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必修5 15.等比数列前n项和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A必修5学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明目标、知重点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公式推导思路.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1)公式:S n =⎩⎪⎨⎪⎧a 1(1-q n)1-q =a 1-a n q 1-q (q ≠1)na 1(q =1). (2)注意:应用该公式时,一定不要忽略q =1的情况.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变式若{a n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 ≠1,则前n 项和S n =a 11-q (1-q n )=A (q n -1).其中A =a 1q -1.3.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 项和.[情境导学]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放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放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 探究点一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考1 在情境导学中,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那么这个数列是怎样的一个数列?通项公式是什么?答 所得数列为1,2,4,8,…,263.它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 思考2 在情境导学中,国王能否满足发明者要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个怎样的数列问题? 答 转化为求通项为a n =2n-1的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思考3 类比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能否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1,2,4,8,…,263的和?为什么?答 不能用倒序相加法,因为对应各项相加后的和不相等. 思考4 如何求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答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比是q ,前n 项和为S n . S n 写成: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 则qS n =a 1q +a 1q 2+…+a 1q n -1+a 1q n .② 由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 当q ≠1时,S n =a 1(1-q n )1-q;当q =1时,由于a 1=a 2=…=a n ,所以S n =na 1.小结 (1)千粒麦子的质量约为40 g,1.84×1019粒麦子相当于7 000多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吨,所以国王是无法满足发明者要求的. 0(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可以用a 1,q ,a n 表示为 S n=⎩⎪⎨⎪⎧na 1,q =1,a 1-a nq1-q ,q ≠1.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1)12,14,18,…; (2)a 1=27,a 9=1243,q <0.解 (1)因为a 1=12,q =12,所以S 8=12[1-(12)8]1-12=255256.(2)由a 1=27,a 9=1243,可得1243=27·q 8.又由q <0,可得q =-13.所以S 8=27[1-(-13)8]1-(-13)=1 64081.反思与感悟 涉及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要先判断q =1是否成立,防止因漏掉q =1而出错. 跟踪训练1 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4=20,a 3+a 5=40,则公比q =________;前n 项和S n =________. 答案 2 2n +1-2解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由a 2+a 4=20,a 3+a 5=40.∴20q =40,且a 1q +a 1q 3=20,解之得q =2,且a 1=2. 因此S n =a 1(1-q n )1-q=2n +1-2.探究点二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实际应用例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解 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a 1=5 000,q =1+10%=1.1,S n =30 000. 于是得到5 000(1-1.1n )1-1.1=30 000.整理,得1.1n =1.6.两边取对数,得n lg 1.1=lg 1.6. 用计算器算得n =lg 1.6lg 1.1≈0.200.041≈5(年).答 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量达到30 000台.反思与感悟 解应用题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理解题意后,将文字语言向数字语言转化,建立数学模型,再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跟踪训练2 一个热气球在第一分钟上升了25 m 的高度,在以后的每一分钟里,它上升的高度都是它在前一分钟里上升高度的80%.这个热气球上升的高度能超过125 m 吗? 解 用a n 表示热气球在第n 分钟上升的高度, 由题意,得a n +1=45a n ,因此,数列{a n }是首项a 1=25,公比q =45的等比数列.热气球在前n 分钟内上升的总高度为 S n =a 1+a 2+…+a n =a 1(1-q n )1-q=25×⎣⎡⎦⎤1-⎝⎛⎭⎫45n 1-45=125×⎣⎡⎦⎤1-⎝⎛⎭⎫45n <125. 故这个热气球上升的高度不可能超过125 m. 探究点三 错位相减法求和思考 教材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a n }与一个等比数列{b n }对应项之积构成的新数列求和.如何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n2n }前n项和?答 设S n =12+222+323+…+n2n ,则有12S n =122+223+…+n -12n +n2n +1,两式相减,得S n -12S n =12+122+123+…+12n -n 2n +1,即12S n =12(1-12n )1-12-n 2n +1=1-12n -n2n +1. ∴S n =2-12n -1-n2n =2-n +22n .例3 求和:S n =x +2x 2+3x 3+…+nx n (x ≠0). 解 分x =1和x ≠1两种情况.当x =1时,S n =1+2+3+…+n =n (n +1)2.当x ≠1时,S n =x +2x 2+3x 3+…+nx n , xS n =x 2+2x 3+3x 4+…+(n -1)x n +nx n +1, ∴(1-x )S n =x +x 2+x 3+…+x n -nx n +1 =x (1-x n )1-x -nx n +1.∴S n =x (1-x n )(1-x )2-nx n +11-x.综上可得S n=⎩⎪⎨⎪⎧n (n +1)2 (x =1),x (1-x n)(1-x )2-nxn +11-x (x ≠1且x ≠0).反思与感悟 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跟踪训练3 求数列1,3a,5a 2,7a 3,…,(2n -1)·a n -1的前n 项和.解 (1)当a =0时,S n =1.(2)当a =1时,数列变为1,3,5,7,…,(2n -1), 则S n =n [1+(2n -1)]2=n 2.(3)当a ≠1且a ≠0时,有S n =1+3a +5a 2+7a 3+…+(2n -1)a n -1① aS n =a +3a 2+5a 3+7a 4+…+(2n -1)·a n ② ①-②得S n -aS n =1+2a +2a 2+2a 3+…+2a n -1-(2n -1)·a n , (1-a )S n =1-(2n -1)a n +2(a +a 2+a 3+a 4+…+a n -1) =1-(2n -1)a n +2·a (1-a n -1)1-a=1-(2n -1)a n+2(a -a n )1-a,又1-a ≠0,∴S n =1-(2n -1)a n 1-a +2(a -a n )(1-a )2.综上,S n=⎩⎪⎨⎪⎧1 (a =0),n 2(a =1),1-(2n -1)a n1-a +2(a -a n )(1-a )2(a ≠0且a ≠1).1.等比数列1,x ,x 2,x 3,…的前n 项和S n 为( ) A.1-x n 1-xB.1-x n -11-xC.⎩⎪⎨⎪⎧1-x n1-x ,x ≠1,n , x =1 D.⎩⎪⎨⎪⎧1-x n -11-x ,x ≠1,n , x =1答案 C解析 当x =1时,S n =n ; 当x ≠1时,S n =1-x n 1-x.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前n 项和为S n ,则S 4a 2等于( )A .2B .4 C.152 D.172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S 4=a 1+a 2+a 3+a 4=a 2q +a 2+a 2q +a 2q 2,得S 4a 2=1q +1+q +q 2=152. 方法二 S 4=a 1(1-q 4)1-q,a 2=a 1q ,∴S 4a 2=1-q 4(1-q )q =152. 3.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都是正数,若a 1=81,a 5=16,则它的前5项的和是( ) A .179 B .211 C .243 D .275 答案 B解析 ∵q 4=a 5a 1=1681=(23)4,且q >0,∴q =23,∴S 5=a 1-a 5q 1-q =81-16×231-23=211.4.某厂去年产值为a ,计划在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产值增长10%,从今年起5年内,该厂的总产值为________. 答案 11a (1.15-1)解析 注意去年产值为a ,今年起5年内各年的产值分别为1.1a,1.12a,1.13a,1.14a,1.15a . ∴1.1a +1.12a +1.13a +1.14a +1.15a =11a (1.15-1). [呈重点、现规律]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n ,q ,S n ,其中首项a 1和公比q 为基本量,且“知三求二”.2.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中,注意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讨论,即q ≠1和q =1时是不同的公式形式,不可忽略q =1的情况.3.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的方法求和.一、基础过关1.设数列{(-1)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等于( ) A.n [(-1)n -1]2B.(-1)n +1+12C.(-1)n +12D.(-1)n -12答案 D解析 S n =(-1)[1-(-1)n ]1-(-1)=(-1)n -12.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3项和为21,则a 3+a 4+a 5等于( ) A .33 B .72 C .84 D .189 答案 C解析 由S 3=a 1(1+q +q 2)=21且a 1=3,得q 2+q -6=0. ∵q >0,∴q =2.∴a 3+a 4+a 5=q 2(a 1+a 2+a 3)=22·S 3=84.3.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等于( )A .11B .5C .-8D .-11答案 D解析 由8a 2+a 5=0得8a 1q +a 1q 4=0,∴q =-2,则S 5S 2=a 1(1+25)a 1(1-22)=-11.4.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等于( ) A.13 B .-13C.19 D .-19答案 C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S 3=a 2+10a 1得a 1+a 2+a 3=a 2+10a 1,即a 3=9a 1,q 2=9,又a 5=a 1q 4=9,所以a 1=19.5.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S 6=4S 3,则a 4=________. 答案 3解析 S 6=4S 3⇒a 1(1-q 6)1-q =4·a 1(1-q 3)1-q ⇒q 3=3.∴a 4=a 1·q 3=1×3=3.6.如果数列{a n }满足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那么a n =________. 答案 2n -1解析 a n -a n -1=a 1q n -1=2n -1,即⎩⎪⎨⎪⎧a 2-a 1=2,a 3-a 2=22,…a n-a n -1=2n -1.各式相加得a n -a 1=2+22+…+2n -1=2n -2, 故a n =a 1+2n -2=2n -1.7.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S 6=2S 9,求数列的公比q . 解 当q =1时,S n =na 1,S 3+S 6=3a 1+6a 1=9a 1=S 9≠2S 9; 当q ≠1时,a 1(1-q 3)1-q +a 1(1-q 6)1-q =2×a 1(1-q 9)1-q ,得2-q 3-q 6=2-2q 9, ∴2q 9-q 6-q 3=0,解得q 3=-12或q 3=1(舍去),∴q =-342.8.求和:1×21+2×22+3×23+…+n ×2n . 解 设S n =1×21+2×22+3×23+…+n ×2n 则2S n =1×22+2×23+…+(n -1)×2n +n ×2n +1 ∴-S n =21+22+23+…+2n -n ×2n +1 =2(1-2n )1-2-n ×2n +1=2n +1-2-n ×2n +1=(1-n )×2n +1-2 ∴S n =(n -1)·2n +1+2. 二、能力提升9.