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及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合集下载

湿地河道种植养护工程方案

湿地河道种植养护工程方案

湿地河道种植养护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湿地河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水域的水质净化,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湿地河道的种植养护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拟针对某湿地河道展开种植养护工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湿地河道的生态效益,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改善水质,提供动植物的栖息场所,增强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二、项目建设内容1、湿地植物种植根据湿地河道的不同地域环境,植被种植将因地而异。

主要包括:芦苇、香蒲、鸭跖草、浮萍、莲藕、鹅掌柴等水生植物的适时适地种植。

2、河道环境整治对河道环境进行疏浚,整治并清理河道底泥,增加底栖生物的栖息场所,改善水质。

3、保护区域规划围绕湿地河道,规划建设一定的湿地保护区域,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湿地植被的保护和生长发育。

4、监测与维护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对湿地河道植被、水质及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修复措施。

三、项目实施步骤1、确定工程范围首先确定湿地河道的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主要种植区域,监测点等。

2、方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植被种植方案,包括植被种类、密度、分布、种植方式等。

3、土地准备对工程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清理和准备,确保植被种植的顺利进行。

4、植被种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湿地植被的种植工作,保证植物的适时适地种植。

5、环境整治对河道环境进行整治,清理河道底泥,增加底栖生物栖息场所。

6、保护区域规划规划湿地河道保护区域,确保湿地植被的合理保护和生长发育。

7、监测与维护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对湿地植被、水质、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修复措施。

四、工程实施建议1、科学合理地配置植被种类,确保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根据湿地河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确保植被种植的成活率。

3、在保护区域规划中,合理设置保护区域边界,保护湿地植被、水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4、加强对实施工程的监测与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水湿生植物栽植方案

水湿生植物栽植方案

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东标段水生植物栽植方案河北楷彤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东标段)项目部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东标段水湿生植物栽植方案一、栽植前准备1.准备工作:搜集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资料、仔细研究图纸、了解施工现场水质及供水情况,准备好水车。

2.确定栽植工艺: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一是在水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

3.土壤选择:可用干净的园土细细筛过,去掉土中的小树枝、杂草、枯叶等,尽量避免用塘里的稀泥,以免掺入水生杂草的种子或其他有害生物菌。

以此为主要材料,再加入少量粗骨粉及一些缓释性氮肥。

4. 水位:如果种得太深,挺水植物会被“淹死”,浮叶植物叶子浮不出水面被“闷死”,沉水植物因水深光照过弱而“饿死”;或由于种得离常水位线高出过多,挺水植物被“旱死”。

可见常水位线是水生植物的生命线,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对常水位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种植施工放样前先用水准仪在现场确定出常水位线,在植物配置时把各种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作为种植深浅的依据。

5.定点放线:邀请监理工程师验点,合理后方可施工,严格按图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特点,用自然式配植放线法中的距离放线法,坡面种植植物用皮尺经纬仪按等图示尺寸定位放线。

用上述方法定出种植范围并且用白灰洒线分块。

二、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栽培管理1.香蒲香蒲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品种较多。

常绿香蒲的生长期为3~11月,旺盛生长期集中在4~9月,萌发能力很强,因此香蒲的移栽3~11月均可进行。

栽植时香蒲的入土深度在3~7cm左右,但以植株栽稳、根基入土即可。

入土过深则萌发较困难,从而影响了香蒲的成活率。

香蒲栽植时的适宜水深是3~5cm。

为促进新株的萌发,常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即灌水后待其自然干落再行灌水。

随着新株的萌发和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旺盛生长期间的水位以10~15cm最为适宜。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水生植物种植在近年来成为一种热门的绿色植物养殖方式。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起到净化水质,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作用,还能为周边环境提供美化效果。

为了制定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满足保护水体生态和环境美化的需求,以下是详细的种植方案。

二、种植目标1. 提高水体质量: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 美化水域环境:通过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提升水域的景观效果,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市民的视觉享受和生活质量。

3. 保护和繁殖湿地生物: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和繁殖湿地生物,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种植方案1. 确定植物种类:(1) 浮叶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等。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可以提供良好的观赏效果,同时能有效净化水质。

