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含配方

苹果树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含配方
苹果树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含配方

苹果的组织培养是采用无菌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物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块根和球茎等器官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由于离体技术处理严格,所以很容易脱除一些细菌病原及病毒,是复壮品种的有效措施。已成功脱除的病毒和病害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花叶病病毒、轮纹病等。苹果矮化砧、抗寒砧的组织培养也已成功。苹果脱毒组培技术流程具体如下。

外植体材料选择与处理

早春,将上年芽接或切接的盆栽长富2号苹果苗移人温室,待新梢长出3~5片新叶时,放入热处理箱中,37℃恒温热处理30d或32℃与37℃每8h变换一次,变温热处理60d。脱毒率可达80%以上。热处理结束后,从盆栽苗嫩梢上采集生长旺盛、长约2~3cm顶梢,流水冲洗10min,去掉小叶。70%乙醇浸泡30s,蒸馏水冲洗后放入0.1%HgCI。中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3~5次,解剖镜下迅速剥取1.0mm的茎尖进行分离培养,接种于起始培养基上。

培养基制备

1.1 芽诱导

适宜苹果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诱导的芽生长正常可发育成新梢。

1.2 继代培养

选择诱导的芽丛切割成单芽茎段,转接于设计的继代培养基上。适宜的苹果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5mg/L+蔗糖4%+琼脂0.36mg/L。培养条件:光照强度2000~

2500lx,光照时间14~16h/d,适宜温度为25℃±2.0℃。40d后增殖6.1倍。

1.3 生根培养

选择生长正常的继代培养苗,剪成单芽茎段,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苹果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1.5mg/L+蔗糖25%+琼脂0.36%。培养30d后,平均4~6条根/苗,长达0.5~1.0cm。根白且粗,多直接生于茎基部。

培养条件

温度26~30℃,光照强度1500~2000LX,10h/d。

炼苗、移栽

强光闭瓶锻炼生根苗20~25d,不定根长至1cm时,将培养瓶移至自然强光下,不去封口膜继续培养20d左右,使试管苗幼茎更加充实健壮。光太强时可遮阴,控制温度在35℃以下。闭瓶锻炼后开瓶锻炼,除去封口膜,继续锻炼2~5d,使试管苗适应低湿环境。然后从瓶内取出经过锻炼生根的试管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栽于营养钵中(基质为田园土:腐熟发黑锯末;河沙=1:2:1混合配制),于温度25℃的塑料大棚中培育。将营养钵小苗放在塑料大棚内加盖有薄膜的小拱棚内,早晚各洒水1次,1~3d保持相对湿度在85%以上,基质水分不宜过多。1周后开始逐渐揭膜通风,直至完全除去薄膜。过渡移栽约30d,地上部分生长到

10cm左右时可移至大田。

甘蔗组培快繁技术实验报告

甘蔗组培快繁技术 生物08本尚丽萍 34号组员:陈洁程燕娜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中国蔗糖工业的重要支柱。在甘蔗栽培上,通常是以蔗茎节上的腋芽繁殖,或在每年砍伐后,利用残留在土中的茎基上的腋芽作宿根繁殖。茎段繁殖速度慢,用种量大,而且种茎在远途运输中颇为不便,每年秋植蔗种来源难以解决,这对快速繁殖良种甘蔗以满足甘蔗生产的需要极为不利,因此,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规模化生产遗传性状整齐一致的种苗供生产上应用,现将甘蔗组培快繁技术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甘蔗腋芽及茎尖 1.2方法 1.2.1 材料处理 将所取外植体腋芽(带少量茎节组织)、茎尖(带部分新叶包裹)用洗衣粉水洗净,清水冲洗半小 液处理15分钟,用无菌蒸时,在消过毒的接种间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HgCl 2 馏水冲洗4-5次后待接种。 1.2.2 培养基 诱导外植体培养基:MS+BA 1mg/L+活性炭1g/L+2%蔗糖+琼脂8g/L。 诱导腋芽增殖培养基:MS+BA 5mg/L+活性炭0.5g/L+20g/L蔗糖;MS+BA 10mg/l+活性炭0.5g/L+2%蔗糖。 诱导生根增殖培养基:1/2MS+NAA 2mg/L+IBA0.4mg/L+多效唑2mg/L。 1.2.3培养过程 将处理好的材料接入诱导外植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光照时间10-12小时/天,光照强度(自然散射或荧光灯照明)1500-2000lux,培养温度25-30℃。培养3-5天后,若培养基出现混浊,说明已污染,应立即清除。培养10-15天,芽转绿将边缘褐色部分剥除转入同样培养基中培养,芽长到2-3cm时,转入诱导腋芽增殖培养基中,如此重复进行,直到所需数量后转入诱导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根长至3-5cm后进入炼苗阶段。 将幼苗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2-3d,让幼苗接受强光的照射,然后再开口练苗1-2d。从试管中取出发根的幼苗,用自来水洗掉根部粘着的培养基。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栽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小孔,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透水。栽后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空气湿度达90%以上。 2关键技术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 和Skoog,1965)培养基。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

