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界系统组代号与岩石
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

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
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是地质学中的术语,描述了地层之间石层、
岩石等矿物形成的时间线。
它们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大地上发生过
的事件,形成研究用的时间参照系。
地质地层名称有多个,比如山脉、岩层和火山活动等,而这些术
语中,后者属于植物界。
代号是指地质地层名称的一个缩写,比如GP (古牙系)、AJ(安山系)和MQ(民权系)等。
每个代码代表一个地
质时期,并标志着地层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在一些地区,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也可以用于表示宏观构造上的
地形。
比如大幅度的山坡、山谷和山脉,都有专门的地质地层名称与
代号,便于科学家进行理论说明和实际应用。
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地球的
演化史,追溯岩石形成的详细过程,并有助于解释现在的地貌。
它们
也为地质调查、勘探、矿产探测、地质内涵评价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
供了基础信息。
综上所述,地质地层名称与代号是地质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它们
既可以用于表示地层的精确年代,又可以用于表示宏观构造上的地形,它们在地质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
础数据。
地层系统

E3s3-1
0-2800
上部灰色泥岩为主,下部棕红色泥岩灰色砂岩。含煤2-4层。
渐始新统
E2s4
始新统
孔店组
E2k
0-1560
大部分地区缺失,泥岩、砂岩。
中
生
界
(Mz)
白
垩
系
K
上统
K2
0-398
紫红色泥岩夹含砾砂岩、砂砾岩,深灰色泥岩,下部厚层杂色火山角砾岩、泥岩。含煤层。
下统
K1
0-1918
古
生
界
(Pz)
二
叠
系
P
上统
石千峰组
P2sh
0-194
上部红、棕红色块状泥岩、粉砂岩。下部为灰白、灰黄及灰红色砂岩和紫红色泥岩。
中
统
上石盒子组
P2s
0-347
上部为紫红、灰紫、黄绿、灰绿等杂色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中部为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含钙质结核。底部为一层砂砾岩。
下石盒子组
P1x
0-174
上部灰绿、紫灰、黄绿、灰色泥岩粉砂岩。下部为黄绿、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夹中细砂岩含1-2层不稳定薄煤层。底部为厚层粗砂岩。
界
系
统
组
中
生
界(Mz)
三叠系ຫໍສະໝຸດ T上统杏石口组
T3x
0-657
棕、绿、褐、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
中统
二马营组
T2e
0-800
上部灰绿夹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下部为灰黄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下统
和尚沟组+刘家沟组
T1h
+T1l
0-793
主要为棕红、紫红、棕黄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地层涵义年代

什组下段由白色块状晶粒状石膏组成的浅每相和泻湖相的地层序列。
及砂质灰岩。
塔格组--粗粒砂岩、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白云质细砂岩--砾岩等组成,夹少许菱铁矿。
具大型槽状交错层、韵律层及冲刷构造,为滨海--陆相碎屑沉积。
拉克组层状夹瘤状灰岩、云岩夹生物灰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厚层云岩。
厚150--168.8m。
硅质 条带灰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及少量红色泥岩,厚214--450m左右,在喀什、乌恰地区,呈带状分布于天山山前,昆仑山麓、克孜克阿尔特山、卡巴加特山,惟杨轩附近被剥蚀。
本组顶部的一层灰岩厚5m左右,是全区最稳定的层位之一。
在乌拉根、塔什皮萨克石膏不发育,厚度最小。
康苏一带在石膏层下出现绿色块状砂岩夹砾岩,厚40--50m,克孜克阿尔特山区,顶部灰岩变为灰黑色。
西昆仑山麓沉积的边缘相,底部有厚100m的红色砾岩。
普遍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
克、古董山、鸟山、罗斯塔克、海米奇塔塔克等地,上界多为断层,下界均未出露,可见岩性为白色晶粒状石膏,有时夹不规则的褐色、灰绿色泥岩、灰岩和薄层白云岩,厚11--105m,均不产化石。
在英吉莎地区,该组呈带状分布于和什拉到依格孜牙等地,叶城附近的莫莫克,因断层而未出露,该地本组上段海相灰岩仅数全被剥蚀。
