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2.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3. 掌握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力学分析和强度计算,能够对机械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问题;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分工与协作,完成复杂的机械系统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机械系统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系统设计概述2.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学基础、第三章 材料力学基础、第四章 机械原理- 内容: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能、常用机械传动方式、机构设计原理等。

3. 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工具-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设计方法、第六章 设计工具与软件- 内容: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常用设计工具、CAD软件应用等。

4. 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力学计算- 教材章节:第七章 运动分析、第八章 力学计算- 内容:运动方程建立、动力学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引言机械系统设计是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机械系统设计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力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机械系统设计的目标机械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项目的需求,并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机械系统的设计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性:机械系统需要能够完成项目要求的功能。

2.可靠性:机械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以确保正常运行。

3.经济性:机械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4.安全性:机械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环保性:机械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机械系统设计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设计的成功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系统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设计师应综合考虑项目的需求、性能指标和各种限制条件,进行综合优化。

2.简化和标准化:设计应尽可能简化和标准化,以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

3.模块化设计:将整个机械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以便于设计、制造和维护。

4.可靠性分析:进行可靠性分析,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对设计进行改进。

5.安全性设计:设计应考虑到安全因素,包括安全保护装置、人机工程学和紧急停机等。

机械系统设计的流程机械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确定需求:与项目经理和用户进行沟通,明确项目的需求和性能指标。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确定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

3.详细设计: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各个模块的设计和选型等。

4.制造和实施: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机械系统,并进行制造和安装。

5.测试和验证:对制造的机械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满足性能指标和需求。

6.维护和改进:机械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改进,以确保其可靠运行。

结论机械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程环节。

机械系统设计-详解

机械系统设计-详解

机械系统设计-详解机械系统设计(Mechanical System Design,MSD)目录• 1 什么是机械系统设计[1]• 2 机械系统设计的类型[2]• 3 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3]• 4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3]• 5 机械系统设计的约束[4]• 6 机械系统设计思想[2]•7 机械系统设计的系统法[2]•8 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4]•9 相关条目•10 参考文献什么是机械系统设计[1]机械系统设计是对机械系统进行构思、计划并把设想变为现实的技术实践活动。

机械系统设计的类型[2]虽然机械系统种类繁多,结构千变万化,但从设计角度来看一般可分为开发设计、变异设计和反求设计。

1.开发设计针对新任务,提出新方案,完成产品规划、概念设计、构形设计的全过程。

2.变异设计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缺点或新的工作要求,从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执行机构类型和尺寸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变异,设计出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种设计也可包括在基本型产品的基础上,工作原理保持不变,开发出不同参数、不同尺寸或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变型系列产品。

如空调机系统产品,有不同功率的空调机系列、不同性能(变频、净化等)空调机系列等都属于变异设计。

3.反求设计针对已有的先进产品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掌握其关键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出同类型、但能避开其专利的新产品。

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3]机械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不是只关心各组成都分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传统的设计方法注重内部系统的设计,且以改善零部件的特性为重点,至于各零部件之间、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考虑较少。

零部件的设计固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全部用最好的零部件未必能组成好的系统,其技术和经济性未必能实现良好的统一。

应该在保证系统整体工作状态和性能最好的前提下,确定各零部件的基本要求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同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清外部环境对该机械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如市场的要求(包括功能、价格、销售量、尺寸、质量、工期、外观等)和约束条件(包括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使用环境、后勤供应、检修、售后服务、基础和地基、法律和政策等)。

《机械系统设计》课件

《机械系统设计》课件
《机械系统设计》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系统概述 • 机械系统设计基础 • 机械系统中的常用机构 •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装置 • 机械系统中的控制系统 • 机械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01
机械系统概述
机械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机械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运动形 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机械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制器。
调节器
根据反馈信号和设定值 ,调整控制信号,使系
统输出达到设定值。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解析法
实验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响应速度和误差等性能指标,设计控制器 和调节器。
通过实验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调整控制 器和调节器参数,以达到最优性能。
仿真法
人工智能法
通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模拟系统的动态 特性和性能指标,优化控制器和调节器参 数。
详细描述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使用条件,确保系统具有完善的功能 和性能。同时,要注重优化系统结构,简化设计,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此外,还 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要注重系统的经济实用性
,为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机械系统。
02
机械系统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凸轮机构
总结词
实现精确的运动规律控制
详细描述
凸轮机构由凸轮和从动件组成,通过凸轮的旋转运动,可以精确控制从动件的位 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规律,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仪器仪表和轻工等领 域。
齿轮机构
总结词
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和运动转换
详细描述