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 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点是,每一种化合物每一摩尔的分子数是常数,所以按照特定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时,无论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多少,原物质的量浓度都可以使用。但是,用质量浓度来表示浓度的话,就不能不考虑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目了。 1、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或纯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中发霉变质。研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而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如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氯和其他离子,最好将自来水煮沸,经过冷却沉淀后再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培养基成分及其作用

培养基成分及其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和生长调节物质,当其缺乏时,生长发育受阻,形态不正常。在植物组织快繁过程中,培养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生长因子,主要靠培养基供给。因此,完全培养基的成分除了水分外,还要包括无机营养、有机物营养、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他附加物等。 一、无机营养物 无机营养物即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要的多少,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 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浓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若加上碳(C)、氢(H)、氧(O),则有9种元素。在离体培养中,其C、H、O三元素是从人工加入的糖类获得的,H、O元素也可以从培养基所含的水分中获得,而其余6种矿质元素要从加入的适量的无机盐类来获取。无机氮常以硝态氮(如KNO3)和铵态氮(如NH4NO3)两种形式供应,多数培养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2. 微量元素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植物对其需要量极微,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则产生毒害。碘(I)虽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几乎在所有的培养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养基还加入了钴(Co)、镍(Ni)、钛(Ti)、铍(Be),甚至铝(Al)等元素。 3. 铁盐 铁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若以硫酸铁和氯化铁为供铁源,培养基的pH值会达到5.2以上,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使培养物无法吸收而出现缺铁症,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用硫酸亚铁和EDTA二钠配成螯合态铁,成为有机态铁方被培养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铁盐,作为铁的供应源。 这些元素参与培养物机体的建造,构成植物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叶绿体、酶系统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二、有机营养成分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一、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 1.2.1材料选择 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 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一、无糖组培技术原理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是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它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组培微环境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组培植物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目前,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种苗工业化生产中。该技术于199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二、无糖组培技术优势 由于植物无糖组培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对植物无糖组培微繁殖中的容器换气次数、光照强度、CO2浓度、培养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并通过监测反馈结合植株生长特性建立符合植株生长要求的稳定供气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污染率高、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玻璃苗、畸形苗多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报道,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苗的质量和产苗率,可缩短培养周期,种苗生产综合成本降低。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

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无糖组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无糖组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无糖培养微繁殖生产的配套设施,获得三项专利。 目前,该项技术已初步应用于非洲菊、彩色马蹄莲、灯盏花、甘薯、葡萄、满天星等植物并获得成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技术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可解决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种苗质量,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苗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该项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研究,除云南农大王荔课题组报道外尚未见其它报道。