其下为一层(5--10m)灰色(风化呈灰黄色)生物灰岩,为最稳定的标志层。
200m,本组底部为厚约30m的泻湖相杂色泥岩夹1--5层薄--厚层白色石膏。
仅库孜贡苏剖面岩性较粗,上部夹有砂岩。
本组断续分盐渍化现象,上部层位见樱红色薄层微粒状钙质白云岩夹层。
在依木干他乌东部砂岩中有厚1--3cm的盐岩夹层。
岩层厚度,由于上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作用,变化较大,一般为200--600m,最大厚度见于依木干他乌,为1170m,克兹尔塔格组中上部存在反向磁性事件。
克兹尔塔格组在盆地覆盖区仅分布于中央隆起满加尔凹陷。
岩性为紫红、褐红色厚层--块状粉--粗砂岩夹含砾砂岩或砾岩,简称“红砂岩”,可作为区域对比标志层。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

bsc、mb、gnt、gph、qz、am
新太古界
胶东岩群
郭格庄岩组、苗家岩组
Ar3jG、Ar3jM
Ar3g、Ar3mj
泰山岩群
柳杭组、山草峪组、雁翎关组、孟家屯岩组
Ar3tL、Ar3tŜ、Ar3tY、Ar3tM
Ar3l、Ar3ŝ、Ar3y、Ar3m
中太古界
唐家庄岩群
古
生
界
奥陶系
马家沟组
OM
O1-2m
三山子组
∈OjS
∈3O1s
寒
武
系
上统
九龙群
炒米店组、崮山组
∈jĈ、∈jG
∈3ĉ、∈3g
中统
张夏组
∈j
∈2
馒头组
∈ĉM
∈1-2m
下统
长清群
朱砂洞组、李官组
∈ĉ、∈ĉL
∈1、∈1l
新元古界
震
旦
系
朋河石岩组
ZP
Zp
蓬莱群
香夼组、南庄组、辅子夼组、豹山口组
ZpX、ZpN、ZpF、ZpB
Pt1dk、Pt1b、Pt1ly
粉子山群
岗嵛组、巨屯组、张格庄组、祝家夼组、小宋组
Pt1fG、Pt1fJ、Pt1fg、Pt1f、Pt1fX
Pt1g、Pt1j、
Pt1g、Pt1、Pt1x
荆山群
陡崖组、野头组、禄格庄组
Pt1jD、Pt1jY、Pt1jL
Pt1d、Pt1y、Pt1l
胶南表壳岩组合
片岩段、大理岩段、变粒岩段、石墨岩系段、石英岩段、斜长角闪岩段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1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界系统群组旧代号新代号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小坨子组白云湖组寒亭组泰安组黄河组沂河组临沂组旭口组潍北组黑土湖组qxtqbqhtqtqhhqyqlqxqwqhqhxtqhbqhhtqhtqhhhqhyqhlqhxqhwqhh山前组q?q?更新统平原组大埠组大站组沂源组史家沟组柳夼组羊栏河组于泉组小埠岭组qpqdbqdqyyqsjqlkqylqyqqxbqppqpdbqpdqpyyqp?qplqpylqpyqpx新近系上新统白彦组巴漏河组nbynbn2byn2b黄骅群临朐群明化镇组尧山组nhmnlyn2mn2y中新统馆陶组山旺组牛山组nhgnl?nlnn1gn1?n1n古近系渐新统济阳群大汶口组东营组沙河街组egdejdej?e23de3de23?官庄群始新统朱家沟组常路组孔店组egeg?ejke2e2?e2k古新统五图群卞桥组固城组小楼组李家崖组朱壁店组egbeggewxewlewe1be1ge1xe1le1王氏群胶州组kewjk2e1j中白垩上白垩统金岗口组红土崖组kwjkwhk2jk2w辛格庄组kwxk12x生界系下白垩统林家庄组kwlk1lj大盛群孟疃组寺前村组田家楼组马朗沟组大土岭组小店组青山群方格庄组石前庄组八亩地组后夼组法家茔组马莲坡组城山后组杜村组曲格庄组杨家庄组龙王庄组水南组止凤庄组林寺山组瓦屋kdmtkdskdtkdmkddkdxk1mtk1sk1tk1mlk1dtk1xkqfkq?kqbkqhk1fgk1?qk1bk1h夼组k1fk1mk1?k1dk1qk1yk1lwk1?k1k1lk1w莱阳群侏罗系淄博群三台组坊子组jzsjzfj23sj12f三叠系中统下统二马营组tet2e石千峰群刘家沟组孙家沟组t?lt?st1lt1s古生界二叠系石盒子组p?p12?山西组py?p1?太原组cpytc2p1t石炭系月门沟群本溪组cybc2b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2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界系统群组本书代号新修改代号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omo12m三山子组ojs3o1s寒武系上统九龙群炒米店组崮山组j?jg3?3g中统张夏组j2馒头组?m12m下统长清群朱砂洞组李官组??l11l新元古界震旦系朋河石岩组zpzp蓬莱群香夼组南庄组辅子夼组豹山口组zpxzpnzpfzpbzxznzfzb石旺庄组zt?z?南华系土门群浮来山组佟家庄组nhtfnhttnhfnht青白口系二青山组黑山官组qbteq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地层(stratum[ 'streit?m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
