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学期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9章教材知识梳理_新课标人教版

(三)通过课题学习,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 本章专门安排了9.4节“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这 样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强问题的综合性,提倡学习的探究性. 虽然课题学习选择的体育比赛是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是这 些问题不象一般教科书中的例题或习题,而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际 问题,对其建立数学模型有一定难度.对问题中的一些具体背景材料 (如某些体育知识),学生可能尚不熟悉,这也会影响对问题的分 析.为此,教科书作了适当的注释.为引导学生正确讨论不等关系, 培养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意识,教科书对于 课题学习中的三个问题(射击、足球和篮球比赛),在难度上是由浅 入深地安排的,在每个问题的展开上,也设计了逐步深入的问题串, 体现了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服务的设计意图.
(五)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代数不 等式,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 不等式以及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 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对本章中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 安排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 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 程度,发展基本能力.
5.通过课题学习,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
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 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本章的编写特点
(一)突出建摸思想,实际问题作为大背景贯穿全章 同前面的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在本章中, 安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实际问题始终贯 穿于全章,对不等式(组)等概念的引入和对它们的解法的讨论,都是在建立和运用 不等式(组)这种数学模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9.1节中,首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入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教科书引导学生 从时间和路程两个不同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 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这个问题中,按 照题意,汽车到达A地的行驶时间要小于小时;或者说,汽车行驶小时所走路程要大于 50千米.这两个不等关系实际上是一致的,是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问题,选取其 中任何一个不等关系都可以列不等式解决本题.这里多举一个不等式的例子可以体现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不等式的形式也有多种,而我们现在要重点讨论其中的一元 一次不等式. 9.2节仍然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不等式? 本节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说起.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同的促销方式,所以购 物时可以货比三家,进行选择购物.本节开始的问题正是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在市场 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个问题与学生距离较近.本节中其他几个问题也是与现 实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 9.3节从制作三角形木框谈起,引入不等式组的概念,并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讨论 如何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总之,实际问题在本章教材中既是线索、素材,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尺度.