一弹性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则第10次着地时所经过的路程和是(结果保留到个位)( ) A .300米 B .299米 C .199米 D .166米 答案 A解析 小球10次着地共经过的路程为100+100+50+…+100×⎝⎛⎭⎫128=2993964≈300(米). 10.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0,a 2=-43,则{a n }的前10项和等于 ( )A .-6(1-3-10)B.19(1-3-10) C .3(1-3-10) D .3(1+3-10)答案 C解析 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得到首项与公比,再代入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计算.由3a n +1+a n =0,得a n +1a n =-13,故数列{a n }是公比q =-13的等比数列.又a 2=-43,可得a 1=4.所以S 10=4⎣⎡⎦⎤1-(-13)101-⎝⎛⎭⎫-13=3(1-3-10).11.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2S 2,3S 3成等差数列,则{a n }的公比为________. 答案 13解析 由已知4S 2=S 1+3S 3,即4(a 1+a 2)=a 1+3(a 1+a 2+a 3).∴a 2=3a 3, ∴{a n }的公比q =a 3a 2=13.12.为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国家限定某矿区的出口总量不能超过80吨,该矿区计划从2013年开始出口,当年出口a 吨,以后每年出口量均比上一年减少10%. (1)以2013年为第一年,设第n 年出口量为a n 吨,试求a n 的表达式;(2)因稀土资源不能再生,国家计划10年后终止该矿区的出口,问2013年最多出口多少吨?(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数据:0.910≈0.35.解 (1)由题意知每年的出口量构成等比数列,且首项a 1=a ,公比q =1-10%=0.9,∴a n =a ·0.9n -1 (n ≥1).(2)10年的出口总量S 10=a (1-0.910)1-0.9=10a (1-0.910).∵S 10≤80,∴10a (1-0.910)≤80,即a ≤81-0.910,∴a ≤12.3.故2013年最多出口12.3吨. 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a 1+d =0,2a 1+12d =-10,解得⎩⎪⎨⎪⎧a 1=1,d =-1.高中数学-打印版精心校对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设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 即S n =a 1+a 22+…+a n2n -1,①S n 2=a 12+a 24+…+a n2n .②所以,当n >1时,①-②得 S n 2=a 1+a 2-a 12+…+a n -a n -12n -1-a n2n=1-(12+14+…+12n -1)-2-n2n=1-(1-12n -1)-2-n 2n =n2n .所以S n =n 2n -1.当n =1时也成立. 综上,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S n =n2n -1.。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重难点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过程【方法规律】应用数列知识界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数学模型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确定其首项,公差(或公比)等基本元素,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即数学建模是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一、基础训练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 ( )A、511B、512C、1023D、10242.若一工厂的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A、 B、C、 D、二、典型例题例1:某人每期期初到银行存入一定金额A,每期利率为p,到第n期共有本金nA,第一期的利息是nAp,第二期的利息是(n-1)Ap……,第n期(即最后一期)的利息是Ap,问到第n期期末的本金和是多少?评析:此例来自一种常见的存款叫做零存整取。
存款的方式为每月的某日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是零存,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
计算本利和就是本例所用的有穷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用实际问题列出就是:本利和=每期存入的金额[存期+1/2存期(存期+1)利率]例2:某人从1999到2002年间,每年6月1日都到银行存入m元的一年定期储蓄,若每年利率q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03年6月1日,此人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例3、某地区位于沙漠边缘,人与自然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到1999年底全地区的绿化率已达到30%,从2000年开始,每年将出现以下的变化:原有沙漠面积的16%将栽上树,改造为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4%又被侵蚀,变为沙漠.问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能使全县的绿洲面积超过60%.(lg2=0.3)例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市去年11月分曾发生流感,据资料记载,11月1日,该市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有20人,以后,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增加50人,由于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使该种病毒的传播得到控制,从某天起,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着减少30人,到11月30日止,该市在这30天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共有8670人,问11月几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新的患者人数最多?并求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二】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是数列一章的最后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侧重于公式的推导及记忆,第二课时侧重于公式的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再认识和再运用,它对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发现、类比等能力的很好的一个工具.在讲求和公式推导时,应指出其运算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和数运算的通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习惯和代数运算技能.新大纲中对本知识有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学地位很重要,是教学全部学习任务中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这项知识内容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很多问题都要转化到等比数列的求和上来才能得到解决.如增长率、浓度配比、细胞分裂、储蓄信贷、养老保险、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许多方面均用到等比数列的知识,因而考题中涉及数列的应用问题屡见不鲜.掌握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培养建模和解模能力是解决数列应用问题的基本途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将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即已知a1,an,q,n,Sn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量,这其中渗透了方程的思想.其中解指数方程的难度比较大,训练时要控制难度和复杂程度,要大胆地摒弃“烦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数列模型运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算法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三维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会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会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数列求和的问题,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起来解决有关的求解问题.2.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通过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及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等比数列模型,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有关的生产实际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故事导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有位数学家带着画有64个方格的木盘,和32个雕刻成六种立体形状,分别涂黑白两色的木制小玩具,去见波斯国王并向国王介绍这种游戏的玩法.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到晚兴致勃勃地要那位数学家或者大臣陪他玩.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数学家,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呢?数学家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好吧!”国王挥挥手,慷慨地答应了数学家的这个谦卑的请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太低了,问他:“你怎么只要这么一点东西呢?”数学家笑着恳求道:“陛下还是叫管理国家粮仓的大臣算一算吧!”第二天,管理粮仓的大臣满面愁容地向国王报告了一个数字,国王大吃一惊:“我的天!我哪来这么多的麦子?”这个玩具也随着这个故事传遍全世界,这就是今日的国际象棋.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那么,数学家要求的麦粒的总质量究竟是多少呢?由此传说向学生发问:怎样算出小麦的总质量呢?思路2.(问题导入)买24枚钉子,第一枚14分钱,第二枚12分钱,第三枚1分钱,以此类推,每一枚钉子的钱是前一枚的2倍,共要多少钱?请学生想一想,多数学生认为大概没有多少钱,结果一算吓一跳,大约要4万2千元.事实上,这是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即S=14+12+1+2+…+221=?那么怎样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在学生急于揭开谜底的强烈欲望下展开新课的探究.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2)对任意数列{an},前n项和与通项an的关系是什么?(3)对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an},你能探究它的前n项和吗?(4)对任意等比数列{an},怎样推导它的前n项和公式呢?你能联想到哪些推导思路?(5)对于思路1中麦粒问题,国王应发给数学家多少麦粒?对于Sn=1+2+22+…+2n-1的两边为什么要乘以2而不是乘以3或4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问题,我们用倒序相加法推得了它的前n项和公式,并且得到了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方法:an=a1,Sn-Sn-1,n=1,n≥2,还知道这个由数列Sn来确定an的方法适用于任何数列,且a1不一定满足由Sn-Sn-1=an求出的通项表达式.类比联想以上方法,怎样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我们先来探究象棋格里填麦粒的问题,也就是求S=1+2+…+263=?让学生充分观察这个式子的特点,发现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项,点拨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等式左右同乘以2,再相减得和.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先让学生有一个感觉,就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化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简化.再让学生探究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即1,q,q2,…,qn-1的前n项和.观察这个数列,由于各项指数不同,显然不能倒序相加减.但可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次数是依次增加的,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等差数列写出两个求和式子,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其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充分活动,学生会发现把两个Sn=1+q+q2+…+qn-1错一个位,两边再同乘以公比q,那么相同的指数就对齐了.