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方案

隧道通风方案
隧道通风方案

铁程管-04a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二)工程名称: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施工合同段:ZD-1标编号:

新建杭黄铁路先期段HHXQZQ-1标闻家斜井施工通风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杭黄铁路

闻家斜井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闻家斜井施工通风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工程杭州至黄山铁路天目山隧道设计图

2、《新建铁路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暂行规定》

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二、施工通风设计标准

1、隧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百分含量计不得小于20%。

2、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浓度为4mg。

3、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①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②二氧化碳,按体积百分含量计不得大于0.5%;

③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4、隧道内气温不得大于28℃。

隧道内要求的瓦斯报警标准为0.5%,按瓦斯计算通风量时,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将洞内各点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通风量计算时采用这一标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1m/s,以此风速校验通风量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三、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1、象山隧道三工区为瓦斯工区,因斜井采用有轨运输方式、正洞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根据施工条件采用独头压入式施工通风方式,还可利用左右线之间的横通道局部采用射流通风来增大隧道内的风速。

2、各瓦斯开挖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两个工作面之间不串联通风。

3、采用防静电、阻燃型风管,隧道内采用防爆型通风机,并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

5、在隧道断面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直径风管配大风量通风机,以减少能耗损失。

6、风量计算时考虑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四、瓦斯及剩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述

2008年1月15日,2#斜井出现不明气体燃烧,经检测瓦斯浓度为0.32%,根据2008年2月份对2#斜井掌子面进行的瓦斯检测结果及测风记录,2#斜井隧道掌子面检到的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4m3/min,最小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m3/min,斜井总回风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98m3/min。后经福建省煤堪院、中国地质大学进行瓦斯检测、分析,以及铁四院专家会审,确定2#斜井为瓦斯工区。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计划,2#斜井出口方向2010年10月30日实现贯通,即瓦斯工区施工时间为21.5个月。

五、通风方案

1、总体施工方案

象山隧道2#斜井采用压入式通风,并充分利用横通道安设通风机进行通风。根据剩余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斜井井口共安设4台2×110KW轴流风机供洞内左、右线进出口方向4个开挖作业面施工通风,并备用2台,(总计6台风机);横通道(10#、11#、11#a、12#、13#、14#)处左、右线共设置12台2×55KW轴流风机加强通风;4个模板台车处各设1台30KW局扇,考虑1台备用,共5台; 每个综合洞室、气水分离室(共35个)各安装1台5.5KW防爆局扇, 考虑5台备用,共40台防暴局扇;考虑洞内通风条件,为确保洞内风速达到1m/s以上,防止瓦斯聚集,洞内每500米安设1台55KW射流风机加快洞内循环,左、右洞共安设10台射流风机,另外考虑2台备用,共有55KW射流风机12台;风管采用阻燃、抗静电风管。

2、风量和风阻计算

2.1、施工通风所需风量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洞内允许最小风速、一次性爆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内燃机械设备总功率和瓦斯涌出量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控制风量。

2.2、主要计算参数

洞内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按25人/工作面考虑;

洞内允许最小风速V min=0.25m/s;

洞内每人应供应新鲜风3m3/min;

内燃机械设备作业供风量3m3/(min·KW);

风管平均百米漏风率为0.015,风管摩阻系数为0.02;

瓦斯涌出量按高、低瓦斯工区分界点0.5m3/min计算。

2.3、风量计算结果

①按人数计算风量时所需要风量为75 m3/min;

②按最小风速计算风量时所需要风量为900m3/min左右;

③按开挖面爆破排烟所需风量计算所需风量为800m3/min左右;

④按掌子面内燃机械作业所需风量计算为1050m3/min左右;

⑤按瓦斯涌出量计算为200m3/min左右。

从计算结果可知控制风量为1050m3/min左右。

2.4、阻力计算及设备匹配

通风阻力则因选择的风管直径和风机型号以及送风距离的不同会有很大差距,这里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三工区选择直径1800㎜的通风管和220kw风机,其通风阻力表达式如下(Q f为风机出口风量):当送风距离L=1000m时,通风阻力H=1.13Q f2,供风量为2800m3/min,风管出口风量为2280m3/min;

当送风距离L=2000m时,通风阻力H=1.88Q f2,供风量为2550m3/min,风管出口风量为1700m3/min;

