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鉴赏】元丰六年(1083),苏轼四十八岁,贬居黄州已近四年。同年,张偓佺于江北建造快哉亭,苏轼作此词相赠,故此词亦有集题之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曰:“清河张君梦得(注:张偓佺字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全词上片由景生忆,下片由景兴怀,两片之间用“山色”转接,有实有虚,有舒有顿,各得其妙。前二句粗写快哉亭之情状,三四句点出快哉亭新建一事,“青红”,指快哉亭上所涂的漆料颜色,谓张偓佺刻意修饰快哉亭,以迎苏轼登览,一个“湿”字,将雨洗朱薨碧瓦的鲜艳表现得生动活泼。“长记”以后四句,由此亭此景,联想到自己曾在平山堂上所见的情景。平山堂,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二月所建,在扬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旁;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指欧阳修作《朝中措》词,内有王维“山色有无中”句,沈雄《古今词话?词辨》:“《艺苑雌黄》曰:‘欧阳公送刘贡父守扬州,为《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

衰羽。

下片首三句描写“山色”:亭下江水有千顷之广阔,又有明镜般净朗,一片青碧的山色倒映在水中。“忽然浪起,掀舞

一叶白头翁”,“白头翁”在这里指白发船夫,风起浪涌,白头的老船夫驾着小舟随波浪升降,好像暗合舞蹈中的旋律。

以下诸句则由“白头翁”安然“掀舞”的姿态生发感兴。“兰台公子”,指宋玉,因他曾为兰台令,故称。“庄生天籁”,《庄子?齐物论》:“颜成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南郭子棊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

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天籁,在这里指风声。

“刚道有雌雄”,宋玉《风赋》曰:“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赋中还大量铺叙了“大王之雄风”

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刚道”,即生硬的说道,苏轼在这里是笑宋玉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的道理,硬是把本属自然天籁的风分成“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然而庄

生天籁的境界是怎样的呢?诗人在最后两句做了回答:只要心存一点浩然之气,就能愉悦安然地享受千里的自然之风了。“浩然气”一语,见于《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全篇至此水到渠成,有金石音。

与他的诗一样,在这里,苏轼用明净的意象、生动的典故,将他的哲理思考寓于词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充分表现出来,不显板滞,不落俗套。明代杨慎在《草堂诗余》中批点此诗曰:“结句雄奇,无人敢道。”郑文绰谓:“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因生出无限情思。”(《大鹤山人词话》)俱道得此词妙处,是为知言。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最新版)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内容】《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五年中考】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 (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 家苏轼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 所作。以下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 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 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 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 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 丙辰:指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 诸城市)任太守。 2 达旦:到天亮。 3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 不胜(shèng,旧时读 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 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 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 但:只。 15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 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 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 1076 年(北宋 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 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 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 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 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 1071 年 (熙宁四年) , 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 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 1074 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 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 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 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 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 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 亮的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 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 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水调歌头欣赏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⑦婵娟:月色美好。【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宋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苏辙,苏洵,苏轼。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领起全篇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一、赏析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起句发问。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 b“恐”字含蓄写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派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b“无眠”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c前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作者心事浩茫。 d后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含蓄表达了对不幸人们的同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生写到自然,流露出词人的洒脱和旷达,也有对人生的无奈。 b“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c“但愿人长久”是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时光。 d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中心 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之情。 三、鉴赏检测 1、(2013仙桃)这首词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2、(2011河北)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示例:①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②“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③“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3、(2011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2013年仙桃)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商榷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古典诗词鉴赏: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赏析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写作背景】 1219—1222年,崔与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立马剑门,举目瞭望中原,心中不胜感慨。 【鉴赏】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以下笔锋一,由豪迈为苍凉。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乱山无际,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接着笔锋一,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到尽头了!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苏轼)赏析|全诗| 原文翻译 安石在东海(苏轼) 原文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释 去岁:去年。 东武: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明、清称诸城。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1] 子由: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

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安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乐记》: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出处《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西州:唐在今新疆境内所置三州之一。贞观始置﹐天宝﹑至德时改名交河郡。领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县﹐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即哈拉和卓古城)。宝应元年(762)後改高昌为前庭。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 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的原文

水调歌头的原文 水调歌头 是宋代大文学 家苏轼所作, 那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 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原文: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 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指 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赏析: 《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作者运 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 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渗进浓 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 1076 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做太守,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直到天亮, 于是做了这首 《水调歌头》 。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 表示过“归依佛僧”, 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 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 1071 年(宋神宗熙 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 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 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 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 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 手足分离和私情, 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 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 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 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 亮的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作者,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 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 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 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 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 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 170 余问的磅礴 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 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 (王逸 《楚辞章句·天 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 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水调歌头》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 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 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 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 狂的精神状态, 故呵问青天, “似痴非痴, 愤极悲极” (胡浚源 《楚辞新注求确》 ) 。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水调歌头》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皈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

