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

合集下载

山行优秀教案7篇

山行优秀教案7篇

山行优秀教案7篇山行优秀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画正面、侧面人物的简单动态。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3、感受节日快乐的气氛。

二、活动准备:1、有过提灯笼过节及布置节日环境的经验。

2、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1、引题:教师:小朋友,元旦那天开不开心啊?很快就要过农历新年了,我们以前每次过节都把教室布置的很漂亮?有什么来布置呢?(彩带,灯笼……)小朋友都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

今天我们来把开心的时刻留下来,把它画下来,好吗? 2、出示范画。

教师:那让我们来看一下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幼儿:小朋友都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

有的提着灯笼,有的在欣赏彩带……3、巩固正面人物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圆圆的头,接着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画出来;再画他的身体,先画手,再画脚。

巩固侧面任务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椭圆形的头,接着画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画他的身体,然后画手和脚。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画看,把你们过新年里做事情画下来。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四、作品评析。

(1)幼儿自评。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说说看,你们觉得自己的画那里画得最好。

(2)教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觉得谁的画画得最好。

你最喜欢哪一幅呢?(3)教师评画。

山行优秀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过程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

如: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一一门捷列夫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一一罗曼·罗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古诗《山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山行》教学设计篇二一、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小学语文《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三首之《山行》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山行》教案一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

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

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山行教案(12篇)

山行教案(12篇)

山行教案山行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歌资料,有感情地朗读。

2、潜力目标:优等生能透过学法自学古诗,能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富有想象潜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点词,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

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帮忙下能基本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投影幻灯片、音乐磁带。

生:准备两首描述四季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观看录像《山行》,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

让学生背出一两首杜牧写的诗。

谈谈对杜牧的了解,透过查字典,翻找资料,请A级生总结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二、新授1、初读古诗,回顾学法。

1、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资料。

(1)透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诗资料。

(2)请B级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A级生补充点评。

总结出拆散、释词、理顺、连贯。

2、透过学法自学古诗。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状况,师生共同评价。

3、汇报学习过程(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3)请B级生说出文中的重点词“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请A级生说出“斜”、“生”、“寒”、“霜”这些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4)请A、B、C级生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要求A级生有创意地表达古诗资料,B级生能准确理解并表达无误,C级生能在A级生帮忙下基本理解古诗资料。

三、赏意境请学生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山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

(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

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一读:识秋物,赏美景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驻足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1一、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山行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

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展示(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

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

他赞叹道: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出示生字霜径师范写描习字册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2一、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山行教案优秀9篇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山行教案优秀9篇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山行教案优秀9篇大班语言活动山行教案篇一为了更好地培养中班幼儿的礼貌行为,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见到教师、小朋友会主动地问好、问早,离园会和教师小朋友再见,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你好、多谢、再见、请、对不起、没关系等,并针对这一常规要求,要求家长配合在早晨入园和离园时提醒孩子和教师小朋友问早、再见,在家培养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园由教师引导教育孩子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培养了幼儿良好礼貌行为。

所以我选择了这么一节关于品德教育的语言活动,我觉得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要。

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所以,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他们构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礼貌行中的正确礼貌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1、经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2、懂得生活中的正确礼貌行为。

3、培养幼儿的动手本事。

重点难点重点:经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难点:懂得生活中的正确礼貌行为。

小兔头饰,正确的礼貌行为图片,礼貌歌,关于有礼貌的动画故事。

画好的娃娃图片,油画棒,棒棒胶,线。

动物饰。

一、导入部分1、手指游戏。

问:游戏里的小兔有没有礼貌2、今日教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想看吗(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

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小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进行部分:1、师:小朋友,小兔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齐来欣赏。

幼儿观看动画片。

教师提问:(1)谁最有礼貌(2)猪小弟是怎样做的教师小结: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小朋友给小兔表演一个节目好吗歌表演:《对不起、没关系》3、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礼貌的行为。

(轻轻地走路,小声说话,请小朋友先洗手,喝水,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到别人家做客不乱定主人的东西……)5、观看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课题:山行二: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

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相关图片八.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九.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全班朗读古诗师:大家根据后面的汉字拼音表,给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然后大家一起朗读这首古诗。

诗中说:“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众生有异议)这个字我们平时读“xie”,但我们知道,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

所以这里可按古音念xiá。

(二)品读古诗,感悟1、初悟古诗: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生:齐声朗读一二句师:这样的景色美吗?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生:略(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生:(弯弯曲曲的)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

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生:(山上)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生:(围绕从“寒山”感受到美)师:为什么呢?生:略(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生:(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师:“白云深处”的云是怎样的?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

而且在这白云深处还有什么呀?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生:略(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鼓励同学)3、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师:面对这片枫林他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

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

)师:出示图片。

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生:是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请学生回答)生:(围绕是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回答)师: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呢?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句是赞美二月花的吗?生:略师:根据情况而定(一时记不起来了,是吗?没关系,老师找到了几句,咱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大家在读的时候应该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并思考。

)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师:为什么这么说呢?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师:嗯,对了,诗人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下来了。

“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略)坐:因为师: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正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所以诗人才──停下车了静静欣赏。

诗中又说到“枫林晚”,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

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

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

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

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师:好,大家能不能结合字的意思来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吗?大家想一下,等会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略师:(根据情况而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全班朗读整首诗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

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生:略师:视情况引导(诗人站得比较高:因为在山上,诗人可以把枫林看得更清楚;诗人站在枫林里,站在枫树下,会有枫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感觉很美。

)师: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生:齐读。

4、体会精神: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独爱霜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霜叶像晚霞,非常美丽。

)师: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霜叶的爱,不仅仅是一种喜爱,更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份挚爱。

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艳丽吗?生:不是师:那又是什么呢?生:(因为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所以诗人喜欢它。

)师:你想想,二月花有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春晖的照耀,霜叶它有这些吗?它所有的只是萧萧的秋风,瑟瑟的秋雨和那如雪般寒冷的秋霜呀。

从这儿你又能体会到点什么呢?生:从霜叶的精神上回答(生命力顽强等)师:现在大家再齐读这首诗,并背诵这首诗(三)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四)扩展知识: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想想在白居易这首诗中的红叶又是怎样的?《和杜录事题红叶》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十.板书设计山行首联:寒山石径斜景色优美颔联:白云深处人家颈联:停车坐喜爱枫叶尾联:二月花Welcome To 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