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

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

浪涌(冲击)抗扰度(Surge)1.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l.i概述浪涌抗扰度试验所依据的国际标准出IEC61000-4-5:2005,对应国家标准是GB/T17626.2:200X《电戲兼容试验和测虽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就足模拟带来的十扰影响,但需要指出的足,考核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浪涌抗扰度试验不同于考核设备岛斥绝缘能力的耐压试验.前者仅仅足模拟间接宙击的彫响(直接的雷击设备通帘都无法承受)。

1.2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一致的试验方法,以评定设备或系统对规定现象的抗扰度。

1.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应用场合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设备,但并不针对特定的设备或系统.貝冇减础EMC电磁兼容出版物的地位. 2. 术语和定义2.1浪涌(冲击)沿线路传送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其特性足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2.2组合波信号发生器能产生1.2/50ps开路电压波形、8/20ps短路电流波形或10/700ps开路电压波形、5/320ps短路电流波形的信号发生器。

2.3耦介网络将能戢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的电路.2.4去耦网络用『防止施加到上的浪涌冲击影响其他不作试验的装遊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5 (浪涌发生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开路电压蜂值与短路电流峰值的比值.2.6对称线垫模到共模转换损耗大于20dB的平衡对线。

3. 试检筹级及选择优先选择的试验等级范甬如表所示. 表试验等级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卜•: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所冇引入电缆都冇过电圧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各电子设备职元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 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木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冇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宅内的电缆都有过电乐保护(第一级).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垃良好连接.并J1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新版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标准浅析

新版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标准浅析

新版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标准浅析Analysis of the New Surge(Shock)Immunity Test Standard孔强强,宋庆军,谭晨,王美霞,王庆民(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山东济宁272000)Kong Qiang-qiang,Song Qing-jun,Tan Chen,Wang Mei-xia,Wang Qing-min(NationalSemiconductor&Display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Shandong),Shandong Jining272000)摘要: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是电子电器产品电磁兼容试验中的一个基本检验项目,用于评价电子电气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新版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标准已于2020年1月1日实施,该文解读总结新版标准的差异变化,指出在试验等级、试验设备、试验配置及试验程序中的标准变化及注意事项,为相关检验检测人员和为相关生产企业在设计产品是能根据最新试验标准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等级;标准差异中图分类号:TM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07(2020)02-0044-04Abstract:The surge(shock)immunity test is a basic inspection item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ducts.I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hen subjected to a surge(shock).The new version of the surge(shock)immunity test standard has been im-plemented on January1,2020.This article briefly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in the new version of the standard,and points out the standard changes and attention in the test level,test equipment,test confi-guration and test procedures.Matt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ersonnel and for releva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design produ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test test standards when designing products.Key words:Lightning surge;immunity;test level;standard deviationCLC number:TM835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07(2020)02-0044-040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气和电子设备被社会各领域广泛使用,实际应用中各类电气设备的电磁抗扰和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surge测试标准

surge测试标准

surge测试标准
SURGE测试标准主要考察电气和电子设备对由开关和雷电瞬变
过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冲击)抗扰度。

这个测试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用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到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在进行SURGE测试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准备事项。

首先,要进行作业前准备,包括使用手提示波器等测试设备。

其次,要设置测试模式,包括Trigger(触发模式)的设置和测定模式设定(Pk-Pk),通常选择峰到峰的测定模式,并进行最大值的测量。

在SURGE点检环节,需要确认设备接地是否连接,以及电源插座接地和设备接地之间的阻值是否在合适范围内。

然后进行SURGE
测定值的确认,需要确认设备在运转一个周期内的SURGE值。

通常,如果测试值超过5V,则判定为漏电现象,低于5V则为合格状态。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就是模拟雷击带来的干扰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考核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浪涌抗扰度试验不同于考核设备高压绝缘能力的耐压试验,前者仅仅是模拟间接雷击的影响(直接的雷击设备通常都无法承受)。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所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EC61000-4-5:2005,对应国家标准是GB/T17626.2:200X《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一致的试验方法,以评定设备或系统对规定现象的抗扰度。

