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3)通过学习,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大海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认识海洋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大海的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系统,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食物链,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第2课: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状况,提高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第3课:海洋环境问题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海洋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以及全球变暖对海洋的影响。

第4课:海洋与人类生活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海洋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食品,海洋药物,以及海洋运输等方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5课:海洋科技创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科技的研究领域,海洋科技的应用,以及我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策略1.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各项任务。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加学生对大海的了解。

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海洋馆、观看海洋纪录片等,丰富学生的海洋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包括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学生对大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的景象及大海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海的特点及所描绘的海域景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景象,并能够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联想。

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生字词图片、相关音频素材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3. 教学资源:参考资料、课外阅读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大海景象。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海的认识和感受。

(2)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景象,总结大海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3)写一篇关于大海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海的美丽,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2. 通过学习大海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大海的歌》2.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3. 大海的生态环境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大海的歌》,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海的美丽。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唱腔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海洋生物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钢琴等。

3. 教学材料:歌曲乐谱、海洋生物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海的美丽。

2. 新课教授:介绍歌曲《大海的歌》,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

3. 歌曲学唱: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

5.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歌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总结:强调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海的美丽,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的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兴趣。

2. 开展校园海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海洋生物的保护和海洋环境的维护。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歌曲《大海的歌》和所学到的海洋知识,写一篇感悟文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歌唱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唱腔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感悟文章,了解他们对海洋生物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物馆,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大海的歌教案4篇

大海的歌教案4篇

大海的歌教案4篇想要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吗?来看看“大海的歌教案”吧!在教学过程中,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是非常基础的部分。

如今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师需要依据教案和课件来准备上课。

相信这些内容对您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大海的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朗读、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重点、难点:重点: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走,跟老师一起看海去。

“沙滩贝壳脚丫——”学生齐背《识字五》?2、出示大海的画面,教师描述:是呀,白天的大海喧腾热闹、浪花翻滚、汹涌美丽,风儿闹着,追逐着浪花,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

多开心、多快乐呀!3、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指读)轻些柔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大海也会睡觉吗?真有趣,快,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生自读,师巡视,重点指导学困生和特殊的字音。

2、交流:会读了?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谁来做小老师,领着小朋友读一读?开火车读。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领读。

(2)指导读好轻声音节。

不闹了不笑了睡觉了抱着背着深夜里星星啊轻轻的睡熟的3、小朋友读得真好!把生字宝宝送进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并看看这首小诗有几行,有几句话?这首诗有几行?几句话?指名读,指导读好句中的停顿,把课文读流利。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的景象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的景象及特点。

(3)通过朗读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发现课文中的美景和寓意。

3. 朗读与默读: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海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海。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大海的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一句一句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进行讲解和学习。

(3)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海的景象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重点字音和字形。

(3)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大海》优秀教案(精选5篇)

《大海》优秀教案(精选5篇)

《大海》优秀教案《大海》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海》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海》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大海》教材分析:《大海》是一首表示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3/4拍F大调,它借助其他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入画、音乐为一体,让同学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溢海的味的音乐声中画一画大海。

通过歌曲对比学习体验歌曲的情感表示。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和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通过歌曲对比,让同学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置。

3、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同学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1、力度“f”,和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对同学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教学对象:二年级同学教学准备:环境安排、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环节与内容一、组织教学音乐《大海》录音机/多媒体环境安排——大海;放音乐(《大海》)听音乐做动作(鱼)按位置坐好“U”有序布置,稳定情绪。

二、新课导入听歌曲欣赏图画(或听录音机)录音机/多媒体播放内容聆听表述内容,融入角色。

三、新课开展画海浪黑板音乐播放(《大海》);评价结果([奖]贴鱼在船上)作画音美结合,兴致勃勃。

欣赏多媒体中“海”图画(或听《大海》录音),进行歌曲学习录音机/多媒体聆听感受旋律,体验音乐。

学唱《大海》旋律录音机/多媒体教师(听旋律)范唱同学用M、LA音哼唱旋律哼唱旋律,熟悉情感。

力度“f”、渐强、渐弱歌曲处置黑板、力度记号突出力度记号;评价结果([奖]贴鱼在船上)摆放力度记号突出难点,便于掌握。

创编动作——海浪录音机/多媒体、打击乐器示范个别动作;评价结果([奖]贴鱼在船上)创编动作自由发挥,气氛高涨。

四、知识拓展聆听两歌曲,让同学表达情感:海浪:平静与怒(海啸)《黄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乡》录音机/多媒体音乐播放《黄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乡》对比歌曲,表达不同(动作扮演)发展思维,拓展空间。

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优秀教案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优秀教案篇1一、应知应会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怎么观察的。

二、重点难点例析重点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理解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

在这里以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物为例。

文中只讲了两种:装卸吊车和海轮。

装卸吊车有什么特点呢?从“钢铁巨人话恪笨闯鏊的高大,从“有如密林”看出它的数量多,从“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看出它的忙碌。

海庵有什么特点呢?从“飘着各色旗帜”和“密密层层”看出它的数量很多。

靼卸吊车和海庵的这些特点,表现了海港的兴旺繁忙矛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鼢者借浪花飞溅矛说大海“唱着欢乐的歌”,表达了作者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时的欢乐心情?三、课课练a组1、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吊车(di1o di4o)瞭望(li2o li4o)钻探船(zu1n zu4n)旗帜(zh9 zh@)2、看拼音写汉字。

3、多音字组词。

4、区别组词。

5、查字典,解词。

(1)猛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耸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展现——猛烈——(2)反义词:朦朦胧胧——7、按原文填空。

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有如密林,()巨臂上下挥动;飘着()海轮有如卫队,()排列在码头两边。

8、照样子写句子。

b组1、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

3、填空。

本文是按____顺序写的,先写在____看见的____;再写在____看见的____;最后写在____看见的____。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大海的歌》。

本课是一篇描绘大海的美丽和神奇的散文,通过作者对大海的观察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观、神秘和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壮观、神奇”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感受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朗读录音、PPT、海洋生物图片等。

2.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语卡片、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大海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

2. 生字词语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教师讲解并领读。

3. 课文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4.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的诗意。

5. 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对大海的想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大海的歌》生字词语壮观、神奇、浩瀚、波涛、拟人、比喻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对大海的想象。

答案:略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通区第十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1、第一首《天和海》引导思考天和海相连,引起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作者的眼中天即是海,海即是天,满目的蓝色,勾起诗人无边的诗情。

2感情朗读:虽说天海一色,但蓝”字的朗读应该各不相同,有所起伏。

3、反复朗读,品味蓝字的不同读法。

第一首《大海睡了》
引导思考
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想像: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她像谁?为什么?
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

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描绘的意境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生字认得好,要是能把它们写漂亮就更好了。

1复习步骤:出示会写字:
2、小组交流。

指导书写,教帅范与,注意重点的提示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2、摘抄诗中的好词句。

3、收集其他描写大海的作品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弓1入新课
1、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上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天和海》《大海睡了》,这两首诗使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大海是蓝色的,大海在夜晚非常平静)
2、引导思考:师生朗读《海上的风》。

在《海上的风》这首诗中作者把海上的风分别比做了什么?(花神、琴师、
大力士、狮子)这些比喻让你觉得大海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有时大而急,有时小而缓)
风吹浪涌,诗人在有风的海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海上涌起美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