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原始主义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赏

美术鉴赏原始主义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赏
强调个体经验
超现实主义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作为创作的重要来源,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 了深远影响。
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对当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艺术家借鉴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观念,创作出具有独 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作品。同时,超现实主义也与其他艺术流派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达达主义是一场起源于一战期间的艺 术和社会运动,强调对既有艺术观念 和社会价值观的颠覆和反叛。
反对传统艺术观念
达达主义者认为传统艺术已经过时, 无法表达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荒诞性。
强调个性和自由
他们主张艺术家应该追求个性和自由 表达,摆脱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
使用现成品和拼贴手法
达达主义者常常使用现成品和拼贴手 法进行创作,以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 偶然性。
02 野兽派美术鉴赏
野兽派概念及特点
野兽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其名称来源于评论家沃克塞尔对1905年 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上部分画家作品的嘲讽。
野兽派画家强调色彩的运用,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开 创了现代绘画的新纪元。
野兽派画家注重表达内心情感,追求画面的纯粹性和平面感,强调色彩的独立性和 主观感受。
• 达达主义:达达主义是一场起源于一战期间的艺术和社会运动,强调对既有艺 术观念和社会价值的反叛和否定。达达主义者们通过荒诞、无意义和非理性的 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战争的抗议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的一个艺术流派,强调梦境、幻觉和超越 现实的艺术表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揭示隐藏在日常现实背后的奇异和 神秘,通过精细的写实技巧和超常的想象力来创造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舞蹈》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一:达达主义(1)基本特征: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

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2)发展历程: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

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二:超现实主义(1)基本特征:1. 超现实主义绘画“反常合道”的特点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创作自由。

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给人以灵验、虚无的感觉。

这是一个被抑制的日常世界,这些作品隐喻着人和宇宙破裂却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反常合道”的艺术魅力。

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巧。

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目的在于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

在“虚”与“实”的处理中,“虚”的部分更是艺术家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即是绘画的超现实性。

(2)发展历程:1、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2、《第一次宣言》时期(1924-1929)3、鼎盛时期(1929-1941)4、战后时期(1946-1969)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画家基本特点: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浅析“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

浅析“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

艺术探讨浅析“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王晓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达达主义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从艺术上反叛传统与理性,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日渐演进为两个最具国际性的先锋艺术活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达达主义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在创作技法和创作思维上的差异,来分析二者在视觉及观念上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来阐述二者的不同特征及在艺术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达达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视觉与观念变化达达主义是一战时期流行于欧洲区域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主张虚无理念,弃绘画反审美,与理性对抗,它以明显的荒诞风格、怪诞的审美著称于世。

从视觉变化上来看,达达主义的初衷就是“摧毁”,主张对艺术的打乱、重组,通过暗房技术用拼贴、堆积和视觉错位的方法进行画面加工,虽然视觉冲击力强,但画面怪诞,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加之没有成熟的自身理论作支撑,很难长时间维系,于是达达主义在1923年后就逐步遭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退出了艺术范畴,但达达主义以分崩离析的映像画面和视觉进行嘲讽并暗喻现实,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感染和冲突,打破了文艺复兴期间美术界定下的固有透视规律,对以后超现实主义摄影技法上产生的蒙太奇意外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视觉的平面运用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迅速占领了文学、艺术等领域,这种文艺思潮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强调“无意识”,致力于挖掘人类深层次的意识,从而把现实中的观念和潜意识、梦境等融合,认为只有摆脱现实的束缚才能呈现出真实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的艺术家认为,用现实或写实的手法表现客观世界是古典主义的特点,而现代艺术家应该探索和挖掘的是前人没有涉猎过的人类意识、文化等领域。

因此,人类无意识的梦境或是潜意识的思想活动,即便是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是荒唐的题材,也都发展为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创作方向。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浅析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下,我认为鲜明具有活力的流派艺术还属同样发展迅速并容易被接受认可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

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这两个流派可谓是及其相似,又有极大不同。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

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

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

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

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

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这两个流派在文化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候以非常理性且具有组织性的诞生,荒诞不羁和天马行空表现了当时或现代政治背景、思想冲突、社会问题,这些天马行空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表现,影响了各个领域的创作和表现。

无论是当时或者当下我们不止在绘画作品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在文学、电影、服装、摄影、色彩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和推崇。

这两个流派就像青春期一样,叛逆、富于激情,但是一去不复返,令人回味。

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蒙娜丽莎》在传统绘画中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幅马塞尔·杜尚《蒙娜丽莎》对现代作品具有很大的意义。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作品欣赏 。。。。。。
爱的展示 毕卡比亚 1917
毕卡比亚 眼睛
毕卡比亚 羽毛 1921
阿尔普 《榔头花》
阿尔普 《山、桌、锚、肚 脐》
阿尔普 《有翼的实体》
马赛尔-杜尚 1919
杜尚 《走下楼梯的裸女》 1911
巧克力研磨器2 号 杜尚 1914
杜尚 《新娘》 1912
杜尚 《从处女到新 娘》
超现实主义
电影
主张与特点: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 作,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是其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西 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 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公然反对叙 事体。 发展历程: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 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 人物与作品: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公认第一部超现实主 义影片,但更受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和《黄金时代》。另有尤金尤涅斯库的《犀牛》和塞缪尔贝 克特的《等待戈多》,也明显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马塞尔·杜尚
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 心人物。 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 艺术的进程。 二战后的西方艺术,主要 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 进的。 作品有《下楼的裸女》, 《泉》,《带胡须的蒙娜 丽莎》、《自行车轮》等。
达达主义
Marcel Duchamp,1887--1968
影响
达达主义
它终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文艺思潮。 其艺术理念不具任何建设性,无法长久。 使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得以 催生并长足发展。 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包括义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 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 源于法语"达达"(dada),意为空灵、糊 涂、无所谓; 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 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 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 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野兽派(Fauvism)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的画派。