当送风距离L=2500m时,通风阻力H=2.06Q f2,供风量为2300m3/min,风管出口风量为1575m3/min。

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本风机和风管配置的最长送风距离2500m时,风量均在控制范围以内,三工区的最长送风距离也在2500m左右,所以风量和风压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3、通风设备选择及配置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三工区轴流风机选择了SDF(C)-No12.5型通风机,风管选择了便于装卸和维修的PVC拉链式软风管,直径为Ф1800㎜,射流风机选择了SSF- No 10型射流风机。

各通风设备的性能参数和配置数量见表1:

表1主要通风设备参数表

六、施工通风布置

正洞施工进入瓦斯阶段,在斜井隧道口布置四台SDF(C)-No12.5型轴流风机各配一道Ф1800㎜通风管路向开挖工作面压入式送风,大、小里程方向共四个开挖工作面分别采用一道独立的通风管路送风。布置图如下。

七、辅助施工通风措施

因为2#斜井为瓦斯工区,隧道开挖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较多,会对施工产生很大危害,这都需要大的通风量来保证安全,因此要采用辅助通风技术措施。主要是利用辅助通风措施消除一些污染源,减少送风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

1、利用空气引射器进行局部通风,以消除有害气体的局部聚集。空气引射器以高压风为动力,引射风量40~50m3/min,引射距离10~20m,可用于驱散聚积的瓦斯。

2、利用水幕降尘器降低爆破烟尘、粉尘、煤尘,溶解部分易溶于水的有害气,消除爆破火焰。水幕降尘器属压气型喷雾装置,具有喷水颗粒细,产雾量大,射程较远,能够封锁整个隧道断面。爆破前开启水幕降尘器,除可降尘和吸收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S02、NH3等)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爆破产生的温度,消除可燃气体燃烧现象。

八、施工通风管理

1、由专业队伍进行现场施工通风管理和实施,风管安装必须平、直、顺,通风管路转弯处安设刚性弯头,并且弯度平缓,避免转锐角弯,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并且要加强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

2、必须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通风效果和瓦斯涌出状况进行检测,测定气象参数、风速、风量、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参数,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机的运行状态。

管道通风监测:用1.3m比托管、U型压力计以五环10点法测试管道

全压和静压,用1.3m比托管、DGM-9型补偿式微压计测试通风管内风的动压。

通风量监测:与管道通风测点相同截面用电子风速仪以9点法测试风速、风量。

气象条件测试:用数字式温度计测试管道内、外气温,用空盒气压表、干湿球温度计测试巷道内各点气压的湿度值。

隧道内炮烟及有害气体含量测试:用P-5型数字粉尘计自动记录各测点烟尘每分钟浓度值。TX2000测隧道内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浓度。用比测管测隧道内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的浓度。通风检测设备见表2。

表2 通风检测设备

3、必要时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对通风系统作局部调整,必须保证洞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气温不得高于28℃、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min后分别降到62.5mg/m3和5mg/m3以下,

以满足施工需要。

4、风机必须配有专业风机司机负责操作,并作好风机运转记录。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对施工的要求:

a. 为了保证通风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必须为通风机提供合适的供电设备,按规定要配备双回路电源。

b. 加强日常通风检测,保证足够的风量和风压,并且要爱护通风管路,避免对通风管路的破坏,降低漏风率。

c. 洞口风机需要安设在距离洞口30m以外的上风向,避免发生污风循环;风管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10m。

d. 因为所选择的风管直径较大,必须保证隧道断面有足够的净空,避免过往车辆和机械刮破风管而影响施工。

九、防止瓦斯事故的措施

1、防止瓦斯聚积

由于2#斜井工区的瓦斯涌出量的不确定性,瓦斯涌出量要经超前探测才能确定,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加强通风和瓦斯检测来防止瓦斯积聚,施工通风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通风管出口距开挖面较远供风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应及时接长通风管以消除瓦斯积聚。

②通风管漏风严重供风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破损的通风管,减少漏风增加出口风量以消除瓦斯积聚。

③通风量设计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修改通风设计,增加一路风管,改善通风效果以消除瓦斯积聚。

④水幕降尘器降尘降温防瓦斯,水幕降尘器具有喷水颗粒细,产雾量大,能够封锁整个隧道断面,除降尘外还可以吸收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

⑤瓦斯集中涌出风流流动速度低造成瓦斯积聚时,使用空气引射器加快风流速度驱散瓦斯。根据具体瓦斯涌出情况随时调整引射器出口方向,作到“哪高吹哪”,彻底消除瓦斯积聚。

2、瓦斯积聚处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当检测到瓦斯超限或放炮后瓦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根据检测数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①人员严禁进入超限区,采用变风量送风的方法控制进风量,逐步排出超限瓦斯。变风量送风的方法可以把风管接头的拉链拉开,通过改变接合缝隙的大小调节送风量,还可以在风管上捆上绳子,通过收紧或放松绳子调节送风量。