这一发现是突破性的智慧发现,是石破惊天的发现.这样将Sn=1+q+q2+…+qn-1与qSn=q+q2+q3+…+qn两式相减就有(1-q)Sn=1-qn,以下只需讨论q的取值就可得到Sn了.在上面的特殊简单情形解决过程中,蕴含着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错位相减,消除差别”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简称为“错位相减法”.在解决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如果记Sn=a1+a2+a3+…+an,那么qSn=a1q+a2q+a3q+…+anq,要想得到Sn,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n=a1-anq.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q的取值.如果q≠1,则有Sn=a1-anq1-q.上述过程我们略加变化一下,还可以得到如下的过程:如果记Sn=a1+a1q+a1q2+…+a1qn-1,那么qSn=a1q+a1q2+…+a1qn-1+a1qn,要想得到Sn,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n=a1-a1qn.如果q≠1,则有Sn=a11-qn1-q.上述推导过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本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用的“错位相减法”.形式上,前一个出现的是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1,q,an,Sn,n中a1,q,an,Sn四个;后者出现的是a1,q,Sn,n四个,这将为我们今后运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值得重视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在“如果q≠1”的前提下得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我们才能用上述公式.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如果q=1会是什么样呢?学生很快会看出,若q=1,则原数列是常数列,它的前n项和等于它的任一项的n倍,即Sn=na1.由此我们得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na1,q=1,a11-qn1-q,q≠1或Sn=na1,q=1,a1-anq1-q,q≠1.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等比数列的特征和我们所学知识,还能探究其他的方法吗?经过学生合作探究,联想初中比例的性质等,我们会有以下推导方法:思路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我们有a2a1=a3a2=a4a3=…=anan-1=q,再由合比定理,则得a2+a3+a4+…+ana1+a2+a3+…+an-1=q,即Sn-a1Sn-an=q,从而就有(1-q)Sn=a1-anq.当q=1时,Sn=na1,当q≠1时,Sn=a1-anq1-q.思路二:由Sn=a1+a2+a3+…+an,得Sn=a1+a1q+a2q+…+an-1q=a1+q(a1+a2+…+an-1)=a1+q(Sn-an),从而得(1-q)Sn=a1-anq.(以下从略)在思路二中,我们巧妙地利用了Sn-Sn-1=an这个关系式,教师再次向学生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乎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它的影子.但要注意这里n≥2,也就是n的取值应使这个关系式有意义,若写Sn-1-Sn-2=an-1,则这里n≥3,以此类推.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从方程角度认识这个公式,以便正确灵活地运用它.(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中共有a1,an,n,q,Sn五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都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组)等手段求出其余两个量;(2)在应用公式求和时,应注意到公式的使用条件q≠1,当q=1时,应按常数列求和,即Sn=na1.在解含字母参数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时,常应分类讨论q=1与q≠1两种情况.讨论结果:(1)倒序相加法;(2)an=Sn-Sn-1(n≥2);(3)利用错位相减法;(4)利用an=Sn-Sn-1(n≥2);(5)乘以2的目的是为了错位相减,共有麦粒264-1(颗),每千粒麦子按40 g计算,共约7 000亿吨.应用示例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1)12,14,18,…;(2)a1=27,a9=1243,q<0.活动:本例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第(1)小题是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直接应用;第(2)小题已知a1=27,n=8,还缺少一个已知条件,由题意显然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得公比q.题目中要求q<0,一方面是为了简化计算,另一方面是想提醒学生q既可为正数,又可为负数.本题中由条件可得q8=a9a1=1243×27,再由q<0可得q=-13.将所得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本例可由学生自己探究解答.解:(1)因为a1=12,q=12,所以当n=8时,S8=12[1-128]1-12=255256.(2)由a1=27,a9=1243,可得q8=a9a1=1243×27,又由q<0,可得q=-13,于是当n=8时,S8=271-1243×271--13=1 64081.点评:通过本例要让学生熟悉方程思想,再次让学生明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中共五个量:a1,an,q,n,Sn,五个量中已知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其中a1,q为最基本的两个量.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等比数列涉及到指数问题,有时解题计算会很烦琐,要注意计算化简中的技巧,灵活运用性质.例2(教材本节例2)活动:本例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直接运用,引导学生结合方程思想,按算法的思路来解答.本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点评:通过本例让学生明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共涉及5个量:a1,q,an,n,Sn,已知其中3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2个量.变式训练设{a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1=1,a5=16,则数列{an}前7项的和为( )A.63B.64C.127D.128答案:C解析:∵a5=a1q4,∴16=q4.又∵q>0,∴q=2.∴S7=a11-q71-q=127.例3(教材本节例3)活动:本例仍属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直接应用.虽然原数列不是等比数列,不能用公式求和,但可这样转化:9=10-1,99=100-1,999=1 000-1,…,这样就容易解决了.点评:让学生体会本例中的转化思想.变式训练求和:2+22+222+…+ .解:原式=29(10-1)+29(102-1)+…+29(10n-1)=29(10+102+…+10n-n)=29[101-10n1-10-n]=2081(10n-1)-29n.例4求数列1,3a,5a2,7a3,…,(2n-1)an-1的前n项的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特点,其形式是{an•bn}型数列,且{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根据本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采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教师适时地点拨,要注意学生规范书写.解:当a=1时,数列变为1,3,5,7,…,(2n-1),则Sn=n[1+2n-1]2=n2.当a≠1时,有Sn=1+3a+5a2+7a3+…+(2n-1)an-1,①aSn=a+3a2+5a3+7a4+…+(2n-1)an,②①-②,得Sn-aSn=1+2a+2a2+2a3+…+2an-1-(2n-1)an,(1-a)Sn=1-(2n-1)an+2(a+a2+a3+…+an-1)=1-(2n-1)an+2•a1-an-11-a=1-(2n-1)an+2a-an1-a.又1-a≠0,∴Sn=1-2n-1an1-a-2a-an1-a 2.点评:通过本例,让学生反思解题时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善于分类讨论.在应用错位相减时,写出的“Sn”与“qSn”的表达式应特别注意将两式“同项对齐”,以便于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变式训练等差数列{an}中,a2=8,S6=66.(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Cn}的通项为Cn=2n,求数列{anCn}的前n项和An.解:(1)由已知,得a1+d=8,a1+a662=66,解得a1=6,d=2.∴an=2n+4.(2)由题意,知anCn=(2n+4)•2n,∴An=6•21+8•22+10•23+…+(2n+4)•2n.①在上式中两边同乘以2,得2An=6•22+8•23+10•24+…+(2n+4)•2n+1.②①-②,得-An=6•21+2•22+2•23+…+2•2n-(2n+4)•2n+1=4-(2n+2)•2n+1,∴An=(n+1)•2n+2-4.例5已知数列{an}中,a1,a2,a3,…,an,…构成一个新数列:a1,(a2-a1),…,(an-an-1),…,此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新数列的各项,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新数列的前n项和恰为an,这样即可将问题转化为首项为1,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an}的通项公式求出后,计算其前n项和Sn就容易多了 .解:(1)an=a1+(a2-a1)+(a3-a2)+…+(an-an-1)=1+13+(13)2+…+(13)n-1=32[1-(13)n].(2)Sn=a1+a2+a3+…+an=32(1-13)+32[1-(13)2]+…+32[1-(13)n]=32{n-[13+(13)2+…+(13)n]}=32n-34[1-(13)n]=34(2n-1)+14(13)n-1.点评:本例思路新颖,方法独特,解完本例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例解法,注意平时学习中培养思路的灵活性.知能训练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6∶S3=1∶2,则S9∶S3等于( )A.1∶2B.2∶3C.3∶4D.1∶32.在等比数列{an}中,(1)已知a2=18,a4=8,求a1与q;(2)已知a5-a1=15,a4-a2=6,求a3.答案:1.C 解析:∵S6∶S3=1∶2,由a11-q61-q+a11-q31-q=12,得q3=-12.∴S9S3=1-q91-q3=34.2.解:(1)由已知得a1q=18,a1q3=8.解这个方程组,得a1=27,q=23或a1=-27,q=-23.(2)根据题意,有a1q4-a1=15,a1q3-a1q=6.方程两边分别相除,得a1q4-a1a1q3-a1q=156.整理,得2q2-5q+2=0.解这个方程,得q=2或q=12.当q=2时,a1=1;当q=12时,a1=-16.所以a3=4或a3=-4.课堂小结1.由学生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学到了错位相减法;在运用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q的取值范围是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放在第一位来思考.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在应用中应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灵活选用,注意从方程的角度来观察公式,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共5个量,知三可求二,并注意解题中的化简技巧.作业课本习题2—3 B组2、3.[设计感想“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本教案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较好掌握本课内容,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入,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本教案设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因为数列内容几乎渗透了中学数学所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列模型运用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体会这些思想方法的运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教案设计注重了情境教学.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设计者:张晓君)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一个人为了积累养老金,他每个月按时到银行存100元,银行的年利率为4%,假设可以任意分段按复利计算,试问此人在5年后共积累了多少养老金?如果存款和复利按日计算,则他又有多少养老金?如果复利和存款连续计算呢?银行复利计息的计算方法正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习题导入)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a2+a3=8,a4+a5+a6=-4,则数列前15项的和S15为( )A.112B.312C.5D.15本题如果运用方程的思想,求数列{an}的首项a1和公比q之后再求S15,是一种常规思路,但运算量较大.