(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编辑本段]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1)太古代2)元古代3)古生代4)中生代5)新生代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编辑本段]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ylf519 2009-05-16 09:26:26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一志留系代号S,距今4.4~4.05亿年分布于九连山——兰山一带。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

Ar2gnC
代 前五台 期
Ar2gnT Ar2N
产状 相
表 11 岩浆岩简表
主要岩性
序列 单元
时代依据
岩脉 浅成 玄武岩
育板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平行层理等,具波痕、泥裂、含同生“砂岩球”及磁铁矿条带。厚 369.1m。与下伏孙家
沟组呈整合接触。
P s3
砖红、紫红色含钙质结核及灰绿色条带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紫红中一薄层细粒长石砂岩,厚 90-142m
上 统
二
叠
系
上
中
古
统
生
界
P sh 五段 3
5 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中、粗粒、含砾)为主,可夹黄绿色、灰紫色、灰紫、暗紫色泥岩(页)岩夹 层,以底部砂岩低面划界,上部以孙家沟组、紫红、鲜红色泥岩地面划界,厚度 20-30M。
新
Qp m 1
为一套浅黄色、灰绿色粉砂土、钙质粘土夹 5-6 层砂砾石层。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厚 5-70m,北堡钻孔中厚 40-70m
统
静乐组
新上 近新 系 统 保德组
N2j N1b
由鲜红色粘土夹钙质结核层组成。粘土层孔隙度小,致密块状 ,不具层理,粘结性强。粘土中含有黄白 色钙质结核,结 核多呈团块状、姜状、树枝状、棒状等。成层分布于粘土中,结核层一般厚约 10Cm 左右。为一套残积相土状堆积物 岩性为砂砾岩(弱固结)或砂砾石层,上部有时夹紫红、棕红色粘土。砾石成分随地而异,一般由各种片麻岩、泥晶灰 岩、鲕粒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组成。分选性、磨圆度较差,砾径一般为 2-15Cm,个别者大于 100Cm。砾石具叠瓦状 排列,正粒序。颗粒支撑、泥砂填隙,局部后期钙质淋滤胶结,有时为较松散的砂砾石层。为一套河流冲洪积物。
怀化地层岩性

P2w
二叠系
矛口组
P1m
下统 栖霞组 P1q
上统
船山组
C3ch
石炭系
中统
黄龙组
C2h
下统
孟公坳组
C1m
D3X 上统 锡矿山组
2
D3X 1 泥盆系 棋子桥组 中统 跳马涧组 下统 志留系 下组 S11 上组 D2t S12 D2q
奥 陶 系 ( 溆 浦 副 )
中上统
O2+3
宁国组 下统 印渚埠组
O1n
怀
界 系 统 地层名称 地层代号 厚度 岩性特征
化
地
层
第四系
全新统
Qh
Q 42:沙洲、边滩、漫滩.上:暗灰色、暗褐黄色砂土、砂层。多为细砂及泥质组成.结 构疏松.厚3~4.5m.下:砂砾层,砾石成分硅质岩.凝灰岩、变余砂岩为主,次为板岩、脉 石英,粒径2~8cm浑园度好。厚l~2m. Q 41:一级阶地.上:灰黄、褐黄色重砂质粘土,含粉~细砂30一40%,偶见黑色铁锰质 0~17 薄膜.具弱粘结性.厚3~5m.中:褐黄色砂层,以细砂及少量及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变为粘 质砂土.厚1.2~2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凝灰岩、硅质岩.变余砂岩、板岩为主,次为 砾岩.脉石英.粒径一般3~8cm,少数lO~1 5cm,多呈半浑圆状二以砂质、粘土质胶结.局 部见铁质物胶结。砾石有水平排列及交错现象.厚l~3m. Q 3:二级阶地.上:浅红.红黄色亚粘土。含粉砂质及微量铁锰质小团粒或簿膜.具稀疏 短细的网纹.厚4~4.4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砂岩、硅质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 脉石英等.粒径一般3~lOcm,个别l 5-2Ocm,呈半浑园状.细砾浑圆度好 .充填少量砂、 粘土物.胶结较紧.厚2m. Q 22:三级阶地.上:黄红、红色网纹亚粘土。偶含细砾.网纹短细.粘结性好.厚5~ 6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凝灰岩、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硅质岩.板岩、脉石英.一 般粒径3~8cm,少数l5~20cm.多呈半半浑圆状.充填少量砂.黏土物,胶结较紧.厚2~ 5m. Q 21:四级阶地冰碛物.上:红色亚黏土,含少量砾石,具不清晰网纹,粘结性好.与下 部砾石界限不清.接触面起起伏不平.厚4.8m.下、:红色黏土砾石层,粘土约占30一50% 0~30 不等.砾石成分以硅质岩。变余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脉石英.粒径一般 5~8cm,少数1O~30cm,多呈半浑圆状,少数带次棱角.黏土与大小砾石混杂.无分选.个 别砾石带擦痕、磨光面、凹面、麻面,及砾石呈高角度倾斜及直立现象。厚5~6.7m. Q 1:五级阶地(冰碛物),深红色黏土砾石层,黏土约占物30~40%,砾石成分以硅质岩 。变余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脉石英.粒径一般5~10cm,少数15~ 20cm,黏土与大小砾石混杂.无分选.偶见砾石带擦痕、磨光面、凹面、麻面,及砾石直立现 象。有的砾石具明显分化圈,变得疏松,易于破碎。
