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必考题
【必考题】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四种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 ) A . B . C . D .2.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 )A .B .C .D .3.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B ′处,若∠1=∠2=44°,则∠B 为( )A .66°B .104°C .114°D .124°4.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9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A .众数B .方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 5.定义一种新运算:1a n n n bn xdx a b -⋅=-⎰,例如:222khxdx k h ⋅=-⎰,若m 252m x dx --=-⎰,则m =( )A .-2B .25-C .2D .256.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已知AC 为矩形ABCD 的对角线,则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A .B .C .D .8.如图,在△ABC 中,∠ACB=90°, ∠ABC=60°, BD 平分∠ABC ,P 点是BD 的中点,若AD=6, 则CP 的长为( )A .3.5B .3C .4D .4.59.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222ax x x-+=--有整数解,且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22(1)x a x x -⎧>⎪⎨⎪+<-⎩的解集为x >4,那么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值之和是( ) A .7B .8C .4D .5 10.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a 2÷a 0•a 2=a 4 B .a 2÷(a 0•a 2)=1 C .(﹣1.5)8÷(﹣1.5)7=﹣1.5 D .﹣1.58÷(﹣1.5)7=﹣1.5 11.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 )A .6折B .7折C .8折D .9折 12.某种工件是由一个长方体钢块中间钻了一个上下通透的圆孔制作而成,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工件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13.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 =45°,则cos ∠OCB 的值是________.14.当直线()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时,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5.在函数3y x =-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 1),(﹣1,y 2),(12,y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_____. 16.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C=90°,AC=8cm ,BC=6cm .现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 cm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3=0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18.使分式的值为0,这时x=_____.19.已知(a -4)(a -2)=3,则(a -4)2+(a -2)2的值为__________.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4,BC=10,CD=6,则tanC=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根据参加男子跳高初赛的运动员的成绩(单位:m ),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图1中a 的值为 ;(Ⅱ)求统计的这组初赛成绩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Ⅲ)根据这组初赛成绩,由高到低确定9人进入复赛,请直接写出初赛成绩为1.65m的运动员能否进入复赛.22.某数学小组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站岗执勤,并在活动后实地测量了纪念碑的高度,方法如下:如图,首先在测量点A处用高为1.5m的测角仪AC测得人民英雄纪念碑MN项部M的仰角为37°,然后在测量点B处用同样的测角仪BD测得人民英雄纪念碑MN顶部M 的仰角为45°,最后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15m,并且N,B,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点E.请你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MN 的高度.(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5°≈0.75)23.已知抛物线y=ax2﹣13x+c经过A(﹣2,0),B(0,2)两点,动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动点P沿x轴正方向运动,动点Q沿y轴正方向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Q=13AP时,求t的值;(3)随着点P,Q的运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MPQ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及相应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诗词,寓意深广.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市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全校2000名学生参加的“中国诗词大会”海选比赛,赛后发现所有参赛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次海选比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其中200名学生的海选比赛成绩(成绩x取整数,总分100分)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得到下列统计图表:抽取的200名学生海选成绩分组表组别海选成绩xA组50≤x<60 B组60≤x<70 C组70≤x<80 D组80≤x<90E组90≤x<100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把图1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温馨提示:请画在答题卷相对应的图上)(2)在图2的扇形统计图中,记表示B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a%,则a的值为,表示C组扇形的圆心角θ的度数为度;(3)规定海选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记为“优等”,请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海选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的有多少人?25.直线AB交⊙O于C、D两点,CE是⊙O的直径,CF平分∠ACE交⊙O于点F,连接EF,过点F作FG∥ED交AB于点G.(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2)若FG=4,⊙O的半径为5,求四边形FGDE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B【解析】【分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识可知,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细心观察即可求解.【详解】A、正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故A选项不合题意;B、长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矩形,但是矩形的长宽不一样,故B选项与题意相符;C、球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圆,故C选项不合题意;D、圆锥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题的三视图,解题关键是能正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3.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折叠性质得∠BAC =∠ACD =∠B′AC =12∠1,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CD =∠BAC ,由折叠的性质得:∠BAC =∠B′AC ,∴∠BAC =∠ACD =∠B′AC =12∠1=22° ∴∠B =180°-∠2-∠BAC =180°-44°-22°=11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BAC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的意义,9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5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详解】由于总共有9个人,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第5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5名,故应知道中位数的多少.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熟练掌握众数,方差,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得到一个分式方程,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5211m 11(5)25mx dx m m m m---⎰-=-=-=-,则25m =-, 经检验,25m =-是方程的解,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解:图(1)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图(3)有二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五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轴对称图形有4个.故选C .考点:轴对称图形.7.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A 选项中,根据对顶角相等,得1∠与2∠一定相等;B 、C 项中无法确定1∠与2∠是否相等;D 选项中因为∠1=∠ACD ,∠2>∠ACD ,所以∠2>∠1.故选:D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ACB =90°,∠ABC =60°,∴∠A =30°,∵BD 平分∠ABC ,∴∠ABD =12∠ABC =30°, ∴∠A =∠ABD ,∴BD =AD =6, ∵在Rt △BCD 中,P 点是BD 的中点,∴CP =12BD =3. 故选B . 9.C解析:C【解析】【分析】解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22(1)x a x x -⎧>⎪⎨⎪+<-⎩,结合解集为x >4,确定a 的范围,再由分式方程11222ax x x-+=--有整数解,且a 为整数,即可确定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值,最后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值之和即可.【详解】 由分式方程11222ax x x -+=--可得1﹣ax+2(x ﹣2)=﹣1 解得x =22a-, ∵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222ax x x -+=--有整数解,且a 为整数 ∴a =0、3、4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22(1)x a x x -⎧>⎪⎨⎪+<-⎩整理得4x a x >⎧⎨>⎩ ∵不等式组0322(1)x a x x -⎧>⎪⎨⎪+<-⎩的解集为x >4∴a≤4于是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值之和为:0+3+4=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分式方程与解不等式组,求各种特殊解的前提都是先求出整个解集,然后在解集中求特殊解,了解求特殊解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零指数幂的运算方法,逐项判定即可.