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观察和感悟,五个手指各具特色,各有功用,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但部分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手指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生理功能上,对课文中的寓意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寓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特点,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手指有什么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手指的课文,看看作者丰子恺先生对手指有何独特的见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优质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优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表达了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正如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图文结合的课文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个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认读和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身体部位的独特之处和作用。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身体部位的小作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与手指相关的词汇。
3.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手指》。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活动设计、辅助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书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手指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手指的作用和结构。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及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设计小组展示形式,表现手指的重要性。
4.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则以手指为主题的小故事,并鼓励他们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展示他们编写的小故事,其他组员进行评论和评价,鼓励互相学习、改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这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手指的作用,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手指。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手指的神奇之处,拓展他们对手指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中手指的使用情况,体会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细致和感恩之心。
这样,通过对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情感教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第1篇】《手指》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3. 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2.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丰子恺吗?(预设: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白鹅》······)没错!同学们记忆力非常棒!还记得那只白鹅是什么样子的吗?对,高傲,架子十足。
文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对他的语言表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五指各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弦、揿”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拇”的写法和笔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五指的特点。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6)文章的中心句大家找到了吗?(预设:就是课文的第一节)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拇指和食指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2课《手指》,主要讲述了手指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手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并且学会珍惜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身体器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手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同手指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材: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手指》。
•教具:图片、模型手指、PPT课件等。
•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序,环境温馨舒适。
五、教学过程1. 清晰明了的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人体手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于手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手指的种类和特点,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图片辨析展示多种手指的图片,让学生逐一辨析不同手指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情景模拟通过模型手指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不同手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手指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和体会,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互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手指”结构和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
六、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学生对于手指的描述能力、模拟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或作文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写一篇小作文或者绘制手指的结构图,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手指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知识和功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难点: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手指的奥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手指图片、实物模型等。
2.教学道具:手指模型、实物手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
同时,讲解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用手指模型或实物手指,展示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手指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更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课程。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五个手指的故事一天,五个手指头聚在一起讨论谁的本领大。
大拇指首先站起来趾高气扬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的本领最大,要不怎么我排在第一呢?”食指不干了,急忙说:“我最了不起,人们不论干什么,都是用我来指指点点的,哪儿有你们什么事?”中指没等二拇指说完,连忙站起来分辩说“快看快看,伸直五个手指头,比比谁最高。
”……无名指、小指也不甘示弱,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与他们争论。
他们的争吵声被角落里的花皮球听见了,花皮球给他们提了个建议:看谁能拿动它,谁就最有功劳。
五个手指头互相看了看,都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于是他们各个摩拳擦掌,挨个试,可他们谁都没能拿起来。
花皮球又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们五个手指头一起来拿,会是怎么样?五个手指头齐上阵,果然轻轻一拿就拿起来了。
五个手指头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
”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
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
”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
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
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
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
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
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
”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
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丰子恺的文章杨柳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
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
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