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初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4篇)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初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初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
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4、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5、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难点】: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交通安全不安全的行为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觉悟方面:认识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讲解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一、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二、交通法规法律条文,见教材《北京市昌平区一中学交通安全读本》法规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常识篇: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警示篇: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4、交通安全教育卡引入案例――《车祸是学生意外伤害的一杀手》《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上一年的83853人上升到105930人,交通事故起数由上一年年616971起上升754919起,受伤人数由上一年的418721人上升到546485人,经济损失由上一年的2668903994元上升到3087872586元,万车死亡率由上一年的15.60下降到15.46,10万人口死亡率由上一年的7.27上升到8.51死亡人数再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9381人,事故起数773137起,受伤人数562074人,经济损失3324381078元,万车死亡率13.71,10万人口死亡率8.79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人数又一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4372人,伤494174人。
中学生安全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案
教案一:校园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活动,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二、内容及教学流程
1. 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小视频、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一起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学生对校园安全的重视。
2. 分享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保持校园的安全。
-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认识常见的校园安全隐患
- 分小组听取教师给出的常见校园安全隐患(如电梯危险、走
廊滑倒、食堂用火不慎等)。
- 各小组选择一个安全隐患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一份简单的
报告。
报告包括:该安全隐患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处理这种危险情况。
4. 分享和讨论
-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报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讨论。
- 教师帮助同学们总结出校园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应对措施。
5. 安全意识训练
- 教师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校园安全隐患,并讲解正确的应对方法。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行选择一个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模拟演练,要求他们分角色进行展示并讲解应对措施。
6. 总结提升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提升。
- 学生可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他们在校园安全意识上的变化和学习到的知识。
三、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小海报、标语或动画,呼吁大家共同关注校园安全。
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2、了解地震时一些自我保护常识;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玩耍、行走时要注意安全,学会把握自己,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知道怎样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地震时一些自我保护常识:1、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2、赶紧熄灭火,关闭火源;3、逃出室外不要慌乱;4、发生火灾立即扑灭;5、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6、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河边要注意防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注意余震,不要听信谣言;10、保持秩序,注意卫生。
讲解小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中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4、不能乱拉、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5、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6、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7、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四、总结:经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安全的常识或知识,安全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在以后能够多学习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相信我们一定会远离灾害,平安一生!2.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生行路、骑车、乘车等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行路的安全、乘汽车的安全、骑车的安全三、教学过程:(一)列举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自从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它使人类进一步向现代文明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
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教案【9篇】

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教案【9篇】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9篇《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一些防骗、防毒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遇到坏人对付处理方法,有一定应变能力。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活动时间:教学重点:学习防骗、防毒防坏人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内容一、防骗小知识(一)在校生防骗应注意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随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不随便跟别人走。
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
(二)校园如何防骗1、提高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提高警惕性,不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
2、交友要谨慎。
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玩乐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
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
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帮助并避免受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
初三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初三的安全教育教案初三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的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的安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雷电全年都会发生,全国各地都有,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我国西南地区为雷击多发地区。
1.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1)地势较高处的校舍。
(2)无防雷设施的校舍。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校舍。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2.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用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
(6)进行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二、如何预防雷击灾害(1)主动与地质、气象部门沟通,远离风险源选择校址;给校舍安装防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护;清除或移栽距校舍较近的高大树木。
(2)雷雨多发地区,学校必须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
(3)建立本校雷击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一旦发生雷击,全面启动学校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大全安全教育教案第一课时交通安全教育一、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事例,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2、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3、通过对交通事故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认识各种交通信号。
二、教学内容:(一)交通事故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交通事故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安全意识。
”(二)认识各种交通信号方法: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各种交通信号(三)学习交通安全相关注意事项:1、未满16周岁的学生不得驾驶电动车上下学,更不准驾机动车辆。
2、骑自行车上下学,学生自行车车况要良好,车闸灵敏,车铃响亮;不在校内骑自行车;不骑自行车载人上下学。
3、骑车上下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单手、不脱把、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驾驶。
4、不乘坐农用车、三轮车、货车等不规范机动车上下学;乘坐的二轮车车辆要合格、驾驶人要符合条件,乘坐人要戴安全头盔并正向乘坐,不得反向、侧向骑坐。
5、放学或放假后,应先回家向家人报平安,然后再做其他事情。
三、教学小结:同学们,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只要大家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远离交通事故。
第二课时防欺凌教育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
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一)、走近校园欺凌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
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
中学生安全环境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
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法制观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个人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水安全、防电安全、防骗安全等。
2. 公共安全:网络安全、旅游安全、野外生存安全、地震逃生安全等。
3. 紧急情况处理:急救知识、火灾逃生、地震逃生、恐怖袭击应对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安全事故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组织安全演练,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安全知识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课时第1课时:个人安全之交通安全1. 讲解交通安全常识。
2. 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3. 讨论如何在道路上安全行走、骑车、乘车。
第2课时:个人安全之防火安全1. 讲解防火知识,包括火灾的预防、扑救和逃生。
2. 分析火灾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3. 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3课时:个人安全之防水安全1. 讲解防水知识,包括游泳安全、洪水逃生等。
2. 分析溺水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注意水域安全。
3. 讨论如何在遇到洪水等水域险情时保持冷静、逃生。
第4课时:公共安全之网络安全1.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包括如何防范网络病毒、个人信息保护等。
2. 分析网络陷阱案例,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3.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第5课时:紧急情况处理之急救知识1. 讲解急救基本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等。
2. 分析常见意外伤害案例,让学生掌握急救技巧。
中学安全教育备课教案

中学安全教育备课教案中学安全教育备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安全教育备课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安全教育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贯彻《自治区教育厅进一步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认真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面临突发事件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最大限度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
2、了解生活中和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讲座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育部20xx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xx年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教育部等十部委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做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面临突发事件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最大限度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
我校也制定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已逐步实施。
并且于9月18日进行了两次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练,学生公寓也于当晚8:10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今天我主要就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12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3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4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5教学时数:一课时6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78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9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1011全事项:12二、教学过程131、用电安全1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15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1617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18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19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20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21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22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32、安全使用煤气241) 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25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62)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27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28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930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1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3233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34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354、交通安全36老师介绍三则案例:37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
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3839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
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40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4142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
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43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44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45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
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46花朵已经不计其数。
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47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48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49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5051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52争道抢行。
53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4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55自行车上街。
5、发生火灾怎么办5657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58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5960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61身体。
626、校园安全63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64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6566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67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
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68引发火灾。
69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70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71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72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73生造成伤害。
三、小结:7475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76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777879第二课时地震安全教育8081一、教学要求:82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8384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
五、教学过程:8586(一)导入87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二)新授8889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90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91何自救呢?。
923.交流。
93六、总结94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952.地震的求生方法:96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97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98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99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100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101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102103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104第三课时网络安全教育⑴105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106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
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107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
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108109内容一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110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
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11112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113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114115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 116117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
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118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119为0.7%。
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120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121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122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123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124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125126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
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127128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
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129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130内容二网络的影响131一网络的正面影响132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133134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135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
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136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137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138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139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140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141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142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
这对于处在应试143144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145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146147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148综合素质。
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149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50二网络的负面影响151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152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153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154良思潮。
155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青少年在网上公156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157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158159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160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
还有一些非法组织161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
这种信息垃圾将162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163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
另一方面164165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166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