可将原数列按一定规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S15又刚好是新数列前5项的和,新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又容易求得,使得小题巧解.具体解法如下:解析:设b1=a1+a2+a3=8;b2=a4+a5+a6=-4;…;b5=a13+a 14+a15,则b1,b2,b3,b4,b5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8,公比为-12.故S15=S5′=b1+b2+b3+b4+b5=112.选A.由此展开本课的进一步探究.答案:A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比较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从推导方法到应用有什么不同?怎样从方程的角度理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3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的关键是什么?4你能对等差、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作一归纳总结吗?5应用等比数列可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错位相减”的思路方法很巧妙地将等式Sn=a1+a1q+…+a1qn-1的两边同乘以该数列的公比q,使得等式右边各项都向右错了一位;然后通过求Sn-qSn把相同项消去,达到简化的目的,最后解出Sn.这种求和方法具有普通性,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这种求和方法的精髓,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注意q是否等于1,如果不确定,就应分q=1与q≠1两种情况或更多的情况进行讨论.等比数列求和的关键与等差数列求和一样,在于数列通项公式的表达形式,由通项公式的形式特点确定相应的求和方法.为了达到求和时的简化运算,应充分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1)若某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n-1(a≠0,1),则{an}成等比数列.(2)若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Sn,S2n-Sn,S3n-S2n也成等比数列;若项数为2n(n∈N*),则S偶S奇=q.应用等比数列可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产量增减、价格升降、细胞繁殖、贷款利率、增长率等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列模型,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了数列的实际应用一直是全国各地市高考的热点、重点,考题的形式多种多样,难度为中、高档.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作为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可与等差数列对比,归纳、总结.(1)求和问题可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在具体问题中,既要善于从数列的通项入手观察数列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又要注意项数.(2)非等差(比)的特殊数列求和题通常的解题思路是:①设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这一思考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减来完成.②不能转化为等差(比)的特殊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和倒序相加法求和.一般地,如果数列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就用公式法;如果数列项的次数及系数有规律,一般可用错位相减法;如果每项可写成两项之差一般可用拆项法;如果能求出通项,可用拆项分组法.(3)数列求和的关键在于数列通项公式的表达形式,根据通项公式的形式特点,观察采用哪种方法是这类题的解题诀窍.(4)通项公式中含有(-1)n的一类数列,在求Sn时要注意需分项数n的奇偶性讨论.讨论结果:(1)(2)(3)(5)略.(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这也是高考常考的几种求和方法.例1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n=30 000求n的问题.本例的解答应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再用对数的知识解方程.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a1=5 000,q=1+10%=1.1,Sn=30 000.于是得到5 0001-1.1n1-1.1=30 000,整理,得1.1n=1.6,两边取对数,得nlg1.1=lg1.6,用计算器算得n=lg1.6lg1.1≈0.20.041≈5(年).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点评:本例是一道关于等比数列模型的应用题,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从实际背景的角度讲,本例的设计一方面是想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日益普及,其销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商场来讲,为实现一定的商品销售目标而制订计划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变式训练某市2003年共有1万辆燃油型公交车.有关部门计划于2004年投入128辆电力型公交车,随后电力型公交车每年的投入比上一年增加50%,试问:(1)该市在2010年应该投入多少辆电力型公交车?(2)到哪一年底,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开始超过该市公交车总量的13?解:(1)该市逐年投入的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组成等比数列{an},其中a1=128,q=1.5,则在2010年应该投入的电力型公交车为a7=a1•q6=128×1.56=1 458(辆).(2)记Sn=a1+a2+…+an,依据题意,得Sn10 000+Sn>13.于是Sn=1281-1.5n1-1.5>5 000(辆),即1.5n>65732,则有n-lg65732lg1.5≈7.5,因此n≥8.所以,到2011年底,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开始超过该市公交车总量的13.例2(教材本节例4)活动:这是本单元教材安排的最后一道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每个月的产值,建立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通过数量分析理解任一月份的计算表达式和求总和的计算方法.例3某教师购买安居工程集资房72 m2,单价为1 000元/m2,一次性国家财政补贴28 800元,学校补贴14 400元,余款由个人负担.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教师实行分期付款,每期为1年,等额付款.签订购房合同后,1年付款1次,再过1年又付款1次等等,共付10次,10年后还清.如果按年利率7.5%,每年复利1次计算,那么每年应付多少元?(计算结果精确到百元.下列数据供参考:1.0752≈1.921,1.07510≈2.065,1.07511≈2.22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建立等比数列的模型,然后按等比数列的知识就很容易解决了.本例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完成.解:设每年应付款x元,那么到最后1次付款时付款金额的本利和为x(1+1.075+1.0752+1.0753+…+1.0759)元;购房余款10年后的本利和为[1 000×72-(28 800+14 400)]•1.07510=28 800×1.07510元,根据10年后还清,得x(1+1.075+1.0752+…+1.0759)=28 800×1.07510,∴x=28 800×1.07510×1.075-11.07510-1≈4 200(元),即每年应付4 200元.点评:解决本例的关键是建立等比数列模型.分期付款以及新生利息之和,应等于购房个人分担部分10年后的本息和.变式训练。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五节2.5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一方面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以及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的应用作准备。
二、学生者分析学生是高中刚入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学习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对于公式推导归纳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与等差数列有所差别,而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看问题可能不够严谨全面,公式中的一些注意点往往会被忽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推导过程中错位相减的思想的掌握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说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求知欲,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思维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话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变成了CEO .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了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即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元;……哇,发财了……” 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悟空的表情,心里又嘀咕了:“这猴子老是欺负我,会不会又在耍我?”师: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学情预设】学生对于情境有较强的兴趣,在讨论后会给出一些答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 教学分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数列》第3节的内容。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有关数列的知识如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概念,本课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并且能够解决一类求和问题。
教材从设计情境问题开始展开,使得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错位相减的数学思想从而推广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在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教材由“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这一部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在数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备的基础。
【学情分析】1.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也学习了累加法,错位相减法,图像法等相关的推导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2.高一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活跃,敢于猜想,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但学生缺乏冷静容易片面不严谨,不如丢掉q=1的特殊情况。
并且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容易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与之进行类比,要将此点突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设计引出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使学生理解用错位相减的推导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能活学活用,掌握公式的特点,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探索,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灵活动脑,积极配合;通过例题讲解加强学生理解,巩固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故事引入使学生自主探索,增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发现,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体验数学的乐趣并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5全部课件:等比数列前n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说“三”道“四”)
问题:如何来求麦子的总量?
