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2、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3、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
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 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 小,依次排列。
六、积累运用 ,写作迁移: 要求:
1、用一句话写出季节特 征或景色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果实累累.远远望去,一 个个苹果像一个个小红 灯笼,多好看呀!
1
2
3
4
七、 你是生活
的有心人吗?你知 道多少谚语?说来 听听.
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金黄一片
白 雪 皑 皑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春夏 秋冬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秋枫 冬 梅
春柳 夏荷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竺可桢
•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3.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重点字词
2.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原指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 美好景象。
5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一等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一等奖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部编版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文,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方法、语言特点有了一定了解。
为了更加准确了解本班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预习情况,课前预习设置5个问题:1. 通过预习已掌握的词语和需要讲解的词语;2. 课后练习一的4个小题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讲解;(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又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 说一说本文语言特色;4. 说明方法哪些需要讲解;5. 预习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整理统计结果:通过预习自学绝大部分的学生能朗读并理解生字词,能通过筛选信息说出物候是什么,物候学是什么,物候观测有什么作用,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等。
通过同学间相互学习,他们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要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等。
但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但是在阅读中往往缺乏理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和被动的接受。
他们对于文中说明对象,作者严谨、清晰、准确、求是的科学精神理解是需要教师教学才能掌握的。
因此在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通过层次段落分析,提升理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教学目标科普文章是为了普及一些科学想象或者科学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这些知识,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段:说明对象:物候现象;按时
间顺序;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生动形象优美,引
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第二段思考:1、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2、 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用了什么表达方 式?4、用了哪些修辞方法?5、语言特点如何?
1、“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 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 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 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2、举例子。 3、说明、描写。4、比喻、排比、 拟人。 5、生动形象。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 子的日期; 3.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 便利山区农业的发展。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一(1-3)、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 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 “物候学”。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sù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fe15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9.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
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时教案王其凯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邮编:253400 邮箱:77kk2006@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学习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
难点: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教学突破1.概括文章要点,要引导学生找各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自己概括。
2.说明顺序的选择是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读者的接受规律出发的,可让学生采用调换文段顺序的方法来比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学法:1.速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1.教师了解作者,并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2.学生预习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并整理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四幅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兼顾动物、植物),请同学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
同学们,这些信息其实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聆听其中的奥秘吧。
二、检测预习,交流资料。
1.请学生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
萌.生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草长莺.飞2.请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及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次第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年年如是3.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露出事物进展、转变规律的文章。
这种说明文,要紧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那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相关资料物候,要紧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转变对节候的反映。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苏醒、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移等均与节候有紧密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转变关系的科学。
二(一)走近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那时培育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材。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踊跃提倡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题目是《一门丰收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非常丰硕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各类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熟悉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先的题目改成“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乐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种文章的特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萌.发(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 簌.簌(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草长.莺飞( )谚.语( )候.鸟( ) 2.说明词语:载途: 簌簌: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草木枯荣: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3.给以下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⑴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4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 zxxkw 学.科.网
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 卓越的科学家,一 生在气象学、气候 学、地理学、自然 科学史方面都有很 高造诣。“物候学 是他作出重要贡献 的领域之一。
1、正音。
竺可桢zhú zhēn 萌发mén ɡ
翩然 piān
孕育yùn
融化 rón ɡ 簌簌sù
销声匿迹 nì 呈现 chénɡ 衰草连天shuāi
南北温度
差别不大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6
气候 复杂多样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7
高下 差异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8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从局部看是什么顺序? ( 以§ 6---10 为例)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 “四个因素”是由大到
明------
小(逻辑)
接着谈------
“前三者”是空间因素
最后说明--------
“第四个”是时间因素
(逻辑顺序)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5
夏热
31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 出有关词句。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
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
并谈谈你的理解。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2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 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17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8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9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37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8
写秋: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 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 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夏 荷
9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0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1
春天
夏天
2019/7/10
秋天 课件来源于
冬天 12
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 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 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 学.科.网 节的变换更替, 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 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 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3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以下问题:
生物的生命活动 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
科学。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6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 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 在农业生产上。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0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1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第二部分( §4---5 )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 重要性.
第三部分( §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4
探究文章说明顺序
从文章整体看是什 么顺序?
首先介绍-------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15
1、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 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 繁育, 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 结冻,解冻等。
2、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
风雪载途 zài 谚语 yàn 连翘 qiáo
酝酿 Yùn niàn ɡ 纬度 wěi 结束 shù
草长莺飞 zhǎn ɡ yīn ɡ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
2、给加点字注音。
记载 (zăi)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i)
zxxkw
鬓毛衰 (cuī)
时
草木荣枯 桃花 暗示 种谷子
间 顺
2
序
候鸟归来 布谷鸟 唱歌 割麦插禾
3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
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
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42
小结: 1.2 段文字好在哪里?
4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孕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
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 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农 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
6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文的分类
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
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 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 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
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
的具体内涵。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
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
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
热闹情景。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4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5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 zxxkw
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 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 类型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 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导 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 成
物候现象差异
返回教程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29
整体把握
1.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 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
狂雪大,寒气逼人。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9
冬
秋
衰草 连天
春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冰雪融化
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夏
描写 拟人
生动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7
zxxkw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在说明那些 学.科.网
生疏的事物和比较深奥的道理时,最好 结合叙述、描写进行生动的说明,使文 章浅显易懂,引人入胜。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8
2019/7/10
春 柳
冬 梅
秋 枫
课件来源于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33
3词语评点:
写春: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
40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 关词句。
3本段以什么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
言”?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
谈谈你的理解。 2019/7/10
课件来源于
41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 传语 耕地
22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 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 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 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