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一、内容提要和要求第一章:导言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二、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二、实证分析方法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概念;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弹性,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弹性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一、需求: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二、供给: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第二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二、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均衡价格的运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第三节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分类三、蛛网理论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消费者均衡的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及消费者均衡决定。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与效用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三、消费者均衡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无差异曲线:定义、特征二、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第四章生产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和产品最大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短期成本的变动;并要求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说明产量最大化的条件和规模,既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及机会成本概念。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27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复习参考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译本.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二、复习要点
掌握——考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具备——初步具备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具体经济问题的能力
了解——单个经济主体之经济行为的一般性表征;
——单个市场之均衡状态及运行走向的一般性描述;
——市场运行中价格信号如何引导个体行为从而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的解释理论框架;
——国民经济的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
——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考试范围
基本经济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基本内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较深入地理解资源稀缺性的成因和提高稀缺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了解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考试范围
有关需求与供给的定义、函数和几何表示及其经济含义、弹性概念与应用。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和参考样卷2019

湖北文理学院专升本《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目的和性质《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理解、分析和解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
其评价标准是经济管理类专科专业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水平以上。
2、参考题型和考点分布:试题参考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点分布:满分100分,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约占6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约占40分。
3、推荐参考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考试内容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了解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的含义;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联系区别;了解西方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含义,掌握需求原理和供给原理、掌握均衡价格的决定、变动及其运用;掌握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供给和供给量变动的区别;掌握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经济影响;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理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理解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理解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掌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剩余及其运用。
了解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掌握恩格尔曲线的含义及恩格尔系数的运用。
理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吉芬商品的含义,能够判别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及其三种类型;理解机会成本、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正常利润、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含义和区别;掌握生产者均衡条件;了解短期成本函数中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及边际成本的关系;了解长期生产中等成本线、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和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掌握长期生产中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掌握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运用。
(完整word版)《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掌握: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
.熟练掌握: 取消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十七)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考试内容
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的内涵及金融体系的作用
考试要求
.了解: 金融市场;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理解: 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
.了解: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理解: 沉没成本、边际收益;
.掌握: 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更有弹性还是在长期更有弹性及原因;
(十三).熟练掌握: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 还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解释原因。
(十四)垄断
考试内容
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对垄断的经济政策
考试要求
.了解: 市场中价格的作用;
.理解: 过剩、竞争市场;
.掌握: 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 ;
(五).熟练掌握: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六)弹性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供给、需求与弹性
考试要求
.了解: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理解: 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涵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掌握: 外部性、市场失灵;
.熟练掌握: 市场失灵的两个原因。
(二)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考试内容
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了解: 生产可能性曲线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差异;
.掌握: 比较优势;
(三).熟练掌握: 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四)供给、需求和市场力量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微观部分(一)消费者行为1、掌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推导收入提供曲线和价格提供曲线,推导需求函数和曲线。
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能计算和画出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解。
3、应用:掌握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下的消费者需求和价格效应分解,能解释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能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生产者行为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3、理解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和原则,长期和短期的供给曲线,能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特性。
(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能理解均衡的变动,能掌握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2、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能计算各种剩余和进行相应的分析。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含义,掌握埃奇沃思图的分析方法,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4、能运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
(四)不完全竞争S ch oo lo f E co no m i cs a nd M a na ge me nt ,SCNU1、掌握垄断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垄断厂商的均衡原则和图形、计算;垄断厂商的效率评价和福利损失;自然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歧视行为。
