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在古代中国,人类的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他们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这些发现意味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另一个重要的早期人类代表是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能够制造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采集和狩猎。

他们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属于原始社会。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耕的传说,比如XXX结网捕鱼,创立八卦,XXX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是早期的原始居民。

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如骨耜和角器等工具。

在原始农业方面,他们种植水稻和粟,饲养猪、狗和水牛,并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并懂得使用天然漆。

原始农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它起源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其标志。

原始农业的兴起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是为了防潮和蛇虫之害。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

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他们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这种房屋可以抵御风沙和保暖。

这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知识点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第一本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

以下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朝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

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中原地区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阶段。

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

夏朝的建立与夏王禹有关,禹被封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

夏朝时期的主要事件有夏桀的暴政和商纣王的暴虐。

同时,夏朝还出现了“三家分晋”的故事。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致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期间。

商朝采用的是天子制,主要以祭祀、贸易和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

商朝时期的主要事件有夏桀的败亡、太甲迁都、武丁和商汤的兴起等。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大致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56年期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时期的主要事件有文王和武王的起义、商朝的灭亡、战国时期的兵家和法家思想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紧随周朝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时期中国大陆内部地区经历了长达250年的动荡和战争。

文化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重要思想家。

时期主要事件有齐桓公和楚庄王的争霸、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水利工程的开发等。

三、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

秦朝不仅将中国大陆统一,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统一货币、制定统一法律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06年,终于公元220年。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点】•主要事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

•时间:元谋人约170万年前,北京人约70万年前,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

•主要人物:古人类,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事件结果: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则展示了古人类使用工具和火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初步形成。

•历史意义:这些古人类活动表明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

元谋人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北京人的发现则揭示了早期人类使用火和工具的能力,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则显示了人类社会结构和审美意识的初步形成。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人类早期行为模式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知识点】•主要事件: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原始农业的出现。

•时间:河姆渡文化约7000年前,半坡文化约6000年前。

•主要人物:无特定人物,但这些文化代表了早期农耕社会的形成。

•事件结果: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原始农业的开端,人们开始定居,社会结构逐渐复杂化。

•历史意义: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社会分工和文化的发展。

河姆渡文化的稻作农业和半坡文化的粟作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促进了定居生活的形成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这些文化的出现,是人类从游牧生活向定居农耕生活转变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主要事件:黄帝、炎帝等传说人物的活动,以及传说中的部落联盟。

•时间:传说中的时代,具体年代不详。

•主要人物:黄帝、炎帝等。

•事件结果: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反映了早期部落联盟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历史意义:这些传说人物和部落联盟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形成。

黄帝和炎帝的传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起源神话,也反映了早期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文化认同。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西周的分圭寸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树(人教版)共64页文档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树(人教版)共64页文档
过程:公元119年 卫青、霍去病 漠北战役
影响: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
奴人开始西迁。
汉匈关系-----汉武帝用兵
公元前127年漠南战役 公元前121年河西战役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汉匈关系-----汉元帝和亲(昭君出塞)
时间:公元前1世纪中期 人物: 汉元帝 昭君 呼韩邪单于
影响: 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
背景: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
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
目的: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 过程: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
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
影响: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
掠夺。
汉匈关系-----汉武帝用兵
条件: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
年,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 弱渐强,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 国力强大,已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影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秦度
圆形方孔钱
度:尺寸的长短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小篆





化 的



隶书
思想上 焚书坑儒 目的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
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 加
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
强 思
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 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 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大一统: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整单元知识树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整单元知识树说课稿3
考试大纲
教学建议
承前启后的桥梁 统一成为主流
统一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汉朝的统治
文化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秦朝的统治
统一 暴政 文化
统一国家 的建立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的变革
政权分立 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 的社会
经济中心的南移 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 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考 纲 要 求
考试大纲
(2005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汉武大帝》展
现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下列属于汉武帝的
“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平定七国之乱 ④反击匈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试大纲
(2008年)在历史上,人们通常将“秦皇”“汉 武”相提并论,“秦皇”当然是指秦始皇,它的 历史功绩我们已经学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 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实现了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 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 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 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学案导学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演示法
长城的起 止点
陈吴起义 的路线
临洮
辽东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学案导学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演示法 张骞通西域 昭君出塞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知识与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代文明的形成1. 人类的起源与定居人类进化历史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打猎采集到定居耕种的过程,聚落和农村的形成。

2. 农业文明的诞生中国和世界农业文明的起源,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 神话与信仰世界各地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影响。