(2) 沉水植物:如水蕹、水青菜等。

这些植物适宜生长在水体较深处,能够吸收水中的养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并提供隐蔽的生物栖息空间。

(3) 水生陆生植物:如香蒲、乌头、黄菖蒲等。

这些植物能够在水体湿地交界处生长,增加湿地的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2. 种植布局:(1) 水体边缘周围:选择适宜生长于浅水区域的浮叶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等,打造美丽的湖滨景观。

(2) 水体内部:在水体较深处选择适宜生长的沉水植物,如水蕹、水青菜等,利用它们的吸养分能力改善水体质量。

(3) 水体湿地交界处:选择适宜生长于湿地的水生陆生植物,如香蒲、乌头、黄菖蒲等,丰富湿地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养殖管理:(1)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检测污染物的浓度,水体透明度和氧含量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种植管理措施。

(2) 养分控制: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外源性养分输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植物生长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将推动湿地景观的发展,使湿地景观更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更深刻的生态功能,也更与自然贴近。

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必会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生态、优美、宜居。

1.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类型1.1挺水植物景观该类景观在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具有较多的水生植物,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度较大,植株上部在突出水面,可在水面上形成更为立体的景观效果埋入荷花、水葱及芦苇等植物,均可在水体内相应的位置构成艺术景观,只要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需求,便可获得预期的景观效果。

1.2浮叶植物景观该类景观主要是利用浮叶植物形成的景观类型,主要特征可表现为不存在地上茎,或者地上茎硬度不高,难以在地面上呈直立状态,如荇菜等。

该类植物可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叶片来提升水面景观的丰富性,可发挥重要的价值。

1.3漂浮型植物景观该类植物景观可通过风浪来改变水面景观的构成效果,主要特征为在水面漂浮的位置不固定,也能够对水面形成一定的装饰作用,如浮萍、满江红等。

不具有固定位置的植物可能会对整体的水面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该类植物进行装饰时,便需将其固定在特定的区域内,避免其随意流动而对整体景观构成破坏。

1.4沉水型植物景观此类植物会沉入水中,只有少部分花朵会在水面上呈现出来,对整体景观效果并不会形成优化提升,因此在造景的过程相对应用较少。

该类植物通常会应用在浅水区内,且需保证水源较为清澈,这样便可对水体景观造成更为幽深的意境。

沉水植物主要为观赏性较强的苦草、狐尾藻等。

当前该类植物在湿地公园内应用率较高。

2.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原则2.1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协调水体生态平衡具体可依据地方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结合区域的群落生态结构来考虑景观构造的延续性,尽量丰富生物品种,突出地方特色,倾向于选择本地的品种,以有效压缩经济成本为前提,构建出迎合生态发展的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

公园景观需具有科普展示的功能,集中向当地群众展示湿地、生态等相关知识,以此提升群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栽植水生植物施工方案

栽植水生植物施工方案

栽植水生植物施工方案
水生植物栽植是一项与城市生态、水质提升和环境美化相关的工程,下面就水生植物栽植的施工方案作一简要说明。

一、施工前准备
1.确定栽植水生植物的区域和规模,制定施工计划;
2.对水域的水质进行检测,了解其PH值、溶解氧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
3.清除水域中的杂草和杂物,并进行生态修复,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准备水生植物苗木,包括选择优质苗木和储存苗木的设施。

二、栽植水生植物
1.确定水生植物的栽植方式,可以采用浮式栽种、盆栽或湿地床植等方法;
2.根据区域的水深和沉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品种;
3.将水生植物苗木按照一定的间距和规律进行栽植,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和生态效益;
4.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生植物的根系与沉积物接触,有利于植物吸取养分;
5.对于大型水生植物,可以采用深水铁桩进行固定,以防止植物被水流冲刷。

三、养护管理
1.定期检查和修剪水生植物,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2.及时清除水生植物的枯萎部分和让其自然消亡的叶片,防止堵塞水道;
3.根据水域的水质情况施加适量的肥料,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
4.定期清理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和寄生植物,以防止其对水生植物的侵害;
5.定期检测水域的水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保证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总结起来,水生植物的栽植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前准备、栽植水生植物和养护管理三个阶段。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种方式,加强养护管理和水质监测,可以保证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态效益,达到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水质提升的目的。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概述人工湿地植物种植范围为湿地单元内部湿地床,湿地植物主要选择观叶植物,种类有芦苇、拂子芽、千屈菜、香蒲、菖蒲、泽泻、水葱、慈菇、凤眼莲等,种植数量为82550m2。