详解:∵a 2÷a 0•a 2=a 4, ∴选项A 不符合题意;∵a 2÷(a 0•a 2)=1,∴选项B 不符合题意;∵(-1.5)8÷(-1.5)7=-1.5,∴选项C 不符合题意;∵-1.58÷(-1.5)7=1.5,∴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零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底数a≠0,因为0不能做除数;②单独的一个字母,其指数是1,而不是0;③应用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时,底数a 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必须明确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11.B解析:B【解析】【详解】设可打x 折,则有1200×10x -800≥800×5%, 解得x≥7.即最多打7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此类题目时注意利润和折数,计算折数时注意要除以10.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求出打折之后的利润,根据利润率不低于5%,列不等式求解. 12.A解析:A【解析】从左面看应是一长方形,看不到的应用虚线,由俯视图可知,虚线离边较近, 故选A .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90°易求BC=OC 从而可得cos∠OCB 的值【详解】∵∠A=45°∴∠BOC=90°∵OB=OC 由勾股定理得BC=OC ∴cos ∠OCB=故答案为【点睛】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90°,易求OC ,从而可得cos ∠OCB 的值.【详解】∵∠A =45°,∴∠BOC=90°∵OB=OC ,由勾股定理得,OC ,∴cos ∠OCB =2OC BC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属较简单题目题目.14.【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即可求解;【详解】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一次函数与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3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 kx b =+,k 0<,0b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220k -<,30k -<,即可求解;【详解】()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20k -<,30k -<,∴1k >,3k <,∴13k <<,故答案为:13k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一次函数y kx b =+,k 与b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15.y2>y1>y3【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上的点(x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可得xy=k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1)(-1y2)(y3)∴-2y1=-y2=y3=解析:y2>y1>y3.【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可得xy=k,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函数y=-3x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1),(-1,y2),(12,y3),∴-2y1=-y2=12y3=-3,∴y1=1.5,y2=3,y3=-6,∴y2>y1>y3.故答案为y2>y1>y3.【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时注意: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6.cm【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折痕为GH由勾股定理得:AB==10cm由折叠得:AG=BG=AB=×10=5cmGH⊥AB∴∠AGH=90°∵∠A=∠A∠AGH=∠C=90°∴△ACB ∽△AGH∴∴∴G解析:cm.【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折痕为GH,由勾股定理得:AB==10cm,由折叠得:AG=BG=AB=×10=5cm,GH⊥AB,∴∠AGH=90°,∵∠A=∠A,∠AGH=∠C=90°,∴△ACB∽△AGH,∴,∴,∴GH=cm.考点:翻折变换17.-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3=0有实数根解析:-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3=0有实数根,∴△=4-4(a+1)×3≥0,且a+1≠0,解得a≤-23,且a≠-1,则a的最大整数值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8.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分式方程x2-1x+1=0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后约分可得x-1=0解之得x=1经检验可知x=1是分式方程的解答案为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法解析: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分式方程,=0,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后约分可得x-1=0,解之得x=1,经检验可知x=1是分式方程的解.答案为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法19.10【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把(a﹣4)和(a﹣2)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详解】(a﹣4)2+(a﹣2)2=(a﹣4)2+(a﹣2)2-2(a﹣4)(a ﹣2)+2(a ﹣4)(a ﹣2)=解析:10【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把(a ﹣4)和(a ﹣2)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详解】(a ﹣4)2+(a ﹣2)2=(a ﹣4)2+(a ﹣2)2-2(a ﹣4)(a ﹣2)+2(a ﹣4)(a ﹣2) =[(a ﹣4)-(a ﹣2)]2+2(a ﹣4)(a ﹣2)=(-2)2+2×3=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求解,整体思想的运用使运算更加简便. 20.【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出EFBD 且EF=BD 进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 是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D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BD 且EF=BD 又△BDC 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43【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出EF //BD ,且EF=12BD ,进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 是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D ,E F Q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EF //BD ,且EF=12BD 4EF =Q8BD ∴=又Q 8106BD BC CD ===,,∴△BD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BDC ∠︒∴tanC=BD DC =86=43. 故答案为:43.三、解答题21.(1) 25 ; (2) 这组初赛成绩数据的平均数是1.61.;众数是1.65;中位数是1.60;(3)初赛成绩为1.65 m的运动员能进入复赛.【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用整体1减去其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a的值;(2)、根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3)、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可直接判断出能否进入复赛.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1﹣20%﹣10%﹣15%﹣30%=25%;则a的值是25;(2)、观察条形统计图得:1.502 1.554 1.605 1.656 1.70324563x⨯+⨯+⨯+⨯+⨯=++++=1.61;∵在这组数据中,1.6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6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6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60.(3)、能;∵共有20个人,中位数是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根据中位数可以判断出能否进入前9名;∵1.65m>1.60m,∴能进入复赛考点:(1)、众数;(2)、扇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4)、加权平均数;(5)、中位数22.人民英雄纪念碑MN的高度约为36.5米.【解析】【分析】在Rt△MED中,由∠MDE=45°知ME=DE,据此设ME=DE=x,则EC=x+15,在Rt△MEC 中,由ME=EC•tan∠MCE知x≈0.7(x+15),解之求得x的值,根据MN=ME+EN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四边形ABDC、ACEN是矩形,∴EN=AC=1.5,AB=CD=15,在Rt△MED中,∠MED=90°,∠MDE=45°,∴ME=DE,设ME=DE=x,则EC=x+15,在Rt△MEC中,∠MEC=90°,∠MCE=35°,∵ME=EC•tan∠MCE,∴x≈0.7(x+15),解得:x≈35,∴ME≈35,∴MN=ME+EN≈36.5,答:人民英雄纪念碑MN的高度约为36.5米.【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仰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题.23.(1)y=-23x2-13x+2;(2)当BQ=13AP时,t=1或t=4;(3)存在.当t=1-+M(1,1),或当t=3+M(﹣3,﹣3),使得△MPQ为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1)把A(﹣2,0),B(0,2)代入y=ax2-13x+c,求出解析式即可;(2)BQ=13AP,要考虑P在OC上及P在O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有此易得BQ,AP 关于t的表示,代入BQ=13AP可求t值.(3)考虑等边三角形,我们通常只需明确一边的情况,进而即可描述出整个三角形.考虑△MPQ,发现PQ为一有规律的线段,易得O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但仅因此无法确定PQ运动至何种情形时△MPQ为等边三角形.若退一步考虑等腰,发现,MO应为PQ的垂直平分线,即使△MPQ为等边三角形的M点必属于PQ的垂直平分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但要明确这些交点仅仅满足△MPQ为等腰三角形,不一定为等边三角形.确定是否为等边,我们可以直接由等边性质列出关于t的方程,考虑t的存在性.【详解】(1)∵抛物线经过A(﹣2,0),B(0,2)两点,∴240,32.a cc⎧++=⎪⎨⎪=⎩,解得2,32.a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3x2-13x+2.(2)由题意可知,OQ=OP=t,AP=2+t.①当t≤2时,点Q在点B下方,此时BQ=2-t.∵BQ=13AP,∴2﹣t=13(2+t),∴t=1.②当t>2时,点Q在点B上方,此时BQ=t﹣2.∵BQ =13AP ,∴t ﹣2=13(2+t ),∴t =4. ∴当BQ =13AP 时,t =1或t =4. (3)存在.作MC ⊥x 轴于点C ,连接OM .设点M 的横坐标为m ,则点M 的纵坐标为-23m 2-13m +2. 当△MPQ 为等边三角形时,MQ =MP ,又∵OP =OQ , ∴点M 点必在PQ 的垂直平分线上,∴∠POM =12∠POQ =45°, ∴△MC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 =CO ,∴m =-23m 2-13m +2, 解得m 1=1,m 2=﹣3. ∴M 点可能为(1,1)或(﹣3,﹣3).