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快速试验原始记录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

计算公式
X固=【(m2-m0)/(m1- m0)】*100
密度
将温度为20±1℃的恒温外加剂导入500ml玻璃量筒内用精密密度计测得外加剂密度
密度
胶砂减水率
基准
水泥(g)
水(g)
流动度(mm)
掺量(%)
试样
水泥(g)
外加剂(g)
水(g)
流动度(mm)
减水率(%)
抗压强度比
项目
基准砼抗压强度Sc,MPa
受检砼抗压强度St,MPa
抗压强度比Rs(%)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7d
28d
PH值
备注
主检: 校核: 检测日期: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
记录编号
检测环境
检测依据
主要试验仪器
检测内加剂含水g实际用水g
初始流动度(mm)
30min流动度(mm)
60min流动度(mm)
1
1
1
2
2
2
固体含量
称量瓶重m0(g)
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m1(g)
试样质量(g)
烘干后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m2(g)
混凝土外加剂原始记录数据

混凝土外加剂原始记录数据本文档记录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原始数据,包括各种外加剂的投入比例、物理性能测试结果等。
1. 外加剂投入比例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以下外加剂及其投入比例:•粉煤灰(Fly ash):10%•矿渣粉(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GGBFS):15%•高性能减水剂(Superplasticizer):2%•泡沫稳定剂(Foaming agent):0.5%2. 外加剂物理性能测试为了评估混凝土外加剂的物理性能,进行了以下测试:2.1. 粉煤灰物理性能测试2.1.1. 流动性测试使用泌水量(slump)测试方法,测量了不同粉煤灰投入比例下混凝土的流动性。
结果如下:粉煤灰投入比例泌水量(mm)0%1505%16010%14015%1302.1.2. 强度测试对不同粉煤灰投入比例下的混凝土进行了强度测试,结果如下:粉煤灰投入比例28天抗压强度(MPa)0%405%4510%5015%552.2. 矿渣粉物理性能测试2.2.1. 流动性测试使用泌水量测试方法,测量了不同矿渣粉投入比例下混凝土的流动性。
结果如下:矿渣粉投入比例泌水量(mm)0%15010%16020%14030%1302.2.2. 强度测试对不同矿渣粉投入比例下的混凝土进行了强度测试,结果如下:矿渣粉投入比例28天抗压强度(MPa)0%4010%4520%5030%552.3. 高性能减水剂物理性能测试2.3.1. 减水率测试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了减水率测试,结果如下:高性能减水剂投入比例减水率(%)0%01%102%203%302.4. 泡沫稳定剂物理性能测试2.4.1. 泡沫稳定性测试通过观察泡沫稳定剂产生的泡沫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泡沫稳定剂投入比例泡沫稳定性0%不稳定0.1%稳定0.3%稳定0.5%稳定3. 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粉煤灰投入比例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但抗压强度增加。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原始记录

二 土
贯入压力( N)
贯入阻力值 (Mpa)
初凝
凝结时间差
平均值
终凝
平均值
、受检砼加水时间:
试验环境
温度(℃)
湿度(%)
凝 结 时 间 差
配合比
结论 备注
测试时间 (h:min)
三
贯入压力( N)
贯入阻力值 (Mpa)
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结论初凝时间差:基准混凝土为:水:水泥:砂:石子=
受检混凝土为:水:水泥:砂:石子:外加剂=
测试时间 (h:min)
一
贯入压力( N)
基
贯入阻力值 (Mpa)
准
测试时间 (h:min)
混二
贯入压力( N)
凝
贯入阻力值 (Mpa)
测
土
测试时间 (h:min)
试
三
贯入压力( N)
时
贯入阻力值 (Mpa) 间
测试时间 (h:min)
受一
贯入压力( N)
检 贯入阻力值 (Mpa)
混
测试时间 (h:min) 凝
490
水泥净浆流动度 平均值( mm)
外加剂掺量
养护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
21
98
③
初始读 数
L03 (mm)
T 天读 数
Lt (mm)
单块收
缩值 ε st3 (1. 0*10 -6 )
平均 收缩
值 ε st ( 1.0*1 0-6 )
-4.468
-4.57 5
218
213
-3.447
-3.56 5
1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三)

