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docx

合集下载

液相色谱法习题

液相色谱法习题

液相色谱法习题
液相色譜习题
1.已知某混合物中A、B、C三组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40、480及520,哪一组分在吸附薄层上的Rf值最大()
a.A
b.B
c.C
d.无法判断
2.利用液-固吸附色譜法分离测定氨基酸样品,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物质作为吸附剂()
a.含水量17%的硅胶b.活性炭c.酸性氧化铝d.纤维素
3.用多孔凝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为四氢呋喃,分离以下各组分,试判断各组分的流出顺序(出峰顺序)()
a.n=7、8、9
b.n=9、8、7
c.n=8、7、9
d.无法判断
4.凝胶柱色譜法按流动相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两类。

5.薄层吸附色譜法的硬板用湿法铺板,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和_________三种。

6.利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样品时,其扫描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其中_______________法特别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斑点。

7.某人用凝胶色譜分离一高聚物样品,分离情况很差,他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后,分离情况大为改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已知A与B两物质的相对比移值为1.5。

当B物质在某薄层板上展开后,斑点距原点9cm,此时溶剂前沿到原点为18cm,问A若在此板上同时展开,A物质的展距应为多少?A物质的Rf值应为多少?
9.今有两种性质相似的组分A和B,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用纸色譜分离时,它们的Rf值分别为0.45、0.63,欲使分离后两斑点中心间的距离为2cm,滤纸条应取多长?。

(完整word版)高效液相色谱试题.doc

(完整word版)高效液相色谱试题.doc

高效液相色谱试题部门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A. 分配色谱法 B 排阻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 检测器B. 记录器C.色谱柱D. 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A.0.5 μmB.0.45 μmC.0.6 μ mD.0.55 μm4.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适当提高柱温B. 增加固定液含量C. 增大载体颗粒直径D.增加柱5.在液相色谱中 ,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 缩短分析时间 , 应采用的装置是( )A. 高压泵B. 梯度淋洗C.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贮液器D.加温)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在高效液相色谱中, 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 ) 范围内。

A.10-30cmB.20-50cmC.1-2cmD.2-5cm8.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直形填充柱9.纸色B. 毛细管柱谱的分C. U形柱D.离原理螺旋形柱,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A. 毛细管扩散作用B. 萃取分离C.液- 液离子交换 1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 恒温箱 B. 进样装置 C. 程序升温 D. 梯度淋洗装置D.液- 固吸附二、填空题1.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2.流动相使用前必须先。

3.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四个指标。

4. 梯度洗脱有两种实现方式:、。

三、名词解释1.分离度:2.保留时间:四、简答题1.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提高分离度的几种途径?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A5.B6.D7.A8.A9.B 10.D二、填空题1.输送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处理系统。

经典液相习题

经典液相习题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选择题1.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A、mB(g),浓度为CA、CB(g/ml),摩尔数为nA、nB(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 A、VB(ml),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A.mA/mBB.(CA V A)/(CB VB)C.nA/nBD.CA/CB2硅胶是一种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A.酸性B.中性C.A和BD.碱性3.关于硅胶的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级别分为Ⅰ、Ⅱ、Ⅲ、Ⅳ、Ⅴ级,级数越大,活性越大B.含水量越大,活性越大C.颗粒越小,活性越小D.表面硅羟基是活性基团4.色谱用氧化铝()A.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表示,活度V级吸附力最弱B.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表示,活度V级吸附力最强C.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D.活性与含水量无关5.色谱所用的氧化铝()A.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6.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属于()A.离子交换色谱B.正相色谱C.反相色谱D.极性色谱7.凝胶色谱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先流出色谱柱B.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先流出色谱柱C.流出顺序与分子量大小没有关系D.以上说法都不对8.关于Rf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f可以小于1,可也大于1B.Rf越大的物质的分配系数越大C.物质的Rf值与色谱条件无关D.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9.纸层析的分离原理及固定相分别是()A.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纤维B.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C.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D.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10.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加入少量的()A.二乙胺B.甲酸C.石油醚D.正己烷11.硅胶GF254表示硅胶中()A.不含粘合剂B.不含荧光剂C.含有荧光剂,在254nm紫外光下呈荧光背景D.含有荧光剂,在254nm紫外光下呈暗色背景简答题1.简述经典液相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的用途。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下列哪一个不是采用高压的原因()。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正确答案: D2、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A、液一液色谱法B、液一固色谱法C、键合相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正确答案: B3、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用作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A、分子筛B、硅胶C、氧化铝D、活性炭正确答案: B4、水在下述色谱中,洗脱能力最弱(作为底剂)的是()。

A、正相色谱法B、反相色谱法C、吸附色谱法D、空间排阻色谱法正确答案: B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减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正确答案: A6、液相色谱中不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传质扩散项D、柱压效应正确答案: B7、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正确答案: D二、判断题1、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大分子,热不稳定及生物试样的分析。