即求:1,2,22,··,263的和; ·· ·· 令:S64=1+2+22+······+262+263 得: 2S64=
g
2+22+23+······ +263+264
,
错位相减得: S64= 264 – 1 > 1.8 ×1019
以小麦千粒重为40麦子质量超过7000亿吨!
麦粒总质量达7000亿吨——国王是拿不出的。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一般地,设有等比数列:a1,a2,a3,···,an··· S n= a1+ a2 + a3 + ··· + an 即:S n= a1+ a1q + a1q2 +······+ a1qn-2 + a1qn-1 qSn= a1q + a1q2 + a1q3 +······ + a1qn-1+a1qn (1-q)Sn=a1-a1qn 错位相减得: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q≠1)
在 a1、q、n、Sn、 an 中 知“三”求“二”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某制糖厂第1年制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 的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第1年起,约几年 内可使总产量达到30万吨(保留到个位)? 解:根据题意,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 分率相同,所以从第1年起,每年的产量组成 一个等比数列{an}。 其中:a1=5, q=1+10%=1.1, Sn=30;
例4、设数列 为 求此数列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中的重要内容。
等比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金融领域的利息计算、生物种群的增长等。
而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为后续学习数列的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列学习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逐步理解和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错位相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压轴题)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测试题(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下列命题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20200S >,则10a > B .若20210S >,则10a > C .若20200S >,则20a >D .若20210S >,则20a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341n n a a n ++=≥,且19a =,其前n 项之和为n S ,则满足不等式16125n S n --<的最小整数n 是( ) A .5B .6C .7D .8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b c 成等差数列,则cos B 的最小值为( )A .12B.2C .34D4.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n S n n =-(*n ∈N ),若173a a ka +=,则实数k 等于( ) A .2B .3C .269D .2595.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a >,81335a a =,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 .10SB .11SC .20SD .21S6.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42f x f x -++=,若函数2xy x =-与()y f x =图象的交点为()()()1122,,,,,,n n x y x y x y ⋯,则()1nii i xy =+=∑( )A .0B .nC .2nD .3n7.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 23a =,59a =,则数列{}n a 的前6项之和等于( ) A .11 B .12 C .24D .368.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底层共有灯( ) A .64盏B .128盏C .192盏D .256盏9.已知1,1x ,2x ,7成等差数列,1,1y ,2y ,8成等比数列,点()11,M x y ,()22,N x y ,则直线MN 的方程是( )A .10x y -+=B .10x y --=C .70x y --=D .70x y +-=10.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28a =-,390n S -=,228n S =,则n =( ) A .10B .11C .12D .1311.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234531a a a a a ++++=,2345662a a a a a ++++=,则通项n a 等于( ) A .12n -B .2nC .12n +D .22n - 12.设{}n a 为等差数列,122a =,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013S S =,则公差d =( ) A .-2B .-1C .1D .2二、填空题1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且满足1n n a S +=,则39121239S S SS a a a a +++⋅⋅⋅+=___________. 14.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2n n n S a a ⎛⎫=+ ⎪⎝⎭,则10S =______.15.数列{}n a 中,11a =,212a =,11211(2)n n n n a a a +-=+≥,则{}1n n a a +⋅的前n 项和n S =__________.16.若a 、b 、c 成等比数列,a 、x 、b 成等差数列,b 、y 、c 成等差数列(x 、y 均不为0),则a cx y+=______. 17.定义max{,}a b 表示实数,a b 中的较大的数.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a =2(0),1,a a >=122max{,2}()n n na a n N a *++=∈,若20154a a =,记数列{}n a 的前n项和为n S ,则2015S 的值为___________.18.下图中的一系列正方形图案称为谢尔宾斯基地毯.在图中4个大正方形中,着色的正方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n a 的前4项,则数列{}n a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19.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12q =,若存在两项m a 、n a 12m n a a a =,则9m 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20.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2a =,且满足132n n a a +=+(*N n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设数列{}n a ,{}n b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数列{}n c 满足*,n n n c a b n =+∈N .(1)若2,3nnn n a b ==,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数列{}1n n c kc +-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证明:{}n c 不是等比数列.22.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记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数列{}2n a 的前n 项和为n T ,且232n n n T S S =+,*n N ∈.(1)求1a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有111n n b a +=-,求证:231321n b b b +++<23.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nn n a pa q +=+,(其中p 、q 为常数,*n N ∈).(1)若1p =,1q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2p =,1q =,数列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n T .证明:22n T n <+,*n N ∈. 24.已知数列{}n a 满足132a =,112n n a a -=-,2n ≥,*n N ∈.(1)证明:数列1{}1n a -为等差数列,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2n n n a c n =⋅,记数列{}nc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314n T ≤<. 25.在①420S =,②332S a =,③3423a a 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作答.问题: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b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4a b =,______,2138,34b b b =-=,是否存在正整数k ,使得数列1n S ⎧⎫⎨⎬⎩⎭的前k 项和34k T >?若存在,求k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26.已知数列满足递推关系,且10a =,121n n a a -=+.(1)求证:数列{}1n a +为等比数列; (2)设()1n n b n a =+,求数列{}n b 的项和n T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分别讨论20200S >和20210S >即可得答案. 【详解】当1q =时,2020120200S a =>,故10a >,20a >, 当1q ≠时,()202012020101a q S q-=>-,分以下几种情况,当1q <-时,10a <,此时210a a q =>; 当10q -<<时,10a >,此时120a a q =<, 当01q <<时,10a >,此时210a a q =>; 当1q >时,10a >,此时210a a q =>; 故当20200S >时,1a 与2a 可正可负,故排除A 、C . 当1q =时, 2021120210S a =>,故10a >, 20a >; 当1q ≠时,()202112021101a q S q-=>-,由于20211q-与1q -同号,故10a >,所以21a a q =符号随q 正负变化,故D 不正确,B 正确;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决时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类讨论公比的情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出首项及公比的情况即可确定第二项的符号,属于中档题.2.C解析:C 【分析】首先分析题目已知3a n+1+a n =4(n ∈N*)且a 1=9,其前n 项和为S n ,求满足不等式|S n ﹣n ﹣6|<1125的最小整数n .