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传统文化鉴赏:问号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句号(。

)句号歌: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1.太阳暖烘烘的。

(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

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例如:8.走。

9.没有。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知识点详解及训练附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知识点详解及训练附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知识点详解及训练附思维导图一、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是围绕主题“问号”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3篇课文组成。

课文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

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

学习“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二、单元课时目标和主题篇目课时目标人文主题19.棉花姑娘认识生字和斤字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比较体会固定格式的词语并会拓展运用。

(重点是读好祈使句,读好对话,了解科学常识。

)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常识。

20.咕咚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

借助连环画读懂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判断,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能通过朗读与理解明白故事的寓意。

(重点是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21.小壁虎借尾巴认识、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猜字,借助连环画说说故事情节。

(重点是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猜字、了解字义,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要情节。

)语文园地七在生活情境中积累11个词语,认识8个生字。

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朗读、背诵古诗《画鸡》。

和大人一起读童话《小熊住山洞》,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重点是正确朗读并积累字词,学习形旁表意的规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的意思。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教学设计国门小学李建英教学目标:1、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2、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3、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兴趣,乐学标点符号。

教学中难点: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对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标点符号比较抽象,不简易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和正确的使用,我们先来认识他们。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介绍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样子。

课件出示:句号(,))像个小圆圈。

逗号(。

)像只小蝌蚪。

问号(?)像只小耳朵。

感叹号(!)像个小炸弹。

二、逗号,句号。

问号,感叹号运用方法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那么你想知道该如何运用它们吗?1、课件出示:一句话说完用句号(。

)句号大凡表示两个内容,谁在干什么,或谁怎样。

例如:我爱祖国。

(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2、课件出示(2)话没说完用逗号(,)。

例如:秋风一吹(,)树叶落下来(。

)“秋风一吹”话没说完这里要用逗号。

“树叶落下来了”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3、课件出示如有问题用问号(?)。

大凡用在带有疑问,请求句子上。

例如:你要上哪去?这是一个带有疑问的句子,所以用问号。

4、课件出示感叹,赞赏,惊异用感叹号(!)。

例如;这朵花真美呀!这是一句带有赞赏的句子,所以要用感叹号。

三、巩固记忆,总结用法。

(一)为了便当记住,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帮助记忆。

我是学习标点的小能手我是句号小圆圈,用来表示话说完。

我是逗号(,)小蝌蚪,话没说完就用我.我是问号(?)小耳朵,表示一句问话完.我是感叹号(!)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篇课文。

这3篇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

《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地方的害虫;《咕咚》以湖中“咕咚”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惶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提高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识字、阅读,并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2.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

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请求、盼望的语气。

二、单元目标识字与写字:1.认识45个生字和3个偏旁,能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猜字、识字。

2.会写21个生字,继续巩固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可恶、盼望、热闹”等词语的意思,积累“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类结构的词语。

4.在生活情境中积累11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角色读好对话,学习读出祈使句和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阅读能力。

3.朗读、背诵古诗《画鸡》表达与交流:1.借助连环画理解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2.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的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3.和大人一起读童话《小熊住山洞》,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单元重点1.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咕咚》借助图画猜字、认字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

一年级下册八单元“问号”“素养-活动”大单元主题学习案

一年级下册八单元“问号”“素养-活动”大单元主题学习案

一年级下册八单元“问号”“素养-活动”大单元主题学习案将“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导促学,以活动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一:森林怪事来袭活动二:森林大逃脱子活动一:自读课文,清生字子活动二:合作探寻,逃脱原因一、森林怪事来袭1.激趣导入:播放音频。

一声“咕咚”响起,吓得小动物们四散奔逃。

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森林大逃脱1.自读课文,清生字。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字或者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2.合作探寻,逃脱原因。

在通读文中设下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合作进行探索。

要求:(1)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喜欢的部分。

(2)边读边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3)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4)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3.师生同思,体悟道理。

在学习小动物们和野牛不同的反应中,理解遇事应怎样做?理解重点句子。

总结引导:遇事不要盲从,凡事要问个为什么。

三、共述森林趣事1.我会讲:发挥想象,故事配音。

播放《咕咚》原版动画。

截取部分片段,学生发挥想象,给故事中的动物配音。

在对话中还原故事。

2.共表演:共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口试(认读、猜读、朗读、配音、表演)子活动三:师生同思,体悟道理活动三:共述森林趣事子活动一:我会讲:发挥想象,故事配音子活动二:共表演:共演“森林大逃脱”活动四:拓展阅读声中进行表演。

