,以促进双方达成共识。
调解解决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合同纠纷案,双方在调解员的协助 下达成和解协议,避免了诉讼和损失 。
案例二
某家庭纠纷案,通过调解解决了财产 分割和赡养问题,维护了家庭关系。
局限性
仲裁协议的效力有限,仲裁裁决可能 面临执行难的问题,且仲裁费用较高 。
仲裁解决的程序和技巧
程序
提交仲裁申请,选定或指定仲裁员,进行调解和裁决。
技巧
充分准备证据材料,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和仲裁员,注意调解环节的运用。
仲裁解决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通过 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
繁琐的程序
诉讼解决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程序较为繁琐,可能影响纠纷解决的 效率。
诉讼解决的程序和技巧
诉讼解决的基本程序
起诉、受理、审理、裁决和执行等阶段。
诉讼解决的技巧
选择合适的法院和法官、准备充分的证据、 合理利用举证规则、有效辩护等。
诉讼解决案例分析
案例一
合同纠纷案
案例二
侵权纠纷案
案例三
婚姻家庭纠纷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3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二、有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学说
3、多面说
法院
原告
被告
其他诉讼参与人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4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
1、审判关系——以法院为中心 2、争讼关系——以当事人为中心
2020/11/16
6
(2008) 88.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 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下列哪些选 项是正确的?
A.民事诉讼可以解决各类民事纠纷,仲裁不适用与 身份关系有关的民事纠纷
B.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民事诉讼判决书需要审理案件的全体审判人员签 署,仲裁裁决则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员签署
C.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上诉或申请再审 ,对于仲裁机构裁决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仲裁
D.当事人对于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都有权申请法院 裁定不予执行
参考答案:A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4
(2006年) 36.甲公司与乙公司就某一合同纠纷进行仲 裁,达成和解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后乙公司未按和解协议履行其义务。甲公司应如何 解决此纠纷?
A.甲公司可以依据原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 B.甲公司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C.甲公司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与乙公司 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D.甲公司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恢复仲裁程序
参考答案:A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5
(2006年)80.王某是某电网公司员工,在从事高空作 业时受伤,为赔偿问题与电网公司发生争议。王某可 以采用哪些方式处理争议?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我国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明确我国 民事诉讼法的特点及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 系。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
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特点: 1、发生在平等主体之பைடு நூலகம்; 2、其内容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当事人对发生纠纷的民事权益具有处 分权。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2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解决机制
二、解决机制 根据纠纷解决中的力量来源可分为:
1、自力救济,如当事人和解; 2、社会救济,如调解、仲裁等; 3、公力救济,典型的是诉讼。
根据解决纠纷方案的意思来源可分为:
1、自决型,如当事人自助、和解、调解等; 2、他决型,如仲裁裁决、诉讼判决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5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主体
指民事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有 1、法院
2、当事人 3、检察院 4、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内容
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6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检察院何以参加民事诉讼?
8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狭义:民事诉讼法典 2、广义:一切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规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公法; 2、部门法; 3、基本法; 4、程序法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9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对事的效力。其实就是民事诉讼中的 主管问题。
2、对人的效力。无范围限制,有条件要 求。
3、空间效力。中国领域,包括:领土、 领海、领空以及领土的延伸部分。
4、时间效力。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0
补充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以及 产生的依据,认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重 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依法提起抗诉要求再审,在再审中参与民事诉 讼;
2、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2012年新修订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 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
此外,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 (民诉法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 律监督),分别情形提出“纠正违法通知”和“检察 建议”。
与其他方式相比,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解决 方式。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3
司考真题
(2006年)35.下列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异同的哪一表 述是正确的?
A.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一般不能制作判决书,而仲裁 机构调解达成协议可以制作裁决书
B.从理论上说,诉讼当事人无权确定法院审理和判 决的范围,仲裁当事人有权确定仲裁机构审理和裁决 的范围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7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客体
主体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含诉讼代理人)之间的:
案件事实和权利请求。 2、人民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案件事实。 3、当事人(含诉讼代理人)之间的:案件事实及
A.可以向本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 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B.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 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C.可以不申请劳动仲裁而直接向法院起诉
D.如果进行诉讼并按简易程序处理,法院开庭审理 时,可以申请先行调解
参考答案:ABD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有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学说
1、一面说 法院
原告
被告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12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二、有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学说
2、两面说
法院
原告
被告
2020/11/16
D.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由法院负责执行,而仲裁机 构则不介入任何财产保全活动
参考答案:ABC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7
第二节 民事诉讼
1、民事诉讼目的:解决纠纷 2、民事诉讼属性:公力救济 3、民事诉讼启动:当事人请求 4、民事诉讼进行:国家义务
2020/11/16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