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课文概述第二单元主要围绕 “爱心与真情”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多篇记叙文,旨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受人间真情的情操。

二、课文具体知识点1. 《藤野先生》作者及背景:鲁迅 (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成。

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重点字词:畸形、不逊、绯红、发髻、芦荟、驿站、教诲、芋梗汤、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抑扬顿挫等。

理解词义:如 “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难点探究: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以及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及背景: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本文是他早期创作的记叙性散文,回忆了母亲的生平。

主要内容:记叙了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等优秀品质,以及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重点字词:佃农、韶关、仪陇、溺死、私塾、迁徙、和蔼、妯娌、管束、庚子、哭泣、豪绅、衙门、横蛮、慰勉等。

难点探究:理解作者为什么只选择文中这些事情来写,以及这些事情如何体现母亲的优秀品质。

3. 其他课文如 《阿长与 〈山海经〉》、《背影》等,这些课文也围绕 “爱心与真情”这一主题,通过不同角度和故事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真情。

三、写作手法与表达技巧叙述与描写:本单元课文多为记叙文,需掌握叙述和描写等表达方式的功能和特点。

语言特点: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表达: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八上英语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上英语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上英语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八上英语第二单元,主要围绕“家庭成员与描述家庭成员特征”这一主题展开。

本单元重点学习了家庭成员的名词,以及描述人物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形容词和短语。

同时,也涉及到了如何用英语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二、知识点总结1. 家庭成员名词(1)father/mother 父亲/母亲(2)brother/sister 兄弟/姐妹(3)grandfather/grandmother 祖父/祖母(4)aunt/uncle 阿姨/叔叔(5)cousin 堂兄弟/堂姐妹(6)parent 父母这些名词通常用作主语,表示家庭成员的身份和关系。

同时,这些名词也可以用作宾语、表语等,用于描述人物的特征和情感。

2. 描述家庭成员特征的形容词和短语(1)描述外貌:tall/short 高的/矮的;thin/fat 瘦的/胖的;blonde/brown 金发/棕发;beautiful/ugly 美丽的/丑陋的。

(2)描述性格:kind/strict 友好的/严格的;hard-working/lazy 勤奋的/懒散的;humorous/serious 有幽默感的/严肃的。

(3)描述爱好:sports fan 运动迷;music lover 音乐爱好者;movie buff 电影迷;reading enthusiast 读书爱好者。

这些形容词和短语可以用来修饰家庭成员,表达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同时,也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整体形象和特点。

3. 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1)family members love each other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

(2)father and mother are my best friends 父亲和母亲是我最好的朋友。

(3)I miss my grandparents very much 我非常想念我的祖父母。

(4)I am proud of my family 我为我的家庭感到自豪。

八上英语2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上英语2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上英语2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学校生活和日
常活动的话题,包括课程安排、学校设施、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学校设施,单元中涉及了学校里常见的一些设施,比如图书
馆(library)、实验室(laboratory)、食堂(canteen)、体育
馆(gymnasium)等。

学生需要学会描述这些设施的位置、功能以及
使用规定。

2. 课程安排,学生需要掌握表达自己的课程安排的能力,包括
学科名称(如数学、英语、科学等)、上课时间(如星期一的第一
节课)、老师的姓名等。

同时,也需要学会询问别人的课程安排并
做出回应。

3. 学校活动,单元中也涉及了学校里的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学
生会(student council)的活动、俱乐部(club)的组织等。

学生
需要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这些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对活动的看法。

4. 日常活动,此外,单元还包括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
比如上学、放学、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并与他人交流。