人教版2020年初中(7-9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打印版)

人教版2020年初中(7-9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打印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含答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篇)一、单选题1.把一些笔记本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能分到笔记本但数量不足3本,则共有学生( )A .4人B .5人C .6人D .5人或6人 2.如图,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 ,则物体A 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A .B .C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2P m m +)在第二象限,且m 为负整数,则点P 坐标为( ) A .()1,3- B .()1,1- C .()1,1- D .()2,0- 4.生物小组要在温箱里培养A 、B 两种菌苗,A 种菌苗的生长温度()x C ︒的范围是3538x ≤≤,B 种菌苗的生长温度()y C ︒的范围是3436x ≤≤,那么温箱里的温度()T C ︒应该设定的范围是( )A .3538T ≤≤B .3536T ≤≤C .3436T ≤≤D .3638T ≤≤ 5.用若干量载重量为6吨的火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货车只装4吨,则剩下18吨货物;若每辆货车装6吨,则最后一辆车装的货物不足5吨,若设有x 辆货车,则x 应满足的不等式组是( )A .()()6418064185x x x x ⎧-+⎪⎨-+≤⎪⎩>B .()()()()418610418615x x x x >⎧+--⎪⎨+--≤⎪⎩C .()()()()614180614185x x x x ⎧--+⎪⎨--+⎪⎩><D .()()()()418610418615x x x x ⎧+--⎪⎨+--⎪⎩>< 6.2015年4月份的尼泊尔强震曾经导致珠峰雪崩,在珠峰抢险时,需8组登山队员步行运送物资,要求每组分配的人数相同,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分配1人,则总数会超过100人;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分配1人,则总数不够90人,那么预定每组分配的人数是()A.10B.11C.12D.137.如图是某月的月历表,从表的竖列任取三个数相加,不可能得到的是()A.33B.42C.55D.548.某储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运往青岛,这列货车可挂,A 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 B两种货厢的节数,有几种运输方案()A.1种B.2种C.3种D.4种9.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千米都收7元车费),超过3千米以后,超过部分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1<x≤11B.7<x≤8C.8<x≤9D.7<x<810.如图,这是王彬同学设计的一个计算机程序,规定从“输入一个值x”到判断“结果是否≥13”为一次运行过程.如果程序运行两次就停止,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4B.4≤x<7C.4<x≤7D.x≤7二、填空题11.某校计划组织七年级师生外出研学,若学校租用30座的客车x辆,则有15人无法乘坐;若租用45座的客车则可少租用2辆,且最后一辆车还没坐满.那么乘坐最后一辆45座客车的师生人数是_______人(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师生总人数可能为_________.12.某宾馆一楼房间比二楼房间少5间,一旅游团有48人,若全部安排在一楼,每间住4人,房间不够,每间住5人,有房间没住满.若全部安排在二楼,每间住3人,房间不够,每间住4人,则有房间没住满.问宾馆一楼的房间有_______间.13.我校为组织八年级的234名同学去看电影,租用了某公交公司的几辆公共汽车.如果每辆车坐30人,则最后一辆车不空也不满.他们共租了___辆公共汽车.14.如图,用如图①中的a 张长方形和b 张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①的竖式和横式两种无盖纸盒.