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调解工作简介

人民调解属于民间调解。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制度,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廉、方便高效的工作特色,具有在非诉讼领域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独特优势。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三、人民调解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一般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邻里、同事、居民、村民之间,因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而引起的纠纷。

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纠纷十分广泛,例如,农村村民与农村合作组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之间因土地承包、农业产业化服务中的合同,划分宅基地、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纠纷。

企业职工与所在企业之间,因企业转制、租赁、兼并、破产、收购、转让,或者因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等发生的纠纷。

城市居民与城市市政管理组织、施工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设,危改房屋改造等引发的纠纷等等。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的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

“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人民调解制度以及方式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二是行政调解,是指在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对纠纷进行调解的活动;三是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法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说服劝解、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根据宪法、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它对增进人民

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纠纷,预防犯罪,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一)、纠纷受理

1、受理范围: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其它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民事纠纷。如: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人身伤害(不构成刑事案件的)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合同纠纷等都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申请方式: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3、受理机构:民间纠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者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受理纠纷的调解委员会包括: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调解纠纷

1、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

纠纷当事人享有的权利: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自愿达成协议。

纠纷当事人承担的义务: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遵守调解规则;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在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调解期限。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结。

(三)、履行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2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0次会议通过),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1、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

2、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就履行情况作出记录。

3、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应当做好当事人的工作,督促其履行。

4、如当事人提出协议内容不当,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协议内容不当的,应当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经再次调解变更原协议内容,或者撤销原协议,达成新的调解协议。

5、对经督促仍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就调解协议的履行、变更、撤销向人民法院起诉。

八、人民调解协议进入诉讼程序的几个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使人民调解协议的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1、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具备下列条件的,调解协议有效:

⑴、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

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解协议无效:

⑴、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⑵、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⑷、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