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汽车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汽车电路分析教学大纲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汽车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路分析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数:64(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20)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器;汽车构造(上、下册)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电路分析是以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分析能力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它为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分析提供了有关电路基础知识、识读要领和诊断及检修的依据和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电路分析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必要的识读要领,比较熟练的检测工具运用能力,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汽车电路实际问题进行诊断与排除。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汽车修理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有目的从事汽车电路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因此汽车电路分析课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一)汽车电路基础元件1.教学内容(1)导线(2)导线接头与连接器(3)熔断器盒和熔断器(4)开关和继电器(5)中央控制盒和电控单元2.基本要求了解导线的类型、颜色以及截面积的含义。

理解导线接头与连接器的作用和类型。

理解熔断器盒、熔断器继电器、中央控制盒等部件的作用和控制原理。

掌握导线、熔断器、继电器的选用。

了解电控单元基本结构组成和控制原理。

3.重点与难点导线与线束的识别,熔断器、继电器和电控单元等部件的组成和原理。

(二)汽车电路基本知识1.教学内容(1)汽车电路图的种类(2)汽车电路常用图形符号(3)简单汽车特征分析2.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汽车电路图的种类及特点,尤其原理图的构成特点和分析思路。

并能根据控制原理绘制相应的电路原理图。

掌握汽车电路常用图形符号的画法和含义。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版本号:020232026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Electronicsand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讲课:32实验:8上机: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理论性兼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学习汽车维修工程、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机构和应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整车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汽车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和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培养电路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关系,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共性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不同机构和类型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了解部分典型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传统点火系统和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的制动效能的计算。

5、掌握汽车驱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汽车驱动系统与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相比较各自的特点。

6、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电子控制机构的结构、作用和特点,可以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7、了解汽车空调、安全气囊、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及辅助系统的使用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方面的实际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课堂教学、习题与思考题的学习,应当达到以下要求:1.通过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的学习,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甫定理分析基本直流电路。

2.理解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组成,并能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

3.了解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

4.了解常用电器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5.掌握常用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有关运行性能。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外部特性,并学会使用方法。

理解常见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原理,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物理和高等数学基础上所开的课程。

四、教学大纲第1章直流电路主要内容: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中的参考点和参考方向;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

重点: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

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主要内容: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的向量表示法、单向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

重点:正弦交流电的向量表示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

难点:三相对称电源星形和三角形联结方式及电压电流的计算。

第3章磁路与电磁感应主要内容:磁路欧姆定律、霍尔效应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及定律、自感互感现象。

重点:磁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电磁感应定律第4章常用电器主要内容:了解变压器、开关、熔断器、断路保护器、继电器等汽车常用电器的基本常识。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主要包括汽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及显示系统、汽车的辅助电器设备、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汽车传统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汽车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了解现代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状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学时分配表
注:总学时超出(或少于)本大纲规定学时10%要另制定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幻灯片或挂图教学手段,并辅之以课堂讨论、提问和复习等方法,约占总学时的80%;实验教学安排在对应的章节后进行,约占总学时的20%。

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10%。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魏冬至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汽车电气系统结构与维修图解教程》谭本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年。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制订时间: 20XX年机电工程系制《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XX年制订)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理论支撑的作用。

(四)开课学期:共开2学期(第一学年秋季、第一学年春季)(五)学时:126学时(其中实验部分18学时)二、课程性质、任务: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定理、定律及运用;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及常见电机的结构、原理、特性及控制;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半导体器件知识,汽车常用电子电路常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汽车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常识。

能力目标:基础的电路计算能力;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测量的能力;常见元器件识别与用万用表检测能力;基本电子电路图的识图能力;简单的分析、判断、处理电路故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理论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理解”、“了解”、“知道”;对应用、方法或计算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熟练掌握”、“掌握”、“会”。

)了解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物理量、基本定律的含义;了解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知道汽车电路的特点。

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等在汽车电路中的运用。

了解常用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运用;理解汽车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子电路在汽车电路中的常见运用。

会基本的电路计算;掌握基本的电路识图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元器件的识别和万用表检测;会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状态。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D第二节简单电路 1第三节复杂电路 1第四节电容器 1实验1-1 万用表测量技术 2 2实验1-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2 2实验1-3 电阻识别 2 22、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们理解电路的定义、作用和电路模型的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变量、电压、电动势、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KCL和KVL和电位的计算。

3、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基本变量、电压、电动势、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KCL和KVL和电位的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变量、电压、电动势、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电位的计算。

第二章电磁现象及其应用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节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实践学时第一节磁的基础知识 1第二节电磁铁和继电器 2第三节电磁感应 12、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们理解汽车电气设备中电工设备的概念,磁的基础知识和电磁铁,继电器等;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3、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磁的基础知识,电磁铁和继电器的定义与应用,电磁感应难点: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自感和和互感。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节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实践学时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1第二节单相交流电路 2第三节三相交流电路 2第四节安全用电常识 12、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们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相量关系和相量模型;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动势分配和连接;掌握安全用电的要求。

3、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相量关系和相量模型;三相交流电的星形连接;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电阻、电感、电容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计算和正弦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计算;三相交流电的接法;触电的分类和安全用电的一般判断法。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大纲(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转强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常用电器的检测方法,在内容上根据职业岗位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所需的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要求,以“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培养”为原则,把电工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新增了部分技能培训内容,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器》和《汽车电控》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汽车相关电路知识,达到能制作简单电路和检测电子器件、汽车常用电器部件。