二、种植技术要求所选植物品种、苗木状况、种植工艺等均须报经监理及设计人员鉴定认可后方可施工。

种植基本要求如下:(1)湿地单元植物种植以条状种植为宜,湿地植物种植按设计种植量以均匀分布种植为宜,种植水生植物最适水深符合下表要求。

水生植物最适水深:(3)湿地单元植物种植须经通水调试成功具备通水条件后再行种植,并确保已种植的植物根系浸没于水中。

(4)湿地单元植物种植前须整平床面,确保不出现局部水面外露。

(5)种植密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调整时必须通过业主、设计和监理的一致认可方可实施。

三、植物材料要求1、根系完整,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2、苗木挖掘、包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211〜2003)。

四、植物种植1、施工前期准备1)保证苗木所需的足够深的土壤,充足的水分。

2)工地及装备的检查①确认工程面积及工地的施工搬运通道、接近位置以及作业空间的条件。

②检查施工用土的筹措程度。

③检查植物种植装备及副品。

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施工时应必备的工具等是否准备完毕。

3)材料及人力检查①植物种植材料投入数量检查及措施。

②检查投入人工的数量,保证有足够的人力投入施工过程。

2、植物种植1)场地整理;2)生长基质的准备;3)苗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起苗后种植前,应注意保鲜,花苗不得萎德;4)苗木种植前应根据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浇水湿润,埋后覆土应踏紧,不得损伤茎叶,并保持根系完整;5)因在挖掘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伤及根部,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种植时要看苗的情况而进行修剪,以利成活。

6)在晴朗天气、春秋季节、最高气温25℃以下时可全天种植;当气温高于25℃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7)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并应保持植株清洁;。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范本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范本

2023年水生植物种植方案范本水生植物种植方案1. 引言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中的植物,常见的包括海藻、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维持水质平衡、提供氧气、净化水体等。

本方案旨在介绍水生植物种植的方法和步骤,以便于2023年的水生植物种植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2. 种植目标(1)改善水体质量: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有效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质量,降低水中有害物质含量。

(2)增加水生生物栖息地:水生植物能够为水中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3)美化环境: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生长茂盛,可以美化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3. 种植方法(1)确定种植区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种植水生植物的区域,可以选择湖泊、池塘、河流等水体。

(2)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品种:根据水质、水温、光照等因素,选择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荇菜、香蒲、箬竹、水蕹、莲花等。

(3)准备种植材料:选取健康的水生植物苗或种子作为种植材料,确保其生长良好。

(4)准备种植容器: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种植水生植物的容器,可以是塑料盆、花盆、扁平盆等。

(5)种植水生植物:将种植材料放入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水和养分,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定期浇水和施肥,促进水生植物生长。

4. 管理与维护(1)定期浇水和施肥: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和养分才能良好生长,所以要定期浇水和施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除水体中的杂草和垃圾,防止其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干扰。

(3)控制病虫害:水生植物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腐烂病、蚜虫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适时修剪:适时修剪水生植物的枝叶,保持其形态美观,促进新的生长。