1、试验等级2、试验配置1) 试验设备试验配置包括设备:-受试设备(EUT);-辅助设备(AE);-电缆(规定类型和长度);-耦合去耦网络;-组合波信号发生器;-耦合网络/保护装置;-当试验频率较高(如经过气体放电管耦合)和对屏蔽电缆测试时,需要金属接地参考平板。

只有EUT的典型安装有金属接地参考平面,试验时连接到接地参考平面才是必须的。

2) EUT电源端试验的配置1.2/50µs的浪涌经电容耦合网络加到EUT电源端上(见图7、图8、图9和图10)。

为避免对同一电源供电的非受试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并为浪涌波提供足够的去耦阻抗,以便将规定的浪涌施加到受试线缆上,需要使用去耦网络。

如果没有其它规定,EUT和耦合/去耦网络之间的电源线长度不应超过2m。

本标准规定,只有直接连接到交流和直流电源系统的端口才被认为是电源端口。

3、试验程序1) 实验室参考条件为了使环境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至最小,试验应在8.1.1和8.1.2规定的气候和电磁环境基准条件下进行。

2) 气候条件除非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有特别规定,实验室的气候条件应该在EUT和试验仪器各自的制造商规定的仪器正常工作的一切范围内。

如果相对湿度很高,以至于在EUT和试验仪器上产生凝露,则不应进行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浪涌(Surge)是指沿线路传送的电流、电压或功率,其特性是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是模拟雷电带来的严重干扰进行试验。

在工业过程中测量和控制装置的浪涌电流抗扰度试验是模拟设备在不同环境和安装条件下可能受到的雷击或开关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浪涌电压与电流进行试验。

浪涌抗扰度测试为评定设备的电源线、I/O线以及通信线的抗干扰能力提供依据。

A.浪涌抗扰度试验主要分浪涌电压抗扰度试验和浪涌电流抗扰度试验,主要研究开关瞬态、雷电瞬态和瞬态模拟。

B.系统开关瞬态的内容有:主电源系统切换骚扰、配电系统内在仪器附近的轻微开关动作或者负荷变化、与开关装置有关的谐振电路、各种系统故障。

C.雷电瞬态主主要有:雷击于外部电路,洼人的大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或外部电路阻抗而产生电压;在建叙内、;外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的间接雷击5附近直接对地放电的雷电入地电流耦合到设备组接地系统的公共接地路径,当保护装置动作时,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迅速变化,并可能稱合到内部电路。

D.瞬态的模拟包括:信号发生器的特性尽可能地模拟上述现象;如果干扰源与受试设备的端口在同一线路中,例茹在电源网络中(直接耦合】,那—學发生器在受试设备的端口能够模拟一个低阻抗源;如果干扰源与受微备前端口不寒赫一线路中(?间接耦合〉,那么種号发生器能够模拟一个高阻抗源。

1.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等级电网的开关操作激附近的雷电冲击都会在交流电源线上象生浪涌现象。

不同设备对浪涌的敏感度不同,因而需要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和不同的试验等级,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等级等级开路试验电压(Kv)(±10%)10.52 1.03 2.04 4.0X*特定注:X*为开放等级,可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来选择,安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

a. 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二间专用房间内。

所有引人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讣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

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

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所有引入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室内的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

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互良好连接,并且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电子设备有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离的电源。

开关操作在室内能产生干扰电压。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500V。

2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单独的地线接至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上,该接地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靠专门的变压器来与其他线路隔离。

本类设备组中存在无保护线路,但这些线路隔离良好,且数量受到限制。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电力设备的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该接地。

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击而引起的电流会在接地系统中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受保护的电子设备和灵敏度较差的电气设备被接到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可以有一部分在户外但紧靠接地网。

设备组中有未被抑制的感性负载,并且通常对不同的现场电缆没有采取隔离。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kV。

