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pH值测定标准
实验五、土壤pH值的测定

四、作业
记录样品编号:
测定的 pH =
三、测定步骤
待测液的制备:称取通过2mm筛孔的风干
土样10g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水25ml。 玻璃棒用剧烈搅动1-2min,静置半小时, 用水浸提土壤,室内避免空气中氨或挥发 性等的影响。 仪器校正:用与土壤浸提液pH值接近的 缓冲液校正仪器,使标准缓冲液的pH值与 仪器标度上的pH值相一致。 测定: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把玻璃 电极与甘汞电极插入土壤悬液中,测pH值。 每份样品测完后,即用水冲洗电极,并用 干滤纸将水吸干。
实验七、 土壤pH值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土壤溶液的活性酸度以pH值表示,测定 其数字,可以作为造林树种的选择林木施 肥的参考。 要求同学了解电位(电位法)测定的基 本原理,并学会混合指示剂的速测和电位 测定的操作技术。来自
二、基本原理 酸度计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土壤悬液 的pH值。 土壤水浸pH小于7的,同时要测1molL-1氯化钾盐浸的pH。土水比 浸提剂:枯枝落叶层及泥炭层样品用,1∶10,盐土用l∶5,其他各 种土壤都用1∶2.5。 试剂 1. pH4.01标准缓冲液:10.21g在105℃烘过的苯二甲酸氢钾 (KHC8H4O4分析纯),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l,即为0.05molL-1苯二 酸氢钾溶液。 2. pH6.87标准缓冲液:3.39g在50℃烘过的磷酸二氢钾(KH2PO4, 分析纯)和3.53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分析纯)。溶于水定容 至1l,即为0.025molL-1磷酸二氢钾及0.025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 3. pH9.18标准缓冲液:3.80g硼砂(Na2B4O710H2,分析纯)溶 于水定容至1l,即0.01mol硼砂溶液,此溶液的pH易于变化,应注意 保存。 4. 1molL-1氯化钾溶液:74.6g氯化钾(KCI化学纯)溶子水并稀释 至1l。 5. 饱和氯化钾溶液:350g氯化钾,加水1l,加热到不再溶解为止, 冷后,上部清液即饱和氯化钾溶液。
土壤pH的测定方法

土壤pH的测定方法方法一:1.放一汤匙土壤于容器中馏水,搅拌至呈乳状;2.将其放置l~2个小时,再酌情加水,保持合适的粘稠度3.放张pH试纸于混合液中,1分钟后拿出,用蒸馏水冲去表面残渣;4.对照pH 比色卡,即可确定所测土壤pH 值;方法二: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
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
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
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
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二)电位测定法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
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
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10克两份,各放在50ml 的烧杯中,一份加无C02蒸馏水,另一份加1molL-1 KCl溶液各25ml(此时土水比为1:2.5,含有机质的土壤改为1:5),间歇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30分钟后用酸度计测定。
土壤PH的测定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一、土壤pH的测定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土壤pH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
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
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土壤pH分水浸pH和盐浸pH,前者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后者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
盐浸提液常用1molL-1 KCl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
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
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
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 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
土壤pH值的测定

土壤pH值的测定【原理】土壤里含有许多有机酸、无机酸、碱以及盐类等物质,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同,使土壤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可以用酸度表示,即用pH值表示土壤的酸碱性。
习惯上把pH值在6.5~7.5范围内的土壤叫中性土。
土壤酸碱度的分级情况见下表。
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作物生长,各种作物对土壤pH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下表是一些主要农作物适宜生长的酸度范围。
测定土壤的酸度,一般用蒸馏水或盐溶液(常用氯化钾)提取土壤中游离态或代换性的氢离子,然后用pH试纸或备有标准色阶的pH混合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如果用pH计,测定的值更精确。
【操作】称取1g风干或新鲜土样,放入试管内,加入5mL蒸馏水,试管口加塞后充分振荡,放置澄清后用精密pH试纸(pH值在5.5~9.8)测定上层清液的酸度。
【说明】(1)土壤样品的采集要科学。
例如,测定大田的土壤酸度,采样时应多点取样,如10亩地可取5个点,30亩地可取10个点,大于30亩可取15~20个点。
把各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测定所取土样。
为了保证测定准确,应重复测试一次,加以验证。
(2)蒸馏水必须用pH=7的中性水,否则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把pH值调到中性。
(3)速测用的土样一般以新鲜的自然湿土为宜。
保存备用土样要风干,潮湿的土壤易受微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土壤的性质。
风干的方法是:把土样摊在塑料薄膜或纸上,趁它在半干状态时压碎,除去残根等杂质,铺成薄层晾干,再用木棒碾碎。
风干场所要干燥通风,防止酸、碱气体侵入。
风干后再次研磨、过筛处理,最后装入土样瓶或塑料袋内,保存备用。
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测定【概述】测定土壤的养分,是田间科学管理的必要步骤,也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养分的简易测定,是有实用意义的实验。
测定的一般原理是:将含速效氮、磷、钾养分的一定量土壤,用浸提液把氮、磷、钾浸提出来。
然后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和浸出液中的氮、磷、钾等养分作用,使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土壤酸碱度(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
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误差在0.5左右;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
本实验主要介绍电位法。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pH值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转化和有效性。
土壤pH值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测定土壤pH值,对于合理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实验实训,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了解土壤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酸度计;搅拌器。
(二)试剂去除CO2的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称取通过1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20g(精确至0.1g)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去除CO2的水50ml,以搅拌器搅拌1min,使土粒充分分散,放置30 min后进行测定。
将电极插入待测液中,轻轻摇动烧杯以除去电极上的水膜,促使其快速平衡,静止片刻,按下读数开关,待读数稳定时记下pH值。
取出电极,以水洗净,用滤纸条吸干水分后即可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测定。
每测5~6个样品后需用标准液检查定位。
五、注意事项1.长时间存放不用的玻璃电极需要在水中浸泡24h,使之活化后才能进行正常反应,暂时不用的可浸泡在水中,长期不用时,应干燥保存。
2.电极在悬液中所处的位置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要求将甘汞电极插入上部不清液中,尽量避免与泥浆接触,以减少甘汞电极液接电位的影响。
3.pH读数时摇动烧杯会使读数偏低,应在摇动后稍加静止再读数。
4.测定批量样品时,最好按土壤类型等将pH值相差大的样品分开测定,可避免因电极影响迟钝而造成的测定错误。
土壤的酸碱度标准

