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植物群落的结构调查与分析
园林生态学实验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种
类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候
生活型
物
期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植物群落调查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某森林公园三、实习内容1. 植物群落样方设置与调查- 根据实习区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随机布点的方式设置样方。
- 样方大小为20m×20m,共设置了10个样方。
- 在样方内,我们调查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2.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记录了不同植物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了不同植物层的结构特征,如分层高度、冠幅、叶面积等。
3. 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对样方内所有植物进行鉴定,记录其学名、科属、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种等。
4. 植物群落分布规律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
- 结合地形、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规律。
5.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 通过对样方进行连续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如物种更替、生长速度、群落结构演变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 收集实习区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等。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GPS、测绳、皮尺、笔记本、记录表等。
2. 实习过程- 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样方设置和调查。
- 记录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3.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分享实习经验和成果。
- 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习成果1. 调查了实习区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2. 掌握了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掌握植物群落内物种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
调查内容:北校区绿化及观赏植物一、基本概念1、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
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
当资源的可利用性减少时,一般使生态位宽度增加,例如在食物供应不足的环境中,消费者也被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和被食者,而在食物供应充足得到环境中,消费者近摄食最习惯摄食的少数被食者。
中文名称:生态位英文名称:niche;biotope;ecological niche其他名称:小生境定义1: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生物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满足一个种或种群生态要求的最小环境单位。
所属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生态学、埋藏学、遗迹学(二级学科);古生态学(三级学科)定义3: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生活地位、活动特性以及它与食物、敌害的关系等的综合境况,是一种生物在其栖息环境中所占据的特定部分或最小的单位。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生物学(三级学科)定义4:昆虫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特别是它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5: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种群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6:生物的生境及其作用。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二级学科)2、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
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
通常资源总是有限额,因此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
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
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
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
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
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
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
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实习一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生活型谱调查-河北科技大学

实习一 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生活型谱调查一、实习原理种类组成是指一个群落内的植物成分,即乔木树种、灌木以及其它林下植物各有哪些种类,这是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
表现面积是在一个最小地段内,对一个特定群落类型能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群落面积或“能包括群落绝大多数种类,并表现出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也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不同的群落类型、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最小面积会有所差别。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应出来的植物类型,它主要是植物外貌的特征,如大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的生命期长短等。
例如我们一般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多年生草本、垫状植物等生活型,所以生活型是指植物群落的一定的共同外貌。
一定气候条件下的一个群落,经常以一定频度分布的生活型为特征。
Raunkiear 生活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在植物活动处于最低潮的季节(即恶劣气候条件下),按更新芽距土壤表面的位置高低和对苗端提供的保护的方式。
其主要类型为:a) 高位芽植物(Ph):多年生芽着生在空气中的枝条上,至少高于地面 25cm 以上。
包括乔木和高灌木,藤本和本质藤本,附生植物,高茎的肉质植物。
b) 地上芽植物(Ch):多年生芽紧接地面(高度低于 25cm)。
如草本、匍匐灌木、 矮木本植物、矮肉质植物、垫状植物。
c) 地面芽植物(H):多年生草本,地上部分在生长季结束时死去,留下休眠芽在地表或地表下,被积雪或枯枝落叶保护。
如季节性宽叶草本和禾草,莲座状植物。
d) 隐芽植物(G):休眠芽位于土壤表层以下或没于水中,如深根茎植物、球茎、块根植物、水面植物、沉水植物。
e) 一年生植物(Th):以种子度过不利季节的植物。
如一年生草本植物。
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100%该群落所有的植物种数群落中各生活型百分率序列即为该群落的生活型谱。
植物群落调查和分析报告

2、样地选择的方法: 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 〔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3、样地的形状: 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 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 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 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 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 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 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 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调查者
调查日期 样地号
样地面积
地理位置
地形
海拔
坡向
坡度
土壤
微地形
地被物植物
群落总覆盖率
植物群落调查表2号
乔木记录表
样地名
样方号
时间
种名
树高
枝下高
胸径
树冠
植物群落调查表3
灌木记录表
样地名
样方号
时间
种名 株数 覆盖率 最大胸 优势胸 高度
径
径
植物群落调查表4 草本植物记录表
样地名
样方号
时间
种名
株数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1、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 〔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4人类影响. 〔5气候条件.
2、组成特征调查: 〔1种类组成.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在设定的 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为防遗漏,还应在样地周围 反复踏查.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 定名和订正. 〔2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投影盖度、 基部盖度、频度、高度等.
群落调查与分析(一)

实验十一、群落调查与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器材和试剂】海拔表、皮尺、卷尺、样圆、照度计、GPS。
【内容与方法】1.样地法样地法通常是在群落内圈出一定面积,称样方,对样方内的生物进行调查的方法。
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
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方在群落中的设置有随机设置、规则设置、主观设置(代表样地设置)等不同的方法。
随机设置样方(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
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的位置。
规则取样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主观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2.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
但原则是不宜罗列得太繁太细致,以免影响调查进度。
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表1—表5供参考)。
植物名称一栏,一行记录一个个体。
胸径在野外测定时,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
用胸高(1.3m)直径取代基部直径,是由于许多植物树干基部有板根、支柱根等影响测定,此外,测定胸高直径也比基部直径更易些。
表1 植物群落调查表调查者:调查日期:样地编号:样地面积:群落类型:群落名称: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岩石、地下水位:微地形、地被物:动物活动情况:人为干扰情况:表2 乔木调查表调查者: 日期: 样地号: 样地面积: 群落郁闭度: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群落类型: 群落名称:表3 灌木调查表调查者: 日期: 样地号:样地面积: 群落郁闭度: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群落类型: 群落名称:表4 草本调查表调查者: 日期: 样地号: 样地面积: 群落郁闭度: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群落类型: 群落名称:表5 层间植物调查表调查者:日期:样地号:样地面积:群落郁闭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类型:群落名称:4.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
植物群落野外观测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野外观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植物群落野外观测实习是生态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
本次实习旨在让同学们在野外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群落进行观测和分析,以达到以下目的:1. 熟悉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提高对植物群落生态特征的理解。
2. 掌握野外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强化对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4. 通过对植物群落的观测,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15日2. 实习地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主要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方法,对选取的植物种群进行密度测定。
(3)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方调查,计算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4)环境因素调查:测定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地形等环境因素。
2. 实习方法:(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保护区的植物群落分布特点、主要物种及其生态习性。
(2)现场观测: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对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分布范围等信息。
(3)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生态学统计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1. 植物群落结构:实习区域内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层现象较为普遍。
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灌木层以灌木植物为主,草本层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可能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
2. 植物种群密度:通过对实习区域内选取的植物种群进行密度测定,发现不同植物种群的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草本植物种群密度较高,灌木次之,乔木最低。
3. 植物多样性:实习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较高,物种丰富度达到100余种。
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3.5,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为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调查
分析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基本组成和结构;
2.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成分,空间分布形式,优势种类型等,加深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理解。
二、实训原理
1.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
群落中植物为充分利用空间而形成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
2.自然群落层次复杂,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几个层次,
其中间还可存在木质藤本等层间植物。
3.城市的植物群落大都是人工群落,其垂直分层单一,结构简单。
三、实训内容
1.观察并描述各类植物群落的外貌特点、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的分布特点;
2.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观察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分析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点;
3.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四、方法步骤
1.选择植物多样性明显的景观区域作为观测和调查样点。
2.分析各类植物群落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
3.比较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植物群落之间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
五、试训报告(调查结构分析)
将本次实习内容整理成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