4类:互连线作为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设备组接到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容易遭受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电产生的几千安级电流在接地系统中会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可能使用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象户外电缆一样走线甚至连到高压设备上。

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电子设备接到人口稠密区的通信网上。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1. 什么是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遭受浪涌冲击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浪涌冲击是由于突然的电压或电流变化引起的短暂能量峰值,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或干扰。

通过进行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可以确定设备是否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正常工作。

2.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能源、交通等。

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在复杂且恶劣的电力环境下工作,例如雷击、开关操作等会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瞬态过电压或过电流。

如果设备无法抵御这些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就会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因此,进行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非常重要。

通过该测试可以评估设备对浪涌冲击的抵御能力,帮助设计人员改进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正常运行。

3.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的方法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测试设备和环境首先,需要准备好要测试的电子设备、测试仪器以及相应的测量电路。

同时,还需要搭建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力环境模拟装置。

3.2 设置测试参数根据标准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测试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浪涌电流或电压的幅值、上升时间、脉宽、频率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设备在测试中所受到的冲击程度。

3.3 进行测试将待测设备与测试仪器连接,并按照标准规定的顺序和次数进行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在每次冲击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记录任何异常现象。

3.4 分析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记录的异常现象,分析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评估设备对浪涌冲击的抵御能力,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的标准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的标准通常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各个国家的电气安全认证机构制定。

其中,IEC 61000-4-5是最常用的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浪涌冲击测试的参数、过程和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和应用领域,还有其他相关标准可以参考。

浪涌surge 共模、差模测试方法

浪涌surge 共模、差模测试方法

浪涌surge 共模、差模测试方法
浪涌(surge)和过电压(transient)是电器产品测试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其中,浪涌指短时间内电压快速变化,如雷电等因素引起的瞬间电压过高,而过电压指由于电源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瞬间电压过高。

共模和差模都是针对信号的概念。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伴随着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它们的测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进行的。

共模信号是指信号相对于地面的电位差,也就是信号与地面之间的电压。

共模干扰是指由于接地、接口或信号线本身的不对称性等因素导致的电路中出现的电压干扰,是很常见的一种干扰。

差模信号是指两个信号之间的电压差,也就是信号间的差异。

差模干扰是指两个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在电路中产生的干扰。

针对浪涌和过电压的共模和差模测试方法如下:
共模浪涌测试方法:将两个电极同时连接到电源的两个输出端口上,并将两个电极短接在一起,产生一个共模电压。

通过对产生的共模电压进行测量,检查是否出现了过高的浪涌电压。

差模浪涌测试方法: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到电源的两个输出端口上,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差分电压来检测浪涌电压。

共模过电压测试方法:在电路中产生一个共模电压,通过对共模电压进行测量,检查是否出现了过高的过电压。

差模过电压测试方法:在电路中产生两个差分电压,通过对差分电压进行测量,检查是否出现了过高的过电压。

总的来说,共模和差模测试是针对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干扰进行的,而浪涌和过电压测试则是针对电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电压过高问题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涌(冲击)抗扰度(Surge)欧阳家百(2021.03.07)1.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1.1概述浪涌抗扰度试验所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EC61000-4-5:2005,对应国家标准是GB/T17626.2:200X《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就是模拟带来的干扰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考核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浪涌抗扰度试验不同于考核设备高压绝缘能力的耐压试验,前者仅仅是模拟间接雷击的影响(直接的雷击设备通常都无法承受)。

1.2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一致的试验方法,以评定设备或系统对规定现象的抗扰度。

1.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应用场合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设备,但并不针对特定的设备或系统,具有基础EMC电磁兼容出版物的地位。

2.术语和定义2.1 浪涌(冲击)沿线路传送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其特性是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2.2 组合波信号发生器能产生1.2/50μs开路电压波形、8/20μs短路电流波形或10/700μs 开路电压波形、5/320μs短路电流波形的信号发生器。