正确答案:正确2、反相分配色谱适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正确答案:正确3、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效果。

正确答案:正确4、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是为了改变被测组分的保留值,提高分离度。

正确答案:正确5、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恒流泵和恒压泵。

正确答案:正确6、高效液相色谱柱柱效高,凡是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一:选择题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2.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下列那种操作(C )A. 改变固定液的种类B.改变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C. 改变色谱柱温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温3.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B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4. 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A.适当提高柱温B.增加固定液含量C.增大载体颗粒直径D.增加柱长5.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缩短分析时间, 应采用的装置是 ( B )A. 高压泵B. 梯度淋洗C. 贮液器D. 加温7.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C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8. 在液相色谱中, 通用型检测器是 (A )A.示差折光检测器B.极谱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9.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A.直形填充柱B.毛细管柱C.U形柱D.螺旋形柱10.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 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 B)A.毛细管扩散作用B.萃取分离C.液-液离子交换D.液-固吸附二:简答题1. 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组分在液-液两相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液相色谱柱不需恒温三:计算题1. 一液体混合物中,含有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

用气相色谱法,以热导池为检测器进行定量,苯的峰面积为1.26 cm2。

甲苯为0.95 cm2,邻二甲苯为2.55 cm2,对二甲苯为1.04 cm2。

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量校正因子:苯0.780,甲苯0.794,邻二甲苯0.840.对二甲苯0.812)。

液相色谱考试试题及答案

液相色谱考试试题及答案

液相色谱考试试题及答案一、液相色谱考试试题1. 试题一:试题描述: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请简述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答案:液相色谱是一种利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混合物的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为:溶液中的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下,以不同速率通过柱子,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液相色谱的基本步骤包括:1) 样品进样:将待分析的混合物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色谱柱。

2) 流动相传递: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混合物中的组分受到不同的相互作用力,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3) 检测:通过在流动相中引入一个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各个组分在柱中相互分离的时间和峰面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4) 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获得各个组分的浓度和含量等信息。

2. 试题二:试题描述:液相色谱中,常用的固定相包括哪些类型?请分别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案:液相色谱中常用的固定相包括:1) 反相色谱固定相:其特点是固定相为极性的,流动相为非极性的,通过样品中不同成分与固定相的亲水性或疏水性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适用于有机物或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2) 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通过固定相上带电基团与溶液中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附作用,实现对离子的分离。

适用于离子化合物的分析。

3) 大孔吸附色谱固定相:具有较大的孔径,可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样品。

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4) 亲和色谱固定相:通过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实现对其的选择性分离。

适用于生物分析、药物筛选等。

二、液相色谱考试试题答案1. 答案一:液相色谱的原理是利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液相色谱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进样、流动相传递、检测和数据分析。

2. 答案二:常用的液相色谱固定相包括反相色谱固定相、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大孔吸附色谱固定相和亲和色谱固定相。

其中,反相色谱适用于有机物或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离子交换色谱适用于离子化合物的分析;大孔吸附色谱适用于分子量较大的样品分析;亲和色谱适用于选择性分离,如生物分析和药物筛选等。

经典液相色谱法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经典液相色谱法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填空题1.硅胶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

2.以聚酰胺为吸附剂时,通常用极性溶剂作流动相。

3.在一定范围内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交换容量_小,组分的保留时间短。

4.吸附剂的含水量越高,则吸附性能越弱。

选择题1.以硅胶为吸附剂的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弱的物质时,宜选用(B )A.极性较强的流动相B.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C.活性较低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D.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高的流动相2.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B)A.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大、选择性好B.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小、选择性好C.交换容量越小D.组分保留时间越短3.样品中各组分的流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D)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吸附色谱D.凝胶色谱4.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 与保留时间t R,将如何变化(B)A.k 与t R增大B.k 与t R减小C.k 增大,t R减小D.t R增大,k 减小5.色谱用氧化铝(A)A.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弱B.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强C.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D.活性与含水量无关6.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B)A.键合相色谱B.正相色谱C.反相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7.凝胶色谱中,分子量较大的组分比分子量较小的组分(A)A.先流出色谱柱B.后流出色谱柱C.几乎同时流出D.在色谱柱一样8.色谱所用的氧化铝(C)A.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简答题1.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强的物质时,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选择弱吸附剂,与极性强的流动相原因:略2.根据分离机制不同将液相柱色谱法分类。

液相色谱法题库及答案

液相色谱法题库及答案

液相色谱法(一)基础知识分类号:G5-0试题同“上册第一章第十三节W13-0”。

(二)苯酚类化合物分类号:G5-1主要内容苯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中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行业及各种燃烧,大多数化合物具有性,对人体具有危害性。