②排放瓦斯时,瓦检员在回风风流中经常检查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减少送风量,确保洞内排出的瓦斯不超标。

③排放瓦斯时,要检测风机处的瓦斯浓度,防止产生污风循环。

④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30min内没有变化后,才能恢复通风机正常通风。

⑤恢复正常通风后,对断电区内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查,证实完好后,方可恢复送电正常施工。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 2 计算参数...................................................................................................................................- 1 - 2.1 通风计算基础参数........................................................................................................- 1 - 2.2 工程量划分....................................................................................................................- 1 - 3 风量计算及通风方式确定.......................................................................................................- 2 - 3.1 开挖面风量计算............................................................................................................- 2 - 3.2 通风方式确定及风机供风量计算结果........................................................................- 3 - 4 设备配置...................................................................................................................................- 4 - 4.1 天坪隧道各工区通风设备配置....................................................................................- 4 - 4.2 通风阻力计算及设备匹配验证....................................................................................- 5 - 4.3 进口、斜井段主扇风机匹配验证............................................................................. - 12 - 5 通风布置................................................................................................................................ - 12 - 5.1 进口段通风布置......................................................................................................... - 12 - 5.2 斜井段通风布置......................................................................................................... - 15 - 5.3 横洞段通风布置..........................................................................................................- 17 - 5.4 出口段通风布置......................................................................................................... - 19 - 5.5 风管布置对辅助坑道断面的要求..............................................................................- 20 - 6 质量保障措施........................................................................................................................ - 21 - 6.1通风管理 ..................................................................................................................... - 21 - 6.1.1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 - 21 - 6.1.2 机构和人员 ..................................................................................................... - 21 -

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 1 、通风设计依据 ............................................................ 1... 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1... 1 、工程概况............................................................... 1... 2 、地形、地貌 ............................................................. 1... 3 、地层岩性................................................................ 2... 4 、水文地质条件 ............................................................ 2... 三、通风设计标准................................................................. 2... 四、通风设计的原则............................................................... 3... 1 、通风系统................................................................. 3... 2 、通风设备................................................................. 4... 五、通风方案..................................................................... 4... 5.1 风量和风压计算 ........................................................... 4... 5.2 风机选型 ................................................................. 6... 六、施工通风检测................................................................. 6... 1 、风速测定.................................................................................. 7.. . 2 、风速测定要求.................................................................................. 7.. . 3 、用机械式风表测量隧道平均风速步骤 ........................................ 8.. 4 、隧道通风量计算 ......................................................... 1..0

公路隧道通风

公路隧道通风。汽车排出的废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碳氢化合物(HC),亚硫酸气体(SO:)和烟雾粉尘,造成隧道内空气的污染。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用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一氧化碳的浓度至卫生标准,即可使其他因素处于安全浓度。 隧道通风方式的种类很多,按送风形态、空气流动状态、送风原理等划分如图5.33所示: 图5.33 隧道的通风方式分类 ①自然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不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是利用存在于洞口间的自然压力差或汽车行驶时活塞作用产生的交通风力,达到通风目的。但在双向交通的隧道,交通风力有相互抵消的情形,适用的隧道长度受到限制。由于交通风的作用较自然风大,因此单向交通隧道,即使隧道相当长,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②射流式纵向通风。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排出污染空气的方式。射流式纵向通风是将射流式风机设置于车道的吊顶部,吸人隧道内的部分空气,并以30m/s左右的速度喷射吹出,用以升压,使空气加速,达到通风的目的,如图5.34所示。射流式通风经济,设备费少,但噪声较大。 ③竖井式纵向通风。机械通风所需动力与隧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长隧道中,常常设置竖井进行分段通风,如图5.35所示。竖井用于排气,有烟囱作用,效果良好。对向交通的隧道,因新风是从两侧洞口进入,竖井宜设于中间。单向交通时,由于新风主要自人口一侧进入,竖井应靠近出口侧设置。 图5.34 射流式纵向通风图5.35 竖井式纵向通风 ④横向式通风。横向式通风,如图5.36所示。风在隧道的横断面方向流动,一般不发生纵向流动,因此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隧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该通风方式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和处理烟雾。但需设置送风道和排风道,增加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