若295305a b <+<,用完这些纸板做竖式纸盒比横式纸盒多30个,则a =_____,b =_____.15.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最美逆行者”,其中抗疫最前沿的就是护士.某医院护安排护士若干名负责护理新冠病人,每名护士护理4名新冠病人,有20名新冠病人没人护理,如果每名护士护理8名新冠病人,有一名护士护理的新冠病人多于1人不足8人,这个医院安排了________名护士护理新冠病人.三、解答题16.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明妈妈手工制作了一些抗疫英雄的人偶,待小明开学后送给同班同学.如果每组分10个,那么余5个;如果前面的组每个组分13个,那么最后一个组虽然分有人偶,但不足4个.小明所在班级有多少个组?小明妈妈一共做了多少个人偶?17.安庆外国语为创建书香校园,去年购进一批图书,经了解,科普书的单价比文学书的单价多4元,用12000元购进的科普书与用8000元购进的文学书本数相等.(1)文学书和科普书的单价各多少钱?(2)今年文学书和科普书的单价和去年相比保持不变,该校打算用10000元再购进一批文学书和科普书,问购进文学书550本后至多还能购进多少本科普书?18.列方程组或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某汽车专卖店销售A ,B 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周和本周的销售情况如下表:(1)每辆A型车和B型车的售价各为多少万元?(2)甲公司拟向该店购买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共7辆,且A型号车不少于2辆,购车费不少于154万元,则有哪几种购车方案?参考答案1.C2.A3.B4.B5.D6.C7.C8.C9.B10.B11.-15x+150 255人或285人12.1013.814.225,75.15.616.小明所在班级有5个组,小明妈妈一共做了人偶55个.17.(1)文学书的单价为8元,科普书的单价为12元;(2)至多还能购进466本科普书18.(1)每辆A型车的售价为18万元,B型车的售价为26万元;(2)有两种购车方案:购进A 型车2辆,则购进B型车5辆;购进A型车3辆,则购进B型车4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及知识点汇总(2020年整理).pdf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1.2 有理数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九章知识点汇总

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九章知识点汇总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九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9.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阳泉市义井中学高铁牛学好几何标志是会“证明”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初一数学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9.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9.3 菱形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rhombus)。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一数学知识点:菱形知识点9.4 矩形正方形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矩形正方形知识点9.5 梯形一、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初一数学知识点:梯形知识点9.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n 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内角和等于 (n-2)×180°.【n 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知识点9.7 平面图形的密铺1.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密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用6个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平面.>>>>初一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点9.8 中心对称的图形5.1圆1、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点P在圆内,则dr;点P在圆上,则dr;点P在圆外,则dr;反之亦成立。