答案:化工毒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干净的样品应采用检测器,检测波长为 nm。

答案:紫外 274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分析色谱柱为,流动相为。

答案:Zorbox ODS或C18反相柱 30%乙腈溶液(内含醋酸盐缓冲溶液)二、判断题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测定结果是每个化合物的含量值。

( )答案:正确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含苯酚类化合物的吸收液应保存在具有Teflon螺盖的瓶子中。

( )答案:正确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事先必须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被污染。

( )答案:正确4.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的苯酚类化合物时,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水必须是去离子水。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也可以是蒸馏水。

5.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在采集样品时,需记录点位、日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流速等采样时相应的参数。

( )答案:正确6.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采集样品时,采样流速大于1000ml/min,吸附效率就会提高。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采样流速大于1000ml/min,吸附效率会降低。

7.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采集样品所使用的玻璃器皿,使用之前必须用蒸馏水充分清洗并烘干。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使用之前必须用甲醇充分清洗并烘干。

8.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产生与所测定化合物相同保留时间的干扰峰,可通过改变色谱分离条件而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0 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 单选题1.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 A (g) ,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 m B (g) ,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 (g /mL),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 Q(g /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A m A /m BB m B / m AC m A /(m A+m B )D C A / C B2.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

A 流动相的体积 (相当于死体积 ) B 填料的体积C 填料孔隙的体积D 总体积 3.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D 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 4.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 -乙酸-水(4:1:5 ,体积比)作为展开剂,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

A 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 作展开剂C 三种溶剂混合, 静置分层后, 取下层作展开剂 剂 5.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对选择性无影响的因素是 A 树脂的交联度 C 样品离子的电荷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纸色谱分离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 R f 值大B 用反相分配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 值小C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D 用离子交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 7.在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氯原酸,结果如下,从中选出最好的溶 剂系统是 ( )。

A 氯仿 - 丙酮 (8:2) :咖啡碱的 R f 为 0.1 ,氯原酸的 R f 为 0.0B 氯仿-丙酮-甲醇-乙酸(721.5:0.5):咖啡碱的R f 为0.48 ,氯原酸的R 为0.05B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层D 依次用三种溶剂作展开( ).B 树脂的再生过程 D 样品离子的水合半径A 0 〜0.3B 0.7 〜 1.0C 0.2 〜0.C 正丁醇 -乙酸 - 水(4:1:1) :咖啡碱的 R f 为 0.68 ,氯原酸的 R f 为 0.42D 正丁醇 - 乙酸 - 甲醇 (4:1:2) :咖啡碱的 R f 为 0.43 ,氯原酸的 R f 为 0.40 8.假如一个溶质的容量因子为 0.1 ,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 ) A 9. 1 % B 10 % C 90%D 91%9.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 )D 组分与组分D 固定相量增加2+ + 3+ 4+Ca 2+> Na +> Ce 3+> Th 4+D 以上三种硅胶是一个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B 中性D 碱性D 酮 <酯<醛<醚D 二氯甲烷D 分解作用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10.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最宜于分离 ( 几何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试样11.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容量因子 ( 分配比 ) 变化范围宽的试样指出哪个参数的改变会引起容量因子的增大流 动相速度 减小柱长 增加 C 相比增12. 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对下列离子的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A Ce 3+> Ca 2+>Na +>Th 4+B Th 4+ > Ce 3+> Ca 2+> Na +( )C Na +> Ca 2+> Ce 3+>Th 4+13.列哪种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 碱 性氧化铝B 酸 性氧化 铝C 中性氧 化14. 酸性15.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化合物的保留值顺序是 (A 醚 <酯 <酮 <醛B 酮 <醛<醚<酯C 醛<酮<酯 <16.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强度最大正己烷B 甲醇C 四氢呋17.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 运输作用B 滞留 作用C 平衡 作18. 样品在分离时,要求其 R f 值住() 之间D 1.0 〜1.5D 凝胶色谱多选题化学惰性C 具一定极性E 容量因子A 表 面 应 是 化 学 惰 性 的C 热稳定性好粒度均匀而细小E 化学键壳型微珠27. 要使分离因子增加,可以 (性固定相D 增加理论塔板数分析 ()A 凹 形斑点B 矩形 斑点C 拖尾斑点 八、、D 规则圆形20. 薄层层析中, 软板是指 ( )A 塑料板B 铝箔C 将吸附剂直接铺于板上制成薄层D 在吸附剂中加入粘合剂制成薄层19. 在用薄层吸收扫描法测定斑点的吸光度时, 直线式扫描适用于以下哪种色谱斑点的定量 在纸色谱法中, 将适量水加到滤纸上为固定相展开剂的色谱分析方法属于下列哪一范畴21. 吸附色谱 B 分配色 谱C 离子 交换 色 22. 分配色谱中,对支持剂的要求是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附力 E 对被测物有一定吸附能力23. 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者表示 (A 理论塔板数B 分配系数C 保留值D 塔板高24. 在色谱分析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多孔E 吸附性强25. 液液分配色谱中,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有A 静电力B 诱导力色散力 氢键26. 下列担体, 能用于液相色谱的是 A 硅藻土B 氟担体C 玻璃微球 高分子多孔微球A 减小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B 增加柱长C 采用高选择E 采用细颗粒载体28. 下列哪些物质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吸附剂 (E 聚酰胺29. 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采用以下哪些办法减少边缘效应(E 减小薄层的厚度30. 在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 (附力D 机械强度小31. 如何减少 TLC 中的边缘效应 (①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②以固 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 定相. 以液体 溶剂为 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称E 化学键①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②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E 硫酸①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常用作正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 ②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常用作反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E 液状石蜡①纸色谱分析的机理属于液液分配色谱的范畴,构成固定相的载体是 ②反相纸色谱分析中,作为固定相的是 (A 硅胶B 塑料板C 氧化铝D 纤维A 层析槽有较好的气密性B 在层析槽的内壁上悬挂一些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C 减小吸附剂的活度D 在层析槽内放置一些装有展开剂的辅助容器A 化学情性及多孔性B 表面积要小C 与固定液的液膜有较强的吸E 不具吸附力A 用大的层析B 用小体积层析槽并使溶剂饱和C 层析槽内贴上滤纸条 D 用大层析板E 尽量多点几个斑点配伍题32. A 吸附色谱法B 分配色谱法C 离子交换色谱法D 凝胶色谱法E 亲和色谱法33. A 静电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 氢键力34. A 水B 硅胶硅油 玻璃板35. A 纤 维 素B 聚酰 胺36. A 硅胶 B 碱性氧化铝C 聚酰胺D 活性(二)填空题1.色谱分离过程是溶质在 ________ 与 _______ 两相之间的分布,并发生一系列连续的平衡转 移。