(完整版)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根据设计图纸、以往类似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隧道通风方案。 1.1 通风设计依据 ⑴《蒙华铁路MHSS-4标设计施工图》; ⑵《铁路隧道技术规范》(TB10003-2005); 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TZ204-2008); 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MHSS-4标段起讫里程DK691+361.53~DK716+850.00,全长25.488km,包括城烟隧道1座,崤山隧道1座、渡槽1座、框架涵1座,路基土石方21975.95施工方,无碴道床50.921km。 崤山隧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灵宝市寺河乡及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进口位于灵宝市寺河乡城烟村附近,右侧有 G209国道通过;出口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车家岭附近,位于S323省道边。部分山区有乡间水泥路通过,仅局部地段交通较为便利,其余地方通行仍较困难。本隧道起止里程为DK694+053 (YDK694+045)~DK716+804(YDK716+816),为两条单线隧道,左线隧道全长

隧道通风方案设计,通风计算

蒙河铁路屏边隧道斜井 通风方案 1、工程概况 屏边隧道全长10381m,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为单线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20.2‰(坡长9025m)、-10‰(坡长650m)及-1‰(坡长706m),最大埋深660m。 屏边斜井位于隧道线路右侧,斜井与正洞隧道中心线交汇点里程为D ⅡK66+300,斜井与线路中线蒙自方向夹角80°,井口里程为XDK1+218,水平长度1218m,综合坡度为85‰。本斜井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断面净空尺寸5.6m(宽)×6.0m(高)。斜井施工任务为斜井1218m(XDK0+000~XDK1+218),平导1735.29m(PDK66+294.71~PDK68+030),辅助正洞4165m (DⅡK63+835~DⅡK68+000),其中出口方向为1700m(DⅡK66+300~DⅡK68+000),进口方向2465m(DⅡK63+835~DⅡK66+300)。 2、通风控制条件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及安全标准: 隧道内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 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为NO2)5mg/m3以下。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超过28℃,洞内噪声不大于90dB。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的初衷是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事情之后再想解决办法。我们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1一般要求 1.1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的隧道应设置通风控制系统。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宜以自动控制方式为主,辅以手动控制方式;二级、三级及四级公路隧道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或手动控制方式。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的目的是以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为前提,通过及时对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需要控制通风设备。同时,通风控制是实现隧道通风系统节能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间及数量,达到节能目的。 1.2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方案应根据采用的通风方式,分别针对正常运营工况、火灾及交通阻滞等异常工况、养护维修工况等通风需求制订。 条文说明设计阶段,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工况所需的风机数量、运行方式等提出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案及策略,包括各工况下 第1页共5页

的风机数量、风机组合方式、风机的正转或反转,以及火灾工况下的 排烟、救援方案等,以便于监控系统设计人员按通风系统的运营要求设置相应的设施及编制控制软件等,从而满足隧道内污染空气的通风标准,并实现经济运行。 1.3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控制。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联合使用,形成有效、可靠、及时的控制系统,满足隧道在各种情况,尤其是紧急情况、火灾工况下的风机启停要求等。 1.4风机控制应设定相应于隧道运营需求的风量级档。风量级档划分不宜过细,并应充分考虑运营动力消耗与风机运行时间。当隧道通风系统中有轴流送风机、轴流排风机与射流风机时,应针对各种风机确定合理的组合风量级档。 条文说明一般来说,风机(含排风机、送风机、射流风机)的叶片转速可以无级改变其输出风量,但如果按无级控制或级档分得过细,对隧道而言,一方面其风量感应迟缓,控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会导致控制系统复杂化,设备消耗大,费用增加。因此本条提出风量级档的划分不宜过细。 1.5风机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每日交通量分布较为固定或柴油车混入率变化较小时,宜采用 程序控制方式。 第2页共5页

