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3.ppt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B
11
B
12
பைடு நூலகம்
2、第二个称雄世界的经济中心-----英国 (18-19世纪)
B
13
B
14
英国成为18-19世纪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 1、 16-17世纪,英西海战和三次英荷海战的胜利,英 国把西班牙和“海上马车夫”赶下了世界贸易的舞台, 赢得的海上贸易的大国地位,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奠定 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革命的动力。
B
17
3、世界经济中心开始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1)原因:
①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 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 新技术。
②英国广阔市场,对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缺乏应有 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
③美德工业迅猛发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使英国逐 渐失去“世界工场”地位。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社会生产力迅速 提高,国际分工、国际交换逐渐发展,宗主国和 殖民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 本主义经济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B
5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 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钢铁、化 学、机械、汽车制造、电力等重工业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世界工业结构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 变。
美国、日本、德国
说明
经济上的多极化 经济上的单极化 政治上的双极 当代经济强国
2022/3/22
B
7
1、第一个称雄世界的世界经济中心 ---荷兰 (17世纪)
B
8
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1)地理大发现使开拓远洋贸易成为可能
(2)技术的革新增强竞争力:技术的革新,彼得 大帝两次到荷兰学习造船技术。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3讲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对峙 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 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对峙 影响
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 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 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
时期
发展历程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过程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
二战后初 期(制度 化、体系
化)
币体系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 贸易体系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 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影响 ①确立了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
(2)消极影响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 利益失衡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 破坏性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 题突出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 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 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 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 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
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
度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 20世纪60、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 70年代以 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来(区域化、(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 集团化) 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最早产生于美国, 能源:核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领域: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3)标志:电子 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5)计算机产生最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 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国际互联网的开通;(7)生物工程的核心: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8)出现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9)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①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 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成立的必要性(原 因、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欧洲一些资本主义 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促进经济的 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③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 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 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 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 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5)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2021/3/10
授课:XXX
10
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新调整
(二)南北经济矛盾加剧,差距扩大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普降,经济动 荡起伏不定;
❖发达国家忽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投 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欧洲 议会
2021/3/10
70年代西方的“滞胀”是“增长性衰
退” 2021/3/10
授课:XXX
4
苏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苏联经济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 以重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很小。
西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60年代西方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A、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一产业 比重缩小,
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大幅度上升; B、产业构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发展
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新调整
1、欧洲联盟
(1)欧洲联盟形成的单一市场区域经济集团是目 前最有成效、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前身——欧洲共同体(EC)。 •欧洲共同体是三个独立活动组织——欧洲煤钢 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的统称。
2021/3/10
授课:XXX
17
EU
1987年苏联世界第二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
2021/3/10
授课:XXX
7
苏 联苏经联经济济地大位国地下位降丧的失的主原要因因 素
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科技革命长期没有受到重视 没有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中 争霸政策耗损国力,造成畸形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第一章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1960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超过45%。
(三)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 (三)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 代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 代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 迅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 年英国、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加入)及其发展,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 美国经济的追赶。 美国经济的追赶。
新钻11国 Next新钻11国:Next-11
美国高盛一评级, 新钻国家有十一。 尼日利亚、墨西哥, 伊朗、韩国和印尼。 孟加拉国、菲律宾, 巴基斯坦和埃及、 越南国,土耳其, 能源、劳力值一提。
奥尼尔指出:虽然2005年新钻11国加上BRIC 奥尼尔指出:虽然2005年新钻11国加上BRIC 的GDP总值,只及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大工 GDP总值,只及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大工 业国的1/4。但到2035年,这15个国家将超 业国的1/4。但到2035年,这15个国家将超 G7国家,成为未来的经济领袖;到2050 越G7国家,成为未来的经济领袖;到2050 年,它们的GDP总值将激增11倍,达到相 年,它们的GDP总值将激增11倍,达到相 当于一个美国或四个日本的规模。
英国19世纪初进一步加强了对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殖民侵略,1820 年殖民地面积为1130万平方公里,1850年增值2000万平方公里,到 1876年达22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2519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殖民帝国。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5~17世纪,欧洲经济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等方式快速发展,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的控制权进行了数百年的战争,最终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的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各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中后期,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平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逐渐走向为全球化。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新航路开辟后的经济格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向外殖民侵略,开始了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克莱武是其中英国的代表。
经过几百年在印度及其他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和剥削,英国积累了庞大的资本力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除英国外,荷兰、法国等国家也组织了同样的殖民掠夺公司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对印度传统生产方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最终英国击败其他国家,英国称霸了世界(日不落帝国)。
二、20世纪初期的经济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但它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格局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不断变化,殖民地的利益被重新分配,但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标志着世界上一个崭新的经济类型的诞生,也标志着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其并未改变当时的经济格局。
苏联诞生后,由于战争对苏联经济的破坏等诸多因素,苏联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联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