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尺规作图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尺规作图基本作图1.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2.基本作图有五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典例精析典例1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D B.BD=CDC.∠A=∠BED D.∠ECD=∠EDC【答案】D【解析】∵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E=90°,∵∠ACB=90°,∴CD=BD,∵∠A+∠B=∠B+∠BED=90°,∴∠A=∠BED,∵∠A≠60°,AC≠AD,∴EC≠ED,∴∠ECD≠∠EDC.故选D.典例2如图,已知∠MAN,点B在射线AM上.(1)尺规作图:①在AN上取一点C,使BC=BA;②作∠MBC的平分线B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求证:BD∥AN.1 2【解析】(1)①以B点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AN于C点;如图,点C即为所求作;②利用基本作图作BD平分∠MBC;如图,BD即为所求作;(2)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CA,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BD=∠CB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MBD=∠A,最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得到结论.∵AB=AC,∴∠A=∠BCA,∵BD平分∠MBC,∴∠MBD=∠CBD,∵∠MBC=∠A+∠BCA,即∠MBD+∠CBD=∠A+∠BCA,∴∠MBD=∠A,∴BD∥AN.拓展1.根据下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判断AD一定为三角形的A.角平分线B.中线C.高线D.都有可能2.(1)请你用尺规作图,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ADC的度数.复杂作图利用五种基本作图作较复杂图形.典例精析典例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四个点A,B,C,D.(1)利用尺规,按下面的要求作图.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结论.①作射线AC;②连接AB,BC,BD,线段BD与射线AC相交于点O;③在线段AC上作一条线段CF,使CF=AC–BD.(2)观察(1)题得到的图形,我们发现线段AB+BC>AC,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①如图所示,射线AC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线段AB,BC,BD即为所求;③如图所示,线段CF即为所求;(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BC>AC.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拓展3.作图题:学过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后,就可以用尺规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比如给定一个△ABC,可以这样来画:先作一条与AB相等的线段A′B′,然后作∠B′A′C′=∠BAC,再作线段A′C′=AC,最后连接B′C′,这样△A′B′C′就和已知的△ABC一模一样了.请你根据上面的作法画一个与给定的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请保留作图痕迹)同步测试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画线段MN=3 cm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D.已知∠α,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2∠α3.如图,已知钝角△ABC,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步骤1: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①;步骤2: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②,交弧①于点D;步骤3:连接AD,交BC延长线于点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BH 垂直平分线段ADB .AC 平分∠BAD C .S △ABC =BC ·AHD .AB =AD4.