特长隧道通风设计方案

至高速公路 XXX特长隧道出口端通风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XX有限责任公司 至高速公路xx项目部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通风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四川省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招标文件》,XX标段图纸等。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出口端位于四川省XX境内,是XX至XX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双洞单向行驶两车道公路隧道,左线长7732米,右线长7726米,围岩以Ⅱ、Ⅲ级为主,Ⅳ、Ⅴ级围岩较少,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十分复杂。隧道最大断面150.18m2。根据围岩级别不同,施工采用人工、机械开挖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开挖,主洞和斜井同时掘进,装载机装碴,无轨运输出碴。设计为无瓦斯隧道,为预防有害气体突出,避免灾害性事故发生,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用监测信息指导隧道施工,同时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 三、编制目的 隧洞施工通风的过程是不断向洞内提供新鲜空气,用新鲜空气冲淡和排除各种有害气体、粉尘和烟尘,使其浓度降到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给施工人员创造相对较好的气候条件,改善洞内的施工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四、隧洞施工通风方式 隧洞施工通风方式主要有管道式通风(即独头通风)和巷道式通风两大类,它们在长隧道施工的应用中都有新的发展,管道式通风一般用于单口掘进长度3km以内的隧洞,增加通风长度的途径是采用大风量风机和大直径管道,并且设法减少风管的漏风,在此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单管单机通风长度7.5km,国外管道通风长度已超过10km。超过3km的隧洞较多采用巷道式通风,凡长隧道用管道式通风比较困难的都可以采用巷道通风。这些方面国内外许多长隧道的施工通风可以借鉴。 本段施工通风采取前期管道式通风和后期巷道式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五、施工通风 1.通风设计 1.1洞内施工所需风量根据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所需要的空气量,或使同一时间爆破的最多炸药用量产生的有害气体降低到允许浓度所需要的空气量,或使同时在洞内作业的内燃机械产生的有害气体稀释到允许浓度所需要的空气量,或满足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等条件进行计算确定。以其中最大者选择通风设备。 1.2主要计算参数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依据 (2) 1、采用的标准规范 (2) 2、通风编制标准 (3) 三、工程概况 (3) 四、通风原则 (5) 1、通风系统 (5) 2、通风设备 (5) 五、通风方案 (6) 1、姚家坪隧道出口通风方案 (6) 2、庙埂隧道进(出)口通风方案 (6) 3、庙埂隧道横洞通风方案 (7) 4、田坝隧道通风方案 (8) 5、高坡隧道1#横洞压入式通风方案 (13) 6、高坡隧道2#横洞巷道式通风方案 (14) 六、通风验算 (15) 七、施工通风监测 (17) 八、主要通风设备 (18) 九、施工通风保证措施 (18) 十、施工通风技术措施 (19) 十一、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22) 1、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22) 2、通风管理制度 (23)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安全需要。 2、XX公司对隧道施工的相关要求。 3、原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函[2007]102号。 4、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11标段的设计文件。 5、《成贵铁路CGZQSG-1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7、《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8、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我单位类似工程地质的施工经验。 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 二、编制原则 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根据以往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隧道通风方案。 1、采用的标准规范 ⑴ XX铁路11标隧道施工图; ⑵《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⑸《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8号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等煤矿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等。 设计文件及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样本

目录 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计算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通风计算基础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工程量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风量计算及通风方式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开挖面风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通风方式确定及风机供风量计算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备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天坪隧道各工区通风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通风阻力计算与设备匹配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进口、斜井段主扇风机匹配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通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进口段通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斜井段通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横洞段通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出口段通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风管布置对辅助坑道断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质量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通风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机构和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1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的大小是确定道路是否需要建设以及建成什么等级的控制因素。交通量的确定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推导过程。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往往造成交通量预测不准确。一方面,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往往夸大交通量,导致通风土建、设备、运营费用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交通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测,导致通风设备不够或通风方式已不适宜。后面这种情况已在很多隧道显现出来,例如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22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超过30000veh/d;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大约30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接近50000veh/d;并且二者的交通量还有很大的上升趋势。如何准确地预测交通量,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另外,如何处理交通量逐年增长与汽车排污量的下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较为困难的问题。 2 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 规定设计交通量为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为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在很多隧道的通风计算中,就直接按给出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取值,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根据交通工程学有关知识,车流密度、交通量和实际行车速度有一个对应关系:当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较小时,车速可以达到最大值,即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当车流密度、交通量逐渐增大,车速就随之逐渐减小,直至达到一个合理速度,这时交通量最大;当车流密

度继续增大,交通量反而减小,车速也减小,直至形成阻塞。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必须根据交通量科学地计算实际行车车速。表1是按照交通工程学计算得到的某山岭地区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隧道的实际通行能力(混合交通量)及平均行程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到前期预测交通量796veh/h 要比二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165veh/h 小得多,平均行程速度可以达到计算行车速度80 km/h ;后期预测交通量1448veh/h 与三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434veh/h 接近,平均行程速度就只能达到62 km/h 左右。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前期车速可以取到80 km/h ,后期车速只能取到60 km/h 。 表1 某隧道80 km/h 时实际通行能力与平均行程速度计算表 服务水平等级 基本通行 能 力 (pcu/h ) 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veh/h ) 平 均行程速 度 (km/h ) 预测交 通量 fw fHV fp 一级 — — — — — — 前期: 796 veh/h 后期: 1448 veh/h 二级 260 0.9 2 0.4 87 1.0 1165 ≥69 三级 320 0.9 0.4 1.0 1434 ≥62