共页第页ZYJC/JL087-3
样品名称
检测编号
规格型号
检验依据
环境条件
室温℃ 相对湿度 %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砼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原材料规格型号
每立方米各材料用量(kg)
基准
受检
重量配合比
基准
受检
(升)试验用量(kg)
基准
受检
凝结时间
相关配比
基准-1
A=
B=
ts=
te=
试拌砼凝结时间差
平均值
最终值
记录说明
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基准-2
基准-3
受检-1
受检-2
受检-3
加水时间
项目次数
贯入阻力
时间
贯入阻力
时间
贯入阻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
贯入阻力
时间
贯入阻力
时间
贯入阻力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凝结时间回归曲线图(见下页)可得系数及初、终凝时间
A=
B=
ts=
te=
A=
B=
ts=
te=
A=
B=
ts=
te=
A=
B=
ts=
te=
A=
B=
ts=
te=
外加剂原始记录范文

外加剂原始记录范文日期:2024年10月12日时间:上午9点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研究外加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水泥、外加剂A(掺量为5%)、外加剂B(掺量为10%)、水2.首先,我们准备了四组实验样品:分别是仅有水泥的控制组和添加了不同掺量外加剂的三个实验组。
3.将水泥和外加剂A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慢慢加入适量的水,并不断搅拌混合,直到形成均匀的糊状物。
5.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将表面平整。
6.重复步骤3至5,制备其他三组样品。
7.将四组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养护。
8.养护时间为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养护,我们对四组样品进行了测试。
1.控制组:样品表面呈现出均匀的灰色,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2.外加剂A:样品表面呈现出稍微颜色较浅的灰色,无明显裂缝。
3.外加剂B:样品表面呈现出明显的颜色较浅的灰色,无明显裂缝。
4.外加剂C:样品表面呈现出偏白的颜色,无明显裂缝。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外加剂A的添加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较小,样品表面颜色较浅,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2.外加剂B的添加使水泥表面颜色更浅,并且无明显裂缝。
3.外加剂C的添加使水泥表面颜色偏白,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4.不同外加剂的添加对水泥的性能影响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思考:1.本实验只对不同外加剂掺量进行了测试,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对水泥性能有影响?2.是否可以进一步研究外加剂的种类对水泥性能的影响?3.是否可以扩大样本数量,增加实验的可靠性?4.是否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养护,并对不同养护时间下的样品进行比较?这些问题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深入了解外加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原始记录