2.吸附过程的色谱分离可用吸附等温线加以描述。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种类型: _____、 _____ 、 ______ 。

通常在 ______ 浓度时, 每种等温线均呈线性, 而在 _______ 浓度时,等温线呈 ______ 或 _____ 。

3.直线形等温线是 ______ 的等温线,所得的色谱峰为 ________ 。

4.纸色谱法是以 ______ 为载体,以构成滤纸的纤维素所结合水分为 ___________ ,以 ____ 为展 开剂的色谱分离方法。

5.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峰位置 (即保留值 )可用于 _______ 分析,峰高或峰面积可用于 _____ __分析,峰宽可用于衡量 _______ 。

6.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拄中停留时间的数值,称为 ___________ 。

7.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称为 ______ 。

8.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 ______ 。

9. _____ 是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量之比。

10. ______ 是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宽总和之半的比值。

11.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大小,反映了色谱柱 _________ 的高低。

12.最大允许进样量应控制在 _______ 或 _______ 与 ______呈 ______ 关系的范围内。

13.固定液的选择,一般认为可以基于 _________ 原则。

14.在液相色谱中,液固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_________ 。

15.在液相色谱中,液液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_________ 。

16.在液相色谱中,改变相对保留值是通过选择合适的 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17.在液相色谱中,凝胶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_________ 。

18.在液相色谱中,除有机溶剂外, _________ 也是常用的溶剂和流动相。

19.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作键合固定相基体的物质是______ 。

20.用一种能交换离子的材料为 _______ ,利用它在水溶液中能与溶液中离子进行 ________ 的性 质,来分离 ______ 化合物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炭 E 硅藻土① 薄层色谱中,酸性物质的分离,吸附剂应选用 ②薄层色谱中,分离黄酮时,吸附剂应选用 (37. A 二乙胺 B 甲酸烷 E 乙醇① 用薄层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可加入少量())C 石油醚D 正己()21.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待分离成分给定后,若 ____ 性。

22.在正相分配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待分离成分给定后,若 分在展开剂中的 __________ 。

23.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展开剂给定后,待测组分 A > B > C> D )的R f 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__ 。

(三) 名词与术语 1.固定相 2.流动相 3.吸附色谱法 4.分配色谱法 5.吸附等温线 6.薄层色谱法 7.正相分配色谱法 8.反相分配色谱法9.纸色谱法 10.离子交换色谱法 11.边缘效应 (四) 判断题1.在色谱法中.待分离组分不必溶于流动相。

( )2.所有液相色谱法都是用液体作流动相。

( ) 3.对于线性等温线,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色谱带呈高斯分布。

4.若固定相是极性的,流动相是非极性的,或者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小,这种色谱体系 统为正相色谱。

()5.在正相色谱中,溶剂极性增加,保留值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