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 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 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 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 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 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 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 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 话。但是他们却没有给作者 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 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梁启超的子女: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1、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2、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3、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4、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 校官,因病早殇。 5、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6、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7、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8、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9、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课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是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
他被喻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 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 及文化艺术等,总约一千四百万余字,合编为《饮 冰室文集》。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
梁 启 超 蜡 像
梁启超在创作
启 超 先 生 纪 念 碑
生字、多音字辨析 莅校(lì ) 蓟北(jì )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涕泗(sì ) 箜篌(kōng hó u)
谦逊(xù n) 激亢(kàng) 屏息(bǐng) 拭泪(shì ) 饮:yǐn(饮恨) yì n(饮牛)
梁任公更是培养子女的高手:
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 长 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梁思永, 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三 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共产党员,光荣的 革命军人;五子梁思礼则是中国 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中科院院士。
什么痛哭,而讲到《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时又张口大笑,这又是 为什么?
《箜篌引》
悲勇者牺牲
《桃花扇》
哭国家衰亡
忧 国 忧 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失地收复
亦哭亦笑,哭笑皆由赤子之心;
饮冰犹热,冰热均关民生社稷。
者有 ,学 求问 之, 当有 世文 能采 有, 几有 人热 ?心 肠 的 学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作者挑毛病, 如语法错误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2.生字生词:
戊戌(wù xū) 叱咤(zhà)
莅临(lì)
迥异(jiǒng)
激亢(kàng) 箜篌(kōng hóu)
酣畅(hān) 蓟(jì)北
旁注:性格、气质、修养
• 开场白: • 声音: • 内容: • 表情: • 肖像: • 神态: • 语言: • 动作:
旁注:性格、气质、修养
•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梁任公印象
• 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 写人。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言 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思想, 有个性,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博闻 强记,沉稳睿智,开朗直爽,潇洒幽默,热 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梁 启超先生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 肖像:身材短小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记)
•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少年中国说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 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 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 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 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出任司法总长 时的梁启超)
梁启超 (1873—1929),中国近代 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自幼聪颖好 学,才思敏捷。 1895年追随康有为 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曾 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 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 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 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 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 学研究院导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文章层次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

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
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
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

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
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