基准混凝土为:水:水泥:砂:石子=
受检混凝土为:水:水泥:砂:石子:外加剂=
结论
备注
减水率、密度、PH值、水泥净将流动度与含气量为必检项目。
复核:
序号
用水量(g)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水泥净浆流动度 平均值(mr)
外加剂掺量
水泥品种
1
-一-
平均值:
二
2
-一-
平均值:
二
抗
龄期
基准混凝土
受检混凝土
抗压强度比(%)
破坏荷载(kN)
单块强度(MPa
平均(MPa
破坏荷载(kN)单块强度(MPa
平均(MPa
压
强 度 比
1d
3d
7d
28d
凝结 时间差
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
L°1(mm
)
T天读数
Lt(mm)
单块收缩
£st1(1.0*
10-6)
测量标 距
Lb2(mm)
初始读 数
Lo2(mm)
T天读数
Lt(mm)
单块收 缩值
£st2(1.
-6
0*10)
测量标距
Lb3(mm)
初始读 数
b)3(mm)
T天读 数
Lt (mm)
单块收 缩值
£st3(1 .
-6
0*10)
基 准 试 件
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差
试验环境
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初凝
平均值
终凝
平均值
温度(C)
湿度(%)
基准砼加水时间、受检砼加水时间:
测 试 时 间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一)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一)共 页 第 页 ZYJC/JL087-1样品名称 检测编号 型号等级 样品状态检测依据环境条件 温度: ℃ 相对湿度: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外加剂匀质性指标 含固量 (含水率)称量瓶质量m 0(g )称量瓶加试样质量m 1(g )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质量m 2(g )固(液)含量 X(W)(%)固体含量平均X 固′(%) 含水率W 水(%)细度筛选 法 ( ) 样品质量G (g )筛余质量G1(g )筛余F (%)平均筛余(%)细度计算公式:F=(G1/ G )×C ×100 式中的C=比 表 面 积 法试样体积(ml ) 试样的密度(g/ml ) 试样的质量(g ) K 值 试样的比表面积 m 2/kg平均值(m 2/kg )标准试样比表面积 S (m 2/㎏) 标准试样密度 ρs (g/cm 3) 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εs 密度波美比重计测得密度(g/ml ) 精密密度计测得密度(g/ml ) 20℃外加剂的密度 (g/ ml ) 20℃外加剂的平均密度(g/ ml )PH 值酸度计测量的PH 值PH 值的平均值氯离子含量 %外加剂中氯离子的含量% 平均值%总碱量%试样质量m (g ) 被测溶液 稀释倍数n由工作曲线的K 2O 的 含量C 1(m g )由工作曲线的Na 2O 的含量C 2(m g )总碱量X 碱(%) 总碱量平均值X 碱′(%)记录说明 X 固=1000102⨯--m m m m X 碱=10010001001000658.021⨯⨯∙+⨯⨯∙⨯m n C m n C 备注校核: 主检: 检测日期:。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原始记录1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记录细度1 平均值2减水率序号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外加剂坍落度/mm 减水率1基准砼配合比(kg/m3)外加剂配合比(kg/m3)2基准砼配合比(kg/m3)外加剂配合比(kg/m3)3基准砼配合比(kg/m3)外加剂配合比(kg/m3)减水率三批试验减水率算术平均值=密度1 精密密度计测得该样品的密度g/ml 平均值2 精密密度计测得该样品的密度g/ml g/ml含固量次数称量瓶质量m0(g) 称量瓶加试样质量m1(g) 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质量m2(g) 固体含量(%)平均值(%)12含气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压力表读数结果泌水率比序号基准混凝土受检混凝土筒重(g)筒+料(g)泌水总量(ml)泌水率(%)平均泌水率(%)筒重(g)筒+料(g)泌水总量(ml)泌水率(%)平均泌水率(%)泌水率比(%)123收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外加剂养护条件基准砼配合比(kg/m3) 温度(℃)相对湿度(%)试拌 L材料用量(kg)缩率比外加剂配合比(kg/m3)测定日期龄期(d)①②③平均收缩值εst(1.0*10-6)测量标距L b1(mm)初始读数L01(mm)T天读数L t(mm)单块收缩εst1(1.0*10-6)测量标距L b2(mm)初始读数L02(mm)T天读数L t(mm)单块收缩值εst2(1.0*10-6)测量标距L b3(mm)初始读数L03(mm)T天读数L t(mm)单块收缩值εst3(1.0*10-6)基准试件试验试件收缩率比(%)水泥净浆流动度序号用水量(g)水泥净浆流动度(mm)水泥净浆流动度平均值(mm)外加剂掺量水泥品种1一平均值:二抗压强度比龄期基准混凝土受检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破坏荷载(kN)单块强度(MPa)平均(MPa)破坏荷载(kN)单块强度(MPa)平均(MPa)3d7d28d基准砼加水时间:受检砼加水时间:测试时间基准混凝土一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 二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 三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受检混凝土一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二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三测试时间(h:min)贯入压力(N)贯入阻力值(Mpa)凝结时间差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结论初凝时间差:终凝时间差: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依据 外加剂类型 进场日期 原材料名称
外加剂 水泥 矿粉 粉煤灰 砂 拌合水 其它
编号: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13
□普通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日期
品种规格
生产厂家/产地
报告编号
试验环境
PCA®(T)
奥莱特
P.O42.5 ╱
初始扩 展度 (mm)
10min
扩展度 损失 (mm) (mm)
30min
扩展度 损失 (mm) (mm)
60min
扩展度 损失 (mm) (mm)
试验结论 试验:
复核:
南方水泥 ╱
温度 相对湿 (℃) 度(%)
C50以下
江西中业兴达
中砂
江西赣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饮用水
建德江珠村
╱
╱
╱
混凝土 水胶比 外加剂 水泥 矿粉 粉煤灰 砂 配合比 (kg/m3
)
碎石 拌合水 其它 /
试验砂 浆配合
水胶比
外加剂
水泥
矿粉 粉煤灰
砂
比(拌
合量≥
1L)
碎石 拌合水 其它 /
外加剂 掺量 试验砂浆的扩展度 (%) 及经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