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
教学目标 望。2、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
3、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亲社会行为的
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了
学生学习能 一定的了解,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挖掘、运用
力分析 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很难在生活中亲近社会和服务社
会。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尽最大
教学策略选 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
择与设计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注意提升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感,取得良好
的效果。
交流与分享。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参与了哪些
亲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1、先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
——在社会中成长。
பைடு நூலகம்
2、用“狼孩”的故事导入第一个知识点——在社
会课堂中成长。
课例研究综
3、看视屏“人人献爱心”导入第二个知识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行为,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所
以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身边的案例
来开展教学。
示一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动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思
考、在分享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教师在加以引导和总结。 教学过程
2、让学生谈谈这些活动对成长起到了哪些意义。学生
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在自愿和大家分享,教师在
总结。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
我们的知识、能力获得增长,价值观得以完善。
1、本课时,先是用材料“星星的孩子”导入课题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一. 教材分析《1.2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融入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摘要: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并能意识到奉献社会也是帮主自己,1.亲社会行为是:助人、分享、谦让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在社会中成长1课时第一周第2节一、知识与技能1.个人能在社会中获得一些知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

2.个人能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当中丰富个人的技能和养成一定社会规则意识。

3.知道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4.亲社会的表现有哪些,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在社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能把戈恩生存发展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社会于个人之见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并能意识到奉献社会也是帮主自己。

教学重点: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在人际交往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导入新课狼孩故事(见PPT)师:你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吗?学生讲述,教师补充或者由教师直接讲述狼孩故事:狼孩——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

孤儿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约16岁左右。

她死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刚被发现时,他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能力目标: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亲社会的表现;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教材更加关注“长大的我”以及“与社会发生联结的我”,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展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开篇。

教材通过“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断扩展的生活半径,逐渐明晰“我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社会并学会逐渐适应、参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从“运用你的经验”中小东暑期的经历谈起,引出“社会化”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从发展成长的角度讲,青少年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通过第8页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思考活动后的收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积极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青少年应该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社会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在身心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加成熟、稳定;在知识积累方面,比七年级学生更加丰富、多元。

逐渐长大的他们,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机会。

因此,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步扩展,生活视角日益开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愈发紧密。

但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参与社会生活,人人都有体验运用你的经验:刚刚过去的假期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吧。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学方案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学方案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
(2)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3)社会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1)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概念;
(2)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3)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2)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适当的讲述可以更直观地概括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等内容。

2.问题式教学
可以通过针对性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案例式教学
通过个人成长背后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认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经验,并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案。

4.角色扮演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并模拟其中的角色和情境,提高理解和应对的能力。

四、教学后效
对社会:
(1)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2)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
(3)加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4)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社会中成长 优秀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 优秀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学设计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学生应该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奠定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了解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知识目标: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年级学生XXX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XXX姐姐”和“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XXX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交流付出与收获。

分享同龄人的故事:1.XXX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2.地铁志愿服务工作3.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二、新课讲授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

结合图片,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在社会中成长》设计2

《在社会中成长》设计2

《在社会中成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了解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什么是社会生活,能够体会个人的成长在社会中的变化,我们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努力建设好新社会。

【课时准备】1课时【教学重点】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难点】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引人入胜,给人一种自然得体的感觉。

)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思考你是否有和晓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师:八年级学生晓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教室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晓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晓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听了晓东的故事你有那些想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在社会中成长》。

(出示课题)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1.通过名人名言了解社会课堂。

出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

——勒鲁社会的繁荣是指幸福的人,自由的公民,强大的国家。

——雨果你一走进社会,就该把你心灵的钥匙拔下放进口袋里。

如果谁忘了把心灵之钥匙拔下谁就是瓜。

——歌德讲解: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