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错题+解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错例一:一辆吉普车限载4人,运送298名运动员,至少需要()辆车。

错误:74辆分析:学生没有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本题,认为商即是答案,而忽略了余下的2人。

提示:本题是除数是一位数当中的一道练习,学生能写出这个答案说明他们对于除法计算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在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查或教师质疑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1)当学生说至少是74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验算一下,74辆吉普车一共载走了多少人,这时学生会发现只能载296人,那还有2人怎么办?也应该要一辆吉普车,从而得出答案是75辆。

(2)教师也可以反问学生,在计算时是否是整除?这时学生肯定会注意余数2,那对于余下的2人怎么办?从而得出还要加一辆车。

错例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错误:周长100厘米或120厘米分析:学生出错有两中情况一是空间观念有限,不知从何下手;二是审题不清,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提示:对于空间观念有限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画简易图,使抽象的图形尽量变得直观。

对于审题不清的小马虎我们在平时练习中教他们读题时,多圈关键字。

比如此题中的“正方形”,这样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会有所进步小数减法错题分析一、小测内容:(1)5.9+4.7 (2)5.3+4.7 (3)4.2-3.5(4)9-5.8 (5)4.5-3.7二、错题分析:1、竖式的得数忘记写小数点。

2、减法算成加法。

3、相同数位没对齐。

4、计算方法还没掌握。

本次错题是在学习了小数减法的算法后的第二节练习课学生在计算时所出现的错题类型。

具体情况如下:针对以上情况,我又设计了一节小数加减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有这几步:一、分析小测错题情况。

(5分钟)二、游戏:对手大比拼。

(25分钟)规则:同桌进行,每人各抽两张数卡组成一个小数,并计算它们的和与差(要写横式与竖式),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得一个红星,看谁的红星最多。

小学数学试卷出题错误示范

小学数学试卷出题错误示范

一、题目:计算下列各题1. 8 + 5 × 2 = 262. 12 ÷ 4 + 3 = 73. 20 - 5 × 2 = 104. 6 × 7 ÷ 3 = 145. 15 + 8 × 2 = 40二、分析以上五道题目均为小学数学试卷中的计算题,然而,这些题目均存在出题错误。

以下是具体分析:1. 第一题:8 + 5 × 2 = 26分析:按照数学运算顺序,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因此,正确的计算过程为:5 × 2 = 10,8 + 10 = 18。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18,而非26。

2. 第二题:12 ÷ 4 + 3 = 7分析:按照数学运算顺序,应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因此,正确的计算过程为:12 ÷ 4 = 3,3 + 3 = 6。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6,而非7。

3. 第三题:20 - 5 × 2 = 10分析:按照数学运算顺序,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因此,正确的计算过程为:5 × 2 = 10,20 - 10 = 10。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10,而非10。

4. 第四题:6 × 7 ÷ 3 = 14分析:按照数学运算顺序,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除法运算。

因此,正确的计算过程为:6 × 7 = 42,42 ÷ 3 = 14。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14,而非14。

5. 第五题:15 + 8 × 2 = 40分析:按照数学运算顺序,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因此,正确的计算过程为:8 × 2 = 16,15 + 16 = 31。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31,而非40。

三、总结以上五道题目均为小学数学试卷中的计算题,然而,这些题目均存在出题错误。

出题错误可能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惑,甚至产生错误的认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错题集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错题集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错题集解析【题目描述】一千万零一百美元。

写作:()【错例】写作:1000100【错误分析】读法和写法上有不同,读作的时候一个数中间数位的零不管有多少个都只读一个零,学生对写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没有分级再读【解决方案】让学生对文字也进行分级,找到万字,再写数。

【题目描述】把3米长的绳子剪4次,剪成相等的长度,则()。

A、每段占3米的1/4B、每段是1米的3/5C、每段是全长的3/5D、每段是3/4米【错例】很少同学选择B,【错误分析】剪4次,其实剪了5段,这和锯木头的规律是一样的。

