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艺-中国用茶的源流

合集下载

茶之源与中国茶道

茶之源与中国茶道

茶之源与中国茶道茶,作为一种世界广泛流传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独特的茶道仪式。

本文将从茶的源头开始,介绍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探究中国茶道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茶之源——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商朝时期。

关于茶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神话故事。

茶叶在中国的栽培和制作工艺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改良,从而孕育出了许多种类丰富的茶叶。

二、中国茶的种类中国茶可以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五大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五种茶的特点和饮用方式。

1. 绿茶绿茶是指制作过程中未经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

常见的绿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有清爽的味道和淡雅的香气,适合清晨或工作之余饮用。

2. 红茶红茶是经过全发酵的茶叶,色泽红艳,香气浓郁。

代表性的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红茶的口感醇厚,适合早餐或下午茶时间享用。

3.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独特的制作工艺赋予了乌龙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台湾的东方美人、广东的凤凰单丛都是乌龙茶的代表。

乌龙茶带有花香和果香,适合下午茶或与小点心搭配。

4. 黑茶黑茶是经过长时间发酵的茶叶,色泽深褐,有厚重的味道和独特的陈香。

普洱茶、安化黑茶就是典型的黑茶代表。

黑茶有助于消化和去湿,适合饭后或寒冷季节饮用。

5. 白茶白茶是指只经过初步处理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原始状态。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是广受欢迎的白茶品种。

白茶有清淡的口感和淡雅的花香,适合清晨饮用。

三、中国茶道的魅力中国茶道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崇尚的一种文化方式,倡导“品茗、施茶、赏茶”的仪式。

除了饮茶本身,中国茶道更注重于茶的情致和茶具的艺术性。

1. 茶具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

例如,紫砂壶常用于沏泡茶叶,其陶艺的材质能够保持茶叶的纯净和香气。

中国茶艺茶道起源

中国茶艺茶道起源

中国茶艺茶道起源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茶艺和茶道,则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推崇和对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以及技艺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艺茶道的起源。

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传说中的神农氏就首次发现了茶树,并尝试把茶树叶煮水饮用,这也是茶叶被人们用来饮用的最早时期。

茶的饮用习惯逐渐扩散开来,成为一种风俗。

随着科技的进步,茶的种植、制作和品尝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唐朝时期,茶已经成为上层社会人们会客、交流的一种仪式。

古代中国的文化对茶的态度非常崇尚,茶被视为高雅、纯洁和自然的象征。

茶道的文化体系在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茶道变得更加注重内心的净化和沉思。

茶艺师通过亲手冲泡茶叶,将心境融入到每一杯茶中,以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

茶道日益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被寻求内心宁静和自我培养的人们所崇拜。

茶道的艺术表达形式涉及到冲泡茶、品味茶和赏茶等多个方面。

在茶道师的手中,茶壶、茶盘、茶杯等茶具都成为艺术品,它们的形状、工艺、纹饰等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每一次冲泡茶的过程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追求平衡、和谐和美感。

茶道中还有许多仪式和礼仪,如点茶、敬茶、询问茶的名字和来源等等。

这些仪式不仅展现出茶道的庄重和神秘感,更是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

茶道强调礼仪之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受到了世界各国茶艺爱好者的赞赏。

茶道的精髓在于在平凡之中追求卓越和完美。

茶艺师不仅要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还需要具备高超的茶艺技巧。

熟练的掌握茶叶的种类特点和冲泡的时间、温度等细节,将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发挥到极致,这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茶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茶艺茶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茶道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门哲学和修行。

通过茶道,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智慧的积淀和生活的审美追求。

中国茶文化-用茶的源流

中国茶文化-用茶的源流

三、饮用
• 中国的饮茶,在秦统一巴蜀之前,就已经 在巴蜀兴起了。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 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 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西周说
• 西周时期:《华阳国志· 巴志》:“周武王 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 贡之。” •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 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所进贡 的茶叶是“园有芳蒻香茗”,说明已经有 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 名医李时珍则从医药专家角度将茶的品性、 药用价值一一道来:茶味较苦,品性趋寒, 因而最宜于用来降火,如果喝温茶那心中 火气就会被茶汤减去,如果喝热茶那火气 就会随着茶汤而挥发。并且茶汤还有解酒 的功能,能使人神清气爽不再贪睡。
•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但热 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 空心饮茶能入肾消火,复于脾胃生寒,万 不宜服。”从利与害两个方面阐述了茶的 作用。
我们常说和“茶” 相关的话?
• 茶好客常来。
• 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 人走茶凉!
•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 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好茶的文人对茶的功用见解
• 李白就有“破睡见茶功”的诗句,赞赏茶 叶提神醒脑的功效。 • 唐代刘贞亮概括饮茶好处为“十德”,即: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 闻龙《茶笺》说: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 健胃,又可坚齿。 • 宋代吴淑在《茶赋》中说:“涤烦疗渴, 换骨轻身,茶芪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 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 所资。”
擂茶
• 有一些原始形态的茶食仍为现代人所享用。 例如:至今仍流传在湖南、江西、福建、 广东、浙江、江苏一带的吃擂茶的习惯。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在中国,茶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文化符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几千年来,中国茶文化与茶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妙体验和滋养。