故可以考虑把等式3a n+1+a n =4变形得到111-13n n a a +-=-,然后根据数列b n =a n ﹣1为等比数列,求出S n 代入绝对值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对3a n+1+a n =4 变形得:3(a n+1﹣1)=﹣(a n ﹣1) 即:111-13n n a a +-=- 故可以分析得到数列b n =a n ﹣1为首项为8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所以b n =a n ﹣1=8×11-3n -⎛⎫ ⎪⎝⎭a n =8×11-3n -⎛⎫ ⎪⎝⎭+1所以181********n nnS n n ⎡⎤⎛⎫--⎢⎥ ⎪⎝⎭⎢⎥⎛⎫⎣⎦=+=-⨯-+ ⎪⎛⎫⎝⎭-- ⎪⎝⎭|S n ﹣n ﹣6|=n11-6-3125⎛⎫⨯< ⎪⎝⎭解得最小的正整数n=7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其中涉及到可化为等比数列的数列的求和问题,属于不等式与数列的综合性问题,判断出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是题目的关键,有一定的技巧性属于中档题目.3.A解析:A 【解析】分析:用余弦定理推论得222cos 2a c b B ac +-=.由222,,a b c 成等差数列,可得2222a c b += ,所以22222cos 24a c b a c B ac ac+-+==,利用重要不等式可得2221cos 442a c ac B ac ac +=≥=.详解:因为222,,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2222a cb += . 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2221cos 2442a cb ac ac B ac ac ac +-+==≥=当且仅当a c =时,上式取等号.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中项、余弦定理的推论、重要不等式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及转化能力.利用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判断能否取相等,不能相等时,应转化为函数求最值.4.C解析:C 【分析】由已知结合递推公式可求n a ,然后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21n S n n =-, 所以111a S ==,当2n ≥时,()()()12112343n n n a S S n n n n n -=-=----=-,111a S ==适合上式,故43n a n =-,因为173a a ka +=, ∴1259k +=, 解可得269k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数列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来了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5.C解析:C 【解析】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化简求得20210a a +=,进而得到20210,0a a ><,即可作出判定.详解:在等差数列{}n a 中,18130,35a a a >=,则113(7)5(12)a d a d +=+,整理得12390a d +=,即()()1119200a d a d +++=, 所以20210a a +=,又由10a >,所以20210,0a a ><,所以前n 项和n S 中最大是20S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性质,其中解答中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化简求得20210a a +=,进而得到20210,0a a ><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6.D解析:D由题意可得()()f x x R ∈的图像关于点()2,1对称,函数2xy x =-的图像也关于()2,1对称,然后利用对称性以及倒序相加法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函数()()f x x R ∈满足()()42f x f x -++=,∴()f x 的图像关于点()2,1对称,而函数2xy x =-的图像也关于()2,1对称, 设123n x x x x >>>>121224n n x x x x -∴+=+==⨯= 121212n n y y y y -+=+==⨯=令121nin i xx x x ==++∑,则111ni n n i x x x x -==++∑,()()()1211124n i n n n i x x x x x x x n -==++++∴+=∑,12ni i x n =∴=∑令121nin i y y yy ==++∑,则111ni n n i y y y y -==++∑,()()()1211122n i n n n i y y y n y y y y -=∴=+++++=∑,1ni i n y =∴=∑()13ni i i x y n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对称性应用,考查了倒序相加法求和,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中心对称点,属于中档题.7.D解析:D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得162512a a a a +=+=,再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因为等差数列{}n a 中, 23a =,59a =, 所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得162512a a a a +=+=, 所以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得()16666123622a a S +⨯===. 故数列{}n a 的前6项之和等于36.【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前n 项和公式,考查运算能力,是中档题.8.C解析:C 【分析】设塔的顶层共有1a 盏灯,第n 层的灯有n a 盏,则数列{}n a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可求得1a 的值,进而可求得塔的底层的灯的盏数7a . 【详解】设塔的顶层共有1a 盏灯,第n 层的灯有n a 盏,则数列{}n a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题意可知,一座7层塔所挂的灯的盏数为()71711212738112a S a -===-,解得13a =.因此,塔的底层的灯的盏数为6732192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基本量的计算,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9.B解析:B 【分析】本题先根据题意求出1x 、2x 、1y 、2y ,再写出点M 、N 的坐标并求MN k ,最后求直线MN 的方程即可. 【详解】解:∵1,1x ,2x ,7成等差数列,∴12121721x x x x +=+⎧⎨=+⎩,解得1235x x =⎧⎨=⎩,∵1,1y ,2y ,8成等比数列,∴12212181y y y y ⋅=⨯⎧⎨=⨯⎩,解得1224y y =⎧⎨=⎩ ∴点()3,2M ,()5,4N ,42153MN k -==- ∴直线MN 的方程:41(5)y x -=⨯-,即10x 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中项,等比中项,根据两点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基础题.10.C解析:C 【分析】根据数列是等差数列,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得313n n n S S a ---=,从而求得146n a -=,然后由121()()22n n n n a a n a a S -++==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322890138n n S S --=-=, 所以13138n a -=. 所以146n a -=.所以121()()1922822n n n n a a n a a S n -++====, 解得12n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1.A解析:A 【详解】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a 1+a 2+a 3+a 4+a 5=31,a 2+a 3+a 4+a 5+a 6=62, ∴q=2,∴a1(1+q+q 2+q 3+q 4)=31, 则a 1=1, 故an=2n−1. 故选A.12.A解析:A 【分析】由题意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的定义求解公差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12111213131030a a a a S S =++=-=, 则120a =,等差数列的公差121022212111a a d --===--. 本题选择A 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等差数列公差的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二、填空题13.【分析】由推得得到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得和进而得到再结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当时两式相减可得即令可得解得所以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则所以所以故 解析:1013【分析】由1n n a S +=,推得11(2)2n n a n a -=≥,得到数列{}n a 表示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求得n a 和 n S ,进而得到21n nnS a =-,再结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且满足1n n a S +=, 当2n ≥时,111n n a S --+=,两式相减,可得()11120n n n n n n a a S S a a ----+-=-=,即11(2)2n n a n a -=≥, 令1n =,可得11121a S a +==,解得112a =, 所以数列{}n a 表示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12nn a ⎛⎫= ⎪⎝⎭, 则11122111212nn n S ⎡⎤⎛⎫-⎢⎥ ⎪⎝⎭⎢⎥⎛⎫⎣⎦==- ⎪⎝⎭-,所以1122112nn n n n S a ⎛⎫- ⎪⎝⎭==-⎛⎫ ⎪⎝⎭, 所以()2939121239222(111)S S S S a a a a ++++=+++-+++()9102129211101312-=-=-=-.故答案为:1013. 【点睛】关键点睛:由1n n a S +=,利用1,1=,2n n n n S n a S S n -=⎧⎨-≥⎩,推得11(2)2n na n a -=≥从而证得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分析】先利用求出再利用时可知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出【详解】当时解得当时整理可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是正项数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判断考查和的关系属于中档题【分析】先利用11a S =求出1S ,再利用2n ≥时1n n n a S S -=-可知{}2n S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出10S . 【详解】 当1n =时,1111112S a a a ,解得11a =,11S = 当2n ≥时,11112nn n n nS S S S S ,整理可得2211n n S S --=,2n S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111n S n n ,{}n a 是正项数列,n S ∴=1010S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判断,考查n a 和n S 的关系,属于中档题.15.