2.3 耦合网络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的电路。

2.4 去耦网络用于防止施加到上的浪涌冲击影响其他不作试验的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5(浪涌发生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开路电压峰值与短路电流峰值的比值。

2.6 对称线差模到共模转换损耗大于20dB的平衡对线。

3.试验等级及选择优先选择的试验等级范围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等级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所有引入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室内的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

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互良好连接,并且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电子设备有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离的电源。

开关操作在室内能产生干扰电压。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500V。

2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单独的地线接至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上,该接地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靠专门的变压器来与其他线路隔离。

本类设备组中存在无保护线路,但这些线路隔离良好,且数量受到限制。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电力设备的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该接地。

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击而引起的电流会在接地系统中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受保护的电子设备和灵敏度较差的电气设备被接到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可以有一部分在户外但紧靠接地网。

设备组中有未被抑制的感性负载,并且通常对不同的现场电缆没有采取隔离。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kV。

4类:互连线作为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设备组接到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容易遭受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电产生的几千安级电流在接地系统中会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可能使用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象户外电缆一样走线甚至连到高压设备上。

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电子设备接到人口稠密区的通信网上。

这时在电子设备以外,没有系统性结构的接地网,接地系统仅由管道、电缆等组成。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4kV。

5类:在非人口稠密区电子设备与通信电缆和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电气环境。

所有这些电缆和线路都有过电压(第一级)保护。

在电子设备以外,没有大范围的接地系统(暴露的装置)。

由接地故障(电流达10Ka)和雷电(电流达100Ka)引起的干扰电压是非常高的。

试验等级4包括了这一类的要求。

X类:在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的特殊环境。

浪涌(信号发生器)与安装类别的关系如下:1~4类:1.2/50μs(80/20μs)第5类:对电源线端口和短距离信号电路/线路端口:1.2/50μs(80/20μs)1~5类:对对称通信线路:10/700μs(5/320μs)源阻抗应与各有关试验配置中标注的一样。

4.试验设备规定了两种类型的组合波信号发生器,并根据受试端口的类型,有各自特殊的应用。

对于连接到对称通信线的端口,应使用10/700μs的组合波信号发生器。

对于其他情况,特别是连接到电源线和短距离信号互连线的端口,应使用1.2/50μs的组合波信号发生器。

4.1 1.2/50μs的组合波信号发生器施加到EUT上的波形应满足标准的规定。

波形的规定采用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应在未连接的情况下测量。

对于交流或直流供电的产品,浪涌应施加到交流或直流电源线上,输出必须满足表6和表7的规定。

对于浪涌由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直接输出的情况,其输出波形应满足表2的规定。

当连接到EUT时,不要求信号源的输出波形和耦合/去耦网络的输出波形同时满足要求。

但在无EUT连接的情况下,波形的规定应该被满足。

信号发生器应产生的浪涌波形:开路电压波前时间1.2μs;开路电压半峰值时间50μs;短路电流波前时间8μs;短路电流半峰值时间20μs。

图1为1.2/50μs组合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选择不同元件RS1、RS2、Rm、Lr和Cc的值,以使信号发生器产生1.2/50μs的电压浪涌(开路状态下)和8/20μs的电流浪涌(短路情况)。

U—高压源;Rc—充电电阻;Cc—储能电阻;Rs—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Rm—阻抗匹配电阻;Lr—上升时间形成电感图1组合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2/50μs—8/20μs)为方便起见,定义浪涌信号发生器的等效输出阻抗为开路输出电压峰值与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之比。

信号发生器的等效输出阻抗为2Ω。

信号发生器的特征与性能极性:正/负;相位偏移:随交流电源相角在0°~360°变化;重复率:每分钟至少一次;开路输出电压峰值:至少在0.5kV~4.0kV范围内能输出;浪涌电压波形:见图2和表2;开路输出电压容差:见表3;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与电压峰值相关(见表2和表3);浪涌电流波形:见图3和表2;短路输出电流容差:见表3;等效输出阻抗:2Ω± 10%;短路电流峰值和开路电压峰值的关系见表3。