苏轼《水调歌头》拼音版

shuǐ diào gē tóu sū shì ?水调歌头苏轼 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高处不胜寒。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 zài rén jiān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 zhū gé ,dī qǐ hù ,zhào wú mián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 yīng yǒu hèn ,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此事古难全。 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2.把酒:端起酒杯。 3.宫阙:宫殿。 4.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5.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6.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7.不胜:经受不住。 8.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9.何似:哪里比得上。 10.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11.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2.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3.何事:为什么。 14.向是在的意思。 15.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 山东省诸城市) 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5.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6.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8.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诗词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诗词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以下是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题)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答案: 1.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略 4。问天问月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7.乐观旷达 8.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拼音及翻译整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shu ǐ调di ào 歌g ē头t óu ·明m íng 月yuè几jǐ时shí有yǒu 苏s ū轼sh ì 明m íng 月yu è几j ǐ时sh í有y ǒu ?把b ǎ酒ji ǔ问w èn 青q īng 天ti ān 。 不b ù知zh ī天ti ān 上sh àng 宫g ōng 阙qu è,今j īn 夕x ī是sh ì何h é年ni án ? 我w ǒ欲y ù乘ch éng 风f ēng 归gu ī去q ù,又y òu 恐k ǒng 琼qi óng 楼l óu 玉y ù宇y ǔ,高g āo 处ch ù不b ù胜sh èng 寒h án 。 起q ǐ舞w ǔ弄n òng 清q īng 影y ǐng ,何h é似s ì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转zhu ǎn 朱zh ū阁g é,低d ī绮q ǐ户h ù ,照zh ào 无w ú眠mi án 。 不b ù应y īng 有y ǒu 恨h èn ,何h é事sh ì长ch áng 向xi àng 别bi é时sh í圆yu án ? 人r én 有y ǒu 悲b ēi 欢hu ān 离l í合h é,月yu è有y ǒu 阴y īn 晴q íng 圆yu án 缺qu ē,此c ǐ事sh ì古g ǔ难n án 全qu án 。 但d àn 愿yu àn 人r én 长ch áng 久ji ǔ,千qi ān 里l ǐ共g òng 婵ch án 娟ju ān 。

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至苏轼(1037-1101)有了更大的变化和发展。胡寅《酒边词序》云:"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这意味着,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偏见,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从而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并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能力。苏轼这首《水调歌头·中秋》,便足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1076)。那年,苏轼四十一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中秋节那天,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整夜的酒,直到天亮。在酩酊大醉中,他写了这首词,既以遣怀,又用来表示他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因为他兄弟俩已多年不见面了。 一开头,词人就端起酒杯向着青天发出了一个离奇的问题:"明月几时有?"这显然是屈原《天问》传统的继承和延续。这样就把读者登时带入遥远的邃古年代和无垠的寥廓天宇中去了。它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并表现出词人天真的情趣和深邃的思考。 唐代诗人张若虚曾问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李白也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如果说,张若虚在诗中用精致流利的语言创造出一个澄莹生动的境界,蕴涵着无比诱人的旨趣;那么,李白在诗中则表现得更超脱、更豪迈。李白不慌不忙地在探求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苏轼此词虽然它语气更迫切,而胸襟却更显豁达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突兀的设问,表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苦闷,因而神思飞越,一下子闯进月宫里去了。月宫里也许很美好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鉴赏之苏轼《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鉴赏】元丰六年(1083),苏轼四十八岁,贬居黄州已近四年。同年,张偓佺于江北建造快哉亭,苏轼作此词相赠,故此词亦有集题之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曰:“清河张君梦得(注:张偓佺字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全词上片由景生忆,下片由景兴怀,两片之间用“山色”转接,有实有虚,有舒有顿,各得其妙。前二句粗写快哉亭之情状,三四句点出快哉亭新建一事,“青红”,指快哉亭上所涂的漆料颜色,谓张偓佺刻意修饰快哉亭,以迎苏轼登览,一个“湿”字,将雨洗朱薨碧瓦的鲜艳表现得生动活泼。“长记”以后四句,由此亭此景,联想到自己曾在平山堂上所见的情景。平山堂,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二月所建,在扬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旁;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指欧阳修作《朝中措》词,内有王维“山色有无中”句,沈雄《古今词话?词辨》:“《艺苑雌黄》曰:‘欧阳公送刘贡父守扬州,为《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 衰羽。 下片首三句描写“山色”:亭下江水有千顷之广阔,又有明镜般净朗,一片青碧的山色倒映在水中。“忽然浪起,掀舞 一叶白头翁”,“白头翁”在这里指白发船夫,风起浪涌,白头的老船夫驾着小舟随波浪升降,好像暗合舞蹈中的旋律。 以下诸句则由“白头翁”安然“掀舞”的姿态生发感兴。“兰台公子”,指宋玉,因他曾为兰台令,故称。“庄生天籁”,《庄子?齐物论》:“颜成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南郭子棊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 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天籁,在这里指风声。 “刚道有雌雄”,宋玉《风赋》曰:“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赋中还大量铺叙了“大王之雄风” 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刚道”,即生硬的说道,苏轼在这里是笑宋玉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的道理,硬是把本属自然天籁的风分成“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然而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与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与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品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主题归纳】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个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以前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