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给人不合常理的感觉。

1905年一群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形象简单,色彩鲜艳大胆的作品,震惊了画坛,人们惊呼“这简直是野兽~”从此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野兽派。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野兽派的先驱,他鼓励他的学生们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画法,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罗的学生,他们吸收非洲、玻利尼西亚和中、南美洲的原始艺术表现手段,以横扫千军的笔力和大胆的构图模式,将朱红、翠绿、天蓝和嫩黄等惊人的不和谐颜色糅合起来,使色彩达到一种新的烈度。

野兽派将梵高和高更的画法更推向极端,用生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颜色变成画面的主题,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关系。

野兽派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画家组织派别,只是一批有同样试验的年轻画家,但野兽派的寿命不长,其他画家有许多放弃了这种画法,但亨利?马蒂斯一直坚持,他活了85岁,将野兽派的画法延续了下来。

他偏爱用二维平涂的方法作画,但由于微妙地运用色彩高光,不管怎样平涂,还是表现出三维的效果来。

他的画受到塞尚很大的影响,对于他来说,主题物体是次要的,线条、色彩和形状都游离到主题之外,这种过度简化的形式使他将他的感受可以表达为一个宁静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超 现 实 主 义

超 现 实 主 义

作品赏析《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整幅画面是木板拼贴与油画的结合体。我们看 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 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 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 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夜莺会带来美妙歌声,却吓着 了两个孩子。显然,我们对此无法理解、无法解释, 这是一个一反常态的梦幻世界。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
目录
1 简介与背景 3 代表人物及作品赏析
2 两种surrealism)是一种现代西方文艺 流派,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源于达达主 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 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 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 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 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 合。形成涉及到艺术届、戏剧性、文学界、电影届的 运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 马格利特等人。
《红塔》 基里柯 1913
《诗人的愉悦》 基里柯 1912
《诗人的不确定性》 基里柯 1913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 国画家和雕刻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被 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作品追求着一个明 确的目标:在观众中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使他们受到 奇特、意外的诱惑。他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表现手法: 运用拼贴画、摩擦法、拓印法和刮擦法,致力于创 造一个多变、彩色的虚幻世界。被誉为具有颠覆性的 创新艺术家。
超现实主义大师——米罗
米罗的创作方式是有意 打乱直觉的正常秩序,在知觉 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抽象的语 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精选课件
23
(五)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3. 鼎盛时期(1929-1941)
(1)1929年12月,布勒东《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 言》,“纯化超现实主义”。
(2)阿拉贡事件:1930年,阿拉贡参加苏联举行 的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结果没有捍卫 超现实主义路线,导致与布勒东的决裂。
(3)大量作品问世,组织了十几个国际超现实主义 展览会。
在虚无主义者看来,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 不是文化或理性的基础,而是个体。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伦理虚无主义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 ,逻辑是错误 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 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1. 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
(1)法国的布勒东、苏波、阿拉贡号称“三 剑客”,1919年3月在巴黎办了一份名为 《文学》的杂志,其宗旨是反对一切文学 传统。同年开始接触达达主义。
(2)1919年,查拉在巴黎组建了法国的达达 主义集团,三人全部加入。在1922年宣布 “抛弃达达”。
精选课件
还有人作进一步解释:“达达,即什么也 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 有。”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精选达课件 就是达达。”
6
(五)虚无主义
“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帕斯卡尔
虚无主义有时被认为是对于“真理不存在”的信 仰。这种信仰在其最极端形式下很难被证实。
19
精选课件
20
(四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

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

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
(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

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

他们也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革命显然要破坏,而破坏之后还有重建。

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

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3)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愤世嫉俗在最初阶段,即欧洲备受战火煎熬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救世主一般的热烈追捧。

每天都有人无奈地被毁灭,也许连墓碑都不能留下。

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达达主义者的作品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歇斯底里的无奈感。

这在特定时期很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伴随着战争结束,人类的疯狂行为也暂告一段落,随之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以取代已经被摧毁的旧信念。

这样“破坏一切”的行为准则开始慢慢失去市场。

达达主义本身的“破坏”也开始破坏到无法破坏,为破坏而破坏。

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

达达主义成功地摧毁了理性主义,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品味,不负责任地拒绝告知接下来该如何。

(4)超现实主义者更像在是“精神革命”中担任“重建者”这一角色。

其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请注意超现实主义是有哲学与理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一味的“anti”。

达达主义作品
超现实主义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