机械系统设计全解

机械系统设计全解

机械系统设计第一章一、系统: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系统的一些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三、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四、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计划、外部系统设计、内部系统设计、制造销售五、系统分解(了解)P17第一章一、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构思实现功能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工艺原理、确定技术过程、引进技术系统、分析结构布局、拟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方案评价、确定能实现预定设计目标的最佳方案—里始一・・、,B . *相:指仅知输入量和输出量而不知其内部结构的表述设计任务的一种模式。

黑箱明确表示了设计任务的基本功能要求和主要约束条件三、工艺原理:指各种物理效应(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定律、原理及效应)的具体应用。

四、系统的功能结构:P22五、方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可行的候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定,提出方案的评价意见,为决策者最后确定设计方案提供信息和依据。

六、方案的评价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七、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总体布置设计、确定总体主要参数、绘制总体设计图样、编写总体设计报告书计技术说明书等八、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2)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3)保证精度、刚体,提高抗振性及热稳定性(4)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5)结构紧凑,层次分明(6)操作、维修、调整方便(7)外形美观九、传动系统的布置(1)简化传动链:在保证运动要求的前提下,传动链愈简短,零件数就愈少,材料的消耗和制造费用就愈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2)合理安排传动机构顺序:若以传递动力,应优先考虑蜗杆传动布置在高速级的方案;若以传递运动为主,尤其是传动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蜗杆传动布置在低俗级的方案。

(3)注意传动系统润滑和密封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第二章一、载荷的分类:静载荷和动载荷二、静载荷:指大小、方向和位置都不变的载荷三、动载荷:指大小、方向和位置都改变的载荷四、载荷历程:工程上常把载荷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载荷的一一时间历程,简称载荷历程五、载荷的处理方法:对静载荷:可用静强度判据来设计计算对周期载荷和非周期载荷:利用疲劳强度理论进行设计计算六、编制载荷的方法:功率谱法和循环计数法七、常用的循环计数法:峰值计数法、穿级计数法、幅程计数法和雨流计数法八、选择电动机的一般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交流电动机优选于直流电动机,笼行型电动机优选与绕线型电动机,专用电动机优选与通用电动机九、决定电动机功率的因素:电动机的发热、允许的过载能力和起动能力十、电动机的负载图和发热计算(P62)十、内燃机:指燃料在汽缸内进行燃烧,直接将产生的气体所含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十二、内燃机按燃料种类的分类:柴油机和汽油机第四章一、执行系统的功能:一(一)夹持:示例1抓取动作:夹持器向下运动,手指碰上工件1后,在工件对手指反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4,使手指3张开,完成抓取动作。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1.2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10学时)1.3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自动控制原理等1.4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机械系统的设计任务;2.2 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2.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机械系统设计基础知识3.1.2 机械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3.1.3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2 机械系统设计工具与软件3.2.1 机械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3.2.2 自动化设计软件的应用3.2.3 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3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3.3.1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3.3.2 机械系统装配与调试3.3.3 机械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3.3.4 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解决3.4 机械系统设计项目3.4.1 学生团队合作设计项目3.4.3 机械系统设计方案展示与评审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4.2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4.3 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4.4 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相结合五、评价与考核5.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堂作业等;5.2 期末考试占60%,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5.3 机械系统设计项目成果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六、参考教材6.1 《机械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李明等编著6.2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选析》张华等编著6.3 《自动设计与工程实践》王刚等编著七、教学资源7.1 实验室设备:包括机械设计软件、自动化设计软件、仿真软件等;7.2 实验材料:包括机械零部件、传动件、控制器件等;7.3 教师助教:提供教学指导和实践辅导;7.4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报告一、引言机械系统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项目。

本次实践报告将针对我的机械系统设计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项目简介我选择的机械系统设计项目是一个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

该装配线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个部件进行快速、准确地装配,并最终制成成品。

整个装配线由多个工位组成,每个工位负责一个具体的装配工序。

在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考虑了装配线的稳定性、精度和效率。

三、设计过程1.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我对整个装配线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我考虑到了装配部件的类型、尺寸、装配顺序等因素。

同时,我也对装配线的工作环境、生产周期、人工成本等因素进行了考虑。

根据这些需求,我确定了整个装配线的基本设计参数。

2.工位设计基于装配线的需求分析,我设计了每个工位的结构和功能。

我选择了适当的装配工具和夹具,并设计了相应的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

同时,我还对每个工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装配效率。

3.系统集成与测试完成了每个工位的设计后,我对整个装配线进行了系统集成与测试。

我确保每个工位都能够正常工作,并与其他工位协调配合。

同时,我还对整个装配线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了评估和调整。

四、实践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整个机械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实践测试。

