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学设计、学案(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狼和鹿》教案设计范文

《狼和鹿》教案设计范文

《狼和鹿》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和鹿》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角色形象和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狼和鹿》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所需的小组合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狼和鹿》的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分析狼和鹿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狼和鹿角色形象和特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

4. 生字词学习:(1)教师呈现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狼和鹿角色形象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培养保护意识。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续写。

(2)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书写和造句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狼和鹿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狼和鹿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狼和鹿》教案

《狼和鹿》教案

《狼和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和鹿》的主要内容,了解狼和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狼和鹿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狼和鹿的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狼和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课文《狼和鹿》的主要内容。

3. 作者对狼和鹿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狼和鹿的特点。

2. 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狼和鹿》的文本。

2. 与狼和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和鹿。

(2)提问:你们对狼和鹿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和鹿》。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狼和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狼和鹿的特点。

(2)分析作者对狼和鹿的态度。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全班交流:各小组的合作成果。

6. 实践活动:(1)观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实践操作:尝试解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7.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进行课堂评价。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狼和鹿》。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案例分析:以课文《狼和鹿》为例,分析狼和鹿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一百多年前25年后1后狼(多少)鹿(只数)森林(样子)[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三年级《鹿和狼》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鹿和狼》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鹿和狼》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鹿和狼》教案(精选篇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和鹿》一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将教材所载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选取重点——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这一课的片断设计中,我试着以“狼、鹿和森林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主线,紧扣教材中的对比描写,巧妙运用cai课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片断的设计着重体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与碰撞”。

一、碰撞于反差强烈的画面对比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

尽管*对凯巴伯森林变化有一些描写。

但为了再现和强化森林之变的特定场景,我用课件将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与后来的荒凉之景作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学生一见原来那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兴奋、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心理顿时活跃起来。

而后来的凯巴伯森林那么荒凉、萧条,学生图文对照,思维面打开了,思维的力度加大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反映cai课件播放适时适度,真正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感悟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触辞而入境、动情”,他们个个都惊讶于凯巴伯森林巨大的变化,抽象的文字符号构成了一幅幅发人深省的形象画面,学生也收到较好的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效果。

二、碰撞于内容深刻的对比中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专务。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而语文能力的获得是在丰富多彩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获得的。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道内涵比较丰富,易于激活学生思维的填空练习题。

这一道题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对文本中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疏理、加工。

在组织学生研究题目中的省略号的妙用时,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进行对话,然后用语言表达、感情朗读等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狼和鹿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狼和鹿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狼和鹿9篇狼和鹿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指板书:狼和鹿),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两句话,谁来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毁灭自己的“祸首”。

1、指名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板书:功臣祸首3、到底谁是“祸首”?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

二、品读感悟,恨狼之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课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图片3、眼前的这幅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这片森林吗?4、小动物们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的怎么样?5、狼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动物?6、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贪婪而凶残的狼正在对鹿下毒手。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过渡:真是太残忍了。

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些什么呢?当地居民又是怎么做的?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同学们,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他们组成了……大森林的宁静。

)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在青烟袅袅的……倒在血泊中。

)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凯巴伯森林的枪声……杀掉六千多只。

)3、这段话中列了哪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4、齐读数据。

5、小结:是啊,有组织,速度快,时间长,杀的数量之多,简直就可以称之为——(斩尽杀绝)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对鹿的爱之深,对狼的恨之切给读出来吧。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中蕴含的事理。

教学过程一、直接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习文章“故事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课文生难字词。

2、学生认读下列词语,并勾画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

相悖、雇请、生机勃勃、一命呜呼、难逃厄运踪影、糟蹋、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3、学生浏览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鹿与狼”的什么故事?4、引导学生文章第一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简述引导学生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故事中的事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t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说明这个道理的自然段读一读。

2、抓住“一系列”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故事部分”体会第一句的表达作用。

3、抓住“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狼与鹿的关系”4、指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学生整体读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

五、读文巩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4、完成练习册。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限制()反义词:强大()凶残()附板书14、鹿和狼的故事保护鹿杀了狼(饥饿)鹿多了植被少了鹿数量锐减(疾病)道理:遵循自然的规律行动:科学地认识自然《狼和鹿》教学设计篇二作者:佚名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点击数:113《狼和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狼和鹿》语文教案精品3篇