【分析】根据利用等差中项得到是等差数列然后由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详解】∵∴是等差数列又∴∴∴∴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等差中项以及裂项相消法求和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解析:1n n + 【分析】根据11211(2)n n n n a a a +-=+≥,利用等差中项得到1n a ⎧⎫⎨⎬⎩⎭是等差数列,然后由 1111(1)1n n a n n a n n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详解】∵11211(2)n n n n a a a +-=+≥, ∴1n a ⎧⎫⎨⎬⎩⎭是等差数列, 又11a =,212a =, ∴21111d a a =-=,∴1nn a ,1n a n=,∴1111(1)1n n a n n a n n +==-++⋅∴11111111 (1111)1223341n nS n n n n -+-+-++--=+=+=+. 故答案为:1nn + 【点睛】本题主要等差中项以及裂项相消法求和,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6.【分析】由题意可得出代入计算可得出的值【详解】由题意可得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求值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解析:2【分析】由题意可得出2b ac =,2a bx +=,2b c y +=,代入计算可得出a c x y +的值.【详解】由题意可得出2b ac =,2a bx +=,2b c y +=, ()()()()()222222224222a b c c a b ab ac bc a c a cab ac bc x y a b b c a b b c ab ac b bc ab ac bc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求值,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17.7254【分析】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由已知求出数列的前几项从中发现是以5为周期的再根据求得的值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当时因此是周期数列周期为所以不合题意当时同理是周期数列周期为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解析:7254 【分析】参数a 进行分类讨论,由已知求出数列的前几项,从中发现是以5为周期的,再根据20154a a =求得a 的值可得答案.【详解】 由题意34a a=,当2a ≥时,44a =,52a a =,6a a =,71a =,因此{}n a 是周期数列,周期为5,所以2015524a a a a ==≠,不合题意,当02a <<时,48a a=,54a =,6a a =,71a =,同理{}n a 是周期数列,周期为5,所以2015544a a a ===,1a =,1234518a a a a a ++++=,2015403187254S =⨯=.故答案为:7254.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问题,考查周期数列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常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可先按新定义求出数列的前几项(本题由12,a a 依次求出34567,,,,a a a a a ),从中发现周期性的规律,本题求解中还要注意由新定义要对参数a 进行分类讨论.解决新定义问题考查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即把新定义的“知识”、“运算”等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表示出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18.【分析】根据图象的规律得到前后两项的递推关系然后利用迭代法求通项并利用等比数列求和【详解】由图分析可知依次类推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8的等比数列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迭代法求通解析:817n n a -= 【分析】根据图象的规律,得到前后两项的递推关系,然后利用迭代法求通项,并利用等比数列求和. 【详解】由图分析可知11a =,218181a a =⨯+=+,23281881a a =⨯+=++, 依次类推,1288...1n n n a --=+++,数列{}18n -是首项为1,公比为8的等比数列,所以1881187n n n a --==-, 故答案为:817n n a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迭代法求通项,重点是得到前后两项的递推关系.19.【分析】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可得出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小值【详解】由于则即则由已知可得因此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 解析:2【分析】12a =可得出4m n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9m n-的最小值. 【详解】12a =,则214m n a a a =,即221121111124m n m n a a q a q a +---⎛⎫⋅=⋅= ⎪⎝⎭,则22m n +-=, 4m n ∴=-,由已知可得m 、n *∈N ,因此,()9994442m n n n n n -=--=+-≥=, 当且仅当3n =时,等号成立,所以,9m n-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20.【分析】根据递推公式构造等比数列求出再分组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结果【详解】由得因为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构造等比数列求解是解题关键解析:()11332n n +-- 【分析】 根据递推公式构造等比数列{1}n a +,求出n a ,再分组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由132n n a a +=+得113(1)n n a a ++=+,因为1130a +=≠,所以{1}n a +是首项为3,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11333n nn a -+=⨯=,所以31n n a =-,所以1233333n n S n =++++-3(13)13n n -=--()11332n n +=--. 故答案为:()11332n n +-- 【点睛】关键点点睛:构造等比数列{1}n a +求解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存在,2k =或3k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若数列{}1n n c kc +-为等比数列,则有()()()21211n n n n n n c kc c kc c kc +++--=-⋅-,其中2n ≥且*n ∈N ,将23n n n c =+代入上式,整理得1(2)(3)2306n nk k --⋅⋅=化简即可得出答案;(2)证{}n c 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2213c c c ≠⋅,验证其不成立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知,若数列{}1n n c kc +-为等比数列,则有()()()21211n n n n n n c kc c kc c kc +++--=-⋅-,其中2n ≥且*n ∈N ,将23n nn c =+代入上式,得()()()21122111123232323232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k k k ++++++--⎡⎤⎡⎤⎡⎤+-+=+-+⋅+-+⎣⎦⎣⎦⎣⎦, 即21111(2)2(3)3(2)2(3)3(2)2(3)3n n n n n n k k k k k k ++--⎡⎤⎡⎤⎡⎤-+-=-+-⋅-+-⎣⎦⎣⎦⎣⎦,整理得1(2)(3)2306n nk k --⋅⋅=,解得2k =或3k =.(2)设数列{}n a ,{}n b 的公比分别为,,p q p q ≠且,0p q ≠,11,0a b ≠, 则1111n n n c a pb q --=+,为证{}n c 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2213c c c ≠⋅,事实上()22222221111112c a p b q a p a b pq b q =+=++,()()()222222221311111111c c a b a p b q a p a b p q b q ⋅=+⋅+=+++,由于p q ≠,故222p q pq +>,又11,0a b ≠,从而2213c c c ≠⋅,所以{}n c 不是等比数列. 【点睛】方法点睛: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经常利用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通项公式法和前n 项和公式法经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用来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等比数列不能用来证明. 22.(1)11a =,12n n a ;(2)证明见解析.【分析】(1)已知等式中令1n =,可求得1a ,在232n n n T S S =+中用1n +代n ,然后两式相减,得出n a 的递推关系,从而可得其通项公式; (2)4n ≥时,由111212(2)2nn n ---=-11528n -≥⋅,用放缩法求出23n b b b +++后可证得不等式成立.【详解】(1)在232n n n T S S =+中令1n =得2211132a a a =+,因为10a >,所以11a =, 又由232n n n T S S =+①得211132n n n T S S +++=+②②-①得211113()()2n n n n n n a S S S S a ++++=-++,即211113()2n n n n n a a S S a ++++=++,因为10n a +>,所以1132n n n a S S ++=++③,于是有132(2)n n n a S S n -=++≥④,③-④得1133n n n n a a a a ++-=+,所以2n ≥时,12n na a +=, 又由222232T S S =+,即222223(1)(1)2(1)a a a +=+++,整理得22220a a -=,又20a >,所以22a =,所以212a a =. 所以12n na a +=,*n N ∈. 所以{}n a 通项公式为12n n a ;(2)由(1)111121n n n b a +==--, 4n ≥时,111112121222(2)22n nn n n n ------=⋅-=-11528n -≥⋅,所以118121152n n -≤⋅-, 所以23341118111()3715222n n b b b -+++<+++++ 11081110210313()2115422115212121n -=+-<+<+=.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由n S 的关系式求通项公式,考查数列不等式的证明.已知n S 的关系一般可用1(2)n n n a S S n -=-≥转化为n a 的递推式,然后求解.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在和不能直接求出时,可利用放缩法适当放缩后使得和能求出,从而证明不等式成立.23.(1)()*1(1)2nn a n N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1p =,1q =-,已知条件可得1(1)nn n a a +-=-,利用累加法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可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p =,1q =,121n n a a +=+,化简可得1121n n a a ++=+,通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21nn a n N =-∈,化简可得11212222n n n n a a +=+≤+-,放缩后,通过分组求和可证得结果. 