如图,点C 在∠AOB 的OB 边上,用尺规作出了∠AOB =∠NCB ,作图痕迹中,弧FG 是A .以点C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B .以点C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 C .以点E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D .以点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5.如图,△ABC 中,∠C =90°,∠CAB =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心,小于A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 ②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EF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 ③作射线AG 交BC 边于点D . 则∠ADC 的度数为A .65°B .60°C .55°D .45°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要在△ABC 外部取一点D ,使得△ABC 和△DBC 全等,下面是两名同学做法: 甲:①作∠A 的角平分线l ;②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l 于点D ,点D 即为所求;12乙:①过点B作平行于AC的直线l;②过点C作平行于AB的直线m,交l于点D,点D即为所求.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C于点D,连接BD.若CD=BC,∠A=35°,则∠C=__________.8.如图,在△ABC中,AB=A 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__________度.9.按要求用尺规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结论)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10.如图,已知△ABC,∠BAC=90°,(1)尺规作图: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C=30°,求证:DC=DB.。
2020年初一数学(下)期中复习《因式分解》含答案

初一下数学期中复习因式分解一.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ay+az;(2)6a2b﹣15ab2+30a2b2;(3)10a(x﹣y)2﹣5b(y﹣x);(4)x(a﹣x)(a﹣y)﹣y(x﹣a)(y﹣a).2.因式分解:(x+1)(x+3)﹣33.(2019秋•徐汇区校级期中)(x﹣3y)(x﹣y)﹣(﹣x﹣y)24.因式分解:2m(a﹣b)﹣3n(b﹣a)6.(2018秋•如皋市期中)因式分解:(1)x2﹣10x (2)﹣8ax2+16axy﹣8ay2 6.(2017春•天宁区校级月考)因式分解:2x2﹣4x.8.(2017春•滨海县期末)因式分解:(1)3a(x﹣y)﹣5b(y﹣x)(2)x6﹣x2y4.9.(2015春•新沂市期中)分解因式:3x(a﹣b)﹣6y(b﹣a)10.(2013春•常州期中)因式分解:3a2﹣6a2b+2ab.二.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12.分解因式:(1)16x2﹣8xy+y2;(2)a2(x﹣y)﹣b2(x﹣y).13.(2019春•泰兴市期中)因式分解.(1)4x2﹣9y2 (2)x2+2xy+2y214.分解因式:(a2+1)2﹣4a2.15.(2018春•江宁区校级月考)分解因式.(1)(m+1)(m﹣9)+8m (2)(x2﹣x)2﹣(x﹣1)2 15.(2018春•工业园区期末)分解因式:x4﹣2x2+1.17.(2020春•灌云县期中)因式分解:(1)2m(a﹣b)﹣3n(b﹣a)(2)8a2﹣2b2 (3)4+12(x﹣y)+9(x﹣y)218.(2019秋•崇川区校级期末)分解因式:(1)4x2y﹣9y (2)(a2+4)2﹣16a219.因式分解(1)4a2﹣9;(2)3ax2+6axy+3ay2.20.分解因式:(1)9ax2﹣ay2;(2)2x3y+4x2y2+2xy3.21.(2020春•东台市期中)因式分解①2x2﹣8 ②x3﹣2x2y+xy2 ③(x2+4)2﹣16x2.四.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23.分解因式:x2+y2+2xy﹣1.24.(2018春•玄武区校级期中)因式分解(1)m2(x﹣2)+m(2﹣x)(2)(x+y)2﹣4(x+y﹣1);(3)(x2+y2)2﹣4x2y2;(4)x3+x2y﹣xy2﹣y3.25.