土壤的酸碱度标准
土壤的酸碱度是指土壤的PH值,它是描述土壤酸碱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于判断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植物生长的状况,并且是调节土壤的肥力和改良
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土壤的酸碱度标准是怎样的呢?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的《土壤质量标准》标准,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一、酸性土层:PH值小于等于4.5的土层称作酸性土层。
从上面可以看出,PH值在5.5-7.5之间的土壤属于中性土层,当PH值大于7.5时,土壤就会出现碱性的情况,这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在农业生产中,如果土壤的酸碱度不合适,将对种植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生长
在酸性土壤中的作物需要增加钙、镁等元素的供应,而同时不能施用足量的氮、磷肥料,
否则会导致钾、钙等元素的缺乏。
而生长在碱性土壤中的作物则需要增加氮、磷、钾等元
素的提供,同时降低钙、镁等元素的含量。
因此,了解土壤酸碱度标准,并且采取相应的
调节手段,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达到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总之,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标准,采取相应的调节手段,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达到环境友好型
的农业生产目的。
土壤pH的测定方法(精)

土壤pH的测定方法方法一 :1.放一汤匙土壤于容器中馏水,搅拌至呈乳状;2.将其放置1~2个小时,再酌情加水,保持合适的粘稠度3.放张pH试纸于混合液中,1分钟后拿出,用蒸馏水冲去表面残渣;4.对照pH比色卡,即可确定所测土壤pH值;方法二: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
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
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
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一个较广的pH范围内, 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 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汗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
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匚电位测定法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 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 pH。
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
再换算成 P H, —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0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 10克两份各放在50ml的烧杯中,- 份加无C02蒸馏水,另一份加1molL-1 KCl溶液各25ml(此时土水比为1:2.5,含有机质的土壤改为1:5,间歇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30分钟后用酸度计测定。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一、土壤pH的测定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土壤pH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
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
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土壤pH分水浸pH和盐浸pH,前者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后者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
盐浸提液常用1molL-1 KCl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
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
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
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 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值
土壤pH值是土壤重要的理化参数,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肥力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pH6.5~7.5,土壤磷酸盐的有效性最大。
pH>7.5,由于磷酸钙的沉淀及pH<6.5,由于磷酸铁、磷酸铝沉淀的生成而降低了磷酸盐的有效性。
土壤酸性增大,使土壤中许多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增大,其有效性或毒性均增大,酸雨作用使铝的溶解度增加而造成对植物根系的中毒便是一例。
土壤pH值过高(碱性土)或过低(酸性土)对植物生长均不利。
中国土壤pH值得分布大体上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从中国4095个表土实测pH值为3.10~10.6;中位值6.8;95%置信度的范围为4.10~10.4。
不同生物气候带及不同类型的土壤pH值是不同的。
pH测定(电极法)
概述
1、方法原理
土壤试液或悬浊液的pH值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可测出试液的电动势,由此通过仪表可直接读取试液的pH值。
2、干扰及消除
土壤样品宜过20目筛(1mm),因为土壤过细过粗对pH测定均有影响。
土样应贮存在密闭玻璃瓶中,要防止空气中的氨,二氧化碳及酸性气体的影响。
3、方法适用性
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沉积物样品pH值的测定。
仪器
(1)pH计:读数精度0.02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2)磁力搅拌器。
试剂
(1)pH4.01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经105℃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ml,在20℃,其pH值为4.01。
(2)pH6.87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3.39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3g 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在25℃,pH值为6.87。
(3)pH9.18标准缓冲溶液:称取四硼酸钠(Na2B4O7·10H2O)3.80g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在25℃de pH值为9.18。
(4)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蒸馏水置烧杯中,加热煮沸数分钟后,冷却后放在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操作步骤
1、试液的制备
称取过20目筛的土样10g,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使水土充分混合均匀。
投入一枚磁搅拌子,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分钟。
放置30分钟,待测。
2、pH计校标
开机预热10分钟,将浸泡24h以上的玻璃电极浸入pH6.87标准缓冲溶液中,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pH计定位在6.87处,反复几次至不变为止。
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份,在插入pH4.01(或9.18)标准缓冲溶液中复核其pH值是否正确(误差在±0.2pH单位即可使用,否则要选择合适的玻璃电极)。
3、测量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土壤试液或悬浊液中,读取pH值,反复3次,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几点说明
(1)水土比对土壤pH值有影响,一般酸性土,其水土比为5:1~1:1,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对碱性土,水土比增加,测得pH值增高,因此土壤pH值水土比应固定不变,一般以1:1或2.5:1为宜。
(2)风干土壤和潮湿土壤测得pH值有差异,尤其是石灰性土壤,由于风干最用使土壤中大量CO2逸失,其pH值全增高,因此风干土的pH值为相对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魏复盛、陈静生、吴燕玉、郑春江,环境科学,12(4),12(1991)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4]魏复盛、齐文启编著,原子吸收光谱装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