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了解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以及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掌握电动汽车各种类型电机与控制技术。
了解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了解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
环境污染3。
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必修的职业技术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掌握相关关键技术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一)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检测和维修;3.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维护;5.掌握驱动电机及其他电动、电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各种动力混合方式;7.掌握天然气汽车的性能特点;8.了解其他替代燃料汽车的性能;9.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特别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压电、易燃品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维修的安全和质量;10.能够检查修复后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11.能够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弃液体及损坏的零部件。
(二)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三)方法能力1.能够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2.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16学时。
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单元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国产电动轿车重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
汽车新能源基础教学大纲

(十一)汽车新能源基础教学大纲3年制初中起点 150课时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新能源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1)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2)职业能力目标1.全面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理论,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3)职业素养目标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3.课程内容4.教学实施建议(1)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专业研讨会→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实际教学检验。
(2)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年制高中起点 150课时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1)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专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2)职业能力目标1.全面掌握新能源专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新能源专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职业素养目标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5年制初中起点 270课时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2201018学分:2.0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建议教材:《新能源汽车概论》,高建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6。
课程归口:汽车工程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
本课程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结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于内燃机的驱动系,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撇子,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
为后续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电控技术、汽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等课程及暑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目标1. 能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掌握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辆在机械结构和性能分析中的区别。
目标2. 能够掌握常见的串/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基本结构原理,熟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了解常见串、并联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设计原理、节能机理和控制方法。
目标3. 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存储装置、再生制动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新型驱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目标4. 能够将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综合应用新能源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涉及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前序课程的紧密结合,分析、推理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产品的设计与优化等复杂工程问题。
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5-2、毕业要求6-2、毕业要求7-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石油资源。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新能源汽车概论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和原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能说出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类型、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结构原理、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控制系统及辅助充电系统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技术简介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最低课时安排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6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一)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环境污染恶化、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石油矿产资源匮乏等全球性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传统汽车产业与这些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两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给能源和环保带来空前的压力。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能源清洁、无污染物排放等优势从概念走向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车辆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它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背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简单介绍了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理论等;另外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目录,该课程既包含新能源汽车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也包含了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目标
(1)了解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了解天然气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2)了解液化石油气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醇类燃料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3)了解二甲醚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氢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及其他新能源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1)学校提供完善实训场地(2)教室应有多媒体设备(3)实训和理论应当同步。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年级及专业:(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蒙提纯电动汽车、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二、同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国家的政策。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技能要求:(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3)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使用的工具。
(4)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5)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依据,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和关键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及其他能源汽车最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与维护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二)教学进度表: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实际汽车、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建议授课时长共80课时。
项目一认识新能源汽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和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2.熟悉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4.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技能目标1.熟悉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并能够对其进行区分。
2.熟悉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课时分配12课时。
(三)教学提纲本项目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新能源汽车概述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二、常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任务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任务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及规划二、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状况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项目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与主流车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发展趋势。
2.熟悉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依据和各类型的基本特征。
3.熟悉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类型及特征。
4.掌握各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熟悉区分各种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法。
2.熟悉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基本组成及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课时分配8课时。
(三)教学提纲本项目共有两个任务。
任务一混合动力车辆各类型及对应的主流车型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二、混合动力的分类任务二纯电动汽车电池类型与主流车型一、电池的分类二、主流动力电池的特点项目三混合动力汽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微混合自动启停技术的特点。
2.熟悉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式)的行驶状态与控制策略。
3.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技术特点。
◎技能目标1.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组件名称和功用。
2.熟悉混合动力汽车各组件的安装位置。
(二)课时分配12课时。
(三)教学提纲本项目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微混合自动启停技术特点一、概述二、自动启停技术的类型三、自动启停系统结构组成任务二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一、概述二、混合动力汽车的几种行驶状态三、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任务三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特点一、概述二、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组成三、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特点项目四纯电动汽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纯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与控制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
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第四章
4.1-4.3电驱系统概述、直流电动机
了解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掌握有刷和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特点
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4.4-4.5异步电动机与永磁同步电动机
掌握异步电机及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原理、特点和控制
了解两种电机的运行特性。
4.6-4.7开关磁组电动机与轮毂电机
掌握开关磁组电动机与轮毂电机的结构原理、特点和控制
了解两种电机的运行特性。
第五章
5.1纯电动汽车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类型与各总成结构结构;
熟知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5.2增程式电动汽车行驶理论
掌握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类型与各总成结构结构;
熟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特点;
了解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六章
6.1混合动力汽车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与各总成结构结构;
熟知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6.2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类型与各总成结构结构;
熟知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特点;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主要技术指标。
第七章
7燃料电池汽车FCEV
掌握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与系统结构原理;
熟知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
了解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及车型。
第八章
8.1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了解电动汽车对充电装置的要求
掌握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类型
熟知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8.2控制技术
了解控制技术的分类;
掌握汽车控制系统的分类;
了解仿真技术的作用。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我院现有情况暂不安排实训教学环节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后根据讲座内容布置思考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PPT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参考教学计划
八、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课堂考勤)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