(2018秋•启东市期中)分解因式(1)16﹣a4 (2)y3﹣6xy2+9x2y(3)(m+n)2﹣4m(m+n)+4m2 (4)9﹣a2+4ab﹣4b2(1)a4﹣16 (2)x2﹣2xy+y2﹣9 (3)n2(m﹣2 )+(2﹣m)27.(2017春•苏州期中)分解因式:(1)2a3﹣8a(2)4a(x﹣y)﹣2b(y﹣x)(4)(x2+4)2﹣16x2(4)2xy﹣x2+1﹣y2.28.(2017春•江阴市校级月考)因式分解(1)x3﹣4x (2)﹣2a2+4a﹣2(3)x2﹣5x﹣6 (4)x2﹣4y2+x+2y.29.(2016春•鼓楼区校级期中)分解因式(1)4x2﹣36;(2)﹣4m3+8m2+32m;(4)(y2﹣1)2﹣6(y2﹣1)+9;(4)a2+ac﹣bc﹣b2.(1)3x﹣12x3 (2)a3﹣4ab2(3)(2x+y)2﹣(x+2y)2 (4)a2﹣4a+4﹣c2.31.(2016秋•张家港市校级月考)因式分解:(1)3ax﹣3ay2(2)(a+b)2﹣a2 (3)3a(x﹣y)+9(y﹣x)(4)x4﹣18x2+81 (5)x2﹣5x+6 (6)a2+2a+1﹣b2.32.(2016春•江阴市校级月考)因式分解:(1)3a5﹣12a4+9a3(2)3a2﹣6ab+3b2﹣12c2.五.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33.(2019春•常熟市期末)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5x﹣6;(2)8x2﹣8x+2;(3)a2(x﹣y)+b2(y﹣x).(1)9x2﹣25 (2)x4y4﹣8x2y2+16(3)a2(x﹣y)﹣b2(x﹣y)(4)x2﹣xy﹣6y235.(2019春•吴江区期中)分解因式:(1)ax2﹣6ax+9a (2)(m+1)(m﹣9)+8m (3)a4+3a2﹣436.(2019春•丹阳市期中)分解因式(1)6xz﹣9xy (2)8a3﹣8a2+2a(3)2ax2﹣18a3 (4)x2﹣4x﹣1237.(2019春•常熟市期中)分解因式:(1)3a2﹣6a+3;(2)a2﹣ab﹣6b2;(3)9a2(2x﹣y)+(y﹣2x)(1)x4﹣81 (2)x2﹣x﹣2 (3)2x2y﹣8xy+8y 39.分解因式:(a2+a)2﹣8(a2+a)+12.40.(2018春•玄武区校级月考)分解下列因式(1)a2(x﹣y)+b2(y﹣x)(2)16x4﹣8x2y2+y4 (3)(x2+4)2﹣16x2 (4)36(a+b)2﹣4(a﹣b)2 (5)x2﹣6x﹣1641.(2018春•常熟市期末)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x(a﹣b)﹣9y(b﹣a);(2)a2﹣4a﹣12;(3)81x4﹣72x2y2+16y442.(2018春•相城区期中)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ax2﹣8a (2)x2﹣6xy+5y2(3)(2m﹣n)2﹣6n(2m﹣n)+9n2 (4)a2﹣b2+2b﹣1一.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1.(1)ax﹣ay+az=a(x﹣y+z);(2)6a2b﹣15ab2+30a2b2=3ab(2a﹣5b+10ab);(3)10a(x﹣y)2﹣5b(y﹣x)=10a(x﹣y)2+5b(x﹣y)=5(x﹣y)[2a(x﹣y)+b] =5(x﹣y)(2ax﹣2ay+b);(4)x(a﹣x)(a﹣y)﹣y(x﹣a)(y﹣a)=x(a﹣x)(a﹣y)﹣y(a﹣x)(a﹣y)=(a﹣x)(a﹣y)(x﹣y).2.(x+1)(x+3)﹣3=x2+4x+3﹣3=x2+4x=x(x+4),3.(x﹣3y)(x﹣y)﹣(﹣x﹣y)2=x2﹣xy﹣3xy+y2﹣(x2+xy+y2),=x2﹣xy﹣3xy+y2﹣x2﹣xy﹣y2,=﹣xy+y2,=﹣y(x﹣y).4.2m(a﹣b)﹣3n(b﹣a)=2m(a﹣b)+3n(a﹣b)=(a﹣b)(2m+3n).5.3x2(x﹣2y)﹣18x(x﹣2y)﹣27(2y﹣x)=3x2(x﹣2y)﹣18x(x﹣2y)+27(x﹣2y)=3(x﹣2y)(x2﹣6x+9)=3(x﹣2y)(x﹣3)2.6.(1)x2﹣10x=x(x﹣10);(2)﹣8ax2+16axy﹣8ay2=﹣8a(x2﹣2xy+y2)=﹣8a(x﹣y)2.7.2x2﹣4x=2x(x﹣2).8.(1)3a(x﹣y)﹣5b(y﹣x)=(x﹣y)(3a+5b)(2)x6﹣x2y4=x2(x4﹣y4)=x2(x2﹣y2)(x2+y2)=x2(x﹣y)(x+y)(x2+y2)9.3x(a﹣b)﹣6y(b﹣a)=3x(a﹣b)+6y(a﹣b)=3(a﹣b)(x+2y).10.3a2﹣6a2b+2ab=a(3a﹣6ab+2b).11.6a(b﹣1)2﹣2(1﹣b)2=2(b﹣1)2(3a﹣1).二.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12.(1)16x2﹣8xy+y2=(4x﹣y)2(2)a2(x﹣y)﹣b2(x﹣y)=(x﹣y)(a2﹣b2)=(x﹣y)(a+b)(a﹣b).13.(1)4x2﹣9y2=(2x+3y)(2x﹣3y)(2)x2+2xy+2y2=(x2+4xy+4y2)=(x+2y)2.14.(a2+1)2﹣4a2.=(a2+1+2a)(a2+1﹣2a)=(a+1)2(a﹣1)2.15.(1)(m+1)(m﹣9)+8m=m2﹣8m﹣9+8m=m2﹣9=(m+3)(m﹣3);=(x+1)(x﹣1)3.16.x4﹣2x2+1=(x2﹣1)2=(x+1)2(x﹣1)2.