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讲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
1、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具体案例如下。
主导因素农业生产
热量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3)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
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改善,限制性因素就会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小麦—牧羊农事安排:
(2)生产特点:。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农业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列表如下) 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的 商品粮基地 南疆的长绒 棉的生产 青藏高原 河谷农业 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光热充足 平原地区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 水热条件优越 水源不足,旱涝、 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气温低,热量不足 主导因素 地广人稀、 土壤肥沃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限制性因素 气温低
方法技巧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 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 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从当地气候、 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 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 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区 位的含义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气候 地形 比较稳定,但对不利的 (1)自然因素 土壤 自然条件可进行改造 水源 市场 交通运输 (2)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 劳动力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 社 会 经 济 条 交通运输 市场 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快捷便利的交通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 产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 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 在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 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南方
北方
南方农业发展需要考虑气温、降 雨、海拔、自然灾害等因素。稻 草人模型作为一种替代方式成为 了南方农业发展领域的重要资产。
北方干旱且整体资源不足,农业 发展需要依靠节约型资源利用和 农业机械化操作等方式。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农业需要考虑重金属、 生态搭配、人居环境和全域旅游 等各种因素,运用小麦收获机和 农业机械化等技术能够提高农业 生产的效率。
严重人口不足
在华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农业在 人口流失下长期停滞不前。
少年劳动力过度利用
在华南和华东地区,明显的青少 年劳力问题是一个紧急而具有挑 战性的问题。
中老年劳力资源浪费
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中老年劳动 力普遍在保守农业环境中漫无目 的的浪费。
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1
生态治理
推动农业生产革命,将环保意识和区位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并环保 的农业发展。
总结与展望
农业区位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前沿的主题,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 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变化中稳步前行, 是未来的方向。未来,农业区位选择和科技将更加深度地融合,在各个方面 为农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和前景。
环保政策
政策的出台,创造了一个全 新的对农业区位选择方向的 经济环保激励机制,使得农 业实现更好的生产水平。
农业转移人口
以借调员工、挂职、直接招 聘农民为主要方式,对农业 区位选择形成更加灵活的管 理。
农业国际化与区位选择的关系
新的市场覆盖范围
区位的选择变得更加重要,以招 徕新领域的进口和出口贸易。
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区位选择的正确性可以确保 口感、质量良好的产品并在最佳 时机达到市场。
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高中地理详析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详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湖南/向超骆凌志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
现代农业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农业的地域差异非常大,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光照、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熟制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大风、沙尘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和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特别是坡度大于25°的坡地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冲积平原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存在差异,我国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黑土、黑钙土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都是肥力很高的土壤;而我国东南丘陵的红壤则具有瘦、黏、酸的特点,需要采取措施改良。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马尾松等林木的生长;在盐碱地可种棉花。
(4)水源: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源。
水源一方面来自大气降水,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种植业主要依靠雨水灌溉,叫雨浴农业。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更多依赖地表水(如河湖)和地下水,一般适合发展畜牧业,一些水源充足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叫做灌溉农业。
(5)生物:不同植被地区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适合发展林业,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
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种基础。
气候高温多雨(温暖湿润)、地形垂直差异显著的地区,有着丰富的物种,如我国云南就有“植物王国”之称。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而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大小)有关。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特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
(4)区位优势:气候暖湿;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易错辨析】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提示不是。
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不能算作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比重相差不大。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有利影响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考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例1】[2017·天津文综,12(3),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地理位置选择,是指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
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等。
首先,土壤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候要求不同,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此外,水资源也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市场需求也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增加农业生产的收益。
最后,交通条件也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权衡和取舍。
例如,大豆生长需要较高的土壤肥力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因此可以选择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地区进行种植。
水稻生长对水资源要求较高,因此可以选择水资源丰富、气候潮湿的地区进行种植。
高价值蔬菜对市场需求敏感,可以选择市场需求旺盛、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种植。
果树生长对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严格,可以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地区进行种植。
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在发生变化。
新型农业如温室种植、水培种植等不受土地和气候条件限制,可以在城市郊区等人口密集地区进行种植,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提高供应速度。
总之,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位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并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权衡和取舍。
教育地理课,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2

教育地理课,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2。
一、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选择特定的区域展开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
这是一个庞大的考虑系统,涉及到各种方面的因素,比如天气、气候、水文条件、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地形、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
正确选择农业区位对于农业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气候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主要体现为气温、降水量和阳光照射量等方面。
适宜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使作物生产得到保证,阳光充足则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的产量。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肥力高的地方,种植作物的产量也相对较高。
不同作物对肥力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农业区位时,要考虑不同作物对肥力的需要。
3.土壤保持能力土壤保持能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保持能力强的地方,可以减少洪灾发生的几率,同时也能够减少土地侵蚀的速度,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地形及水文条件地形和水文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蔬和茶叶,平原地区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和棉花等。
适合情况的水文条件,可以为种植作物提供足够的灌溉水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5.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因素包括土地租赁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销售渠道等。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要考虑到这些经济因素。
三、区位选择的技术措施1.建立区位选择指标体系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包括各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指标,如气候因素、土壤肥力、土壤保持能力等。
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决定区位择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采用多学科方法多学科方法是决定区位选择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多学科方法,可以在多个方面,如环境、水资源、气候变化、生态等等,对农业区位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进行最终的决策。
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

要抄笔记!