第九章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分布范围,而是通过
这些生物界面而限定 的生物面来定义。
以a类消失和b类消 失 定义一个地层间隔
谱系带
含有代表进化谱系中某一特定化石的地层体。 它既可以是某一化石分类单元在一个演化谱系中的延限,也可以是该化石分类 单元后裔分类单元出现前的那段延限。 种系带的界限是通过演化谱系中化石的最低存在生物面来确定的。
Ph
Pt
Ar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主要是根据化石特征及 其反映的生物进化阶段而划分的。虽然放射性测年 技术近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 其广泛应用仍有困难。
界:第二级年代地层单位。根据生物界发展的总
体面貌和地壳演化的阶段性划分。 根据地壳的演化阶段,太古宙分为始、古、中、 新太古代;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始、下、中、 上太古界。元古宙分为古、中、新元古代,对应 的年代地层单位为下、中、上元古界。 显生宙以生物界发展大阶段的总体趋势;PZ1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PZ2-鱼类、两栖类、蕨类 植物和海生无脊椎并存;MZ-爬行类、裸子植物、 菊石类繁荣;CZ-则以哺乳类、被子植物、软体 动物大发展为特征。
时期内形成的所有岩石,而不管地层中是否含有菊石;也可说“峨嵋 山玄武岩时带”,指在该玄武岩形成时隔内任何地方形成的任何岩层, 而不论是否有玄武岩。 间跨度能够在地层中识别的地区; 时带的名称取自它所依据的地层单位。如“Triticites时带”(取自 Triticites延限带),“张夏时带”(取自张夏组)。
岩石地层单位的级别 Hierarchy of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超群 supergroup)
群 Group-两个或多个组
(亚群 subgrou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统
五通组
D3w
下段:石英砂岩段下部:石英砾岩上部:石英砂岩
上段:砂泥岩互层段,顶部有一褐铁矿层和铝土质页岩层。
下古生界
志留系
中统
坟头组
S2f
下段:黄绿色细砂岩夹粉砂岩与泥岩;
中段: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砂岩互层;
上段:灰绿色薄层泥岩。
下统
高家边组
S1g
上段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中段黄绿色页岩、薄层长石细砂岩;下段灰黑色页岩。
下统
银屏组
P1y
以泥岩为组,向上粉砂岩增多。
孤峰组
P1g
下段:灰色泥岩或页岩,含有磷结核;中段: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夹紫色泥页岩互层;上段:泥页岩段,顶部为一层磷结核。
栖霞组
P1q
下段:下部:碎屑岩夹劣质煤;上部:臭灰岩层;
上段:下部:下硅质层;中部:含生物泥晶灰岩层;
上部:上硅质层;顶部:灰岩层
石炭系
上段: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质灰岩及页岩。
殷坑组
T1y
黄绿色页岩、钙质泥岩为主,局部下段:黑色页岩夹黄褐色薄层硅质岩;
上段: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夹薄层泥质灰岩。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大隆组
P2d
下段:黑色页岩夹黄褐色薄层硅质岩;上段: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
龙潭组
P2l
下段:砂岩夹碳质页岩及煤线;中段: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煤线;上段:生物碎屑灰岩。
上统
船山组
C2ch
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夹泥晶灰岩。
黄龙组
C2h
本区缺失下段砾屑灰岩段;
上段:下部: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亮晶生物碎屑灰岩
下统
和洲组
C1h
三套页岩、泥灰岩和灰岩组合,顶部为砾屑灰岩。
高骊山组
C1g
下段:杂色页岩;上段:石英砂岩。
金陵组
C1j
下段:≈0.6m厚的泥质粉砂岩;上段:生物碎屑灰岩。
界
系
统
组
代号
岩石
新生界
第四系
中生界
侏罗系
下统
磨山组
J1m
砾岩、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三叠系
中统
东马鞍山组
T2d
下段:灰白色或紫色薄—中厚层泥晶粉晶白云岩夹薄层微晶石灰岩,见多层膏溶白云质角砾石灰岩。
下统
南陵湖组
T1n
中-厚层微晶灰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瘤状灰岩及砾屑灰岩。
和龙山组
T1h
下段:黄绿色、紫红色薄层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