园林植物快繁技术试卷

园林植物快繁技术(200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培养体转移到新的培养基的过程,称为 A. 初代培养 B.继代培养 C.固体培养 D.平板培养 2、固体培养基中,常加入的凝固剂是 A.琼脂 B.活性炭 C.蔗糖 D.抗生素 3、花药和花粉培养时,对多数植物而言,花粉最容易诱导成功时期为 A.单核中期至单核晚期 B.双核期至三核期 C.三核期 D.减数分裂前期至中期 4、1960年,在快速繁殖和脱病毒上有重要贡献的法国人是 A. Murashige B. Cocking C. Morel D. Haberlandt 5、对外植表面灭菌时,较难从外植体上去除的消毒剂是 A.次氯酸钾 B.升汞 C.乙醇 D.过氧化氢 6、花药培养中,染色体加倍常用的诱变剂是 A. KT B. 蔗糖 C.聚乙二醇 D.秋水仙素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A.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细胞学 C.细胞学说 D.植物生理学 8、利用母液配制MS培养基1升时,需吸取100X微量元素母液、称取0.7%琼脂的量 分别为 A.5ml;7.0g B.10ml;7.0g C10ml;0.7g D.5ml;0.7g 9、对于热不稳定物质,如IAA,常采用灭菌方式为 A.表面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干热灭菌 D.过滤灭菌 10、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B.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C.促进脱落和衰老 D.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 11、花粉培养时,小孢子的第一次分裂从不均等分裂变为均等分裂,分裂后形成两个大 小、形态和染色深浅相同的细胞,而后再继续分裂发育为花粉胚,该雄核发育途 径是 A.营养细胞发育途径 B.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同时发育类型 C.生殖细胞发育类型 D.花粉均等分裂途径 12、植物无糖组织培养中,植物体的碳源是 A.蔗糖 B.氨基酸 C.CO2 D.活性炭 13、悬浮培养时,细胞数目扩增生长曲线呈 A.Z形 B.S形 C.L形 D.W形 14、配制NAA母液时,需先用下列哪种溶液溶解,再进行定容? A.蒸馏水 B.乙醇 C.盐酸 D.丙酮 15、培养基的湿热灭菌时,一般灭菌的温度是 A.75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121摄氏度 D.160摄氏度 16、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中,接种室最常用的装置是 A.摇床 B.电子平台 C.高压蒸汽灭菌锅 D.超净工作台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一)母液配制与保存 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 1大量元素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 序号成分配方浓度/(mg.L-1)称取量/mg 配1mL培养基吸取 量/mL 1 硝酸铵NH4NO3 1650 33000 50 2 硝酸钾KNO 3 1900 38000 3 磷酸二氢钾KH2PO 4 170 3400 4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 370 7400 5 氯化钙无水CaCl2 440 6644 2微量元素母液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表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L100倍母液) 成分配方浓度/(mg.L-1) 称取量/mg 配制1L培养基吸取 量/mL 碘化钾KI 0.83 83 10 硫酸锰MnSO4.H2O 22.3 2230 硼酸H3BO3 6.2 620 硫酸锌ZnSO4.7H2O 8.6 860 钼酸钠Na2MoO4.2H2O 0.25 25 硫酸铜CuSO4.5H2O 0.025 2.5 氯化钴CoCl2.6H2O 0.025 2.5 3铁盐母液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蓝莓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附配方

