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民风民俗
濮阳传统文化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什么意思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 期鲁国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 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 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 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 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九世同堂:张公艺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 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 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 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 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 赐以缣帛。”
会盟台 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国 都。会盟台遗址位于今濮州市旧城镇,旧称葵丘、戚城, 俗称孔悝城。当年这里有一个占地250亩的高大土台,可容 纳万余人
著名人物
文圣人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 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 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 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白堽皮影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 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 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 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杨家枪 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军元帅杨 延昭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识破,退 回察院(今元村镇谷村)。杨延昭因多日鏖战,遂在 旷野一菜园草屋小憩,因患卸甲风昏迷,恰遇东寺 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治好。杨延昭教授其枪法, 还传之祖传枪谱
濮阳的民风民情作文

濮阳的民风民情作文濮阳,这座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城市,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的民风民情,如同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说起濮阳的民风,那叫一个淳朴善良。
记得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办事,半道上车链子掉了。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把我急坏了。
就在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大叔停了下来。
“咋啦,孩子?”大叔操着一口地道的濮阳话问道。
我指了指车链子,一脸无奈。
大叔二话不说,蹲下身来,熟练地摆弄起车链子。
他的手上沾满了油污,但丝毫不在意。
“好了,你试试看!”大叔站起身来,拍拍手。
我骑上车一试,嘿,真好了!我连忙道谢,大叔却摆了摆手,“这有啥,出门在外,互相帮忙嘛!”那一瞬间,我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濮阳人的热心肠。
濮阳人的热情好客也是出了名的。
要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那左邻右舍都会主动来帮忙。
有一次,我家隔壁办喜事,从一大早就热闹非凡。
主家在门口支起了大锅,准备做大锅菜招待客人。
邻居们有的帮忙洗菜切菜,有的帮忙摆放桌椅,还有的帮忙招呼客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中午开饭的时候,那场面更是壮观。
几百号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香喷喷的大锅菜,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笑声不断。
这种热闹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濮阳的集市也是一大特色。
每到逢集的日子,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赶来。
集市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菜的大妈把菜码得整整齐齐,还不忘跟顾客唠上几句家常;卖肉的大叔手起刀落,动作麻利,嘴里还不停地招呼着生意;卖小吃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孩子,炸串、糖葫芦、棉花糖,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奶奶去赶集,奶奶总是能在集市上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
而且,每次去赶集,奶奶都会碰到熟人,大家站在路边聊上半天,那种亲切劲儿,让人觉得特别温馨。
在濮阳,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戏曲。
公园里、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群戏曲爱好者聚在一起,拉着二胡,唱着豫剧。
他们的表演虽然比不上专业演员,但那份投入和热情却让人感动。