三.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17.(1)2m(a﹣b)﹣3n(b﹣a)=2m(a﹣b)+3n(a﹣b)=(a﹣b)(2m+3n)(2)8a2﹣2b2=2(4a2﹣b2)=2(2a+b)(2a﹣b)(3)4+12(x﹣y)+9(x﹣y)2=[2+3(x﹣y)]2=(2+3x﹣3y)218.(1)4x2y﹣9y=y(4x2﹣9)=y(2x+3)(2x﹣3)(2)(a2+4)2﹣16a2=(a2+4﹣4a)(a2+4+4a)=(a+2)2(a﹣2)219.(1)4a2﹣9=(2a+3)(2a﹣3)(2)3ax2+6axy+3ay2=3a(x2+2xy+y2)=3a(x+y)220.(1)9ax2﹣ay2=a(9x2﹣y2)=a(3x+y)(3x﹣y)(2)2x3y+4x2y2+2xy3=2xy(x2+2xy+y2)=2xy(x+y)221.①2x2﹣8=2(x2﹣4)=2(x﹣2)(x+2)②x3﹣2x2y+xy2═x(x2﹣2xy+y2)=x(x﹣y)2③(x2+4)2﹣16x2=(x2+4x+4)(x2﹣4x+4)=(x+2)2(x﹣2)222.(1)x2﹣4=(x+2)(x﹣2);(2)x3﹣2x2+x=x(x2﹣2x+1)=x(x﹣1)2.四.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23.x2+y2+2xy﹣1=(x+y)2﹣1=(x+y﹣1)(x+y+1).24.(1)m2(x﹣2)+m(2﹣x)=m2(x﹣2)﹣m(x﹣2)=(x﹣2)(m2﹣m)=m(x﹣2)(m﹣1);(2)(x+y)2﹣4(x+y﹣1)=(x+y)2﹣4(x+y)+4=(x+y﹣2)2;(3)(x2+y2)2﹣4x2y2=(x2+y2+2xy)(x2+y2﹣2xy)=(x+y)2(x﹣y)2;(4)x3+x2y﹣xy2﹣y3=x2(x+y)﹣y2(x+y)=(x+y)(x2﹣y2)=(x+y)2(x﹣y).25.(1)16﹣a4=(4+a2)(4﹣a2)=(4+a2)(2+a)(2﹣a)(2)y3﹣6xy2+9x2y=y(y2﹣6xy+9x2)=y(y﹣3x)2(3)(m+n)2﹣4m(m+n)+4m2=(m+n﹣2m)2=(n﹣m)2(4)9﹣a2+4ab﹣4b2=9﹣(a﹣2b)2=(3﹣a+2b)(3+a﹣2b)26.(1)a4﹣16=(a2+4)(a2﹣4)=(a2+4)(a+2)(a﹣2)(2)x2﹣2xy+y2﹣9=(x﹣y)2﹣32=(x﹣y+3)(x﹣y﹣3)(3)n2(m﹣2 )+(2﹣m)=(m﹣2)(n2﹣1)=(m﹣2)(n+1)(n﹣1)27.(1)2a3﹣8a=2a(a2﹣4)=2a(a+2)(a﹣2);(2)4a(x﹣y)﹣2b(y﹣x)=2(x﹣y)(2a+b);(3)(x2+4)2﹣16x2=(x2+4+4x)(x2+4﹣4x)=(x+2)2(x﹣2)2;(4)2xy﹣x2+1﹣y2=1﹣(x﹣y)2=(1+x﹣y)(1﹣x+y).28.(1)x3﹣4x=x(x2﹣4)=x(x+2)(x﹣2)(2)﹣2a2+4a﹣2=﹣2(a2﹣2a+1)=﹣2(a﹣1)2(3)x2﹣5x﹣6=(x﹣6)(x+1)(4)x2﹣4y2+x+2y=(x+2y)(x﹣2y)+(x+2y)=(x+2y)(x﹣2y+1)29.(1)4x2﹣36=4(x2﹣9)=4(x+3)(x﹣3)(2)﹣4m3+8m2+32m=﹣4m(m2﹣2m﹣8)=﹣4m(m+2)(m﹣4)(3)(y2﹣1)2﹣6(y2﹣1)+9=(y2﹣1﹣3)2=[(y+2)(y﹣2)]2=(y+2)2(y﹣2)2(4)a2+ac﹣bc﹣b2=(a+b)(a﹣b)+c(a﹣b)=(a﹣b)(a+b+c)30.(1)3x﹣12x3=3x(1﹣4x2)=3x(1+2x)(1﹣2x)(2)a3﹣4ab2=a(a2﹣4b2)=a(a+2b)(a﹣2b);(3)(2x+y)2﹣(x+2y)2=(2x+y﹣x﹣2y)(2x+y+x+2y)=(x﹣y)(3x+3y)=3(x﹣y)(x+y);(4)a2﹣4a+4﹣c2=(a﹣2)2﹣c2=(a﹣2+c)(a﹣2﹣c).31.(1)3ax﹣3ay2=3a(x﹣y2);(2)(a+b)2﹣a2=(a+b﹣a)(a+b+a)=b(2a+b);(3)3a(x﹣y)+9(y﹣x)=3(x﹣y)(a﹣3);(4)x4﹣18x2+81=(x2﹣9)2=(x+3)2(x﹣3)2;(5)x2﹣5x+6=(x﹣3)(x﹣2);(6)a2+2a+1﹣b2=(a+1)2﹣b2=(a+1+b)(a+1﹣b).32.(1)3a5﹣12a4+9a3=3a3(a2﹣4a+3)=3a3(a﹣3)(a﹣1)(2)3a2﹣6ab+3b2﹣12c2=3(a2﹣2ab+b2﹣4c2)=3[(a﹣b)2﹣4c2]=3(a﹣b+2c)(a﹣b﹣2c)五.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33.(1)x2﹣5x﹣6=(x﹣6)(x+1)(2)8x2﹣8x+2=2(4x2﹣4x+1)=2(2x﹣1)2(3)a2(x﹣y)+b2(y﹣x)=(x﹣y)(a2﹣b2)=(x﹣y)(a+b)(a﹣b)34.(1)9x2﹣25=(3x+5)(3x﹣5)(2)x4y4﹣8x2y2+16=(x2y2﹣4)2=(xy+2)2(xy﹣2)2(3)a2(x﹣y)﹣b2(x﹣y)=(a2﹣b2)(x﹣y)=(a+b)(a﹣b)(x﹣y)(4)x2﹣xy﹣6y2=(x﹣3y)(x+2y)35.