茶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传说,中国的茶栽培始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最早的茶树发源于云南地区。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国人民通过研究和品味茶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涉及到茶的制作、品尝和鉴赏等方面。

茶艺注重的是通过精心制作和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叶的品质与生命力。

中国的茶艺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四川的川派、江南的江派、福建的闽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通过不同的技巧和仪式,展现出茶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茶艺的核心包括泡茶、品茗和茶器的使用。

泡茶是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掌握正确的温度、时间和比例等因素,以确保茶叶能够充分释放其香气和滋味。

品茗则是欣赏茶的过程,通过品味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来感受茶叶的独特韵味和品质。

好的茶器不仅可以提升茶的品质,还可以成为茶艺表演的重要道具,增添艺术感和仪式感。

除了茶艺,茶文化还体现在茶道、茶史、茶礼等方面。

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强调的是清雅、简朴和谦逊的品味,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茶史是对于茶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与总结,通过了解茶的历史沿革和变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茶礼则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了制茶、斟茶和敬茶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深受国际社会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和茶叶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接受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品味。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它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心,也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中国茶道之源

中国茶道之源

中国茶道之源中国的茶道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茶道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烹茶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哲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揭示中国茶道的源起,并通过探讨其历史、传统和特点,展示中国茶道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一、茶道的历史渊源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西汉时期。

中国古代人民开始品味茶叶,并将其视为一种神圣的饮品。

茶的发现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茶道的传统和仪式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和仪式。

茶道师傅将茶艺视为一门实践和表演的艺术,通过一系列动作展示茶叶的独特之处。

从准备和清洁器具到点燃炭火和掌握正确的冲泡时间,茶道师傅通过精确的动作和仪式给茶叶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在茶道仪式中,茶道师傅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器具和道具,例如茶壶、茶杯、茶匙和茶托。

每件器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并在仪式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茶道师傅的动作轻盈优雅,如舞者一般,他们在仪式中展示精湛的手艺,让人陶醉其中。

三、茶道的哲学思想茶道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生活哲学。

茶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美的追求。

在茶道中,人们通过冥想和品味茶叶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茶道还强调尊重和谦逊。

在茶道仪式中,茶道师傅会向客人展示他们的匠心独具,但同时也会尊重每一位客人,将茶送到客人的面前。

这种尊重和谦逊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

四、中国茶道的独特之处中国茶道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有着不同之处。

中国茶道强调纯净和原始,鲜活而又不失细致。

与其他国家的茶道相比,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追求茶叶的原味。

此外,中国茶道注重茶艺的传承和继承。

茶道传统代代相传,在每一位茶艺师傅身上延续着。

茶道师傅通过学徒制度或家族传统将茶道技艺传承下去,保留了茶道的独特魅力。

五、中国茶道的影响和现代发展中国茶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和茶艺。

本文将从历史、制茶工艺、茶道和茶艺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

一、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商代。

茶的发现和应用,最早记录于《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饮食有道,茶饮之”。

此后,茶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一种独特的饮料。

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逐渐摸索出了制茶的技艺,并将其传承至今。

茶文化在唐宋时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的雅事,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和茶艺体系。

二、制茶工艺中国的茶文化离不开制茶工艺。

中国古代的制茶工艺可以分为采摘、炒制、杀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摘,可以采摘嫩叶或成熟叶,取决于不同茶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

接下来是炒制,将采摘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这一过程能够破坏叶子的细胞结构,以便更好地释放茶叶的香气。

然后是杀青,通过杀青过程,可以阻止茶叶内部酶的作用,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颜色。

揉捻是为了让茶叶更好地释放茶汤,提高茶叶的品质。

最后是干燥,通过烘干等方式,使茶叶脱去水分,便于保存和运输。

三、茶道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它强调的是对茶的品味和欣赏。

中国茶道分为茶事、茶具、茶叶、水和技法五个方面。

茶事是指一系列用茶来招待客人的活动,如烹茶、沏茶、敬茶等。

茶具是指用于烹制和品尝茶的工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叶是茶道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品种和不同的风味。