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本试验以蓝莓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并通过瓶外生根技术,建立起植株再生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 1.1.1 外植体选择 高灌蓝莓半木质化茎段。 1.1.2 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 剪取蓝莓半木质化枝条,立即去掉上部叶片带回室内,剪成带有一个叶芽2-3厘米长茎段,在流动自来水中冲洗20-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2-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后在0.1%升汞中消毒5-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分,剪去茎段两端约 0.5-1厘米,立即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 1.1.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改良WPM + ZT 1.0mg/L 增殖培养基:改良WPM + IAA 0.1mg/L + ZT 2.0mg/L 复壮培养基:改良WPM + IBA 0.1mg/L WPM具体改良为:以硝酸钙 684mg/L、硝酸钾 190mg/L、EDTA铁钠 73.4mg/L和盐酸硫胺素0.1mg/L代替原WPM培养基中的硫酸钾、氯化钙、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钠。 以上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值5.2。 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长为12-16时/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诱导培养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立即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5-6天叶芽开始萌动,10天开始展叶,20天腋芽长到1厘米长,30天腋芽长到1.5-2.5厘米长。 2.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初代培养长出的茎剪成1.5-2厘米长茎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30-35天增殖5-7倍,增殖苗生长健壮。 2.3 复壮培养 将继代苗剪成1-1.5厘米茎段,转接到壮苗培养基,复壮培养30-40天,复壮苗高5-6厘米且粗壮。 2.4 瓶外生根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因此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糖类是蔗糖。那么为什么不添加葡萄糖呢?很多资料上解释为蔗糖较葡萄糖便宜,易被植物细胞吸收。其实并非如此。之所以以蔗糖作为碳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因此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当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使分化出的全部是木质部,4%蔗糖使分化出的几乎全部是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两者。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液体的浓度差来调节 当细胞膜内的浓度小于细胞膜外的时候蔗糖救能进入细胞中了 植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的碳源是蔗糖,已知葡萄糖和果糖也能使某些植物生长得很好。植物细胞可以分解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的,蔗糖跨质膜从质外体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质子-蔗糖共运输机制进行的,另外,植物能够利用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碳源有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等。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所以用蔗糖更简单 动物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二糖蔗糖是无法吸收的。 以蔗糖为植物培养基碳源有两个原因: 1.抑制杂菌生长.细菌等不能直接以蔗糖为碳源,故可起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2.蔗糖被植物细胞利用机理目还无定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学说(1)植物细胞先以次级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细胞内外形成质子梯度,然后蔗糖就会利用这个梯度被吸收进细胞. (2).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能分解蔗糖的相关酶,蔗糖先在细胞膜外被分解为单糖,然后这些单糖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被细胞利用.

苹果树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含配方

苹果的组织培养是采用无菌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物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块根和球茎等器官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由于离体技术处理严格,所以很容易脱除一些细菌病原及病毒,是复壮品种的有效措施。已成功脱除的病毒和病害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花叶病病毒、轮纹病等。苹果矮化砧、抗寒砧的组织培养也已成功。苹果脱毒组培技术流程具体如下。

一 外植体材料选择与处理 早春,将上年芽接或切接的盆栽长富2号苹果苗移人温室,待新梢长出3~5片新叶时,放入热处理箱中,37℃恒温热处理30d或32℃与37℃每8h变换一次,变温热处理60d。脱毒率可达80%以上。热处理结束后,从盆栽苗嫩梢上采集生长旺盛、长约2~3cm顶梢,流水冲洗10min,去掉小叶。70%乙醇浸泡30s,蒸馏水冲洗后放入0.1%HgCI。中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3~5次,解剖镜下迅速剥取1.0mm的茎尖进行分离培养,接种于起始培养基上。

二 培养基制备 1.1 芽诱导 适宜苹果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诱导的芽生长正常可发育成新梢。 1.2 继代培养 选择诱导的芽丛切割成单芽茎段,转接于设计的继代培养基上。适宜的苹果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5mg/L+蔗糖4%+琼脂0.36mg/L。培养条件:光照强度2000~ 2500lx,光照时间14~16h/d,适宜温度为25℃±2.0℃。40d后增殖6.1倍。 1.3 生根培养 选择生长正常的继代培养苗,剪成单芽茎段,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苹果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1.5mg/L+蔗糖25%+琼脂0.36%。培养30d后,平均4~6条根/苗,长达0.5~1.0cm。根白且粗,多直接生于茎基部。