通过测试,我发现我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

装配线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装配任务,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五、实践心得通过这次机械系统设计的实践,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工作流程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我掌握了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最重要的是,我深刻理解了机械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六、总结机械系统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这次实践项目的设计,我深入理解了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通常运动循环图有如下几种:
1、直线式运动循环图
2、圆周式运动循环图
3、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1)、直线式运动循环图
图中所示为干粉压片机的直线运动循环图,其横坐标表示上冲头机构中曲柄转角φ。这种运动循环图把运动循环的各运动区段的时间和顺序按比例绘制在直线坐标轴上。其特点是:它能清楚地表示整个运动循环内各执行机构的执行构件行程之间的相互顺序和时间(或转角)的关系,并且绘制比较简单,但执行构件的运动规律无法显示,因而直观性较差。
例:自动打印机
2)、确定组成执行机构运动循环的各个区段 根据打印工艺要求,打印头的运动循环由如下四段组成: ——打印头的前进运动时间 ——打印头在产品上停留的时间 ——打印头退回运动时间 ——打印头停歇时间 因此,打印头的运动循环 为: 相应的分配轴转角为:
停止
送料
停止
向下
提升
下沉
送料筛
上冲头
下冲头下沉
下冲头加压
加压
加压
2)、圆周式运动循环图
3)、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3、机器运动循环图的功用
3、机器运动循环图的设计步骤与方法
在设计机器的运动循环图(工作循环图)时,通常机器应实现的功能已知,理论生产率已确定,机器的传动方式及执行机构的结构均已初步拟订好,可根据各机构运动时既不干涉、而机器完成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又最短的原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引线功能
勾线穿环功能
挑线功能
送料功能
……
……
功能求解
15-3 功能求解
2、常用运动形式与表达符号
运动形式
单向
双向
连续运动
间歇运动
极限位停歇
转动
摆动
移动
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系统设计》
习题选集
机械设计教研室
第一章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点。

3.机械系统的特性。

4.从流的观点出发,机械系统的组成
5.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

6.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7.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1.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形成的基本技术文件。

2.设计任务的类型。

3.设计任务的来源。

4.试拟定播种、施肥机的设计任务书。

5.画出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构成图。

6.试建立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树。

7.形态学矩阵的概念。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
20 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已知:
1)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 )、可靠性(B2 )、使用方便性(B3 )、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 0.7,0.5,0.3,0.1;
2)评价指标 B1、B2、B3、B4、B5 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3)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
11.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2•总体布置的基本形式。

13.试分析手扶拖拉机的总体布置方案。

14.机械系统常用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类型。

第三章
1.物料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物料流设计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3.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4.简述常用存储子系统。

5.简述常用输送、搬运子系统。

6.简述六点定位规则。

7.夹紧装置的组成。

8.试结合生产实习中所见的一种物料系统,分析制造系统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9.如图所示,某物料流系统设计时,要把工件从 A工位送至B工位,请提出你自
己的设计方案。

注意:1)工件输送过程中姿态要求保持不变;
2)需要给出方案简图。

第四章1.简介机械系统能量流理论。

试结合机械工作过程的能量损失论谈一谈曲柄压力机设计中的动力机容量选择问题。

2.试分析起重机的载荷构成。

3.什么叫编谱?编谱的要求是什么? 4.常用的循
环计数方法。

5.什么叫动力机的机械特性? 6.三相异步电机的固有机械特性与人为机械特性。

7.画出三相异步电机的固有机械特性曲线图 ,并在图上表示出:
1)起动点 A (起动转矩为T Q );
2)额定工作点B(额定转矩为T N);
3)同步转速点 H;
最大转矩点 P 和 P'(电机的最大转矩为T m ,回馈制动的最大转矩为T m' 8.以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9.直流电机按励磁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10.如何合理的选择伺服电机? 11.什么是内燃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 12.柴油机的三类工况。

13•某提升机,卷筒直径为D,起升重量为W,吊具重为W1,提升速度V,加速时间10s,稳速提升时间50s,减速时间12s,停歇时间10s,假定折算到动力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其它重量及阻力均不计,试画出其工作负载图,转速变化图,加速度变化图及动力机的负载图(要求有计算过程)。

