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和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一百多年前25年后1后狼(多少)鹿(只数)森林(样子)[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最新5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中蕴含的事理。

教学过程一、直接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习文章“故事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课文生难字词。

2、学生认读下列词语,并勾画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

相悖、雇请、生机勃勃、一命呜呼、难逃厄运踪影、糟蹋、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3、学生浏览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鹿与狼”的什么故事?4、引导学生文章第一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简述引导学生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故事中的事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t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说明这个道理的自然段读一读。

2、抓住“一系列”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故事部分”体会第一句的表达作用。

3、抓住“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狼与鹿的关系”4、指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学生整体读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

五、读文巩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4、完成练习册。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限制()反义词:强大()凶残()附板书14、鹿和狼的故事保护鹿杀了狼(饥饿)鹿多了植被少了鹿数量锐减(疾病)道理:遵循自然的规律行动:科学地认识自然《狼和鹿》教学设计篇二作者:佚名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点击数:113《狼和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023最新-《狼和鹿》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狼和鹿》教学设计(优秀4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狼和鹿》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狼和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道理。

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18课《狼和鹿》,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问:在你的印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来说,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课文说的也是狼吃了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读生字情况2、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三、精读感悟课文交流问题,抓住“为什么把狼称为功臣?”(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写狼是功臣的原因的句子。

a) 指读画出的句子。

想一想狼是那几方面的功臣?b) 狼是森林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

课文中哪些地方说鹿群发展得太快?哪些句段写了森林被糟蹋得这么惨?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从“鹿的王国”、“很快”、“十万只”等词语看出鹿发展得太快、数量多。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从“一切”、“饥饿”、“吃光”等词语中看出鹿太饿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从“着了火”、“消退”、“枯黄在蔓延”等看出森林很惨。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狼和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吃天敌)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

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

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

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出示: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

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狼和鹿》教案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3.扩展(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

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学生派代表回答)(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二、朗读: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评价: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18《狼和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8《狼和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8《狼和 xx》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本课 13 个生字,会写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睁开小组议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不单要关爱、救援动物,有时,也要遵照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计规律,要懂得如何做才能保护生态均衡。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那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忙来读读课文吧。

板书:狼和鹿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纳开火车读词语等各样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xx 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边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诵。

其余同学认真聆听,读完互评。

3、经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4、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元勋”“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其余?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谈谈你们的理解好吗?7、先在小组内议论一下,以后班内沟通。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经过解决。

教师指引学生在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资料拓展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虑的资料,想听吗?但听完了,但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资料。

2、联合课文“狼和鹿”和方才的资料,你们有什么启迪?谈一谈吧。

学生自由谈感觉。

3、小结:大自然的神秘还有好多好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认识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1、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3、依靠对课文的朗诵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联系,从人们任意杀鹿,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损坏丛林、毁坏自己的祸首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均衡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看狼和鹿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看狼和鹿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看狼和鹿9篇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看狼和鹿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功臣”和“祸首”,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2、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狼和鹿》。

在大家印象中,鹿是什么样的?(用文中的词说“活泼美丽”),而狼又是什么样?(用文中的词说“贪婪凶残”)。

正如大家所说,就连有关“狼”的词都无法掩饰人类对他的憎恨,比如:(出示幻灯)齐读词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鬼哭狼嚎引狼入室如狼似虎从大家的朗读中显然可以听出我们对狼的厌恶,可在18课的最后一段却有这样两句话,你记得吗?(出示幻灯)指名读,此时此刻,有什么疑问吗?2、明确目标。

生质疑,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3、预期效果。

大家有信心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吗?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向大家推荐的?指名说,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的完成!二、民主导学任务呈现任务一、理解“功臣”“祸首”1、自由读全文,分别用“—”和“﹏”划出有关森林和鹿群前后变化的句子,标注感受。

2、默读所划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自主学习生学习,师巡视。

展示交流交流森林变化的句子1、森林(前):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理解“生机勃勃”,联系上文“葱绿、鸟儿、鹿的语句”。

指导朗读,出示图片:这就是那一百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上去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师过渡:可是,25年后,凯巴伯森林还是那样有生机吗?2、森林(后):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齐读,读了这句,同学们再想想那曾经的一片葱绿,曾经的生机勃勃,你想说什么?引读,是啊,整个森林像_________,绿色在________,枯黄在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狼和鹿》教学设计
学校:墩尚镇中心小学孙青内容:教案及反思
18《狼和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狼和鹿》这篇课文作者按“由平衡到失衡,得出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