《狼和鹿》语文教案精品3篇

《狼和鹿》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理解:1、理解本课“凶残”等6个词语。

2、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3、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运用:1、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喻句。

2、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53狼和鹿)说说()的狼()的鹿2、假如你在森林里看到狼在追赶小鹿,你会怎样?3、根据同学回答出示句子:师:是呀,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提问“居然”的含义,追问文中为什么要用上“居然”?)4、读了这句句子你有什么想法?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片宁静的大森林里发生什么?(出示课件)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着。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问:狼在哀嚎什么?(请学生想像并模仿狼会说些什么)师:鹿的数量成急剧的增长,森林里一定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啰?生从课文中找出示:凯巴伯森林中原来生活着只鹿。

狼被人们杀了以后,鹿的总数超过了只,师:后来呢,森林该是一片繁荣了吧?生根据课文回答(课件)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小学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案范文《狼和鹿》一文通过描写人们消灭恶狼,保护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的遭殃,鹿群的毁灭的恶果,揭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班级语文)《狼和鹿》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班级语文《狼和鹿》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字词,掌握本文出现的多音字。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人们肆意杀鹿,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通过观看图片和音视频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己该怎么做?进行习作练笔。

二、教学重点:1、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和音视频资料展开想象,进行小组沟通、讨论、汇报、互评,领悟课文内容,拓展升华主题。

三、教学难点:通过诵读,观察插图和音视频资料,领悟人们为什么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习作本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你能说说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生答后,师出示课件)它的天敌是什么动物呢?(出示狼的图片)说起狼,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是啊,当鹿遇上狼,情况会怎样呢?狼一定是鹿的天敌吗?在人们心目中狼是不折不扣的大坏蛋,鹿则给人美妙的感觉,可在今天的(故事)中,狼变成了森林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吧。

3、请大家听我讲讲这个故事。

(放“狼和鹿的图片音乐”)4、师:刚才老师讲的就是第几课故事?(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词语:(出示)凯巴伯繁殖蔓延下毒手贪婪消退特意捕杀传染居然葱绿传染病威胁祸首妖魔2、个别读、小组读、师生正音、齐读。

简单理解词语:繁殖蔓延下毒手贪婪传染病威胁祸首妖魔3、多音字选音:(出示)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t dī)防狼的暗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学设计、学案(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学设计、学案(示范
文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词语,复习导入
生机勃勃葱绿枯黄
美丽活泼饥饿疾病
贪婪凶残
这三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呢?试用这个词语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二、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森林的变化:
⑴由各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森林发生的变化。

⑵精讲点拨
多媒体映示:
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和现在凯巴伯森林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再读体现森林变化的句子,融入自己的感受。

2、鹿群的变化
⑴由小组代表将做好的记录展示给大家,进行汇报交流
⑵精讲点拨:
▲出示: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⑴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联系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和材料说说看。

⑵鹿是可爱的,可是鹿的后面跟着一群贪婪的狼,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谁来读读这几句,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出示:整个森林整个森林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读了这几句话,你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
老师觉得这话写出了森林、鹿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出示:
鹿大量繁殖以后,森林不再那么葱绿了,而是逐渐变得枯黄了;
森林不再像从前那样茂盛了,逐渐变得枯萎了;森林不再像从前那样茂密了,逐渐变得稀疏了;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活泼、健壮了,逐渐变得疾病缠身、奄奄一息了;鹿群不再像从前那样成群结队、热热闹闹了,逐渐变得三三两两、冷冷清清了。

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把这几句话记在脑海里,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对本段课文的朗读中去。

3、寻找狼鹿异位的根源
①由老师做被告—猎人,请学生做原告—狮子大王,进行法庭辩论。

②为什么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
人类还犯过许多同样的错误,由于自身的无知,导致环境的恶化,请你读读这则材料,把你从中明白的道理告诉大家。

(出示:)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2、师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引导学生补充有关事例。

3、交流展示学案中“
4、写一写”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
板书设计:狼和鹿
“功臣”“祸首”
六千四千、十万
(天平) 保护生态平衡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