(1)ax2﹣6ax+9a=a(x2﹣6x+9)=a(x﹣3)2;(2)(m+1)(m﹣9)+8m=m2﹣8m﹣9+8m=m2﹣9=(m+3)(m﹣3);(3)a4+3a2﹣4=(a2﹣1)(a2+4)=(a﹣1)(a+1)(a2+4).36.(1)6xz﹣9xy=3x(2z﹣3y)(2)8a3﹣8a2+2a=2a(4a2﹣4a+1)=2a(2a﹣1)2(3)2ax2﹣18a3=2a(x2﹣9a2)=2a(x+3a)(x﹣3a)(4)x2﹣4x﹣12=(x﹣6)(x+2)37.(1)3a2﹣6a+3=3(a2﹣2a+1)=3(a﹣1)2;(2)a2﹣ab﹣6b2=(a﹣3b)(a+2b);(3)9a2(2x﹣y)+(y﹣2x)=9a2(2x﹣y)﹣(2x﹣y)=(2x﹣y)(9a2﹣1)=(2x﹣y)(3a+1)(3a﹣1).38.(1)x4﹣81=(x2+9)(x2﹣9)=(x2+9)(x+3)(x﹣3);(2)x2﹣x﹣2=(x+1)(x﹣2);(3)2x2y﹣8xy+8y=2y(x2﹣4x+4)=2y(x﹣2)2.39.(a2+a)2﹣8(a2+a)+12=(a2+a﹣2)(a2+a﹣6)=(a+2)(a﹣1)(a+3)(a﹣2).40.(1)a2(x﹣y)+b2(y﹣x)=a2(x﹣y)﹣b2(x﹣y)=(a2﹣b2)(x﹣y)=(x﹣y)(a+b)(a﹣b);(2)16x4﹣8x2y2+y4=(4x2﹣y2)2=(2x+y)2(2x﹣y)2;(3)(x2+4)2﹣16x2=(x2+4+4x)(x2+4﹣4x)=(x+2)2(x﹣2)2;(4)36(a+b)2﹣4(a﹣b)2=(6a+6b)2﹣(2a﹣2b)2=(6a+6b+2a﹣2b)(6a+6b﹣2a+2b)=(8a+4b)(4a+8b)=16(2a+b)(a+2b);(5)x2﹣6x﹣16=(x﹣8)(x+2).41.(1)3x(a﹣b)﹣9y(b﹣a)=3x(a﹣b)+9y(a﹣b)=3(a﹣b)(x+3y);(2)a2﹣4a﹣12=(a﹣6)(a+2);(3)81x4﹣72x2y2+16y4=(9x2﹣4y2)2=(3x+2y)2(3x﹣2y)2.42.(1)2ax2﹣8a=2a(x2﹣4)=2a(x+2)(x﹣2);(2)x2﹣6xy+5y2=(x﹣y)(x﹣5y);(3)(2m﹣n)2﹣6n(2m﹣n)+9n2=(2m﹣n﹣3n)2=4(m﹣2n)2;(4)a2﹣b2+2b﹣1=a2﹣(b﹣1)2=(a+b﹣1)(a﹣b+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课件

褴褛衣内可藏志。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13(x+2)>4x-1
B.(1+x)(1-x)>5
C.x+2 1-4≤x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2)2x-74≥94.
解:去分母,得2x-7≥9, 移项,得2x≥9+7, 合并同类项,得2x≥16. 系数化为1,得x≥8,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所示.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4.解下列各题: (1)解不等式:2(5x+3)≤x-3(1-2x); (2)解不等式:2x+ 3 2-3x+ 2 1<1,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1)去括号,得 10x+6≤x-3+6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9, 系数化为 1,得 x≤-3.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3.
解:移项,得 2x-4x>-3,即-2x>-3. 去括号,得4x+4-9x-3<6,
但方程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方程的解不变. 6.已知3m-5x3+m>4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系数化为1,得x>-1.
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x≥-14, 系数化为 1,得 x<2,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1 所示. 去括号,得3x+12+4x+2≥0,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去括号,得3x+12+4x+2≥0,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1)2x+3>4x; 解:(1)∵3m-5x3+m>4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2)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第二关】 建议用时6分钟 ②不等式中,当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学期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
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