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

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

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

课文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描述,揭示了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设计理念】:
1、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组块阅读”的方式走进文本,进而读懂文本,感悟道理。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

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教学重点】:
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教学难点】:
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从而明白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比法——(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2)狼群的前后对比;(3)鹿群的前后对比。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以及和森林的关系。

2、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课堂充满情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课充满活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没有语文课,语文的东西是不着痕迹的,就像是“大雪无痕”,就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门票买到了吗?咱们来交流一下。

你画的是什么?指生读。

其他同学看大屏幕。

(相机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生说:读出森林的茂盛。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森林的茂盛?(茂密生机勃勃)还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森林的美好)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的?(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3、师提问:文中写小鸟在枝头歌唱。

没有说小鸟在枝头鸣叫;鹿在林间嬉戏,没有说鹿在林间奔跑,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拟人)这样写好在哪里?
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读?(轻松、愉快、美好),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就怎么读。

4、看到这么美好的、郁郁葱葱的、充满鸟儿的歌声的森林,我们会有什么想法?(想去)是的,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呀!
(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

关注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比较完整。


5、可是,仅仅过了25年,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再次找出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画出来。

指生读。

6、课件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你眼前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片曾经令我们向往的森林,你还想去吗?为什么?(因为这里荒凉萧条,一片枯黄。

令我们望而生畏。

)那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惋惜)再读。

师问: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红色的词语有什么关系?(是一组反义词),是的,绿色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枯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7、同一座森林,前后的景象截然不同。

课件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8、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森林的变化。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狼的变化
1、森林为什么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因为当地的居民大量的捕杀狼。

2、当地的居民是怎样的捕杀狼的?这样的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惨不忍睹、凄惨、赶尽杀绝)你能把这种凄惨的景象读出来吗?指生读。

3、当地的居民为什么要捕杀狼?(因为狼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么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你觉得哪些鹿会被狼吃掉?(小的、老的、病的鹿)师总结:人们只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鹿被狼吃掉,所以是恨透了狼,就这样,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共被杀掉6000多只。

可以说是被——斩尽杀绝。

(三)感受鹿的变化
1、狼被捕杀后,人们如愿以偿了吗?凯巴伯森林真的就永远成了鹿的自由王国了吗?课件出示: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指生读第三自然段。

3、狼被捕杀后,鹿的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原来是4000多只,最多的时候达到100000,最后只剩下8000只病鹿)
4、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森林闹起了饥荒…….)鹿现在面临的困境仅仅只是饥饿吗?
生:不是的,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师:所以导致森林中最终只剩下-----8000只病鹿,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人们捕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可现在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鹿群也被毁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大声读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它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说一说狼为什么是“功臣”?鹿为什么成了毁灭森林、迫害自己的“祸首”?
(3)那么文中的“功臣”和“祸首”为什么要加上“”?
(4)你认为鹿群真的是“祸首”吗?(是人类)
课件出示: 是枪声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

(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教学内容,在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时依据体式根据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切实让课堂属于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获得发展。


5 、小结: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也打破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狼、鹿、森林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当人为地消灭狼。

森林、鹿也随之被破坏毁灭。

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平衡。

板书:保持生态平衡
6、我想如果把这篇课文以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同学们一定更感兴趣。

可美中不足的是动画没有配音,谁愿意试试看?(指明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把学生学到了知识,提炼成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五)课外拓展
《一个村庄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狼和鹿的故事(可查找资料,如:蛇与庄稼,狐狸与兔子,山雀和啄木鸟……)请你选择两样事物,编一则故事,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 狼和鹿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
狼是凶残的,鹿是善良、美丽的,是人们怜爱的对象。

这是我们凭印象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中,狼和鹿是怎样生存的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我进行了以下引导:
1、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

在找出25年后文中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

通过前后对比,问学生:为什么仅仅25 年的时间森林就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带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森林前后的变化。

2、狼的前后数量的对比
为什么仅仅25 年的时间,森林就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通过上述问题自然的引出是因为人们大量的捕杀了狼。

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人们是怎样捕杀狼的?
3、鹿群的前后数量的对比
引导学生:狼被捕杀后,人们如愿以偿了吗?鹿群的数量又有哪些变化?
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课文通过狼和鹿之
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同时进行课外扩展,比如《一个村庄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