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打版袖窿跟袖肥尺寸公式要点

合集下载

超全面的毛衣、毛裤编织尺寸的计算法 新手编织不再愁

超全面的毛衣、毛裤编织尺寸的计算法 新手编织不再愁

超全面的毛衣、毛裤编织尺寸的计算法新手编织不再愁(一)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上衣后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7. 挂肩收针方法: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上衣前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

可在平收时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袖片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领片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其它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二)下装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毛裤的编织成型较快捷、简便,一般分为左右裤片两部分,另加一裤裆方块编织。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在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

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

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 /5颈窝周长。

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

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

领座宽为2.55cm。

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

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

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 2袖窿周长约为45cm。

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

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 m。

腰围部位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

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

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 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

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

高腰型立档加长1 3cm。

衣长确定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 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

袖长放78cm休闲装衣长占身高的3170。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腋窝呈蛋形。

要把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窿,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为B/8+7.4cm,后背宽为B/8+6.2cm,窿门宽为B/4-7.6cm;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

1、袖窿门宽度的设计:合体型服装袖窿宽,宽松型服装袖窿窄。

2、袖窿深的设计:袖窿深的设计,要依据服装款式品种及风格而确定。

原型的袖窿深为B/12+13.7cm,为合体型服装的袖窿深,紧身服装的袖窿深可在此基础上抬高0~1cm,较宽松服装可加深1~3cm,宽松服装可加深3cm以上。

3、袖窿造型线的设计:
A为合体的袖窿和袖子
B、C为较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D、E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子越合体;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的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12~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袖山高与袖窿深、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型,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宽度大,形状接近原型袖窿,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服装制版是指根据设计师的设计稿将服装打样制定出具体尺寸和比例的过程。

在服装制版中,常用的数据和公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身体测量数据:1.身高:直立时的身高,包括鞋高。

2.胸围:在胸部最丰满的部位水平地测量。

3.腰围:在最窄处水平地测量。

4.臀围:在臀部最丰满的部位水平地测量。

5.肩宽:左肩至右肩的距离。

6.袖长:自肩部开始的地方到手腕处的距离。

二、服装测量数据:1.截长:从领口至裙摆、裤子或袖口边缘的长度,通常在腋下测量。

2.前衣长:从领裁至裙摆或裤子的长度,通常在胸大肌右下方测量。

3.后衣长:从领裁至裙摆或裤子的长度,通常在脊柱骨棘上突出的地方测量。

4.腰身到底边:从腰部直至裙子或裤子的底边。

5.领围:搭在脖子上的领带或衣领的最外侧边缘长度的一半。

6.袖宽:袖子袖口的宽度。

三、常用公式:1.衣长计算公式:衣长=(身高-腰围)×0.4952.裤长计算公式:裤长=(身高-160)×0.535+743.肩宽计算公式:前肩宽=(肩宽-4)/2后肩宽=(肩宽-3)/2肩宽=前肩宽+后肩宽4.腰围计算公式:腰围=(身高-165)×0.5155.袖长、袖宽计算公式:袖长=(身高-165)×0.6袖宽=(袖长-66)/4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服装制版数据和公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体型和风格设计,可能会有一定的个性化调整和变动。

另外,还要考虑不同材质和弹性的服装面料,对尺寸和比例的影响。

因此,在制版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童装裁剪教程袖、袖山和袖笼深的画法

童装裁剪教程袖、袖山和袖笼深的画法

童装裁剪教程袖、袖山和袖笼深的画法
展开全文
单片袖更多用于宝宝衬衣,宝宝裙,宝宝夹克等,裁剪方法,比例裁剪。

以五岁宝宝为例,胸围2尺。

第一步,确定袖山高,
计算方法:半胸围加1.5寸-1.8寸,衬衣;半胸围是1寸+1.5寸=2.5寸
第二部:确定前袖肥,计算胸围的十分之二,为4寸,
第三部:确定后袖肥,胸围十分之二加0.2=4.2寸
第四部:袖山斜杠分份
第五步:连接线画顺
再加袖笼深计算,还是以宝宝胸围2尺计算,衬衣:袖笼深=胸围十分之一点五加2寸,外衣:加2.2寸,后片相应提高0.2。

斜肩计算:半胸围十分之一
后片:衬衣:胸围十分只一点五加2.2寸,外衣加2.4寸,斜肩,比照前片减0.2
此种计算适合袖笼深按比例裁剪的。

uu。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在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

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

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

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

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

领座宽为2.5~5cm。

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

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

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

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

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腰围部位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

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

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

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

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衣长确定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

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一)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上衣后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6. 挂肩收针针数=(1[1]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7. 挂肩收针方法: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上衣前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

可在平收时,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袖横密=原密度×125%袖直密=原密度×95%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领片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圆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其它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袖笼与袖山的公式