①如图,当M 的坐标为(1,1)时,则有PC =1﹣t ,MP 2=1+(1﹣t )2=t 2﹣2t +2,PQ 2=2t 2,∵△MPQ 为等边三角形,∴MP =PQ ,∴t 2﹣2t +2=2t 2,解得t 1=3-t 2=13-(负值舍去).②如图,当M 的坐标为(﹣3,﹣3)时,则有PC =3+t ,MC =3,∴MP 2=32+(3+t )2=t 2+6t +18,PQ 2=2t 2,∵△MPQ 为等边三角形,∴MP =PQ ,∴t 2+6t +18=2t 2,解得t 1=333+,t 2=333-(负值舍去).∴当t =1+3-时,抛物线上存在点M (1,1),或当t =333+时,抛物线上存在点M (﹣3,﹣3),使得△MPQ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及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综合题目,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三角形全等,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及一次函数等基础知识,在讨论动点问题是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分情形讨论分析.24.(1)答案见解析;(2)a=15,72°;(3)700人.【解析】试题分析:(1)用随机抽取的总人数减去A 、B 、C 、E 组的人数,求出D 组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2)用B 组抽查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a ;用360乘以C 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出C 组扇形的圆心角θ的度数;(3)用该校参加这次海选比赛的总人数乘以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D 的人数是:200﹣10﹣30﹣40﹣70=50(人),补图如下:(2)B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00%=15%;C组扇形的圆心角θ的度数为360×=72°(3)根据题意得:2000×=700(人),答: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海选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的有700人.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25.(1)证明见解析(2)48【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FC=∠FCG,继而得出∠GFC+∠OFC=90°,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得出四边形FGDH是矩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HO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连接FO,∵ OF=OC,∴∠OFC=∠OCF.∵CF平分∠ACE,∴∠FCG=∠FCE.∴∠OFC=∠FCG.∵ CE是⊙O的直径,∴∠EDG=90°,又∵FG//ED,∴∠FGC=180°-∠EDG=90°,∴∠GFC+∠FCG=90°∴∠GFC+∠OFC=90°,即∠GFO=90°,∴OF⊥GF,又∵OF是⊙O半径,∴FG与⊙O相切.(2)延长FO,与ED交于点H,由(1)可知∠HFG=∠FGD=∠GDH=90°,∴四边形FGDH是矩形.∴FH⊥ED,∴HE=HD.又∵四边形FGDH是矩形,FG=HD,∴HE=FG=4.∴ED=8.∵在Rt△OHE中,∠OHE=90°,∴OH=22OE HE-=2254-=3.∴FH=FO+OH=5+3=8.S四边形FGDH=12(FG+ED)•FH=12×(4+8)×8=48.。
初三数学常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常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函数的开口向上,则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
A. x = 0B. x = 1C. x = 2D. x = -1答案:B解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其顶点的x坐标,由于函数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开口向上,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称轴是这两点x坐标的平均值,即x = (-1 + 3) / 2 = 1。
2.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2x - 3 > 0的解集?A. x > 3/2B. x < 3/2C. x > 3D. x < 3答案:A解析:将不等式2x - 3 > 0移项得到2x > 3,再除以2得到x > 3/2,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3. 计算绝对值:|-7| = _______。
答案:7解析:绝对值表示一个数距离0的距离,因此|-7|表示-7距离0的距离,即7。
4. 计算平方根:√9 = _______。
答案:±3解析: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数的那个数,9的平方根是3,因为3的平方是9。
同时,-3的平方也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三、解答题5.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5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于两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即斜边长度= √(3² + 4²) = √(9 + 16) = √25 = 5。
6. 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每件成本为10元,售价为15元,若该工厂希望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000元,问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件零件?答案:100件解析:设需要生产的零件数量为x件,则总利润为(15 - 10)x = 5x元。
根据题意,5x ≥ 1000,解得x ≥ 200。
因此,至少需要生产200件零件。
四、证明题7.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存在的。
初三中考必考的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9B. πC. √-1D. √42. 若a > 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2 > b + 2B. a - 2 < b - 2C. 2a > 2bD. 2a < 2b3. 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实数集R的是()A. y = √xB. y = x^2C. y = 1/xD. y = |x|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2,-3)B. (-2,-3)C. (-2,3)D. (2,3)5.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 22cmB. 24cmC. 26cmD. 28cm6. 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经过点(2,3)和(-1,1),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A. y = 2x - 1B. y = -2x + 1C. y = 2x + 1D. y = -2x - 17.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矩形B. 正方形C. 菱形D. 梯形8. 在三角形ABC中,若∠A = 60°,∠B = 45°,则∠C的度数是()A. 45°B. 60°C. 75°D. 90°9. 若一个数x满足不等式x - 3 < 2x + 1,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 > -4B. x < -4C. x ≥ -4D. x ≤ -410.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b)^2 = a^2 + 2ab + b^2B. (a - b)^2 = a^2 - 2ab + b^2C. (a + b)^2 = a^2 - 2ab + b^2D. (a - b)^2 = a^2 + 2ab - b^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m = 2,则方程2m - 3 = 0的解是______。
【必考题】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A (12,y 1),B(2,y 2)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像上的两点,动点P(x ,0)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A .(12,0) B .(1,0) C .(32,0) D .(52,0) 2.一元二次方程(1)(1)23x 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b+c <0;②a ﹣b+c <0;③b+2a <0;④abc >0.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③④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4.在“朗读者”节目的影响下,某中学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为了解5月份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册数 0 1 2 3 4 人数41216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位数是2 B .众数是17 C .平均数是2 D .方差是2 5.如果一组数据6、7、x 、9、5的平均数是2x ,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4B .3C .2D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顶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ky x=(0k >,0x >)的图象上,横坐标分别为1,4,对角线BD x ∥轴.若菱形ABCD 的面积为452,则k 的值为( )A.54B.154C.4D.57.如图,在△ABC中,∠ACB=90°, ∠ABC=60°, BD平分∠ABC ,P点是BD的中点,若AD=6, 则CP的长为( )A.3.5B.3C.4D.4.58.不等式组213312x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9.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是()A.30B.12C.8D.0.510.如图,已知////AB CD 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 BCDF CE=B.BC DFCE AD=C.CD BCEF BE=D.CD ADEF AF=11.若0xy<2x y)A.x y-B.x y C.x y-D.x y--12.如图,在矩形ABCD中,BC=6,CD=3,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点C落在点C1处,BC1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A.3B.154C.5D.152二、填空题13.如图,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则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米.14.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若千个小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这称为一次摸球试验,然后把它重新放回袋中并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以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摸球试验统计表:摸球实验次数100100050001000050000100000“摸出黑球”的次数36387201940091997040008“摸出黑球”的频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0.3600.3870.4040.4010.3990.400根据试验所得数据,估计“摸出黑球”的概率是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5.半径为2的圆中,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弧长为_____.16.3x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6)和(﹣2,3),则m的值为________.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BD,且BD=CD,过点A作AM⊥BD于点M,过点D作DN⊥AB于点N,且DN=32D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满足∠ABD =∠MAP+∠PAB,则AP=_____.19.