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6.忆读书(课堂实录)
《忆读书》教学实录

忆读书教学实录前言本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在教授《忆读书》这门课程时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忆读书》是一门文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其中重点讲解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课程教学通常采用中英双语授课,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在任教《忆读书》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和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第一次课第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忆读书》这门课程,给学生们普及一些文学术语和概念,例如小说、散文、诗歌、典故等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除此之外,我还讲解和分析了一首宋代名词《浪淘沙·北戴河》以及明代小说《西游记》的一段章节,让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次课第二次课主要讲解唐宋八大家和明清四大小说家,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还介绍了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和明清四大小说家的代表作品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三次课第三次课的主题是讲解唐诗三百首,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唐诗的种类以及唐诗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除此之外,我还结合唐诗的实例,为学生引导和分享了一些古诗的背后的故事,如李白的《将进酒》。
第四次课第四次课讲解了元曲四大家和元曲典故,包括白朴和郑光祖等的代表作品,并分别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元曲的特点和魅力。
第五次课第五次课主要介绍明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如《庐山谣》和《金瓶梅》等,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第六次课第六次课讲解元明清散文及其代表作品,如《后山杂记》和《陶渊明集》等,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2.翻译和解读:教师用中英双语,为学生进行翻译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艺术品欣赏:教师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视为艺术品,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这些艺术品,并引导他们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
4.分享和讲解: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细致地讲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体验文学的魅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以及从读书中获得的乐趣和收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书中获取知识和乐趣,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乐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验。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阅读材料:准备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引出本课的主题《忆读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乐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忆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忆读书课堂教学实录摘要本文是对《忆读书》课堂教学的实录记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记录,总结了《忆读书》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收益。
引言《忆读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品味的课程,通过读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通过实录方式,记录了一堂《忆读书》课堂教学的过程,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并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和收益。
课堂实录第一部分:导入和预热教师进入教室后,立即开启音乐,音乐结束后,教师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用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氛围,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入完毕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和课题,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预期。
第二部分:忆读书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之前布置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分析和探讨文本中的细节和主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第三部分:学生分享与展示学生小组结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部分: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个人写作。
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特色。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与反馈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前,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表现和进步。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通过回忆作者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本文主要围绕着“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三个方面展开。
在为什么读书方面,课文通过冰心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提升自己,让生活更充实。
在读什么书方面,课文提倡读好书,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书,读经典之作。
在怎么读书方面,课文强调了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渴望知识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朗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情感态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籍,引出本课的主题——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实录

《忆读书》教学实录《忆读书》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课文写了冰心回忆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
)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新授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2)、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
(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
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 》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修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忆读书》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前阅读并准备提问。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听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20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就读书的乐趣和意义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阅读心得。
3.创建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和分享。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书籍对自己的影响。
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和体会。
3.提倡学生多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内容。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品味。
3.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愿同学们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成长。
—完—。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忆读书》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感;能够流畅朗读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领悟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美感;流畅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意境,探讨诗歌背后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忆读书》全文及相关图片。
2.班级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保持学生专注。
3.学生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忆读书》,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显示《忆读书》的题目,引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回忆。
2. 学习诗歌(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忆读书》,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感动。
4. 感悟与表达(15分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读书的热爱和理解,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
•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5.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美好。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在读诗、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性和理解深度。
2.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反馈,感知教学内容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3.反思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描述自己对《忆读书》的理解和感受。
2.继续阅读其他相关诗歌或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以上内容是关于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并感受其中的美感,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读书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理解和热爱。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
1.课文《26.忆读书》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通过一段简短的读书故事或者相关视频来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读书的益处,并选择一个代表发表意见。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读书的看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写读书笔记、朗读课文或者分享读书心得。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对读书的认识有所提升,但在表达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下一堂课可以增加口语练习或演讲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读物,拓展对读书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26.忆读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忆读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众:喜欢)
“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我喜欢读科幻的。
”
“我喜欢读侦破的。
”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
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
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
“我认为‘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
“……”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看书上的哪些内容说明了这些见解,我们的见解是否也具备了大家风范。
分小组讨论,
在书上勾画出内容要点。
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从书中看,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生2:能扩大知识面。
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生3:“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生4: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师:“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同学们也确实抓住了文章内容的要点,我们继续来探讨。
生5:文中说的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生6: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
生7: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师: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生1:我和文章的作者有同感,我觉得多读书对写作确实有好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语言的熏陶,写法的借鉴,使我的文章能有新颖独到之处。
生2:读书好,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读一些内容健康、有积极意义的书。
记得在小学曾读过日本人绘制的漫画小册子,当时很流行,大家都互相传看,现在回想起来,这种以宣传武力为内容的画册,读了也是浪费时间,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这样才能受益。
生3: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阅读面一定要宽,各类图书都要有所涉猎,不能只满足于读课内的书,那样视野太狭窄了。
所以我认为多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也要广。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对读书的体会,真是有感而发。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读书,请同学们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自己总结的也可以。
学生们发言:
“我搜集的是歌德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
“我总结的是:‘读书易,思考难,二者缺一不可。
’”
“我搜集的名言是马克思说的:‘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我总结的是:‘读书增长人的智慧。
’”
“……”
师:同学们,热爱书吧。
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帮助你了解纷繁
复杂的世界,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用心去读、去感悟吧。
心动不如行动,今天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不要忘了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