用濮阳的习俗写一篇作文

用濮阳的习俗写一篇作文濮阳,古称濮水,是河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地方。
濮阳的习俗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反映了濮阳人民的喜好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濮阳的传统节日、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濮阳的习俗。
一、传统节日在濮阳,民间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濮阳人民会举行灯会、猜灯谜等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放花灯,共庆佳节。
而在清明节,濮阳人民会扫墓祭祖,祭奠先人,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则是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习俗,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二、婚嫁习俗濮阳的婚嫁习俗也是十分有特色的。
婚礼上,新郎要先披麻戴花,由长辈探头带走,然后迎亲队伍正式出发。
在婚车到达新娘家门口时,婚车门不会打开,而是由新娘的兄弟或姐妹先入内敲锣打鼓,然后由媒人通报,新娘方才由父母扶着出门。
此外,濮阳人民还注重婚礼上的喜庆气氛,婚宴上的菜肴繁多,有烧烤、炖煮、糕点等,为嘉宾们提供了丰盛的美食。
三、饮食文化濮阳的饮食文化也是其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濮阳人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成了他们餐桌上的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此外,濮阳的面食也是十分有名,比如烩面、剪刀面、过油面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在餐桌上,濮阳人民还有着讲究,比如宴席上要有“八大碗”,即滷水鹅肝、粉汤鱼肚、糖醋板鸭、醉鸡、烧肉、溜肝片、鱼汤丸子、素炒山药,这是对宾客的一种尊重和款待,也是濮阳饮食文化的一种体现。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濮阳的习俗还有许多,比如舞龙、舞狮、锣鼓队等各种民俗表演,都是濮阳人民钟爱的传统文化。
这些习俗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濮阳的习俗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濮阳人民的喜好和生活态度。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是濮阳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濮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濮阳清明扫墓

濮阳清明扫墓
《濮阳清明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扫墓祭拜的日子。
在河南省濮阳市,清明扫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传统习俗。
每年清明节,当地人都会到坟场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之情。
濮阳人扫墓的方式通常包括梳洗坟墓、清理杂草、烧纸祭品、献上鲜花等活动。
他们会梳理坟墓周围的草木,清除积尘垃圾,然后在坟前摆上鲜花、香烛和纸钱,还有一些供品,如食物、酒水等。
完成这些仪式后,人们会向祖先行三鞠躬礼,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此外,还有一些濮阳人会用矿泉水、鸡蛋、糕点等食品,摆成祭品摆在祖坟前,表示对逝者的缅怀。
清明节扫墓时,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坟祭奠,也是国人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祭奠的方式之一。
而濮阳清明扫墓,体现了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尊重,也传承了家族对祖先的深厚情感。
濮阳清明扫墓,既是一种尊重传统的行为,也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
当代人们在这一传统中,感受到了家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愿濮阳清明扫墓,永远传承下去,使这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濮阳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濮阳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咱家乡濮阳的那些风俗。
濮阳,那可是俺从小长大的地儿。
说起咱这儿的风俗啊,那可真是有好多说道呢。
就拿过年来说吧,一进入腊月,那可就有年味儿啦。
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年货,那集市上啊,人挤人,可热闹了。
记得有一年,快到年根儿底下的时候,俺跟着俺爹去赶集。
哎呀妈呀,那集市上简直是人山人海呀!卖啥的都有,花花绿绿的,看得俺眼睛都花了。
俺爹拉着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一会儿去买对联,一会儿去买鞭炮,一会儿又去买糖果。
俺就像个小尾巴似的,紧紧跟着俺爹。
到了卖鞭炮的地儿,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可把俺给兴奋坏了。
俺爹挑了好几种鞭炮,有那种一挂一挂的大地红,还有那种能拿在手里放的小烟花。
俺眼巴巴地看着那些鞭炮,心里直痒痒,就盼着赶紧过年能放鞭炮呢。
买完了鞭炮,俺爹又带着俺去买糖果。
那糖果摊儿上的糖果五颜六色的,有水果糖、奶糖、巧克力啥的,俺都不知道选啥好了。
俺爹看俺那馋样儿,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挑,咱多买点,过年让你吃个够。
”俺一听,可高兴了,挑了好多自己喜欢的糖果。
买完年货回到家,俺娘和俺奶奶也没闲着,她们在厨房里忙着蒸馒头、包饺子。
那馒头蒸得白白胖胖的,饺子包得鼓鼓囊囊的。