应该使用输出端浮地的信号发生器。

表2波形参数的定义1.2/50μs—8/20μs表3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的关系波前时间:T1=1.67×T=1.2μs±30%半峰值时间:T2=50μs±20%注:耦合/去耦网络输出端的开路电压波形可能存在较大的下冲,基本上同图2所示的曲线。

图2未连接CDN的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波形(1.2/50μs)(按GB/T 16927.1的波形规定)波前时间:T1=1.25×T=8μs±20%半峰值时间:T2=20μs±20%注:30%的下冲规定只适用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

在耦合/去耦网络的输出端,没有下冲或过冲的限制。

图3未连接CDN的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短路电流波形(8/20μs)(按GB/T 16927.1的波形规定)4.2 10/700μs的组合波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应产生的浪涌波形:开路电压波前时间10μs;开路电压半峰值时间700μs。

图4为10/700μs组合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选择不同的元件值,以使信号发生器产生10/700μs的浪涌。

U—高压源;Rc—充电电阻;Cc—储能电容;Rs—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Rm—阻抗匹配电阻;Cs—上升时间形成电容;S1—使用外部匹配电阻时,开关闭合图4组合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0/700µs-5/320µs)(根据ITU K系列标准)信号发生器的特征与性能极性:正/负;重复率:每分钟至少一次;开路输出电压峰值:至少在0.5kV~4.0kV范围内能输出浪涌电压波形:见图5和表4;开路输出电压容差:见表5;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与电压峰值相关(见表4和表5);短路输出电流容差:见表5;等效输出阻抗:40Ω± 10%(仅对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

注:等效输出阻抗通常包括内部电阻Rm1(15Ω)和Rm2(25Ω)。

电阻Rm2可以被旁路、并联或短路,当用于多路耦合时,可被外部耦合电阻代替,见图14。

波前时间:T1=1.67×T=10μs±30%半峰值时间:T2=700μs±20%图5开路电压波形(10/700μs)(按GB/T 16927.1的波形规定)波前时间:T1=1.25×T=5μs±20%半峰值时间:T2=320μs±20%注:在GB/T 16927.1中,波形规定为5/320μs,而在IEC 60469-1中规定为4/300μs。

另外,这个波形是在图4开关S1打开情况下测量的。

图6短路电流波形(5/320μs)(按GB/T 16927.1的波形规定)表4波形参数的定义10/700μs—5/320μs表5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的关系注:在图4开关S1打开情况下测量短路电流峰值。

短路电流峰值和开路电压峰值的关系见表54.3 耦合/去耦网络每个耦合/去耦网络(CDN)都包括去耦网络和耦合元件,示例见图7到图15。

图7交/直流线上电容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线-线耦合(见7.2)图8 交/直流线上电容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线-地耦合(见7.2)图9 交流线(三相)上电容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线L3-线L1耦合(见7.2)图10 交流线(三相)上电容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线L3-地耦合(见7.2)1开关) S1:线-地,置于“0”;线-线,置于“1”~“4”。

2)开关S2:试验时置于“1”~“4”,但与S1不在相同的位置。

3) L=20mH,RL为L的电阻部分。

图11 非屏蔽不对称的互连线配置实例;线-线/线-地耦合(见7.3),用电容耦合4)开关S1:线-地,置于“0”;线-线,置于“1”~“4”。

5)开关S2:试验时置于“1”~“4”但与S1不在相同的位置。

6) L=20mH,RL为L的电阻部分。

图12 非屏蔽不对称的互连线配置实例;线-线/线-地耦合(见7.3),用气体放电管耦合7)开关S1:线-地,置于“0”;线-线,置于“1”~“4”。

8)开关S2:试验时置于“1”~“4”但与S1不在相同的位置。

9) L=20mH,RL为L的电阻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