2、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长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评价。
3、寡头厂商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卡特尔模型、古诺模型、伯特兰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斯威齐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和计算。
4、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掌握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掌握纳什均衡,理解囚徒困境等经典博弈模型,理解动态博弈的基本思想。
(五)政府管制、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政府管制与税收对市场的影响2、掌握外部性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49经济学原理

目录I考查目标 (2)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III考查内容 (2)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2)IV参考文献 (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经济学原理》是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所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经济专业人才。
主要测试要求:1.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等的掌握程度;2.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3.发现经济、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4.对经济热点及经济学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二、试卷结构:1.单项选择:30分,30小题;2.名词解释:24分,8小题;3.简答题:36分,6小题;4.计算题:30分,3小题;5.综合分析题:30分,2小题。
III考查内容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研究对象(一)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需求(二)供给(三)市场均衡(四)弹性(五)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三、消费者选择(一)效用理论概述(二)无差异曲线(三)预算约束线(四)消费者均衡(五)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六)不确定性和风险四、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一)企业(二)生产函数(三)短期生产函数(四)长期生产函数(五)短期成本函数(六)长期成本函数五、完全竞争市场(一)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二)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三)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四)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六、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垄断(二)垄断竞争(三)寡头(四)博弈论和策略行为(五)不同市场的比较七、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二)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三)劳动和工资(四)土地和地租八、一般均衡和效率(一)一般均衡(二)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三)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九、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二)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三)外部性和环境(四)不完全信息(五)公平和收入再分配十、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国内生产总值(二)价格水平及其衡量(三)失业及其衡量十一、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三)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五)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六)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十二、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一)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曲线十三、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一)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二)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四)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十四、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一)失业(二)通货膨胀(三)经济周期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二)增长核算(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四)内生增长理论(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六)经济发展指标及要素(七)经济发展的战略十六、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一)国际收支与汇率(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四)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十七、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五)供给管理政策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0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经济学原理;科目代码:835第一部分考试基本内容一、需求与供给基本理论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4.研究方法5.弹性理论6.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二、效用论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2.边际效用分析3.无差异曲线分析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生产论与成本论1.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3.长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4.规模报酬、规模经济5.短期成本6.长期成本四、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1.完全竞争2.完全垄断3.垄断竞争4.寡头五、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2.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2.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条件七、博弈论初步博弈论和策略初步同时博弈序贯博弈八、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垄断2.外部性3.公共物品4.信息不对称九、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3.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总量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十、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乘数原理十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1.IS曲线2.LM曲线3.IS-LM模型4.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十二、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3.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十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AD)2.总供给曲线(AS)3.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十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2.通货膨胀:成因、效果与政策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十五、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和对外贸易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十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2.经济周期第二部分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二、答题时间3个小时三、满分150分四、分值比例微观经济学约50%;宏观经济学约50%五、题型比例名词解释:10小题,50分简答题:4小题,60分论述题:2小题,40分第三部分参考书目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1

一、考试要求:掌握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着重考核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经济问题、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稀缺性、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市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
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方法。
2. 掌握供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均衡与均衡的变动、供给、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厂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者均衡、成本理论等。
4. 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均衡、价格变动的效应、不确定性与风险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等。
5.理解市场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力量的来源;典型的垄断行为、效果及其治理措施;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等。
6. 理解生产要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与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不平等的度量方法;贫困治理的公共政策;资本和土地的价格决定等。
7. 理解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福利的度量;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分析方法;帕累托最优与福利分析等。
8. 理解市场失灵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信号显示、声誉的成本-收益分析;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外部性的治理措施;科斯定理、产权与交易成本;产品的特征及其分类、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生产、公共资源的核心问题与治理措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测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测试大纲
819经济学原理一、测试目的和要求