已知(a -4)(a -2)=3,则(a -4)2+(a -2)2的值为__________.20.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 ☆b =a 2﹣|b|,则2☆(﹣3)=_____.三、解答题21.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DE ∥AC ,CE ∥BD . (1)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2)若∠ACB =30°,菱形OCED 的而积为83,求AC 的长.22.先化简,再求值:(2)(2)(4)a a a a +-+-,其中14a =. 23.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的中点,连接AC 并延长至点D ,使CD =AC ,点E 是OB 上一点,且,CE 的延长线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AF 交⊙O 于点H ,连接BH .(1)求证:BD 是⊙O 的切线;(2)当OB =2时,求BH 的长.24.安顺市某商贸公司以每千克4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干果,计划以每千克60元的价格销售,为了让顾客得到更大的实惠,现决定降价销售,已知这种干果销售量y (千克)与每千克降价x (元)(020)x <<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商贸公司要想获利2090元,则这种干果每千克应降价多少元?25.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边于D.以AB上某一点O为圆心作⊙O,使⊙O经过点A和点D.(1)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3,∠B=30°.①求⊙O的半径;②设⊙O与AB边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求出AB的坐标,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把A、B的坐标代入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在△ABP中,|AP-BP|<AB,延长AB交x轴于P′,当P在P′点时,PA-PB=AB,此时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求出直线AB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详解】∵把A(12,y1),B(2,y2)代入反比例函数y=1x得:y1=2,y2=12,∴A(12,2),B(2,12),∵在△ABP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BP|<AB,∴延长AB交x轴于P′,当P在P′点时,PA-PB=AB,即此时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kx+b , 把A 、B 的坐标代入得:122122k b k b ⎧+⎪⎪⎨⎪+⎪⎩==, 解得:k=-1,b=52, ∴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x+52, 当y=0时,x=52, 即P (52,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P 点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有一定的难度.2.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化成一般式后,在求根的判别式,即可确定根的状况. 【详解】解:原方程可化为:2240x x --=,1a \=,2b =-,4c =-,2(2)41(4)200∴∆=--⨯⨯-=>, ∴方程由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 . 【点睛】本题运用了根的判别式的知识点,把方程转化为一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C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的符号,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的符号,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解:①当x=1时,y=a+b+c=0,故本选项错误;②当x=﹣1时,图象与x轴交点负半轴明显大于﹣1,∴y=a﹣b+c<0,故本选项正确;③由抛物线的开口向下知a<0,∵对称轴为1>x=﹣>0,∴2a+b<0,故本选项正确;④对称轴为x=﹣>0,∴a、b异号,即b>0,∴abc<0,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②③.故选B.点评:二次函数y=ax2+bx+c系数符号的确定:(1)a由抛物线开口方向确定:开口方向向上,则a>0;否则a<0;(2)b由对称轴和a的符号确定:由对称轴公式x=﹣b2a判断符号;(3)c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交点在y轴正半轴,则c>0;否则c<0;(4)当x=1时,可以确定y=a+b+C的值;当x=﹣1时,可以确定y=a﹣b+c的值.4.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察表格,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0×4+1×12+2×16+3×17+4×1)÷50=;∵这组样本数据中,3出现了17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故选A.考点:1.方差;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确定出x的值,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67955x++++=2x解得:x=3,则这组数据为6、7、3、9、5,其平均数是6,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6﹣6)2+(7﹣6)2+(3﹣6)2+(9﹣6)2+(5﹣6)2]=4,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6.D解析:D【解析】【分析】设A(1,m),B(4,n),连接AC交BD于点M,BM=4-1=3,AM=m-n,由菱形的面积可推得m-n=154,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特性可知m=4n,从而可求出n的值,即可得到k的值.【详解】设A(1,m),B(4,n),连接AC交BD于点M,则有BM=4-1=3,AM=m-n,∴S菱形ABCD=4×12 BM•AM,∵S菱形ABCD=452,∴4×12×3(m-n)=452,∴m-n=154,又∵点A,B在反比例函数kyx ,∴k=m=4n,∴n=54,∴k=4n=5,故选D.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等,熟记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解:∵∠ACB =90°,∠ABC =60°, ∴∠A =30°, ∵BD 平分∠ABC ,∴∠ABD =12∠ABC =30°, ∴∠A =∠ABD , ∴BD =AD =6,∵在Rt △BCD 中,P 点是BD 的中点,∴CP =12BD =3. 故选B .8.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213312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x <1, 解不等式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1, 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9.A解析:A 【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AB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0.A解析:A【解析】【分析】已知AB∥CD∥E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各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B∥CD∥EF,∴AD BC DF CE=.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找准对应关系,避免错选其他答案.11.A解析:A【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隐含条件y>0,又xy<0,可知x<0,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解答【详解】y>0,∵xy<0,∴x<0,∴原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1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易证BE=DE,设ED=x,则AE=8﹣x,在△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关于线段AB、AE、BE的方程x2=42+(8﹣x)2,解方程得x=5,即ED=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方程思想.二、填空题13.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适当的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详解】以左边树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地面水平线为x轴左边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得A(025)B(225)C(051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适当的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详解】以左边树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地面水平线为x轴,左边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得A(0,2.5),B(2,2.5),C(0.5,1)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把A. B. C三点分别代入得出c=2.5同时可得4a+2b+c=2.5,0.25a+0.5b+c=1解得a=2,b=−4,c=2.5.∴y=2x2−4x+2.5=2(x−1)2+0.5.∵2>0∴当x=1时,y min=0.5米.14.4【解析】【分析】大量重复试验下摸球的频率可以估计摸球的概率据此求解【详解】观察表格发现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频率逐渐稳定在04附近故摸到白球的频率估计值为04;故答案为:04【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解析:4【解析】【分析】大量重复试验下摸球的频率可以估计摸球的概率,据此求解.【详解】观察表格发现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频率逐渐稳定在0.4附近,故摸到白球的频率估计值为0.4;故答案为:0.4.【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大量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能估计概率.15.【解析】根据弧长公式可得:=故答案为解析:2π3【解析】根据弧长公式可得:602180π⨯⨯=23π,故答案为23π.16.x≥﹣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出x的取值范围【详解】解: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3≥0解得:x≥﹣3则x的取值范围是:x≥﹣3故答案为:x≥﹣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解析:x≥﹣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出x的取值范围.【详解】.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3≥0,解得:x≥﹣3,则x的取值范围是:x≥﹣3.故答案为:x≥﹣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7.-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可由(-23)代入y=可得k=-6然后可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代入点(m6)可得m=-1故答案为:-1 解析:-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可由(-2,3)代入y=kx,可得k=-6,然后可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6x,代入点(m,6)可得m=-1.故答案为:-1.18.6【解析】分析:根据BD=CDAB=CD可得BD=BA再根据AM⊥BDDN⊥AB即可得到DN=AM=3依据∠ABD=∠MAP+∠PAB∠ABD=∠P+∠BAP即可得到△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BD=CD,AB=CD,可得BD=BA,再根据AM⊥BD,DN⊥AB,即可得到,依据∠ABD=∠MAP+∠PAB,∠ABD=∠P+∠BAP,即可得到△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AM=6.