袖笼与袖山的公式

关于【袖笼与袖山的公式】问题
公式原理:袖笼的大小应同胸围、肩宽关联,比如肩窄但胸围大,则袖笼就要小点,而肩宽,胸围小的,则袖笼要稍大,这是个变量。

袖山是个三角形,计算时用到勾股定理,自然会要开根号。

公式的灵感来自于服装打版,因为都是自学的,不成体系,很零乱,
更多的还是实际经验。

看这组数字:以胸围=70cm为例,
肩宽 28 30 32
袖笼 20.2 20.7 21.2
袖山 14.1 14 13.9
袖肥 15.5 15.5 15.5
袖肥对应于胸围是固定的,袖山的差别不大,
只有袖笼会根据肩宽有所变动
所以公式改不好。

尝试一下,JM有需要具体袖笼袖山尺寸的,去我的淘宝,
/
将胸围、肩宽尺寸留给我,算好了,我贴上去,JM翌日去查找(免费的哦)
我先贴了几个尺寸在里面,有需要的JM 可以去看看。

查法:先找到胸围,再找肩宽,肩宽下面对应的数字就是袖笼袖山的尺寸,
有问题再探讨。

我的孩子是男孩,对我的经验不感兴趣,多年的总结丢了觉得可惜,
很高兴能奉献给JM们。

很开心找到这个论坛,在这里,我有地下党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希望她长长久久,永远这么温馨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袖窿来源:
袖窿与人体臂根围相吻合,形状与尺寸来源离不开人体。

在服装袖窿结构与形状的研究中,一是解剖人体,观察人体臂根围截面,能直观并且详细的了解到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后腋窝下脂肪层等内部关系。

二是用蛇型尺在人体臂根围进行精确测量,在保证不变形的情况下,拓画在纸上,这样也能清楚的观察到外型轮廓线。

同时,可以准确测量臂根围度尺寸,建立起袖窿结构的基础理论。

有利于在各种款式服装变化中,推导出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

二、人体臂根围测量:
图中臂根截面形状是测量净胸围84cm的标准人体取得的。

人体臂根围形状及尺寸近似整圆,直径在11.5cm左右,围度36cm,可从观察中得到,前袖山强弯曲,后袖山弱弯曲。

因为前袖山由眩骨头形成,后袖山由三角肌形成。

前后腋窝点成前略高、后略低的形状。

三、按人体臂根围推导公式:
A、袖窿深推导:将测量得到的臂根围形状拓画在纸上,确定前胸宽与后背宽线。

将肩峰点SP打开,将前袖山弧线拉成与前胸宽所形成的11度夹角,此时按水平线测出SP点移动为3cm,将此点作为有效袖窿深点加原来的直径长度。

再加肩斜角度形成的数据4.5cm,可以得出11.5+3+4.5=19为前NP点至BL线距离。

代入2B/10可得到16.8cm再加2.2cm=19cm,因此BL公式可得到2B/10+2.2cm,B84cm,BL=19cm(最小BL线深)。

如果弹力面料可以负紧身,前胸宽可减小至2B*/10,BL线公式可不变。

B、前胸宽,后背宽公式推导:已知:B/2-龙门宽=前胸宽+后背宽。

84/2-11.5cm =30.5,30.5/2=15.25(平均分配)。

按前胸后背差1cm,前胸宽等于15.25-0.5=14.75
≈15cm;后背15.25+0.5=15.75≈16cm,代入1.5B/10公式,胸84cm,1.5B/10=12.6cm。

距15cm相差2.4cm,可采用2.5cm计算,即1.5B/10+2.5cm。

后背宽比前胸宽大1cm,可推导出公式为1.5/10B+3.5cm。

将36cmAH代入HB,约毛病地0.85HB。

净胸围84cm,HB-42cm,0.85HB×42=35.7cm≈36cm。

内衣类可得出0.88HB,基础推算完全可得到0.85HB。

四、按不同款式服装确定BL线:
基本BL线公式推导,我们在人体上取得计算可简化为BL=2B/10+2cm。

各类服装可加系数变化及放松量变化,每类服装袖窿应加深1.5-3cm,AH不小于5cm较科学。

因为5cm除以2π等于0.8cm是可以看成是另一类服装变化的。

小于0.8cm可以认为是同一类款式放松量在做变化。

A.紧身类、无袖类、针织类:2B/10=2=x,x=0
B.紧身合体类、礼服连衣裙、旗袍类:2B/10+2+x,x=1~1.5cm
C.适体类、正装类:2B/10+2cm+x,x=2~3cm
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5cm
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10+2cm+x,x=6~8cm
五、袖山:
合体、紧身的按AH/4+2.5(衬衫、连衣裙)、AH/3(春秋装、西服)定袖山高,可以按设计视觉效果微调加减0.5~1厘米;
半宽松按AH/5~6、宽松按AH/8~10定袖山高。

上述方法体型覆盖面较大,可以推7~9个(甚至更多个)规格不出现袖窿深超深、袖宽超宽现象。

袖窿周长与袖山弧线也比较容易匹配。

20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