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学校生活和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表达能力,从而能够用英语流利地描述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日常活动,也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希望这个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词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词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词汇【重点单词】housework ['haʊswɜːk] n.家务劳动hardly ['hɑːdli] adv.几乎不;简直不;刚刚ever ['evə(r)] adv.曾经;在时候once [wʌns] adv.一次;曾经twice [twaɪs] adv.两倍;两次Internet ['ɪntənet] n.因特网program ['prəʊɡræm] n.节目;程序;课程;节目单full [fʊl] adj.满的;充满的;完全的swing [swɪŋ] n.摇摆;秋千 v.摇摆;旋转maybe ['meɪbi] adv.或许;也许;可能swing dance 摇摆舞least [liːst] adj.较小的;较少的at least 至少hardly ever 很少;几乎从不;难得junk n.垃圾;废旧杂物coffee ['kɒfi] n.咖啡;咖啡色health [helθ] n.健康;人的身体或精神状态result [rɪ'zʌlt] .结果;后果percent [pə'sent] adj.百分之...的online [ˌɒn'laɪn] adj.在线的 adv.在线地television ['telɪvɪʒn] n.电视机;电视节目although [ɔːl'ðəʊ] conj.虽然;尽管;然而;可是through [θruː] prep.穿过;凭借;一直到body ['bɒdi] n.身体mind [maɪnd] .头脑;想法;意见;心思such [sʌtʃ] adj.这样的;如此的together [tə'ɡeðə(r)] adv.共同;一起die [daɪ] v.死;枯竭;消失writer ['raɪtə(r)] n.作者;作家dentist ['dentɪst] n.牙科医生magazine ['mæɡəziːn] n.杂志however [haʊ'evə(r)] adv.然而;无论如何;不管多么than [ðən] conj.比almost ['ɔːlməʊst] adv.几乎;差不多none [nʌn] pron.没有人;没有东西;毫无less [les] adj.更少的;较少的point [pɔɪnt] n.看法;要点;重点;小数点;目标;分数【重点短语】1.help with housework 帮助做家务活2.go shopping 去购物3.on weekends 在周末4.how often 多久一次5.hardly ever 几乎不6.once a week 每周一次7.twice a month 每月二次8.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9.every day 每天e the Internet 上网/用网11.be free 有空12.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 上舞蹈钢琴课13.swing dance 摇摆舞14.play tennis 打网球15.stay up late 熬夜16.at least 至少17.go to bed early 早睡18.play sports 锻炼身体19.be good for 对……有好处20.go camping 去野营21.in one’s free time 在某人的空闲时间22.not……at all 根本不23.the most popular 较流行的24.such as 例如25.go to the dentist 去看牙医26.more than 过/多于27.Old habits die hard.旧习惯难改28.hard difficult 困难的29.less than 少于/不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PPT课件 图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PPT课件 图文

品味语言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标致极了”怎么 理解?
句中“标致”是反语,在这里是“丑陋”的意思,讽刺 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 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
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强烈的厌恶和嘲讽之情。
3、语言的感情色彩。 ①反语。反语,讽刺性强,可表达强烈的感情。如“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精通时事即讽刺那些满脑子装满无聊事情的人;写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实 在标致极了”,以辫子的“标致”讽刺他们庸俗无聊。这些反语强烈地表达 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的鄙夷与反感。 ②引用。引用对方的语言,进一步归谬,同样可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中国 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里引用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 蔑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低能儿”之间加“所以”,再用 “当然”加以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③副词。准确使用副词,也能表达强烈的感情。“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意即“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 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不”以反诘的 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对 反对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小结
课文以与 作者藤野先生为的明交线往,以
为暗线作,者赞的扬思想了变化

高尚藤野品先质生正,直抒热诚发、了治学对严恩谨、师没有民族偏之见情,追
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真,挚洋怀溢念着
强烈的
思想弃感医情从文。
爱国主义
精读第24---31段,思考: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
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 惑”这句话?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积累。

1. 易错字音。

- 绯(fēi)红:颜色很红。

- 发髻(jì):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

- 芋梗(gěng)汤:芋梗做的汤。

-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胡髭(zī):嘴上边的胡子。

- 长髯(rán):两颊上的长须。

- 黝(yǒu)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 滞(zhì)留:停留不动。

-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搓成条状物。

2. 易错字形。

- “油光可鉴”的“鉴”:不要写成“签”。

“鉴”在这里是照的意思。

- “落第”的“第”:不要写成“弟”。

- “翳”:注意笔画,不要写错。

- “粗制滥造”的“滥”:不要写成“烂”。

- “崎岖”:注意两个字的写法。

- “恍然大悟”的“悟”:不要写成“物”。

3. 词语理解。

-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 器宇:气概,风度。

-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三、课文内容理解。

- 主要事件。

- 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 纠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的品质。