实验一 植物组织培养基母液配制的若干关键环节

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基母液配制的若干关键环节目的与要求: 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放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取材少,培养材料经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的快速繁殖之中. 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应该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10倍、100倍或1000倍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母液。这样,每次配制培养基时,取其总量的1/10、1/100、1/1000,加以稀释,即成培养液。现将培养液中各类物质制备母液的方法说明如下。 以MS培养基为例,其母液的配制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种类.(见表1) 表1 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成分规定用量 /mg.L-1 扩大倍 数 称取量/ mg 母液定溶 体积/ml 配1LMS培 养基吸取量 /ml 大量元素 KNO3 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2H2O 微量元数 MnSO4·4H2O ZnSO4·7H2O 1900 1650 370 170 440 22.3 8.6 20 20 20 20 20 1000 1000 38000 33000 7400 3400 8800 22300 86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 50 50 50 50 1 1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1)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实 验 设 计 小组成员:陈梅20141641044 郑莉20141641002 雷雨田20141641043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离体快速繁育原理、方法和完整过程。 二、实验原理 香石竹(学名Dianthuscaryophyllus)又名康乃馨,花色艳丽,开花时间长,装饰效果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切花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由于病毒病侵害,常使植株矮化,花朵变小,花色产生斑点,退色甚至不开花,影响切花产 量和质量。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无病毒”的健康植株,对于引 进的少而新的脱毒种苗,再进行一次茎尖培养,进一步降低基础苗中的病毒含量,并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脱毒试管苗,使引入材料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烧杯、玻璃棒、镊子、解剖刀、接种盘、 纱布、记号笔、标签纸 试剂:75%乙醇、0.1%升汞、无菌水、MS培养基、IAA0.1mg/L、BA0.5mg/L、pH5.8-6.0、蔗糖、琼脂 材料:康乃馨带芽外植体材料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方 1、康乃馨的生芽培养基 MS+IAA(0.1mg/L)+BA(2.0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8g/L) pH5.8-6.0,配制300m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2、康乃馨的继代培养基 MS+BA(0.3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6.0,配制300m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3、康乃馨的生根培养基 MS+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75mg/L)+蔗糖(30g/L)+琼脂(8g/L), pH5.8-6.0,配制0.3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每人3-4培养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二)康乃馨的生芽培养 1、无菌操作准备 将培养基、无菌水、及各种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紫外灯照射消毒20-30min,开送风开关,关紫外灯,通风10min后,打开照明日光灯。洗手、换鞋,换实验服,戴口罩,进入接种室,开启超净工作台。用纱布吸取75%酒精擦手、擦拭超净台、擦拭培养基和无菌水瓶,点燃酒精灯,镊子、解剖刀、剪刀等接种工具放入灭菌锅灭菌,待冷却后使用。 2、外植体消毒 选取康乃馨叶腋间生出的侧芽为外殖体,用自来水冲洗半小时,将材料上的泥土和灰尘及杂质冲洗干净,用解剖刀切取所需组织放入大烧杯中,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s,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将材料移入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在超净台内用无菌水冲洗6次。材料消毒完成。 3、外植体的制备 将消毒好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的水份,然后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盘内,借助解剖刀剥离茎尖,剥取茎尖大小通常在0.3mm左右。以上操作均