详解:∵BD=CD,AB=CD,∴BD=BA,又∵AM⊥BD,DN⊥AB,∴,又∵∠ABD=∠MAP+∠PAB,∠ABD=∠P+∠BAP,∴∠P=∠PAM,∴△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给的关键是判定△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9.10【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把(a﹣4)和(a﹣2)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详解】(a﹣4)2+(a﹣2)2=(a﹣4)2+(a﹣2)2-2(a ﹣4)(a﹣2)+2(a﹣4)(a﹣2)=解析:10【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把(a﹣4)和(a﹣2)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详解】(a﹣4)2+(a﹣2)2=(a﹣4)2+(a﹣2)2-2(a﹣4)(a﹣2)+2(a﹣4)(a﹣2)=[(a﹣4)-(a﹣2)]2+2(a﹣4)(a﹣2)=(-2)2+2×3=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求解,整体思想的运用使运算更加简便.20.1【解析】解:2☆(﹣3)=22﹣|﹣3|=4﹣3=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规定的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1【解析】解:2☆(﹣3)=22﹣|﹣3|=4﹣3=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规定的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8.【解析】【分析】(1)熟记菱形的判定定理,本题可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因为∠ACB=30°可证明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和边长相等,可证明和对角线构成等边三角形,然后作辅助线,根据菱形的面积已知可求解.【详解】解:(1)∵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O=OC=BO=OD∴四边形OCED是菱形(2)∵∠ACB=30°,∴∠DCO=90°-30°=60°又∵OD=OC∴△OCD是等边三角形过D作DF⊥OC于F,则CF=12OC,设CF=x,则OC=2x,AC=4x.在Rt△DFC中,tan60°=DF FC,∴.∴.∴x=2.∴AC=4×2=8.【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22.44a -,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可以对原式化简,然后将a=14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试题解析:原式=2244a a a -+-=44a -; 当a=14时,原式=1444⨯-=14-=3-.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23.(1)证明见解析;(2)BH =.【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OC=90°,再判断出OC ∥BD ,即可得出结论;(2)先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BF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 ,最后利用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连接OC ,∵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的中点,∴∠AOC =90°,∵OA =OB ,CD =AC ,∴OC 是△ABD 是中位线,∴OC ∥BD ,∴∠ABD =∠AOC =90°,∴AB ⊥BD ,∵点B 在⊙O 上,∴BD 是⊙O 的切线;(2)由(1)知,OC ∥BD ,∴△OCE ∽△BFE , ∴,∵OB =2,∴OC =OB =2,AB =4,, ∴, ∴BF =3,在Rt △ABF 中,∠ABF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F =5,∵S △ABF =AB•BF =AF•BH ,∴AB•BF =AF•BH ,∴4×3=5BH , ∴BH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BF=3是解本题的关键.24.(1)10100y x =+;(2)商贸公司要想获利2090元,则这种干果每千克应降价9元.【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可得:当2x =,120y =,当4x =,140y =;再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根据这种干果每千克的利润×销售量=2090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根据图象可知:当2x =,120y =;当4x =,140y =;∴21204140k b k b +=⎧⎨+=⎩,解得:10100k b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10100y x =+;(2)由题意得:(6040)(10100)2090x x --+=,整理得:21090x x -+=,解得:11x =.29x =,∵让顾客得到更大的实惠,∴9x =.答:商贸公司要想获利2090元,这种干果每千克应降价9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一次函数的应用,读懂图象信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1)BC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①⊙O的半径为2.②S阴影=2 233π-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连接OD,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BAD=∠CAD,进而证得OD∥AC,然后证明OD⊥BC即可;(2)设⊙O的半径为r.则在Rt△OB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r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r的值;然后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求得结果.【详解】(1)相切.理由如下:如图,连接OD.∵AD平分∠BAC,∴∠BAD=∠CAD.∵OA=OD,∴∠ODA=∠BAD,∴∠ODA=∠CAD,∴OD∥AC.又∠C=90°,∴OD⊥BC,∴BC与⊙O相切(2)①在Rt△ACB和Rt△ODB中,∵AC=3,∠B=30°,∴AB=6,OB=2OD.又OA=OD=r,∴OB=2r,∴2r+r=6,解得r=2,即⊙O的半径是2②由①得OD=2,则OB=4,BD=3S阴影=S△BDO-S扇形ODE=12×3×2-2602360π⨯=3-23π。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题试卷

1. 已知三角形ABC中,∠A=60°,∠B=45°,则∠C的度数是()A. 75°B. 90°C. 105°D. 120°2.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1D. 0.1010010001…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3 = -8B. (-2)^3 = 8C. (-2)^2 = -4D. (-2)^2 = 44.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是底边BC上的高,则∠BAD的度数是()A. 45°B. 60°C. 90°D. 120°5. 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是()A. y = x^2B. y = 2x + 3C. y = √xD. y = 1/x6.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0)的解为x1、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x1 + x2 = aB. x1 x2 = bC. x1 + x2 = -bD. x1 x2 = c7. 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8. 已知函数y = kx + b(k≠0)的图象经过点A(2,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k > 0,b > 0B. k < 0,b < 0C. k > 0,b < 0D. k < 0,b > 09. 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A. √2B. πC. √-1D. 0.1010010001…10. 已知一元一次方程3x - 2 = 5的解是x = 3,则下列方程的解也是x = 3的是()A. 2x + 1 = 7B. 2x - 1 = 7C. 3x + 2 = 9D. 3x - 2 = 711. 若a > b,则a - b > 0,a + b > 0。
初三数学中考真题试卷

初三数学中考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3.1416B. 0.3333...C. √2D. 22/7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斜边的长度是:A. 5B. 6C. 7D. 83.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本身,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1B. -1C. 0D. 1或-14. 下列哪个表达式的结果是一个正整数?A. √49B. √0.16C. -√4D. √(-1)5. 一个圆的半径为5,那么它的面积是:A. 25πC. 100πD. 125π6. 一个多项式P(x) = 2x^3 - 3x^2 + x - 5,它的导数P'(x)是:A. 6x^2 - 6x + 1B. 6x^2 - 6xC. 2x^2 - 3x + 1D. 2x^3 - 3x^27. 如果a和b是方程x^2 + 5x + 6 = 0的两个根,那么a + b的值是:A. -3B. -5C. -6D. 08. 一个数列1, 2, 3, ..., 10的和可以用以下哪个公式表示?A. (10 × 11) / 2B. 10 × 11C. 10^2D. 10^2 / 29. 下列哪个是等差数列5, 7, 9, 11, ...的第10项?A. 25B. 26C. 27D. 2810. 如果一个函数f(x) = 3x - 2,那么f(3)的值是:A. 7C. 9D. 10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12.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13. 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14cm,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
1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和8cm,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cm²。
15.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5项是________。
中考初三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中考初三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已知正比例函数 f(x) 的图象过点 (2, 8),且 f(6) = 24,求函数 f(x) 的解析式。
A. f(x) = 3x
B. f(x) = 4x + 4
C. f(x) = 2x + 4
D. f(x) = 3x + 2
【答案】A. f(x) = 3x
2. 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600 公里,甲地上午 8 时从乙地出发,乙地 10 时从甲地出发,两车同时匀速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 50 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 60 公里。
设置一个“角程”问题,若以乙地为原点,左侧为正向,请选择下列哪个选择的图象最能描述问题的情况。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答案】B.
【图】
3. 许多人都认为孩子应在小学学习乐器。
请根据以下图表,选出正确的结论。
【表格】
A.
【表】
B.
【表】
C.
【表】
D.
【表】
【答案】C.
【表】
二、填空题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 60 km/h 的速度行驶 4 小时后抵达乙地,再以 40 km/h 的速度行驶 3 小时返回甲地。
求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48 km/h
5. 一个数除以4,余数是2;再将这个数除以3,余数是1.求这个数。
【答案】11
三、解答题
6. 用6平方、1/6、36的平方根表示检验:
6 × √(1/6 - 36) = ?