14.各举一例,说明能量流系统的布局形式,并做简要分析。

第五章
1.简述传动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2.简述传动系统的组成。

3.安全保护装置应如何布置? 4.什么是传动系统的转速图?拟定转速图时应注意什么? 5.滚珠丝杠传动的特点。

6.简述执行系统的功能。

7.执行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
8 •什么是工作循环图?绘制工作循环图时应注意哪些冋题? 9 •微位移系统时常用的驱动单元有哪些? 10. 常用的微位移机构有哪些?
11 •简述操纵系统的功能、要求、组成及分类 12. 简述操纵系统设计参数确定的一般过程。

13. 什么是助力操纵系统?举例说明其特点。

14. 结合机床的微量进给装置说明电热式微驱动装置工作原理
15. 图示为一圆盘印刷机的结构简图,已知其动要求是: 1)油墨先定量送至墨 盘2,墨盘作间歇转动,使墨辊1蘸墨时能较均匀地得到供墨;2)墨辊沿墨盘 面和铜锌板面4上下运动,完成蘸墨和刷墨动作;3)放有白纸的压印板3绕一 固定点A 来回摆动,其工作行程终点使用使白纸与涂有油墨的铜墙铁壁锌板压
1440rpm ,工作主轴转速n=60~190rpm ,变速级
数为6级,电机与变速箱之间用一级带传动
1) 计算公比© (已知公比©标准系列:1.06,1.12,1.26,1.41,1.58,1.78,2; 2) 计算系统总级数Z; 3) 拟定结构式,画转速图
第六章
1.信息流系统有哪些环节组成?试画出其结构模型并作说明。

合,完成印刷工艺。

当空回行程时便可取出成品
试画出其工作循环图 (示意图)。

16.已知某设备所用电机转速为
1—起匾2一盘 2 —压印懂』一flW
2.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工业控制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简述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6.监控系统的组成。

7.典型闭环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有什么作用?8.简述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

9.什么是数字直接控制?试画出其控制系统原理图。

10.数控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11.试根据本书第三章所给出的实例工艺过程的分析,给出其信息流系统的设计
第七章
1.布置操纵人年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2.如何布置显示装置?
3.试从人机工程学观点分析汽车驾驶室的布置设计。

4.引起机械系统的噪声的原因。

5.简述机械系统噪声控制的途径、程序及一般原则。

6.衡量机械系统噪声常用的物理指标有哪些?
7.表达振动量的绝对单位制及相对单位制。

8.振动控制的技术途径。

9.什么是主动隔振?什么是被动隔振? 10.隔振主要是控制振动系统的哪三个参数?三者各有什么作用? 11.常见的机械基础的结构型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2.基础常用隔振器有哪些布置型式?各有什么特点? 13.如何衡量隔振器的隔振效果?
第八章
1•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现代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3•专家系统的结构。

4.常用的知识的表达方法
5•试总结出三条齿轮传动设计的知识,并用规则的方法表达。

6.对于不确定性(或具有模糊性)的知识,专家系统如何进行处理?
7.简述机械系统设计专家系统的控制策略。

8.简述专家系统的两级推理结构。

9.机械系统、模型、仿真三者之间的关系。

10.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系统仿真如何分类?
综合设计题
1 .试进行水果分选机的原理方案设计和结构方案设计
2 .试进行回收后的牛奶瓶或啤酒瓶洗瓶机的原理方案设计和结构方案设计
3.给出一种步进式送料机构的设计构思。

(本题可与相应的实验结合使用)
要求:应含有存储、送料、检验及检验后的分类处理等环节。

(以棒料为例)4.图示为工厂中使用的虎钳,采用丝杆螺母机构,当需
要较大距离移动钳口时非常不便。

请针对这一问题进行
一种可实现快速进给的虎钳机构设计(原理方案设
计),画出其原理图。

5.试
对于鸡蛋大小分级的分选机进行原理设计。

(请至少提供两种方案,并简要说明实现方法)
6.根据对电子配钥匙机器的观察,对其作出原理构思并作出初步的结构设计。

请用结构简图画出你的设计来,要求准确的表达其功能特点,并附有文字说明
7.图示一种可纵横开启的窗户,试构思一种机构能满足这种窗户的功能。

请用结构简图画出你
的设计来,要求准确的表达其功能特点,并附有文
字说明。

8.试对捆箱器进行原理构思:
功能要求:能将编织带收紧、扎牢,使纸箱在搬运
中不至于松散,用于包装纸箱的捆扎。

设计要求:作出原理构思和初步的结构设计。

请用结构简图画出你的设计来,并附有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