【详解】(1)∵1p =,1q =-,∴1(1)n n n a a ++-=,即1(1)nn n a a +-=-,∴当2n ≥:12111221(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得1(1)12n n a a -+-=,∴11a =,∴1(1)2nn a --=,当1n =:11a =也符合上式,故()*1(1)2n n a n N --=∈(或1,0,n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 (2)∵2p =,1q =,∴121n n a a +=+,∴()1121n n a a ++=+,即1121n n a a ++=+,∴{}1n a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2nn a +=,即()*21nn a n N=-∈.又1112122122221112122n n n n n n n n a a +++--+===+≤+---, ∴11122221221212n n n T n n n -⎛⎫≤+=+-<+ ⎪⎝⎭-, 综上说述:()*22n T n n N <+∈.【点睛】方法点睛: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1)倒序相加:用于等差数列、与二项式系数、对称性相关联的数列的求和. (2)错位相减: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积数列的求和 (3)分组求和:用于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和或差数列的求和.(4)裂项相消法:用于通项能变成两个式子相减,求和时能前后相消的数列求和. 24.(1)证明见解析,21n n a n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表示出1111111n n n n a a a a -----=-=,然后代入11111n n a a ----计算可得1,所以证明出数列1{}1n a -是等差数列,求出首项,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计算;(2)表示出1211(1)22(1)2n n n nn c n n n n -+==-⋅+⋅⋅+⋅,然后利用裂项相消法计算前n 项和n T ,再判断出数列的单调性,即可证明. 【详解】 (1)当132a =时,因为112n n a a -=-,1111111n n n n a a a a -----=-=,所以11111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所以数列1{}1n a -为首项为111a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132a =,1121a =-,所以111n n a =+-,解得21n n a n +=+. (2)因为21n n a n +=+,所以1211(1)22(1)2n n n n n c n n n n -+==-⋅+⋅⋅+⋅. 所以121n n n T c c c c -=++⋅⋅⋅++1121111111112222322(1)2(1)2n n nn n n -=-+-+⋅⋅⋅+-=-⋅⋅⋅⋅+⋅+⋅, 即11(1)2n nT n =-+⋅,显然1n T <,另一方面,111111121(1)0(1)222(1)2(1)2n n n n n n nn T T n n n n n n ---+-=---=-=>+⋅⋅⋅+⋅⋅+⋅,故数列{}n T 是递增数列,所以134n T T ≥=,因此,314n T ≤<. 【点睛】常见的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1)倒序相加:用于等差数列、与二项式系数、对称性相关联的数列的求和. (2)错位相减: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积数列的求和. (3)分组求和:用于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和或差数列的求和. (4)裂项相消:用于通项为分式形式的数列的求和.25.选①k 的最小值为4;选②k 的最小值为4;选③k 的最小值为3; 【分析】先由条件求出11162n n b -⎛⎫=⨯ ⎪⎝⎭,得出142a b ==,若选①可得2d =,则2n a n =,从而1111n S n n =-+,由裂项相消法求出k T ,可得答案;若选②可得12a d ==,所以2n a n =,一下同选①;若选③可得43d =,从而131142nS n n ⎛⎫=⨯- ⎪+⎝⎭,由裂项相消法求出k T ,可得答案. 【详解】设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为q ,由2138,34b b b =-= 所以18b q =,则8384q q -⨯=,解得12q =或23q =-(舍) 则1816b q ==,所以11162n n b -⎛⎫=⨯ ⎪⎝⎭则142a b == 若选① 由4143486202S a d d ⨯=+=+=,则2d = 所以2n a n =, 则212nn a a S n n n +=⨯=+ 所以()111111n S n n n n ==-++ 则1211111111122311n n n T S S S n n n ⎛⎫⎛⎫⎛⎫=+++=-+-++-= ⎪ ⎪ ⎪++⎝⎭⎝⎭⎝⎭由314k k T k =>+,则3k >,由k 为正整数,则k 的最小值为4. 若选② 由332S a =,即()11323222a d a d ⨯+=+ ,可得12a d == 所以2n a n =,一下同选①.若选③ 由3423a a b -=,可得()()113238a d a d +-+=,即43d = 所以()()14222233n n n S n n n -=+⨯=+ ()1313112242n S n n n n ⎛⎫=⨯=⨯- ⎪++⎝⎭ 12111311111311111432424212n n T S S S n n n n ⎡⎤⎛⎫⎛⎫⎛⎫⎛⎫=+++=⨯-+-++-=+-- ⎪ ⎪ ⎪ ⎪⎢⎥+++⎝⎭⎝⎭⎝⎭⎝⎭⎣⎦所以93118412n T n n ⎛⎫=-+ ⎪++⎝⎭所以9311124438k k k T ⎛⎫-+ ⎪++⎭>⎝=,即111122k k +<++,也即240k k --> 解得k >23<<,又k 为正整数,则k 的最小值为3.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以及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所要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裂成两项的差,即1111n S n n =-+,131142n S n n ⎛⎫=⨯- ⎪+⎝⎭,注意裂项和的系数和求和时相抵消的项以及最后余下的项,属于中档题.26.(1)证明见解析;(2)()12+1nn T n =-⋅.【分析】(1)由121n n a a -=+及等比数列定义得到11121n n a a +-++=即可证明; (2)由(1)知112n n a -+=,所以12n n b n -=⋅,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n b 的项和n T .【详解】解:(1)由121n n a a -=+,即()1121n n a a -+=+, 所以11121n n a a +-++=, 所以数列{}1n a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112n n a -+=,所以()112n n n b a n -=+=⋅.所以01211222322n n T n -=⨯+⨯+⨯++⋅,①则12321222322n n T n =⨯+⨯+⨯++⋅,②由①②得0121121212122n n n T n --=⨯+⨯+⨯++⨯-⋅()12212112n n n n n -=-⋅=---, 所以()121nn T n =-⋅+.【点睛】方法点睛:根据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三个常见方法:(1)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1()n n a a f n +=+的数列,通常采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其通项公式;(2)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1()n na f n a +=的数列,并且容易求数列()f n 前n 项的积时,采用累乘法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3)对于递推关系式形如1(0,1,0)n n a pa q p q +=+≠≠的数列,采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建模应用引路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 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规划,本年度 1 投入 800 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5,本年度当地旅 游业收入估计 400 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 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 . 4
第一年旅游业收入为 400 万元, 1 第二年旅游业收入为 400(1+ )万元, 4 1 n-1 第 n 年旅游业收入为 400(1+4) 万元. 所以 n 年内的旅游业总收入为 1 1 n-1 bn=400+400(1+ )+„+400(1+ ) 4 4 5n =1 600(4) -1 600(万元).
[答案] D
[解析] ∴a1=2.
第二章 2.5 第1课时
B.-1 D.2
a1[1--25] ∵S5=22,q=-2,∴ =22, 1--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
设{an}是任意等比数列, 它的前 n 项和、 前 2n 项和与前 3n 项和分别为 X、Y、Z,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X+Z=2Y C.Y2=XZ
[解析]
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项数为 2n,
170 则有 S 偶=qS 奇⇒q= =2, 85 a11-q2n 又 S2n=S 偶+S 奇⇒ =85+170, 1-q ∴22n-1=255, ∴2n=8. 故这个数列的公比为 2,项数为 8.
第二章
2.5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等比数列前n 项和
教学目标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n S 的求解,分1=q 和1≠q 两种情况,注意讨论.
(2)等比数列共有5个量,知三求二.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1(1≠--=q q q a S n n 可化为)1(1111≠⋅---=q q q
a q a S n n , 可知,若A Aq S n
n -=(0≠A ),则{}n a 为等比数列. (2){}n a 为等比数列,则n S ,n n S S -2,n n S S 23-成等比数列(其中n S ,n n S S -2,n n S S 23-各项均不为0).
(3)若等比数列{}n a 共有2n 项,则q S S =奇偶
.
(4){}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对任意的*∈N n m ,有p m m p m S q S S +=+.
(5){}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n T 为数列的前n 项之积,则
,...,,232n n n n n T T T T T 成等比数列. 二、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应用.
例1:设)(2
...222)(1374*+∈++++=N n n f n ,则)(n f =__________.
练1: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811=a ,165=a ,求它的前5项和.
例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a n =,等比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为n n b 2=,求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n S .
例3:在等比数列{}n a 中,公比2=q ,前2012项的和902012=S ,则__________...2012642=++++a a a a
练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m S ,302=m S ,求m S 3.
作业:等比数列{}n a 的前6项和216=S ,且14a ,22a ,3a 成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