【答案】0。
初三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无理数?A. 0.33333...(循环)B. √4C. πD. √9答案:C2. 以下哪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A. x + 2 = 0B. x² + 2x + 1 = 0C. 2x - 3y = 0D. x³ - 2x² + 3 = 0答案:B3. 若一个角的补角是120°,则该角的度数为:A. 60°B. 30°C. 150°D. 90°答案:A4. 以下哪个函数是一次函数?A. y = 2x + 3B. y = x² + 1C. y = √xD. y = 1/x答案:A5.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为3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 30°B. 45°C. 60°D. 90°答案:C6. 以下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任意三角形B. 任意四边形C. 等腰梯形D. 任意五边形答案:C7.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那么它的周长可能是:A. 18B. 21C. 26D. 30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反比例函数?A. y = 2/xB. y = x + 3C. y = x²D. y = √x答案:A9.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那么这个数是:A. 3B. -3C. 0D. 6答案:A10.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5B. -5C. 3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一个数的平方是16,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12. 一个圆的半径是3cm,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
答案:6cm1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5cm,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
答案:16cm14. 一个角的余角是4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初三数学中考必考题1.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2. 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 ,并把Δ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 ,使ΔOPD 的面积等于43,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P图 3BC D图 2BC图 1A BCD ER PH Qv1.0 可编辑可修改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 ≌△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6如图,抛物线21:23L y 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M 点.抛物线1L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L ,2L 交x 轴于C 、D 两点. (1)求抛物线2L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抛物线1L 或2L 在x 轴上方的部分是否存在点N ,使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是抛物线1L 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点A 、B 重合),那么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是否在抛物线2L 上,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7,CD =1,AD =BC =5.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运动,并保持MN ∥AB ,ME ⊥AB ,NF ⊥AB ,垂足分别为E ,F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求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3)试判断四边形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 求出正方形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如图,点A (m ,m +1),B (m +3,m -1)都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 (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 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3)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5,0),点Q 的坐标为(0,3),把线段PQ 向右平 移4个单位,然后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P 1Q 1, 则点P 1的坐标为 ,点Q 1的坐标为 .9.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C D A BE F NM友情提示:本大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7分.对完成第(2)小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3)选做题.选做题2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但第(2)、(3)抛物线2(0)3y ax x c a =-+≠经过A B C ,,三点. (1)求过A B C ,,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试探究在直线A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 的边BO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边O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1AB=,OB =ABO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矩形EFO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点B 的对应点为点F ,点C 的对应点为点D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A E D ,,. (1)判断点E 是否在y 轴上,并说明理由;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在x 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 ,点Q ,使以点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BOC 面积的2倍,且点P 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 ,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图1611.已知:如图14,抛物线2334y x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34y x b =-+相交于点B ,点C ,直线34y x b =-+与y 轴交于点E . (1)写出直线BC 的解析式. (2)求ABC △的面积.(3)若点M 在线段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A 向B 运动(不与A B ,重合),同时,点N 在射线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B 向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写出MNB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点M 运动多少时间时,MNB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A>OB,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C 的坐标为(0,2),AB=5, A,B 两点的横坐标X A ,X B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 x n -++-=的两根:(1) 求m ,n 的值yOD EC FA B(2) 若∠ACB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于点D ,试求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过点D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M CN+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3.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3)△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ACO BNDML`14.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32,(Ⅰ)若1==b a ,1-=c ,求该抛物线与x 轴公共点的坐标;(Ⅱ)若1==b a ,且当11<<-x 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c 的取值范围;(Ⅲ)若0=++c b a ,且01=x 时,对应的01>y ;12=x 时,对应的02>y ,试判断当10<<x 时,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公共点若有,请证明你的结论;若没有,阐述理由.15.已知:如图①,在Rt △ACB 中,∠C =90°,AC =4cm ,BC =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0<t <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2)设△AQP 的面积为y (2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②,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已知双曲线k y x =与直线14y x =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ky x=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 轴于点D.过N (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ky x=于点E ,交BD 于点C.(1)若点D 坐标是(-8,0),求A 、B 两点坐标及k 的值.(2)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求直线CM 的解析式.