通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方案

通风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一、系统概况 (一)隧道通风 正常交通情况时通风系统稀释通道内的CO、废气和烟雾,为乘用人员、维修人员提供合理的通风卫生环境,为安全行车提供良好的空气清晰视度。 火灾事故情况时,通风系统应具备有防排烟功能,能控制烟雾和热量的扩散,为滞留在通道内的乘用人员、消防人员提供一定的新风量,以利于安全疏散和消防灭火。 在确保通风可靠性及节能运行、节约工程投资的前提下优选适当的通风方式。 本工程隧道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纵向通风方式。新风在车辆活塞作用和射流风机诱导作用下沿车行方向流动;污染空气由出洞口排出。 正常运行时,车辆行驶形成的活塞风气流将有助于纵向通风,当车速下降形成活塞风减小到不能满足稀释通道内的污染物时,开启悬挂安装于通道顶部的射流风机,从洞口补充新风以维持通道内空气环境不低于设计标准。 (二)设备及管理用房通风 设备附属用房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轴流风机配百叶风口及防护网,补风洞需加防烟防火阀及百叶风口。主变配电站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排水泵房、雨水泵房设置通风系统。 二、通风系统安装 通风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风管制作→支吊架安装→风管安装→阀部件安装→风机安装→系统漏光、漏风量试验→风口安装→设备单机试车→风量测试→系统调试 1、镀锌钢板风管制作 (1)型钢法兰风管加工流程图: 选料→下料→剪切→咬口→折方→成型→法兰制作→铆接→翻边→检验 (2)选料 风管和部件的板材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各系统的板材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前,首先检查所用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明材质证明,若无上述文件,不得使用。 镀锌钢板应为优质镀锌板,不得有锈斑;外观上无氧化物和针孔、麻点、起皮等缺陷,且镀锌板的厚度必须满做足《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的最小厚度要求而制造。其他辅材不能因具有缺陷导致产品强度的降低或影响使用效能。 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三车道公路隧道规划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12 日至12 月16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院长(主任)(签字) 2016 年12 月16 日

目录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2 工程概况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第2章隧道总体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 2.2 横断面设计 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 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 3.1 洞门设计 3.2 衬砌设计 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 4.1 通风方式的确定 4.2 需风量计算 4.2.1 CO排放量计算 4.2.2稀释CO的需风量 4.2.3烟雾排放量计算 4.2.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4.2.5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 4.2.6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 4.3 通风计算 4.3.1 计算条件 4.3.2 隧道内所需升压力 4.3.3 通风机所需台数 4.3.4 风机布置 第5章隧道照明设计 5.1 洞外接近段照明 5.2 洞内照明 5.3 照明计算 5.3.1 中间段照明计算 5.3.2 入口段照明计算 5.3.3 过渡段照明计算 5.3.4 出口段照明计算 参考文献 图纸部分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1.1 主要技术标准 (1)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 (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 100km/h 设计,隧道照明设计速度 按 100km/h 设计。 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2)《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7)隧道围岩级别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1.2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为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隧道 左洞桩号:ZK253+182~ ZK255+350,长2168m。右洞桩号:YK253+162~ YK255+375, 长2213m。设计标高为:进洞口为1120m,出洞口为:1185m。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 设计速度:100km/h 设计交通量为:2800辆/h。 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 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隧道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构造剥蚀碎屑岩区属峰丛峡谷低中山地貌,地面标高高程1030~1570m,相对高程100-500m,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地形陡峻,山顶呈浑圆状,自然坡度多在25°~60°左右,山脉沿北东走向延伸,山上植被发育较好;山坡较缓,局部陡峻,坡角一般15°~40°,冲沟不甚发育,洼地宽阔平缓。 隧道处于白果背斜的北西翼、金子山复向斜南东翼,呈现单斜构造特征,依次出露志留系至三迭系地层,地层倾向310°~330°,进口段倾角为30°~40°,出口段倾角变缓,约8°~10°。断裂构造不发育。碎屑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走向分别为300~340°及220~250°,呈闭合状。