在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知识目标1.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电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4.一般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安全用电知识;5.半导体器件基础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6.电工电子实验技能和方法所需理论基础(三)能力目标1.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2.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3.能理论分析判断电路及电子元件的简单故障;4.具有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绘制特性曲线,完整地写出规范实验报告的能力(四)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的能力;2.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五)基本要求1、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2、能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器元件,3、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实验,4、熟练掌握汽车常用电器的检测方法。

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附:教学大纲格式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格式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教材及参考教材等。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具体案例附后,供参考)3.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1)学时数指开设某门课程的课时数,包括课堂讲授课时、课程实验课时、课堂讨论课时、习题课时和课外学时等。

学时数应与人才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时数相符。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选修、必修),还是专业课(选修、必修),在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3)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除课堂讲授以外的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课外教学、考试等。

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课外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安排课外学时的内容及要求。

(5)学时分配根据以下表格格式按章节简要填写主要内容、学时分配等。

附:大纲格式(仅供参考)教学大纲格式要求(一)(理论课)《汽车电器》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现课程地位、作用)《汽车电器》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电路及性能检测方法与故障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整车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与故障诊断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是汽车专业汽车维修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是紧密结合汽车电器及汽车电子的需求而设置。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宗旨是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电路具有初步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汽车电器及汽车电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电器、电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与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电子器件的应用与参数选择,了解电磁、电机的基础知识及使用。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计算;“理解”表示能够理解其原理,能够读懂相应电路,但不能熟练的设计和计算;“了解”知道各部分的原理,能够了解电路或器件的功能。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133学时,其中理论学时:93 实践学时:40
二、教学媒体
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结构,即教材和教学辅导合二为一的形式,
教材以章来划分内容,每一章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导学内容和习题四部分内容。

三、考试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小时。

学生获得成绩由考试成绩及平时考查成绩组成,其中考试成绩占70%。

四、教学建议
本课程所提供的音像教材有录像带和CAI教学光盘2种,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1篇电路分析基础(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6学时)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2 电路的基本元件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
1.4 电路的分析方法
习题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6学时)
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2.3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2.4 电路的谐振
2.5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2.6 安全用电技术
习题
二、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模型以及基本电路参数的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的定律基本内容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包括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在内的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正弦量的基本概念,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RLC 元件的交流电路。

理解RLC元件的阻抗分析、RLC电路的谐振条件、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关系。

了解器件参数的选择、交流电路计算、三相电路参数计算、电路谐振的几个特点,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及实验室防爆、防火。

第二篇电磁与电机
一、教学内容
第3章变压器及电动机(4学时)
3.1 磁路与变压器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
3.3 三相同步电动机
3.4 控制电机
3.5 继电器控制系统
习题
二、教学要求
掌握磁路的基本概念、三相同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的应用。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三相同步电动机的原理、常用直流电机、控制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电机的继电器控制的一般方法
了解磁路在电器中的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外特性、三相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外特性、常用控制电机的结构、常见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第三篇模拟电子电路
一、教学内容
第4章半导体分立器件及其基本电路(10学时)
4.1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
4.2 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4.3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4.4 晶闸管及其放大电路
4.5 多级放大电路
4.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4.7 应用举例
习题
第5章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2学时)
5.1 集成运算放大器
5.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5.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5.5 应用举例
习题
第6章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6.1 直流电源概述
6.2 整流滤波电路
6.3 线性集成稳压电源
习题…
二、教学要求
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晶闸管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电路;掌握多级放大器的分析、负反馈器的判断、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构成及原理;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理解三极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参数分析、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了解温度测控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参数选择、温度测控系统的实用电路、线性稳压电源的实用电路
第四篇数字电子电路
一、教学内容
第7章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8学时)
7.1 数字电路基础
7.2 集成逻辑门
7.3 组合逻辑电路
7.4 集成触发器
7.5 时序逻辑电路
习题
二、教学要求
掌握包括数的进制转换在内的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掌握触发器的功能及分类、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理解门电路、理解触发器的应用;理解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

了解电路的构成、常用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应用、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五篇信号的产生与处理
一、教学内容
第8章波形的产生与变换(2学时)
8.1 正弦波振荡器
8.2 多谐振荡器
8.3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习题
第9章信号的测量与调理(4学时)
9.1 概述
9.2 电量的检测
9.3 非电量的检测
9.4 信号测量电路
9.5 滤波器
9.6 传感器简介
习题
第10章数据采集系统(6学时)
10.1 典型的测控系统组成
10.2 多路模拟开关
10.3 采样保持电路
10.4 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器
10.5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0.6 非电量测量系统实例
习题
二、教学要求
掌握正弦波振荡器、多谐波振荡器的振荡条件、电量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掌握常见的信号测量电路以及应用;掌握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器的应用;掌握测控系统基本组成。

理解正弦波振荡器、多谐波振荡器的功能;理解555定时器的原理及功能;理解电量的检测方法、有源、无源滤波电路的原理及其主要应用;理解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基本构成;理解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555定时器的的应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常用传感器作用;了解非电量测量系统的实际应用
第六篇信号的产生与处理
一、教学内容
第11章汽车微机控制系统(4学时)
11.1 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组成
(理解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组成框图)
11.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了解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核心元件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
11.3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理解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核心元件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
11.4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理解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核心元件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工作原理)
二、教学要求
理解现代汽车电控系统的一般结构;了解ECU的核心部分——微型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及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