四、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奇怪的唱歌方法》合作交流:文中的小动物都是怎么唱歌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唱歌的方法?检测与作业当堂检测:学生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表演。

问号的用法及举例如何使用问号

问号的用法及举例如何使用问号

问号的用法及举例如何使用问号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我们所学的语文之中的问号的用法也是有讲究的。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问号的用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问号的用法及举例1.例:“真的吗?”“真的。

”“对不对?”“对!”。

(特指问)/ 为什么不能去呢?(反问)/ 把笔借给我,好吗?(商量)/ 你怎么不说了呢?(询问)/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 我?(独词问)/ 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选择问)释:凡是表疑问的句子,不论是询问,还是责问、反问、选择问、商量、设问或不需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

2.国家主席可以被活活整死,连在骨灰盒上署真名的权利都被剥夺;堂堂元帅在集会中竟遭无知学生的辱骂和问罪;……这哪还有什么尊重可言!释: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语气缓和,可看作陈述句,末尾可用句号。

3.例:主持这个项目的是你还是我?释: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4.例:我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释: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注:这种用法在考试中很少考。

5.他叫什么名字?注:这为一般疑问句。

6.例: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释: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

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如果有这种句子出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这个词(作者生造词),另外一种是有这个词但是读者或编者不知道,也可以打问号,如例中的“文坛”)7.例:曹邺(816—?),桂州人。

释: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8.释: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问号的常见误用1.例:至于谁来当我们医院的院长?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释: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2.例: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第18课童年的问号教案湘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第18课童年的问号教案湘教版
教学难点
相识8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 具
字卡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随文识字
三、巩固生字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挚友,(出示问号)它是谁呀?
2、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3、你们的问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童年的,齐读课题。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仔细听老师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想读吗?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留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课文,正音“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渐渐长大。”
1、童年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谁情愿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童年的问号
课 题
童年的问号
备课老师
学 校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14个生字并能组词,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夕”。





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
看法
与价
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小时侯细心视察四周的事物,大胆的提出问题,思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相识8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老师写得不太详细,你能帮老师写一写吗?(加量词、叠词)
童年是一串跳动的音符,童年是一本厚厚的书,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
师:童年是这样的诗情画意,就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妙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2个)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本解析针对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素养的全面发展。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解析将涵盖单元整体分析以及部分重点课文的详细解读,其他课文参照类似方法进行分析。

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通常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例如:自然、生活、节日等等。

单元主题的确定,体现了教材的整体设思路,即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通常包括:•识字写字方面: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趣味性,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图画识字、游戏识字、儿歌识字等。

•阅读理解方面: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年级阅读教学应注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口语交际方面:能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表达清楚、流畅。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写作方面:能够根据图片或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年级写作教学应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鼓励他大胆表达。

单元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此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例如:课文类型、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知识点分布等) 例如,如果本单元主题是“自然”,那么课文可能涉及到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方的内容,语言风格可能比较生动形象,知识点可能包括一些简单的自然常识。

如果本单元主题是“生活”,那么课文可能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语言风格可能比较平实自然,知识点可能包括一些简单的礼仪知识或生活常。

单元教学建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古人善疑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 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
17






古人善疑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陆佃
求知的时候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研 讨学习的一定有可以作为朋友的人。
18






古人善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7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为什么七星瓢虫可以治 好棉花姑娘的病呢?
8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 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 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 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9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复述一下吧。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谁能找到鱼呢?
13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14






古人善疑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搞学术的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对事情的怀疑态度! 就是说,你要抱着怀疑的态度,才能发现问题,这 是学术的第一要素。
15






古人善疑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把老师的问题来提出疑问,以友善的态度来 分析问题。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4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为什么会有彩虹 花儿为什么香 蜜蜂为什么爱花
种子怎么发芽 蝴蝶是什么变的 花为何颜色不一
5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6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棉花姑娘》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 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 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 雪白的棉花。学习了本文,让我们对科学常识产生浓 厚的兴趣,有了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 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积累(有关疑问的成语)
做好积累哟~
半信半疑 将信将疑 举棋不定 游移不定 疑信参半 杯弓蛇影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疑神疑鬼 满腹狐疑 满腹疑团 大惑不解 踌躇不前 趋前退后 百思不解 沉吟不决
21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22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雪花是什么样子的?
23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怀疑 ,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19






寓言故事
这个人能找到剑吗?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
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
下水去寻找剑。
20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年 级 语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有太多的问题等着我们探索。






诵读,谈感受:
•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李惺 •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10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 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 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揭 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的道理。
11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
壁虎的尾巴真奇怪
12






书中的问号(课文回顾第115页)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