(3)设直线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且MA =pMP ,MB =qMQ ,求p -q 的值.P 'A图①A压轴题答案1. 解:( 1)由已知得:310c b c =⎧⎨--+=⎩解得 c=3,b=2∴抛物线的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1,4) 所以对称轴为x=1,A,E 关于x=1对称,所以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F所以四边形ABDE 的面积=ABO BOFD S S S ∆++梯形=111()222AO BO BO DF OF EF DF ⋅++⋅+⋅=11113(34)124222⨯⨯++⨯+⨯⨯ =9 (3)相似如图,== ==所以2220BD BE +=, 220DE =即: 222BD BE DE +=,所以BDE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90AOB DBE ∠=∠=︒,且AO BO BD BE == 所以AOB DBE ∆∆.2 解:(1)Rt A ∠=∠,6AB =,8AC =,10BC ∴=.点D 为AB 中点,132BD AB ∴==. 90DHB A ∠=∠=,B B ∠=∠.BHD BAC ∴△∽△, DH BD AC BC ∴=,3128105BD DH AC BC ∴==⨯=.(2)QR AB ∥,90QRC A ∴∠=∠=.C C ∠=∠,RQC ABC ∴△∽△, RQ QC AB BC ∴=,10610y x-∴=,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365y x =-+. (3)存在,分三种情况:①当PQ PR =时,过点P 作PM QR ⊥于M ,则QM RM =.1290∠+∠=,290C ∠+∠=,1C ∴∠=∠. 84cos 1cos 105C ∴∠===,45QM QP ∴=, 1364251255x ⎛⎫-+ ⎪⎝⎭∴=,185x ∴=. ②当PQ RQ =时,312655x -+=, 6x ∴=.③当PR QR =时,则R 为PQ 中垂线上的点,ABCD ERPH QM2 1BHQA D E P于是点R 为EC 的中点,11224CR CE AC ∴===.tan QR BAC CR CA ==, 366528x -+∴=,152x ∴=.综上所述,当x 为185或6或152时,PQR △为等腰三角形.3解:(1)∵MN ∥BC ,∴∠AMN =∠B ,∠ANM =∠C . ∴ △AMN ∽ △ABC .∴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2分∴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3分 (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ABC 中,BC . 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 BC=,即45x MN=.∴ 54MN x =,∴ 58OD x =. …………………5分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58MQ OD x ==.在Rt△BMQ 与Rt△BCA 中,∠B 是公共角, ∴ △BMQ ∽△BCA . ∴ BM QM BC AC=.∴ 55258324xBM x ⨯==,25424AB BM MA x x =+=+=. ∴ x =4996.BC图 1BCD图 2Q∴ 当x =4996时,⊙O 与直线B C 相切.…………………………………7分 (3)随点M 的运动,当P 点落在直线BC 上时,连结AP ,则O 点为AP 的中点.∵ MN ∥BC ,∴ ∠AMN =∠B ,∠AOM =∠APC .∴ △AMO ∽ △ABP .∴ 12AM AO AB AP ==. AM =MB =2.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当0<x ≤2时,2Δ83x S y PMN ==.∴ 当x =2时,2332.82y =⨯=最大 ……………………………………8分 ② 当2<x <4时,设PM ,PN 分别交BC 于E ,F . ∵ 四边形AMPN 是矩形, ∴ PN ∥AM ,PN =AM =x . 又∵ MN ∥BC ,∴ 四边形MBFN 是平行四边形. ∴ FN =BM =4-x .∴ ()424PF x x x =--=-. 又△PEF ∽ △ACB .∴ 2PEF ABCS PF AB S ∆∆⎛⎫= ⎪⎝⎭. ∴ ()2322PEF S x ∆=-. ……………………………………………… 9分 MNP PEF y S S ∆∆=-=()222339266828x x x x --=-+-.……………………10分当2<x <4时,29668y x x =-+-298283x ⎛⎫=--+ ⎪⎝⎭.∴ 当83x =时,满足2<x <4,2y =最大. ……………………11分 综上所述,当83x =时,y 值最大,最大值是2. …………………………12分P图 4BP图 34 解:(1)作BE ⊥OA ,∴ΔAOB 是等边三角形∴BE=OB ·sin60o=23,∴B(23,2)∵A(0,4),设AB 的解析式为4y kx =+,所以2342k +=,解得33k =-, 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43y x =-+ (2)由旋转知,AP=AD, ∠PAD=60o, ∴ΔAPD 是等边三角形,PD=PA=2219AO OP +=如图,作BE ⊥AO,DH ⊥OA,GB ⊥DH,显然ΔGBD 中∠GBD=30°∴GD=12BD=32,DH=GH+GD=32+23=532,∴GB=32BD=32,OH=OE+HE=OE+BG=37222+= ∴D(532,72) (3)设OP=x,则由(2)可得D(323,22x x ++)若ΔOPD 的面积为:133(2)224x x += 解得:23213x -±=所以P(23213-±,0)5yxHG E DBAOP67解:(1)分别过D ,C 两点作DG ⊥AB 于点G ,CH ⊥AB 于点H . ……………1分 ∵ AB ∥CD , ∴ DG =CH ,DG ∥CH .∴ 四边形DGHC 为矩形,GH =CD =1. ∵ DG =CH ,AD =BC ,∠AGD =∠BHC =90°,∴ △AGD ≌△BHC (HL ). ∴ AG =BH =2172-=-GH AB =3. ………2分 ∵ 在Rt △AGD 中,AG =3,AD =5, ∴ DG =4.∴ ()174162ABCD S +⨯==梯形. ………………………………………………3分(2)∵ MN ∥AB ,ME ⊥AB ,NF ⊥AB , ∴ ME =NF ,ME ∥NF . ∴ 四边形MEFN 为矩形. ∵ AB ∥CD ,AD =BC , ∴ ∠A =∠B .∵ ME =NF ,∠MEA =∠NFB =90°, ∴ △MEA ≌△NFB (AAS ).∴ AE =BF . ……………………4分 设AE =x ,则EF =7-2x . ……………5分 ∵ ∠A =∠A ,∠MEA =∠DGA =90°, ∴ △MEA ∽△DGA . ∴DGME AG AE =. ∴ ME =x 34. …………………………………………………………6分∴ 6494738)2(7342+⎪⎭⎫ ⎝⎛--=-=⋅=x x x EF ME S MEFN矩形. ……………………8分ABE FG HABE FG H当x =47时,ME =37<4,∴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为649.……………9分 (3)能. ……………………………………………………………………10分 由(2)可知,设AE =x ,则EF =7-2x ,ME =x 34.若四边形MEFN 为正方形,则ME =EF . 即=34x 7-2x .解,得 1021=x . ……………………………………………11分 ∴ EF =21147272105x -=-⨯=<4. ∴ 四边形MEFN 能为正方形,其面积为251965142=⎪⎭⎫⎝⎛=MEFNS 正方形.8解:(1)由题意可知,()()()131-+=+m m m m . 解,得 m =3. ………………………………3分∴ A (3,4),B (6,2);∴ k =4×3=12. ……………………………4分(2)存在两种情况,如图:①当M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N 点在y 轴的正半轴 上时,设M 1点坐标为(x 1,0),N 1点坐标为(0,y 1).∵ 四边形AN 1M 1B 为平行四边形,∴ 线段N 1M 1可看作由线段AB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也可看作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由(1)知A 点坐标为(3,4),B 点坐标为(6,2),∴ N 1点坐标为(0,4-2),即N 1(0,2); ………………………………5分M 1点坐标为(6-3,0),即M 1(3,0). ………………………………6分设直线M 1N 1的函数表达式为21+=x k y ,把x =3,y =0代入,解得321-=k . ∴ 直线M 1N 1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 ……………………………………8分②当M 点在x 轴的负半轴上,N 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设M 2点坐标为(x 2,0),N 2点坐标为(0,y 2).∵ AB ∥N 1M 1,AB ∥M 2N 2,AB =N 1M 1,AB =M 2N 2, ∴ N 1M 1∥M 2N 2,N 1M 1=M 2N 2.∴ 线段M 2N 2与线段N 1M 1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 M 2点坐标为(-3,0),N 2点坐标为(0,-2). ………………………9分 设直线M 2N 2的函数表达式为22-=x k y ,把x =-3,y =0代入,解得322-=k , ∴ 直线M 2N 2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所以,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或232--=x y . ………………11分(3)选做题:(9,2),(4,5). ………………………………………………2分 9解:(1)直线y =-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10)A ∴-,,(0C ,·························· 1分 点A C ,都在抛物线上,0a c c ⎧=++⎪∴⎨⎪=⎩a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3y x x =-- ················· 3分 ∴顶点1F ⎛- ⎝⎭, ............................ 4分 (2)存在 (5)分1(0P ································ 7分2(2P ································ 9分 (3)存在································· 10分 理由: 解法一:延长BC 到点B ',使B C BC '=,连接B F '交直线AC 于点M ,则点M 就是所求的点. ·························· 11分过点B '作B H AB '⊥于点H .B点在抛物线233y x x =-(30)B ∴, 在Rt BOC△中,tan 3OBC ∠=, 30OBC ∴∠=,BC =在Rt BB H '△中,12B H BB ''==6BH H '==,3OH ∴=,(3B '∴--, ··············· 12分设直线B F '的解析式为y kx b =+33k b k b ⎧-=-+⎪∴⎨-=+⎪⎩解得6k b ⎧=⎪⎪⎨⎪=⎪⎩y x ∴=-····························· 13分62y y x ⎧=⎪∴⎨=-⎪⎩解得37x y ⎧=⎪⎪⎨⎪=⎪⎩377M ⎛∴- ⎝⎭, ∴在直线AC 上存在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此时377M ⎛⎫- ⎪ ⎪⎝⎭,. ·· 14分解法二:过点F 作AC 的垂线交y 轴于点H ,则点H 为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连接BH 交AC 于点M ,则点M 即为所求. ·········· 11分过点F 作FG y ⊥轴于点G ,则OB FG ∥,BC FH ∥.90BOC FGH ∴∠=∠=,BCO FHG ∠=∠HFG CBO ∴∠=∠同方法一可求得(30)B ,.x图9x图10在Rt BOC△中,tan 3OBC ∠=,30OBC ∴∠=,可求得3GH GC ==, GF ∴为线段CH 的垂直平分线,可证得CFH △为等边三角形, AC ∴垂直平分FH .