1.(1)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 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 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 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
1.(2)市Biblioteka 、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 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 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 展。 (2).优势互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利用气 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减轻灾害损失, 避免恶性市场竞争。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
种植业
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林、牧、副、渔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 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含义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2、新颖形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我国农耕区 生产谷物 饲养家禽
家庭生产 规模较小
三、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小麦—牧羊带 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典型:墨累--达令盆地
三、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想一想: 澳大利亚 的混合农 东南部 业区与降 水、气温、 人口分布 降水量较大 有什么关 系?
总结 需要 理解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 业
乳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 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 农业
世界上的农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种 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地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区位选择
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
考纲解读
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
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
2.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
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
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地形交通运输合理利用稳定极大较快很大水土流失小时鲜业激烈
2.地域经济条件经营因地制宜地域分布畜牧业小麦羊毛西南部温暖湿润高围栏豆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
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
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区位布局
区别强调客观存在强调主观安排
强调微观(如某个农场的区位)强调宏观(如农业的布局)
联系都强调某一事物(如农场)与其他事物(如地形、气候)的空间关系,影响布局的因素也就是区位因素
记忆方法:
(1)用图示法记忆农业区位选择及主要区位因素。
(2)用歌诀法记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气候地形与土壤,运输科技寻市场。
水源灌溉有保障,劳力政策也帮忙。
【典型例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1)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大洲位置等来阐述;地形的特征应从地形的类型和地势特征等来描述;从该地区经纬度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和图例是地形特征判读依据。
(2)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需要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地势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
(3)花卉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市场,该地自身市场较小,只能利用航空运输;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广阔;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要点二: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科技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科技
【典型例题】
图1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2)若图2中箭头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3)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解析:(1)图中西欧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
(2)图2中箭头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地域类型最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与图1中b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
(3)m、n两地交通、市场、技术条件差别不大,m地比n地纬度低,鲜果上市时间早。
答案:(1)C (2)B (3)C
要点四: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地形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水源灌溉条件较好(墨累河和达令河、东水西调)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交通有公路连接港口
市场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科技机械化程度高
政策政府扶持鼓励
拓展:我国农耕区在发展种植业同时,也饲养猪、羊、兔、鸡、鸭、鱼,但不属于混合农业。
因为农耕区的家畜、家禽的饲养大多不上规模,只能作为副业。
思维拓展
下图是山西、陕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属于________(温度带)。
发展苹果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__。
(2)该区域发展苹果、核桃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势是________。
(3)该区域发展苹果、核桃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解析:山西、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区,为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但相对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来讲,大陆性强,光照充分,气温日较差大,这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糖分)的积累,苹果品质较好。
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驱动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种植及其果品深加工。
与它的社会成本支出较低有关,由此可想到它的社会经济优势是政策优惠、劳动力廉价丰富和土地价格(租金)较低。
该区距海较远,降水相对不足,水资源贫乏。
另外,由于土质疏松,地表植被差,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丧失较多。
答案:
(1)暖温带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国家政策(鼓励退耕还林),劳动力廉价
(3)水土流失、水资源不足
课外拓展
1.
农作物适宜的自然条件
水稻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
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区泰国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东南部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
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