【解决对策】学生之所以会做错,主要与他们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脱节,完全意识不到建四段是得到了五节儿,因此要强调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题目描述】一堆煤重75吨,运煤队一次可运20吨,运完这些煤需要多少次?最后一次运了多少吨?【典型错例】75 20=3(次)……15(吨)答:运完这些煤需要3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错因分析】同学们有余数的除法学的还不错,解题的主要步骤能很快就知道了,但很多同学没有理解“运完”这个概念,还有可能就是把解题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最后一次运的重量上,而忽视了次数。

这里不单单是要计算75吨里面有几个20吨,还要把剩下的那不满20吨的15吨也要消耗一次去运,这样才能“运完”,否则总会剩下15吨没运。

所以,如果有余数,要在除法的商上再加1次。

【解决对策】同学们在做题中要充分理解题意,充分明白问题中的每一个词,否则就可能掉进陷阱。

对于这种求把一整堆分成小部分的份数,一定要看清是不是要考虑不满足条件的剩下部分。

正确解题过程:75 20=3(次)……15(吨)3 + 1=4(次)答:运完这些煤需要4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题目描述】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典型错例】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错因分析】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很明显是同学定义没有记清,或者是对定义还不理解,缺少空间想象力,对平面认识不够,只能认识到一个平面。

小学数学考试中错误率较高的几种典型题

小学数学考试中错误率较高的几种典型题

小学数学考试中错误率较高的几种典型题在数学考试中,学生题目做错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楚而做错;有的因为知识负迁移而做错;有的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有的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做错;下面就结合小学高段数学里错误率较高的几个典型错题,从概念不清、知识负迁移、粗心大意三方面来进行易错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概念理解不清楚(一)计算题500÷25×4 34-16+14=500÷(25×4) =34—30=500÷100 =4=5错误率:46.43%;35.71%;错题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

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14.4-4.4÷0.5;7.5÷1.25×8;36.4-7.2+2.8。

(二)判断题1.3/100吨=3%吨⋯⋯⋯⋯⋯⋯⋯⋯⋯⋯⋯⋯⋯⋯⋯⋯⋯⋯⋯⋯(√)错误率:71.43%错题原因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

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小学数学易错题分析与对策

小学数学易错题分析与对策

小学数学易错题分析与对策在数学作业中,学生题目做错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楚而做错;有的因为知识负迁移而做错;有的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有的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做错;下面小编就结合小学高段数学里错误率较高的几个典型错题,从概念不清、知识负迁移、粗心大意三方面来进行易错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概念理解不清楚(一)计算题500÷25×4 34-16+14 =500÷(25×4)=34—30 =500÷100 =4=5错误率:46.43%;35.71%;错题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

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14.4-4.4÷0.5;7.5÷1.25×8;36.4-7.2+2.8;(二)判断题1 、3/100吨=3%吨⋯⋯(√ )错误率:71.43%错题原因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

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 )错误率:64.29%错题原因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必看小学数学常见错误题与解析

必看小学数学常见错误题与解析

必看小学数学常见错误题与解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错误题。

这些错误题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惑,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常见的错误题进行分析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数学运算错误1. 例题:97 - 79 = ?解析:这是一个减法题,正确的运算步骤是首先对十位数进行相减,再对个位数进行相减。

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18。

2. 例题:5 × 3 + 2 = ?解析:这是一个乘法与加法运算结合的题目,按照数学运算的优先级,应先计算乘法,再进行加法运算。

所以,正确的答案应为 17。

二、位值概念错误1. 例题:924 中的百位数是?解析:位值概念是指数的位置所代表的位数,百位数是位于十位数和千位数之间的数。

因此,在924中,百位数是2。

2. 例题:835 中的个位数是?解析:个位数是指数的位置所代表的位数,是最右边的一位。

所以,在835中,个位数是5。

三、数学运算性质错误1. 例题:3 × (5 + 2) = 3 × 5 + 3 × 2解析:这是一个乘法分配律的题目,在乘法分配律中,乘法可以分别作用于加法中的每一个数。