测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使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反映他们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经济学十大原理约5分
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约5分
供给、需求和市场力量约10分
弹性及其使用约10分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约5分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约5分
赋税的代价约10分
国际贸易约5分
外部性约10分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约10分
生产成本约5分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约10分
垄断约5分
一国收入的衡量约5分
生活费用的衡量约5分
生产和增长约5分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约5分
基本金融工具约5分
失业约10分
货币制度约5分
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约10分
总需求和总供给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60分
1.概念约20分
2.选择题约40分
主观题约90分
1. 简答题约50分
2. 论述题约40分
三、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测试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内容
测试要求
1.理解: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涵义;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如何相关;
2.掌握:外部性、市场失灵;
3.熟练掌握:市场失灵的两个原因。
(二)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
测试内容
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
1.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差异;
2.掌握:比较优势;
3.熟练掌握: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三)供给、需求和市场力量
测试内容
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测试要求
1.了解:市场中价格的作用;
2.理解:过剩、竞争市场;
3.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
4.熟练掌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四)弹性及其使用
测试内容
供给、需求和弹性
测试要求
1.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2.理解: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涵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3.掌握: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4.熟练掌握: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使用。
(五)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测试内容
税收归宿、税收分配
测试要求
1.了解:价格上、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向卖者征税和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2.掌握:税收归宿;
3.熟练掌握:决定税收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分配的因素。
(六)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测试内容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测试要求
1.了解: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内涵;
2.理解:市场均衡状态;
3.掌握:福利经济学、效率;
4.熟练掌握:市场失灵和市场结果无效率
(七)使用:赋税的代价
测试内容
税收对市场参和者的影响、无谓损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测试要求
1.了解: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和者;
2.理解: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和税收收入相比较;
3.掌握:无谓损失;
4.熟练掌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变动及原因。
(八)使用:国际贸易
测试内容
国家贸易主要观点、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测试要求
1.掌握:支持贸易限制的五种观点;
2.熟练掌握: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九) 外部性
测试内容
外部性、科斯定理
测试要求
1.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2.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3.熟练掌握:科斯定理。
(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测试内容
公共物品、公共资源
测试要求
1.了解:搭便车问题;公地悲剧;
2.理解:公共资源、成本——利益分析、私人物品;人们在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公共资源消费;
3.掌握:公共物品。
(十一)生产成本
测试内容
企业生产成本
测试要求
1.了解: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模不经济、隐性成本、边际成本、边际产量;
3.掌握: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短期和长期中如何不同及成因。
(十二)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测试内容
市场供给曲线特征、边际成本
测试要求
1.了解:利润最大化和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2.理解:沉没成本、边际收益;
3.掌握: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更有弹性还是在长期更有弹性及原因;
4.熟练掌握: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还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解释原因。
(十三)垄断
测试内容
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对垄断的经济政策
测试要求
1.了解:垄断者的生产和定价决策;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2.理解:为什么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物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能成为负的吗?解释原因;
3.掌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
4.熟练掌握:当管制者命令一个自然垄断者必须设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会产生两个什么问题?
(十四)一国收入的衡量
测试内容
GDP的组成及理解;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测试要求
1.了解:真实GDP和名义GDP和GDP平减指数的计算;
2.理解:GDP的组成部分;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3.掌握:为什么高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是并不合意的例子。
(十五)生活费用的衡量
测试内容
真实利率、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的影响测试要求
1.了解:消费物价指数(CPI)的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及编制;
2.理解: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涵义及相关性、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
3.掌握: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影响的异同及原因。
(十六)生产和增长
测试内容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关税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测试要求
1.了解: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2.理解:追赶效应;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GDP的水平;
3.掌握: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
4.熟练掌握:取消关税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十七)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测试内容
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的内涵及金融体系的作用测试要求
1.了解:金融市场;政府预算赤字和盈余;
2.理解: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
3.掌握:金融体系的作用。
(十八)基本金融工具
测试内容
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测试要求
1.了解:企业特有风险、市场非理性、随机行走
2.理解: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
3.掌握: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十九)失业
测试内容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测试要求
1.了解:失业的衡量;
2.理解:效率工资理论、丧失信心的工人、效率工资;失业在正常情况下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及原因;最低工资法能更好地解释青少年的失业还是大学生业生的失业及原因;
3.掌握: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4.熟练掌握: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二十)货币制度
测试内容
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测试要求
1.了解: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货币的职能、美联储的货币工具、货币乘数;美联储想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如何操作;
3.掌握: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4.熟练掌握: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二十一)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
测试内容
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费雪效应
测试要求
1.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均衡
2.理解: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
3.掌握:费雪效应
4.熟练掌握: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是如何影响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的
(二十二)总需求和总供给
测试内容
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及规律
测试要求
1.了解: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
2.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滞胀;
3.掌握: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参考书目: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