俺娘还特意包了几个带硬币的饺子,说谁吃到了谁就有福气。
俺就盼着自己能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呢。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
俺爹把鞭炮拿出来,在院子里放了起来,那鞭炮声震耳欲聋,把整个村子都给惊动了。
放完鞭炮,俺们就开始吃饺子。
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塞,哎呀,还真让俺吃到了一个带硬币的饺子!俺高兴得差点蹦起来,俺娘和俺奶奶也都笑开了花,说俺这一年肯定有福气。
这就是俺家乡濮阳过年的风俗,热热闹闹的,充满了烟火气。
除了过年,咱这儿还有好多其他的风俗呢,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啥的。
每一个风俗都承载着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河南濮阳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

河南濮阳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濮阳的风俗真有意思大家好,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濮阳市一些有趣的风俗。
濮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每逢重大节日,我们这里都会有不少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特别有意思!比如说春节的时候,濮阳人都会举办"舞龙灯"的活动。
舞龙灯可不是一般的舞龙哦,是把火把做成龙的形状,在夜晚举行游行。
龙身上沾满了漆油,燃起来特别灿烂夺目。
舞龙队伍绕着村庄游行,还伴有鞭炮、锣鼓等,热热闹闹的,据说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最喜欢看舞龙灯了,每次看到那条火龙在夜空中盘旋,都觉得无比震撼!再说说中秋节,濮阳有"赏桂花"的习俗。
中秋那会儿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桂花馥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城里。
濮阳的桂花园可漂亮了,成片成片的桂花树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朵,好不惹人喜爱。
中秋之夜,大人小孩都会三五成群地去桂花园赏花、吟诗作对,边欣赏月色边闻着浓郁的花香,那场面太美了!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濮阳会举办"采蚌节"。
那天全城的人都会去附近的水库、河流采摘蚌子,把新鲜的蚌子拿回家去煮熟吃。
据说吃蚌子不但营养又补钙,而且可以净化身心、洗去霉运,人人都喜欢吃。
我最喜欢采蚌节了,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一起下水去抓蚌子,特别有意思!濮阳的风俗太多啦,我这里只举了三个例子而已。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等长大了,我一定还会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风俗,让濮阳的文化代代相传下去!篇2【河南濮阳市风俗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濮阳市的一些有趣风俗。
濮阳是河南省的一座城市,地处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一块富庶的好江山。
我们濮阳不但物产丰富,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风俗濮阳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风俗濮阳作文300字我的家乡——濮阳,是一座美丽而热闹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当然也有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
大年三十早上六点左右,我们全家人都早早的起床了,手持一幅幅红灿灿的对联,与许多邻居一样,喜气洋洋的开始了这热闹的一天。
一吃过午饭,包饺子便开始了:姥姥很快的办好了馅,而这边姥爷和好了面,妈妈擀好饺子皮,我托着皮在一旁快速的包饺子。
这时,窗外飘进了一阵夹杂着年味的饭菜香,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个饺子出产了。
噼里啪啦… …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鞭炮放起来了,其乐融融的年夜饭开始了。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都在这快乐的气氛中看春晚,守岁。
初一,是拿压岁钱的日子,这天,小孩子跟着大人到亲属家串门派年,收压岁钱,欢天喜地的度过这快乐的一天。
春节要一直延续到元宵节,热闹的气氛才逐渐退去。
介绍一种濮阳风俗作文

介绍一种濮阳风俗作文《濮阳的大庙会》嘿,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濮阳啊,有一个超级热闹的风俗,那就是大庙会!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整个城市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格外不一样。
庙会那几天呀,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走进庙会,哇塞,那场面,简直就像一个超级大派对!到处都是人,大家都兴高采烈的。
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有卖好吃的,像糖葫芦、棉花糖,哎呀,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呢!还有卖小玩具的,那些小玩具可有意思啦,就好像在向你招手说:“快来把我带回家呀!”这难道不吸引人吗?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庙会。
我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这儿瞅瞅,那儿看看。
“爸爸,我要吃糖葫芦!”“妈妈,我想要那个小风车!”我不停地叫嚷着。