- 关心解剖实习:反映出藤野先生热情诚恳、关心学生的特点。

-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求实精神。

- 主题思想。

-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感激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写自己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 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

- 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青年。

- 母亲的形象。

- 母亲是一位仁慈、温和、严而有格、宽容、善良的女性。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一、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世界,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1.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春天来临时,天气温暖,百花盛开,万物复苏;夏天到来时,炎热的阳光普照大地,农作物长势喜人;秋天到来时,天气渐凉,果蔬成熟,金黄的稻田铺满整个田野;冬天的风雪交加,生命进入冬眠。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农作物种植和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的管理者和改造者。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依赖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人类需要自然界提供食物、水源和资源等生存所需,同时,自然界也给予人类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各种有益的生态系统服务。

2. 利用自然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活条件。

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活动都需要依赖自然资源。

然而,滥用自然资源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 保护自然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自然界正面临着水源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诸多威胁。

为了保护自然,人类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物种多样性。

三、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人类与自然之间不仅存在依赖关系和利用关系,还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活动的改变会对自然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由于人类的破坏活动,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环境保护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地破坏等。

这些污染与破坏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一、**生物的多样性**
1.1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掌握生物的命名规则。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3 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动物的行为**
2.1 动物的行为类型
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如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2.2 动物的学习行为
探究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2.3 社会行为与动物的联系
了解社会行为在动物中的表现,及其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1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探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3.2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4.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4.2 植物的生长与激素调节
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节作用。

4.3 植物的繁殖与发育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在植物繁衍中的作用。

五、**实验与探究**
5.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 结果: 运动破产
评 价 洋 务 运 动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 局限性:
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近代化探索之旭日东升 ——新文化运动
我梳理
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一个阵地:
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面旗帜:
民主
科学
三种思潮:“民主”
四个人物:
陈独秀
、 “科学” 、马克思主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主要阵地) 开始:
局限性: 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
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中 国 近 代 化 探 索 历 程
器物 经济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政治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文化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制度 (技术)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特点: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典型例题
3、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 的地方,他应该到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初三总复习
课程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 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 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 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序幕:公车上书(举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创办《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 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时间:1898年(旧历戊戌年)6月到9月,共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领导人: 光绪帝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最能体现发展资本 主义)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谭被杀)
失败原因: 脱离群众;光绪帝没有实权;
性质:
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近代化 指的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经济,军事:洋务运动
政治上: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近代化探索之“举步维艰”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综合测试
1、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 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 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 逐步深入展开。根据所学知识请列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 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思考:
1、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近代化探索中 在方法上有何共同点?
向西方学习
2、中国近代化探索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内容: ①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最早)、江南 制造总局(曾、李,最大)、福州船政局 ②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汉阳铁厂(张 ) 、湖北织布局(张) ③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 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我探究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 请你观察右图漫画,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辛 就任临时大总统 亥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革 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 命 建帝制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派别: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旧历辛亥年) 爆发: 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结果: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昌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 “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
我辨别
1、“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
政治: 封建帝制
经济: 封建经济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我辨别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阅读材料一,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新宇”?材料二中,孙 中山又说“革命尚未成功”,你是如何理解的?
“开新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未成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 ——— ——— 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 感觉不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近代化探索之“昙花一现” ——戊戌变法
戊(wù) 、戌(xū)
梁启超
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加快近代化进程。
近代化探索之“柳暗花明”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 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 , 檀香山 ,建立兴中会 (革命团体) ②1905年 ,日本东京 ,建立中国同盟会(革命政党) 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推翻清朝统治(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中华民国(创立民国) 民生——改革土地制度(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
进步知识分子 政治派别: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代表:
口号: 民主科学
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我评价
我来评价“新文化运动” 作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
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