第一节 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一、组培苗生产规模的确定 生产规模的确定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生长的植物种类和经济实力来确定,例如,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培养周期长,设计时必须比草本植物多增30%的空间、设备。植物种苗无糖微繁殖工厂化生产程序包括①入选品种外植体的筛选及获取; ②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 ③快速 繁殖; ④生根培养; ⑤出瓶过渡炼苗; ⑥包装进入市场等工艺。一般一个熟练的接种工人根据繁殖品种的不同,年生产量可达15―20万苗。即规划一个年生产量达500万株的组培室,需设25―30个无菌操作位置。当无菌操作位置数量确定后,即可计算出接种室的需求面积。按日生产组培苗的数量及培养周期计算需要的培养架数量,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就可计算出培养室的需求面积,一般为1台无菌工作台或者说一个无菌操作位置,需配备净培养面积(放置培养物的面积)7-10平方米,无菌操作室与培养室的面积比例为1:2,围绕组培工厂建设,其它必备的配套设施设备及操作用具购置的数量,应以每个无菌工作台的需求量计算,解剖刀、镊子、刀片等常用工具还要有充足的备用量。室外应有相应的温室配套,生产品种栽培展示区等,其面积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因此组培工厂的建设,需要认真规划、仔细计算、合理投资,使之既有系统性又适用,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在市场竞争中,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品种的可靠性。 二、组培种苗工厂的设计 植物组培育苗工厂应选址在安静、清洁、可避开各种环境污染源的地方,以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已确定的生产规模,设计组培生产车间时,要全面了解组培工作中所需的最基本的条件,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改建或新建组培工厂,尽量做到合理布局。通常按工作程序先后,安排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避免环节错位,增加日后工作的负担或引起混乱。组织培养的生产线主要包括培养器皿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试管苗出瓶、移栽等。各个房间的面积要合理安排,做到大小适中,工作方便,减少污染,节省能源,使用安全。图5.1所示的是一种组培生产车间设计的平面布置图: 图5.1组培生产车间的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1106014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总学时:36+27 总学分:3 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课程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 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 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 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 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 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 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 (1)植物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 繁技术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本站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2008-1-1 18:33:32 植物快繁技术简介 所谓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也就是植物克隆技术,也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全光雾插技术、微材料或微组织扦插育苗技术,喷雾育苗技术、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傻瓜克隆。无论叫做植物快繁还是植物克隆其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的关键是喷雾,十几年前就有权威单位推广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而现今更多被称为植物克隆、傻瓜克隆等时髦词汇。过去开发的喷雾全套设备是机械式,成本高达数万元,且容易锈蚀和损坏,一段时间后就没人再使用,而自从引进以色列微喷(头)技术后,微喷雾问题顺利以低成本形式解决,于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得以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的推广的另一障碍就是自动控制仪的问题,进口的温湿控制设备好用但价格高,所谓的农业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除了价格更高之外还总是不能成熟,使用起来问题百出,经常造成育苗的失败,笔者使用两年后才不得已开发了国产育苗仪,其低廉

的价格和丰富实用的功能很快被全国同行赏识。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现在的投入只需2000余元,大力推广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利国利民。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起源、应用和进展 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是20年前从国外引进,又经过我国众多农业专家花费二十余年时间,逐步完善并成熟运用于规模生产一个系统配套,用于多种经济植物大规模无性快繁产业化生产的实用技术,又称非试管快繁技术、喷雾快繁技术等。此技术是一项崭新经济植物苗木快繁技术体系,它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苗从试管培养基中解放到田间大地,是一场无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一大创举! 该技术育苗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国内外苗木交易市场和经济植物种苗繁殖工程。绿色快繁产业是一个永久性高效益产业,它可以带动制药产业、林纸产业、林草产业、园林绿化等其它产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制药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无性系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工程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粮食作物、花卉、蔬菜、无公害蔬菜、野生蔬菜、濒危野生植物、果树、山野菜、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经济植物以及新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扦插繁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点总结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与植物组培快繁(plant tissue culture)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的先进性,及其在技术生产运用中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用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作为繁殖单位材料,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营养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完全离开组培大楼和全部试管快繁的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也低。 二、在独创的简易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包括极端温度:低温-35度和高温42度)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该技术育苗较少受季节影响,一年365天均可接种繁殖。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极大的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三、普及率高。普通人员每天(8小时)可接种3000-5000个单位材料。一个培养四个月的生产技术工人每月可成功培育单一植物品种30,000-10,0000株纯种苗。对人才素质要求适应性极广,生产技术易于推广;二是个人操作速度比组织培养快繁和常规育苗快得多,当达到一定育苗规模以上时,生产投资效益比可达 1:5-1:10以上。它非常节约植物种质材料,一天就可以接种数十万株至上百万株(这是组织培养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想象的事),易于大面积快繁各种苗木。,易于大面积育苗产业化规模快繁各种种苗。 四、操作步骤少,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经特殊培训较容易掌握,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适宜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普通人员可参加快繁全部生产操作,且速度极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