所以,正确的计算结果应为 3 × (5 + 2) = 21,而不是 3 × 5 + 3 × 2 = 21。

2. 例题:75 - 40 + 15 = 50解析:这是一个加减法结合的题目,按照数学运算的优先级,应先计算减法,再进行加法运算。

所以,正确的计算结果应为 75 - 40 + 15 = 50,而不是 75 - 40 + 15 = 50。

四、题意理解错误1. 例题:小明身上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5元,还剩下7元,这是对还剩金额的理解错误。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小明身上原本有10元钱,买书花了5元,所以还剩下的应该是5元,而不是7元。

小数除法典型错题

小数除法典型错题

小数除法典型错题1. 题目示例- 计算1.26÷0.28。

2. 错误解法及解析- 错误解法:- 有些同学可能会这样计算:将除数0.28变成整数28,被除数变为126,然后计算126÷28 = 4.5,但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商的小数点可能会点错位置,比如点成45。

- 解析:- 根据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时,要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除数0.28扩大100倍变为28,被除数1.26也要扩大100倍变为126。

在计算126÷28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商为4.5。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这里被除数126是由1.26扩大100倍得到的,所以商4.5的小数点要与1.26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1. 题目示例- 计算0.56÷0.7。

2. 错误解法及解析- 错误解法:- 部分同学可能会直接用56÷7 = 8,得到商为8,忽略了被除数0.56的整数部分0小于除数0.7,商应该是小于1的数。

- 解析:- 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小于除数时,商的整数部分应该是0。

把0.56÷0.7转化为5.6÷7(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计算5.6÷7 = 0.8。

1. 题目示例- 计算1.3÷0.03。

2. 错误解法及解析- 错误解法:- 按照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除数0.03变为3,被除数变为130,计算130÷3 = 43·s·s1,有些同学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 解析:- 在小数除法中,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这里130÷3 = 43·s·s1,余数1后面添0变成10继续除以3,得到1.3÷0.03 =43.33·s(结果是循环小数)。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典型错题分析这是口算除法练习课后的课堂作业,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这是一道典型的植树问题,但是作为这个内容的教学却在四年级的下册。

◆典型错题题目:198÷40的商最接近( )A、4B、5C、40D、50学生错解:选A◆原因分析1.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竟然有不少学生选A.起先我认为学生可能是乘法口诀出现错误,如他把198看成200后,用商不变性质20÷4,脑子中出现“四五二十”,因为口诀中“四”在前,所以很快选了A。

2.学生真实的想法。

但事后访谈却不是如此,原来学生在“实算”,即198÷40=4……38,商是4余数是38,因为没有学过小数除法,学生把这道题的商就认定是是4,所以最接近的当然选4.◆教学建议1.学生估算意识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如果此题放在估算题中,他肯定会说是约等于5,而在上题中却错了,说明他是为估算而估算的。

所以教师要加强估算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的估算的价值与目的所在,2.同时针对上题,教师可有意识引导商的本质,如198÷40,可以想象是把198元钱平均分给40名小朋友,每人得到4元,余38元,余下的38元再分的话,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因为学生已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很多人会说是4.8,4.9等。

在说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估算意识的培养,至此让学生沟通题目中的“商”的真正含义和估算的意义所在。

◆典型错题:有一个4米长的舞台,沿着台前的一边每隔50厘米摆1盆花,一共要多少盆花?学生错解:4米=400厘米400÷50 =8(盆)答:一共要8盆花。

◆原因分析:1.学生受以前解题方式的思维定势,简单地用总数去除以每份数就得出了花的盆数。

2.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一般题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这里就要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抓捕有用的数学信息。

这里从图中已经很明确地可以看出这是两端都种的典型的植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