即点H 为点F 关于AC 的对称点.03H ⎛∴-⎝⎭, ·············· 12分 设直线BH 的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得03k b b =+⎧⎪⎨=⎪⎩解得k b ⎧=⎪⎪⎨⎪=⎪⎩y ∴=····························· 13分y y ⎧=-⎪∴⎨⎪=⎩解得37x y ⎧=⎪⎪⎨⎪=⎪⎩37M ⎛∴ ⎝⎭, ∴在直线AC 上存在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此时377M ⎛⎫- ⎪ ⎪⎝⎭,. 110解:(1)点E 在y 轴上 ························· 1分 理由如下:连接AO ,如图所示,在Rt ABO △中,1AB=,BO =2AO ∴=1sin 2AOB ∴∠=,30AOB ∴∠= 由题意可知:60AOE ∠=306090BOE AOB AOE ∴∠=∠+∠=+=点B 在x 轴上,∴点E 在y 轴上. ····················· 3分 (2)过点D 作DM x ⊥轴于点M1OD =,30DOM ∠=∴在Rt DOM △中,12DM=,2OM =点D 在第一象限,∴点D的坐标为122⎛⎫⎪ ⎪⎝⎭, ························· 5分 由(1)知2EO AO ==,点E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E 的坐标为(02),∴点A 的坐标为( ·························· 6分 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E ,2c ∴=由题意,将(A,122D ⎛⎫ ⎪ ⎪⎝⎭,代入22y ax bx =++中得321312422a a ⎧+=⎪⎨++=⎪⎩解得899a b ⎧=-⎪⎪⎨⎪=-⎪⎩∴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28299y x x =--+ ················ 9分(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点Q . ····················· 10分 理由如下:矩形ABOC 的面积3AB BO ==∴以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由题意可知OB 为此平行四边形一边, 又3OB =OB ∴边上的高为2····························· 11分 依题意设点P 的坐标为(2)m ,点P在抛物线28299y x x =--+上282299m m ∴--+=解得,10m=,28m =-1(02)P ∴,,22P ⎛⎫⎪ ⎪⎝⎭以O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PQ OB ∴∥,PQ OB == ∴当点1P 的坐标为(02),时,点Q 的坐标分别为1(Q,2Q ;当点2P的坐标为2⎛⎫⎪ ⎪⎝⎭时,点Q 的坐标分别为328Q ⎛⎫-⎪ ⎪⎝⎭,428Q ⎛⎫⎪ ⎪⎝⎭. ·············· 14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它做法,可参照给分) 11解:(1)在2334y x =-+中,令0y = 23304x ∴-+=12x ∴=,22x =-(20)A ∴-,,(20)B , (1)又点B 在34y x b =-+上 302b ∴=-+32b =BC ∴的解析式为3342y x =-+ ······················· 2分(2)由23343342y x y x ⎧=-+⎪⎪⎨⎪=-+⎪⎩,得11194x y =-⎧⎪⎨=⎪⎩ 2220x y =⎧⎨=⎩ ················ 4分 914C ⎛⎫∴- ⎪⎝⎭,,(20)B ,4AB ∴=,94CD = ···························· 5分 1994242ABCS ∴=⨯⨯=△ ·························· 6分 (3)过点N 作NP MB ⊥于点PEO MB ⊥NP EO ∴∥BNP BEO ∴△∽△ ···························· 7分BN NPBE EO∴=······························· 8分 由直线3342y x =-+可得:302E ⎛⎫ ⎪⎝⎭, ∴在BEO △中,2BO =,32EO =,则52BE = 25322t NP∴=,65NP t ∴= ·························· 9分 16(4)25S t t ∴=-2312(04)55S t t t =-+<< ·························10分 2312(2)55S t =--+ ····························11分 此抛物线开口向下,∴当2t =时,125S =最大∴当点M 运动2秒时,MNB △的面积达到最大,最大为125.12解: (1)m=-5,n=-3 (2)y=43x+2(3)是定值.因为点D 为∠ACB 的平分线,所以可设点D 到边AC,BC 的距离均为h , 设△ABC AB 边上的高为H, 则利用面积法可得:222CM h CN h MN H⋅⋅⋅+=(CM+CN )h=MN ﹒HCM CN MNH h +=又 H=CM CN MN⋅化简可得 (CM+CN)﹒1MN CM CN h=⋅故 111CM CN h+=13解:( 1)由已知得:310c b c =⎧⎨--+=⎩解得c=3,b=2∴抛物线的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1,4) 所以对称轴为x=1,A,E 关于x=1对称,所以E(3,0) 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F所以四边形ABDE 的面积=ABO DFE BOFD S S S ∆∆++梯形=111()222AO BO BO DF OF EF DF ⋅++⋅+⋅ =11113(34)124222⨯⨯++⨯+⨯⨯ =9 (3)相似如图,====所以2220BD BE +=, 220DE =即: 222BD BE DE +=,所以BDE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90AOB DBE ∠=∠=︒,且2AO BO BD BE ==, 所以AOBDBE ∆∆.14解(Ⅰ)当1==b a ,1-=c 时,抛物线为1232-+=x x y , 方程01232=-+x x 的两个根为11-=x ,312=x . ∴该抛物线与x 轴公共点的坐标是()10-,和103⎛⎫ ⎪⎝⎭,. ············· 2分 (Ⅱ)当1==b a 时,抛物线为c x x y ++=232,且与x 轴有公共点.对于方程0232=++c x x ,判别式c 124-=∆≥0,有c ≤31. ·········· 3分①当31=c 时,由方程031232=++x x ,解得3121-==x x . 此时抛物线为31232++=x x y 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03⎛⎫- ⎪⎝⎭,. ········· 4分 ②当31<c 时, 11-=x 时,c c y +=+-=1231, 12=x 时,c c y +=++=5232.由已知11<<-x 时,该抛物线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考虑其对称轴为31-=x ,应有1200.y y ⎧⎨>⎩≤, 即1050.c c +⎧⎨+>⎩≤,解得51c -<-≤. 综上,31=c 或51c -<-≤. ······················ 6分 (Ⅲ)对于二次函数c bx ax y ++=232,由已知01=x 时,01>=c y ;12=x 时,0232>++=c b a y , 又0=++c b a ,∴b a b a c b a c b a +=++++=++22)(23.于是02>+b a .而c a b --=,∴02>--c a a ,即0>-c a .∴0>>c a . ······························ 7分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32=++c bx ax 的判别式 0])[(412)(4124222>+-=-+=-=∆ac c a ac c a ac b ,∴抛物线c bx ax y ++=232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顶点在x 轴下方. ········ 8分 又该抛物线的对称轴abx 3-=, 由0=++c b a ,0>c ,02>+b a , 得a b a -<<-2, ∴32331<-<a b . 又由已知01=x 时,01>y ;12=x 时,02>y ,观察图象,可知在10<<x 范围内,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 ············ 10分15 解:(1)由题意:BP =tcm ,AQ =2tcm ,则CQ =(4-2t)cm , ∵∠C =90°,AC =4cm ,BC =3cm ,∴AB =5cm ∴AP =(5-t )cm , ∵PQ ∥BC ,∴△APQ ∽△ABC ,∴AP ∶AB =AQ ∶AC ,即(5-t )∶5=2t ∶4,解得:t =107∴当t 为107秒时,PQ ∥BC ………………2分(2)过点Q 作QD ⊥AB 于点D ,则易证△AQD ∽△ABC ∴AQ ∶QD =AB ∶BC∴2t ∶DQ =5∶3,∴DQ =65t ∴△APQ 的面积:12×AP ×QD =12(5-t )×65t∴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2335t t -………………5分(3)由题意:当面积被平分时有:2335t t -=12×12×3×4,解得:t 当周长被平分时:(5-t )+2t =t +(4-2t )+3,解得:t =1 ∴不存在这样t 的值………………8分(4)过点P 作PE ⊥BC 于E易证:△PAE ∽△ABC ,当PE =12QC 时,△PQC 为等腰三角形,此时△QCP ′为菱形 ∵△PAE ∽△ABC ,∴PE ∶PB =AC ∶AB ,∴PE ∶t =4∶5,解得:PE =45t∵QC =4-2t ,∴2×45t =4-2t,解得:t =109∴当t =109时,四边形PQP ′C 为菱形此时,PE =89,BE =23,∴CE =73………………10分在Rt △CP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PC =9∴此菱形的边长为9cm ………………12分16 解:(1)∵D (-8,0),∴B 点的横坐标为-8,代入14y x =中,得y =-2. ∴B 点坐标为(-8,-2).而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 (8,2) 从而k =8×2=16(2)∵N (0,-n ),B 是CD 的中点,A ,B ,M ,E 四点均在双曲线上, ∴mn =k ,B (-2m ,-2n),C (-2m ,-n ),E (-m ,-n ) DCNO S 矩形=2mn =2k ,DBO S △=12mn =12k ,OEN S △=12mn =12k.∴OBCE S 矩形=DCNO S 矩形―DBO S △―OEN S △=k.∴k =4. 由直线14y x =及双曲线4y x=,得A (4,1),B (-4,-1) ∴C (-4,-2),M (2,2)设直线CM 的解析式是y ax b =+,由C 、M 两点在这条直线上,得4222a b a b -+=-⎧⎨+=⎩,解得a =b =23 ∴直线CM 的解析式是y =23x +23. (3)如图,分别作AA 1⊥x 轴,MM 1⊥x 轴,垂足分别为A 1,M设A 点的横坐标为a ,则B 点的横坐标为-a.于是111A M MA a mp MP M O m-===, 同理MB m aq MQ m+== ∴p -q =a m m --m a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