4. 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与发展黄河流域早期文明、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周、秦、汉三个朝代1. 周朝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西周盛世和东周分裂,周朝的衰落。

2. 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政治,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以及他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等。

3. 汉朝汉初的秦末条件和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封疆大吏制度,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汉朝的繁荣。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华夏文明分封制的起源和原理,各个历史时期分封制的特征和变化。

2. 帝王制度华夏文明的帝王制度的起源与形成,帝王制的权力和限制,皇室家族和王朝更替的周期。

3. 家族和宗族制度中国古代家族和宗族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宗族制的特点和意义。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古代经济的自给自足和技术创新。

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工业的经济贡献,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手工业技术的突破和影响。

3. 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中国古代贸易的发展,长城和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

4. 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字、文学、哲学、历法、音乐、绘画、雕塑等领域。

五、中华帝国的建立1. 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方经济的繁荣。

2. 隋朝和唐朝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隋朝唐朝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还有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六、历史时期的变革与革命1.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变化,文化和科技成就。

2. 近代中国的发展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和奋斗,随之而来的启蒙、革命、建设和变革的历史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尊重传统
史学,内容
整合更合理
5.转变传统 的教学和 学习方式
1.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教材的
4.注重减轻 学生的负担
特点
2.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
和生动性 3.注重教材
的启发性、语 言的生动性
二、说教材
3、体例安排
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
第一单元
远古人类
农耕居民
传说时代
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
夏商周的更替
秦汉的统一和巩固 第三单元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单元
历史新教材的体例
教材的体例
书的结构
单元的结构 课的结构
写给同学们、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及
附录构成
主题页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导入框、 正文宋体 小字楷体、文献资料
图表、动脑筋 注释注音、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二、说教材
5、知识内容及立体整合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转变
课程功能
明确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 课,体现义务教育的普 及性、基础性和发展 性.
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能促进学生 素质全面发展、 激励教师积极进 取的评价体系
说课标
2、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的课标要求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 能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 一些基本方法,如,计算 历史年代法、识别和运用 历史地图和图表法、运用 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等。
说课标
3、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标准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准着国家的产 生及夏商周的更替;了解西周的 分封制及作用。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 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 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 逐渐强大起来。 5、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 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 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 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 立。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4、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5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 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 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注重探究式学习,通过多 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 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 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 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 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 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情感与态度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 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 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 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 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 好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标要求
知道从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
七 年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

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时

序及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历史

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

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

象;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
信息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科学性 思想性
时代性

适应性





以史实为载 体,学生成 长为主线, 以人为镜、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编写原则
①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定教学目标
编 写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指导

④ 强2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
教材编写的特点
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
设置导入框、动
脑筋、活动与探 究等启发学生自 主学习思考探究 的能力。
设置图文并茂 的历史图片、 图表、地图等 激发 学生学习 历史的兴趣。
启发性 探究性
趣味性 动生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教材 中的正文、 文中的楷体字、
文献资料等史论结合客观 的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及历史现象,正确阐述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中华文化
大一统 汉匈和战
张骞通 西域
勃兴
统一国家的
丝绸之路
思想成 就
国家的产生和
建立
秦汉文化 科技成就
科技
夏商周 商朝 夏朝 的兴亡
社会的变革
政权分立与
魏晋文化
宗教

尧舜禹南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内容
百家争 鸣
天文历 法医学 秦末起 义
汉武帝 大一统
汉武帝
奴隶的 悲惨 农业
秦的暴 政
战争
畜牧业 屈原 <离骚 >
文景之 治
汉元帝
都江堰
青铜器
铁器和 牛耕 商鞅变 法
战国七 雄
大变革 时代
春秋五 霸 西周
春秋战 国纷争
文字
秦的建 立
汉朝的
汉初和 亲
和亲
西域都 护
青铜文明
秦的兴亡
说课标
课标要求
说教材内容
民 主 主 义 专 题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说课标
1、历史课程标准的注重点
历史课程标准的注重点
要避免专业化 贴近学生生活 必备基本历史知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水平
改革课程内容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信息传输 转变教学模式 转变师生关系
北师大版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九年级)》
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
中国现代史
八年级下册
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上册
世界近代史
九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 上下册
六个学习板块 初 中 历 史
世界现代史
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编写意图 体例安排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秦汉时期
史前时期
内容标准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 类起源的主要特征。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历 史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 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 发。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 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 民族发展的意义。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 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 术的成熟和农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