5. 预算与资源需求(1)种植材料费用:根据种植区域的面积和所需的水生植物品种确定相应的种植材料费用。

(2)容器和配套设施费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种植容器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计算费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转载▼标签:水生湿地植物杂谈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过程中枯枝、残叶消除的难度与力度。一般生氧植物多栽植 于较小的容器中,将 其分布于池底, 栽植专用土上面加盖粗砂 砾; 浅水 植物单株栽植于 较小容器或几株栽植于较大容器, 并放置于池底, 容器下方加砖或其他支撑 物使容器 略露出水面; 睡莲应使用较大容器栽植, 而后置池 底,种植时生长点稍微倾 斜, 不用粗砂砾覆盖; 荷花 种植时注意不要伤害生长点,用手 将土轻轻压实,容器栽植水生植物再沉入水中的方法 更常用一 些, 因为它移动方便, 例如北方冬季须把容器取出 来收藏以防严 寒; 在春季换土、加肥、分株的时候, 作业也比较灵活省工。而且,这种方 法能保持池水 的清澈, 清理池底和换水也较方便。水生植物通常应先栽植在 容器内, 然后再放入水中。避免疏松的土壤直接入池产生浑浊, 增加养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1、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 水生植物尽管种类
繁多, 但切忌滥用。不同的 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品 种进行配置, 以乡土植 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在人工湿 地建设时更应把握 这个观点。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 物品种, 在配 置前,我们应该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 区的生 长表现后再行确定, 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 困 难。
◆ 湖滨湿地 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具有去除流域内流水体的沉积物和 营养物功能,同时也是鱼类孵化产卵区。
◆ 河滨湿地 除了具有独立湿地服务功能外,还具有沉积物控制、稳定河 岸以及洪水疏导功能。
◆ 河口及滨海湿地 除了具有独立湿地的服务功能外,还可 提供鱼类、甲壳类动物栖息地及产卵区,提供海洋鱼类的营养物,防 止风暴潮的侵蚀。
湿地及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2012年5月9日
姓名:******* 学号:************ 班级:***************
内容梗概:
• 一:湿地的概念、内容及其特征 • 二:湿地的各类功能 •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 四: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 五:水生植物的种植 • 六:湿地中水生植物造景特色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4、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 种栽种
土壤养分含量高、 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 的植物类 型, 而土壤贫瘠、 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 选择那些耐贫 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下选择浮 叶、 浮水植物而流水 环境下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5、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 在设计时,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3、 不同的水位深度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
种配置栽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 范围, 但确定植物选择时, 我们应把握这样的两个 准则 即 “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 枝或心叶” “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 和 能超过 4 天” 。 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 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 水面的时间, 尤其是在透明度 低, 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 应该注意。
一、湿地的概念、内容
1、“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 泽 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 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m的浅海区域。”
2、 按此定义,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 泽、藓类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 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区、红 树林和河口等。
三、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2、 种类的选择和搭配要适宜 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各
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 注意株型大小、 色彩搭配与植 株的观赏风格等协调 一致, 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可以是单纯一种, 如在较大水面种植荷花等; 也可以几 种混植, 混植 时的植物搭配除了要考虑植物生态要求外, 在美化 效果上要考虑有主次之分, 以形成一定的特色。
五、水生植物的种植
设计者应该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 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 的苗情, 防止在栽种后即出现 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 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 冬的情况。 因此, 在进行植物配 置选择时, 应该先确 定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 再根据此 时间范围并以植 物的生长特性为主要依据, 进行植物的 设计与选择。 李霄宇 郝建清
四、水生植物的概念
广义的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 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从狭义的角度讲,水生植物是指泽生、水生 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四、水生植物的分类
水生植物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 五大类:①沉水植物
②漂浮植物 ③浮叶植物 ④挺水植物 ⑤滨水植物
四、水生植物的分类
一、湿地的特征
3、湿地最明显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 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
水——地表具有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过湿; 植物——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 土壤——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多富含有机质。
二、湿地的各类功能
◆ 独立的湿地 是水禽觅食及其筑巢的栖息地,提供陆地及湿地物种生境, 缓冲洪水,有利于沉积物及营养物质吸收、转化及沉积,具有景观美 学意义。
①沉水植物:其根扎于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常见的
有苦草、金鱼草、黑藻、大水芹等
②漂浮植物:其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根系悬垂于水中漂浮不定,
常见的有大漂、、萍蓬草、凤眼莲、浮萍等

③浮叶植物:根生长在水下泥土之中,叶柄细长,叶片自然漂浮在水
面上,常见的有金银莲花 、睡莲、满江红、菱等
④挺水植物:其茎叶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茎埋在泥里,常见的有黄花
鸢尾、爿、香蒲、蒲草、菖蒲、荷花、雨久等
⑤滨水植物:滨水植物:其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水湿,短期
柳、
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有水杉、 池杉、落羽衫、垂 柳 、水松、千屈菜、大叶蓼、木芙蓉等
五、水生植物的种植
1、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 一是在 池底砌筑栽植槽, 铺上 至少 15cm 厚的培养土, 将水 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 器中, 再 将容器沉入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