水质对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茶道注重选用质量优良的水。

技法是指烹制和品味茶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烧水、控制火候、冲泡时间等。

四、茶艺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的茶艺以“闻香、观色、品味、察形”为基本原则,通过冲泡、品饮和赏析来展现茶的独特魅力。

茶艺讲究从外形、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进行评价和品味。

中华茶文化——中国饮茶习俗源流

中华茶文化——中国饮茶习俗源流

——中国饮茶习俗源流中国饮茶史略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

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

一、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艺与茶道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对茶的敬重和热爱。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茶艺和茶道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的起源及茶文化的发展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相传,中国古代圣贤神农尝百草,发现一种有瘦肉菜味的泡水能解疲劳的植物,便将其命名为茶。

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药用植物逐渐演变为一种有饮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载体。

茶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诗人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的分类、加工、品鉴和泡制等技艺,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唐代的陆羽茶经成为茶学的经典之作,对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茶艺的内涵与传承茶艺是将茶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泡茶、品茗、赏茶等方式,展现茶的美、情和意境。

茶艺强调的不仅仅是茶的品质和口感,更注重茶师的修养、仪态和礼仪。

茶艺要求茶师有独特的审美观和品鉴能力,能够将茶的品质、香气、色泽和口感等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将其表达给茶友。

茶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方式。

师徒传承是茶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承方式,通常由资深茶艺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学徒。

学院教育则为茶艺技能的系统学习提供了途径,许多高校都设有茶艺专业,并引入了茶学、品茶等课程。

三、茶道的哲学与实践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是以茶为载体,以礼为基础,以和为贵的文化修养形式。

茶道注重礼仪,强调平和、谦逊、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

茶道的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包括茶具的选择与摆放、茶席的布置与点缀、茶的选用与冲泡等。

参与茶道的人需要细心地品味茶香,借助自身的感受,领略茶的纯净与自然。

茶道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茶道协会、茶道培训机构等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导入
参考网站 茶网中国()
亚洲茶网(/)
中国茶叶网(/) 中茶文化网(/) 中国茶艺师培训网(/)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网(/ )
秦汉说 六朝说
“茶”
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荼”。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 唐代以前:荼(tu),或槚(jia)、舛、茗、蔎 (she)等。 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茶”。
你知道“茶”字 的象形意义和生 命寓意吗?
课程体系
中国茶文化概论
茶文化与茶艺
科学饮茶
茶叶基本知识
泡茶技艺
饮茶器具
课程考核
到课情况(20%) 作业(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50%)
课程导入
茶艺师考试简介 考试时间: 每年统考四次,时间为4月、6月、10月和12月。具体考试 日期、地点、方式,由考生所在地的考试机构另行通知。
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已 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 僮约为主要依据。“武阳买荼”、“烹荼尽具”
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
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 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 出不同的观点。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 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
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
考试内容: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 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 式,由2~3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 规定各自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
课程பைடு நூலகம்入
茶艺师职业守则 热爱专业,忠于职守
遵纪守法,文明经营
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真诚守信,一丝不苟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 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
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
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孙皓以茶代酒
根据《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率
茶文化与茶艺
早晨起来七
件事,
琴棋书画 诗酒茶
柴米油盐酱
醋茶
以茶雅志、以茶敬客、以茶行道
课程简介
茶文化与茶艺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课程从茶的起 源、茶叶种类、各种茶具、茶艺表演、饮茶习俗以及各 国的茶道等内容入手,详实地分类讲解茶知识的方方面 面,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感悟茶知识的丰富内涵,体 味生活的乐趣和饮茶的乐趣,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饮茶方法的演变 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外饮茶风俗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 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茶” 神农说
一 杯 香 茶 , 解 解 解 解 元 之 渴
两 曲 清 香 , 乐 乐 乐 乐 师 之 心
西周说
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
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 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 酒”的先例了。
王肃茗饮
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
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 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
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
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 “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梅兰秋菊各有好处。只
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
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这段记载说明了,茗饮是南人时尚,上 至贵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品,而北人
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 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
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
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二、饮茶的起因 祭品说:
人类最早 为什么饮 茶?
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 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
英文Tea的来历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
出去:
茶,福建省厦门方言中,音 “退”,音“TEY”。
在明末清初,西方国家远洋船队来华贸易时,将“退” 音“TEY”译成“TEA”。 从此以后英文TEA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茶名。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神农说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
则歧视茗饮。其次当时的饮茶属牛饮,甚至有人饮至一斛二升,这与
后来细酌慢品的饮茶大异其趣。
达摩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 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 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 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
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二、饮茶的起因 药物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 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宋-苏东坡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