爸爸妈妈笑着满足我的要求,那感觉,可真幸福呀!庙会上还有很多表演呢!有耍杂技的,那些人可厉害了,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在下面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拍手叫好。
还有唱戏的,他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虽然我有时候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很有意思呀!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的文艺表演一样精彩呢,不是吗?在庙会上,你还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传统手工艺品。
有捏面人的,那一个个小面人活灵活现的,就像真的小人儿一样。
还有做糖画的,看着那糖浆在师傅的手里变成各种形状,简直太神奇啦!这可都是我们濮阳的宝贝呀!逛完庙会,我们总是会满载而归,带着满满的快乐和回忆。
大庙会呀,真的是我们濮阳的一大特色,它就像一个欢乐的海洋,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喜庆和欢乐。
我觉得呀,大庙会可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更是我们濮阳人的一种情感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
所以呀,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濮阳,一定要来体验一下我们的大庙会,相信你也一定会爱上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城遗址 在濮阳县梁庄乡。
程庄遗址 在濮阳县胡状乡。
• 回銮碑 在濮阳县城关镇御井街。又称 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 辽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阳),威 胁汴京。真宗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 被迫亲征,进驻澶州。寇准亲自督战, 大破辽军,迫使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和约签订后,真宗写即兴诗一首,此 诗由寇准书写,刻于石上,即“回銮 碑”。碑高2.3米,竖刻草体三行,字 大如拳,秀丽流畅。
• 新郎到女家,由陪客人迎至中堂, 略备烟茶稍待,俟新娘梳妆打扮完 毕,泣别父母,方上桥回程。女上 轿时用椅抬架,或人轿内将鞋换掉, 谓“不沾娘家土”。旧时有赛轿、 赛车之风。轿抄小路,车走大道, 出村扬鞭摧马,快奔如飞,故迎亲 车与送客车多用彪肥骏马和好车把, 以免掉队丢丑。
• 食俗:一般早粥、中菜、晚汤 • 濮阳除家常便饭外,尚有当地的 风味小吃,主要有胡辣汤、豆沫, “王五辈壮镆”、“张清丰烧饼”、 酱豆、“渠村黑牛肉”等,其中酱豆、 黑牛肉在1952年曾作为礼品赴朝鲜慰 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
中华第一龙遗址,濮阳县西南角,有古城 墙一段,城墙北有叫西水坡的水库,系出 土“蚌砌龙虎图案”即“中华第一龙”的 地方,可能是伏羲墓。 最古的是张挥墓,濮阳县城东南,谓中华张姓 始祖;
• 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南15公里的台 上村。
• 还有三国时期,吕布被杀的白门楼,可能就在濮 阳县城的北部,火车站南,现已无从考证。 • 忠陵墓 在濮阳县武忠陵村。
濮阳壮馍
元村豆腐干
风景名胜
•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 岸,与山东省为邻。资源丰富,历 史悠久。素有“帝舜故里”、“颛 顼遗都”“帝丘”的美称。
• 目前有各类文物古迹65处,其中,历 史文化遗产11处,地表文物13处,现 代文物12处。现存的名胜古迹有“中 华第一龙”遗址;帝舜故里—瑕丘及 姚墟;张挥源于濮阳的重要历史见 证—挥公墓;记载宋代“澶渊之盟” 的契丹出境碑及御井;中华民族融合 的见证—元代唐兀氏祖茔及唐兀公碑; 明代建筑“中心阁”;纪念明代八位 濮阳籍名士贤臣的“八都坊”;保存 完好的明、清四条古商业街等。
濮阳县历史地位的中心阁(四牌楼);
古代重型建筑杰作——濮阳八都坊
宋真宗“澶渊之盟”回銮碑;
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蚌砌龙”, 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被誉为“中 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而被誉为“龙乡”。
•
男方按择定吉日,备彩轿两顶, 吉酒两坛,喜盒二架,彩旗十面 (多少不等),路分两道,前有三筒 枪(或鞭炮)、大锣开道,后有唢呐 伴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谓之 “小登科”。贫家则以牛车相迎, 车张席棚,附两绣球,前后用红花 被遮掩,一切礼仪从简。婚姻习俗, 各地不一,以取吉利为宗旨。然旧 时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且礼节繁多, 不大抵沿用旧俗,旧 丧俗形式繁琐,现抽其要简述如下:· 咽气 亡者断气,家人即将备好寿衣速易其身。 富者以绫绸之衣十余件,贫者以布衣五七 件,在官者则用礼服,如品级高者,著朝 冠朝服,女则凤冠霞帔。易衣后,亡者面 覆白布或白纸,脚系麻绳。事了,就床前 烧倒头纸,全家举哀,号啕大哭。邻人闻 讯,皆以灶灰围门,以防新魂入室。如系青 壮年暴死,家人则登屋垣,哀呼“××回 家”,谓之“叫魂”。
•· 糊纸货 • 纸货多寡,则视家庭经济条件, 一般要糊棺罩、主楼、四面房、轿 车马、金童玉女、金山银山、摇钱 树、聚宝盆。女死增糊金桥银桥。 现多以花圈代之。罗列灵前,进诸 者顿有肃穆悲戚之感。
• 婚俗:濮阳境内婚俗,大抵解放前依 旧俗,解放后从新尚,然亦有旧俗的 保留,为半新半旧式,兹仅对旧式婚 俗作一简介。旧式婚俗的程序,盖由 古时“六礼”--纳彩礼问名字,及出生 年月、算命、送礼、定婚期、迎亲, 沿循至今。
• •入殓
•
殁后始殓于床,继殓于棺。入棺时, 长子捧头,旁人偕抬,放入中堂棺内,面 向上,四肢顺直,谓之“寿终正寝”。棺 内备有黄土、纸卷、褥被、鸡鸣枕之属。 入殓后盖棺留口,谓之“小殓”。此后, 寝门搭灵棚,柩前垂竹帘,左右列围屏, 楹上书挽联,檐挂白绣球。高悬“招魂 幡”。置供桌,设飨祭,竖灵牌。棺前放 常明灯,孝子易凶服,男左女右,焚箔烧 纸,陪灵恸哭,昼夜不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