隧道通风照明、灯具安装施工实施方案

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陕西省户县经洋县至勉县公路机电工程(第三期) XHJD-11 标段施工实施方案 一、工程总体施工计划: 按照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本承包人计划于 2007 年 3月完成施工前准备工作;计划于 2005 年4 月底完成施工工艺设计;计划于 2005 年 5 月下旬完成设备采购工作;计划于 2007 年 4 月开始施工, 8 月上旬进入调试阶段。 1)合理组织施工。工程开工后,根据材料、设备供应情况、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避免窝工。 2)合理安排资源配置。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资源配置,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3)借鉴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在打眼、安装支架、敷设电缆等登高作业我们利用自制的移动平台车进行作业,避免来回上下的工作量,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确保工期。 4)设备安装可以在划线打眼后期交叉进行施工;由于电缆敷设技术含量较低、所需劳动力又比较多,所以可以适当雇用一些当地民工,经过适当培训后进行施工,以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二、重点(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在施工区设置足够的照明光源,并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在距施工区20-30 米前方设置反光防护路锥和减速标志。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沟槽、管道堵塞不通的情况, 并且不允许破坏沟槽或预埋管道的表面,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

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我公司将根据以往的丰富经验将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法及措施描述如下: 1)根据沟槽或管道的堵塞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如果堵塞不严重,堵塞物为软土或较软的工程废弃物,可以采用高压水(气)冲法或钢筋疏通法。如果管道较短,可利用钢筋扭绞或硬性疏通;如管道较长,可利用高压水(气)冲洗法疏通。 2)堵塞物如果较硬,且有较小的间隙,可利用细钢丝带物疏通法,将钢丝穿过钢管,然后在钢丝末端拴木塞或软物慢慢将异物拉出。 雨季施工的防范由质量安全部具体负责。 在雨季一律不允许室外施工,室外施工在雨后、干燥后进行。 在准备施工材料时,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准备足够的帆布、塑料布等防雨、雪用具,雨季来临之前对库房和料场的防雨工作进行检查。另外在管道敷设时考虑到下雨的因素。 质量安全部负责准备好劳动保护物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本工程能够按期、保质、安全的完成。 三、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隧道内设备安装调试方案、方法 本项施工主要包括: 4 个隧道变电所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台风 50 机的安装及电缆敷设;洞内所有照明灯具及配电箱的安装等。灯具安装 1 灯具测量定位 灯具及支架安装齐整、美观,测量工序是关键。首先对各个隧道的路面的纵坡、横坡、隧道净高进行实际测量,是否与施工图纸相符。 高度:按行车方向左侧高度为基准点,确定行车方向右侧水平高度,每隔10m 左右侧各确定一个点,用细尼龙线将一侧的前后两个点连接,作为灯具

隧道通风施工方案

XX隧道通风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之一。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根据以往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XX隧道通风方案。 二、编制依据 2.1新建XX铁路XX隧道段站前工程XX隧道设计图纸、施工资料。 2.2新建XX铁路XX隧道段站前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 2.3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 2.4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规则、条例。 2.5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设计暂规、施工指南、《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三、工程概况 XXXXXX。 四、通风标准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职业健康及安全标

准: ⑴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⑵粉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mg。 ⑶常见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开挖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min;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⑷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⑸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小风量,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4m3/min。 ⑹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五、通风原则 5.1、通风系统 隧道掘进工作面都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连通风。隧道需要的风量,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隧道施工中,对集聚的空间和衬砌模板台车附近区域,可采用空气引射器气动风机等设备,实施局部通风的办法。隧道在施工期

隧洞通风专项方案

崇赤补水工程1#隧洞后段、2#隧洞通风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张家口市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崇赤补水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工区编制: 审批: 批准: 日期:

一、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区、崇礼县补水工程引水干管2号引水隧洞,隧洞总长2460m,桩号:3+520-6+970,引水3号隧洞桩号:0+000-1+226,隧洞长1226米,隧洞自进口至出口以0.2‰的下坡,洞型设计为半圆拱直墙式,Ⅱ、Ⅲ级围岩宽2.4m,墙高1.9m,拱半径1.2m;Ⅳ级围岩宽3.2m,墙高2.0m,拱半径1.6m。 本项目岩体主要为流纹岩、石英斑岩及片麻岩,洞顶围岩最大厚度为322m,呈中、微风化,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具有挤压破碎带易崩塌。进、出口局部为轻粉质壤土。片麻岩倾向32°,倾角75°,安山质岩屑角砾熔岩倾向144,倾角68°。片麻岩局部裂隙倾向103~112°,倾角61~10°。 隧洞围岩分为II、III、IV、类三个类别,其中以II类为主,约占本标隧洞长的81%;III类340m占本标隧洞长的9%。IV类366m占本标隧洞长的10%。 本项目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独具特色。多年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34.7℃,极端最高气温42℃,最大风速20m/s,平均无霜期144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85mm。最大冻深1.9m,最大积雪深度31cm,最大冰厚0.88m,最早封冻日期12月2日,最晚开河日期3月16日,封冻天数90d左右。 二、施工方案 我单位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有关设计要求,II、III、I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洞内至弃碴场采用有轨运输,5T电瓶车牵引S6梭式矿车。一次支护采用喷射混泥土或锚喷网喷射混泥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自行式衬砌台车,先浇筑墙部混泥土后浇注底板混泥土。混凝土配料采用自动配料机计量,JS500强制式搅拌机拌和,2.0m3轨行式混凝土运输车运输,

(完整版)龙泉山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龙泉山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目录 1.设计依据 (5) 2.编制原则 (5) 3.工程概况 (5) 3.1 工程地理位置 (5) 3.2工程范围和主要工程量 (6) 3.2.1 工程范围 (6) 3.2.2主要工程量 (6) 3.3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 (7) 3.3.1工程地质 (7) 3.3.2不良地质 (7) 4.通风方式选择 (8) 5.选型计算 (8) 5.1计算参数 (8) 5.2风量计算 (9) 5.3通风设备选型计算 (11) 5.3.1轴流风机选型计算 (11) 5.3.2射流风机选型计算 (15) 6.通风设备配置 (17) 7.通风布置 (18) 7.1进口工区 (18) 7.2 1#、2#斜井工区 (22) 7.3 3#斜井工区 (24) 7.4 出口工区 (26) 8.施工通风管理 (27) 8.1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 (27) 8.2机构和人员 (27) 8.3管理制度与评价 (28) 9. 通风对施工的要求 (29)

10. 气体监测 (30) 10.1主要有害环境因素 (30) 10.2污染防治措施 (30) 10.3主要检测对象 (31) 10.4测对象、仪器和检测频率。 (32) 11.5气体检测和应急警报系统 (32) 11.6上报频率 (32)

龙泉山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龙泉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2)《龙泉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4)《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2.编制原则 (1)科学配置的原则 科学配置通风设施,风机型号,功率与风管直径必须配套,达到低风阻,满足低损耗高送风量要求。 (2)经济合理的原则 理论计算隧道内需风量,风量以满足国家标准为原则,达到既满足现场施工,又节约能源的目的。 (3)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 尽量利用现场现有的通风设备,既达到合理利用又满足施工通风的要求。 3.工程概况 3.1 工程地理位置 龙泉山隧道位于成都东~简阳南区间,属于新建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工程CYSG-1标段,其隧道进口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出口位于简阳市。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5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丘陵和平原分别依附于两侧,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

公路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附件2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

二、指导书(撰写参考内容,字数不限,可自拟标题) (1)可行方案的筛选方法提要(设计类);研究方法的思路(论文类)可行方案: 从开发信息系统的一般规律出发,采用结构化的开发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和实现系统。 首先完成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系统应该完成哪些功能进行调研。 接着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系统设计思想,制定系统设计原则,制定系统总体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实施目标等等。 然后选取具体的系统技术路线和平台方案,掌握相关的开发技术;接下来按照细化的系统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系统测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系统加以功能上的改进和完善。 (2)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提要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新知识 毕业生在校期间已学过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在各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性环节中接触和使用过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25709.html,或C#.net、Access、SQL Sever等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以上这些都是完成本设计题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设计题目主要是应用具体的编程工具C#.NET等进行系统开发,毕业生可以通过设计,掌握这些软件工具的用法,并加深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4周:对设计课题进行详细需求分析,并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 5—6周: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7—8周:进行系统设计,完成系统设计报告; 9—13周:编程调试; 14周:系统总测试。 15—16周:完成毕业论文。 (4)本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的重点: ●充分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合理的功能模块; ●后台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 ●前台界面设计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方便性。 本课题的难点:建立C/S架构的应用程序整体框架;系统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编程。(5)若有同组其它学生参加同一课题应指明所做题目之间的关系 (6)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与设计内容的检索关键词(中英文) 主要参考文献: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25709.html,宝典Bill Evjen/Jason Beres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25709.html,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廖望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25709.html,实用数据库编程廖疆星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25709.html,程序设计教程郑阿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