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大赛作品

合集下载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获奖题目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获奖题目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获奖题目
一等奖(本科组):安徽财经大学的《借“梯子”登步,助银行阅读——银行员工阅读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探究》。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美味又方便,是你心上面——南京市方便面市场机会与策略选择研究》等。

二等奖(本科组):安徽大学的《瑞幸“梦碎”几难全——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

广州大学的《停课不停学——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的《逐梦冰雪,燃情冬奥——河北省冰雪活动参与情况调查》等。

三等奖(本科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北京市居民直播购物行为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全域旅游背景下客家地区资源调查及整合开发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疫情谣言被群灭——探究群体智慧如何抑制不实消息的传播》等。

市调大赛总决赛三等奖:蚌埠学院的《疫情当前,学在前方》。

黄山学院的《饭圈不能圈一切-关于大学生追星现状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市居民智慧零售影响因素调研》。

专科组一等奖:临沂大学的《疫情之下信息化驱动的新式教学方式调查研究》。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社区嵌式养老模式可行性调查——以南昌市为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代际亲密空间——基于智能家居的情感中介作用分析》等。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作品研究生组资料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作品研究生组资料

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作品研究生组资料
本次市场调查大赛研究生组的作品题目为“正大杯咖啡消费者行为研究”,旨在探究正大杯咖啡的消费者行为特点、市场竞争情况以
及品牌形象等关键问题。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报告摘要:
一、市场背景
随着咖啡文化的不断普及和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增加,咖啡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正大杯咖啡是一家以咖啡为主打产品的连锁品牌,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正大杯咖啡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偏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三、研究结果
1. 消费者行为特点
正大杯咖啡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其中以女性消费者为主。

他们主要选择正大杯咖啡的原因是其口感、价格以及服务质量。

2. 市场竞争情况
正大杯咖啡的竞争对手主要有星巴克、雀巢咖啡和咖啡陪你等品牌。

在竞争方面,正大杯咖啡应该加强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增加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 品牌形象
正大杯咖啡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较为稳定,但在品牌差异化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我们建议正大杯咖啡应该注重品牌宣传和形象塑
造,与竞争品牌进行比较,以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正大杯咖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我们建议正大杯咖啡应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方面,应该注重创意和差异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市场调查大赛获奖作品

市场调查大赛获奖作品

市场调查大赛获奖作品
市场调查大赛获奖作品
1.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行为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企业必须根据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动态有所规划和把控,从而能获得市场优势。

因此,市场调查的研究就成为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的基础要素之一。

本次竞赛针对特定企业进行深度调查,以了解该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同行业中的相对优势。

2. 研究方法及工作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调查法,对目标企业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调查,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出发,分析其客户的消费概念和消费习惯,分析其对此行业的看法,从而获得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

此外,也进行了深入的行业调查,包括市场竞争和行业动态,以获得该企业相对于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 该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客户普遍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其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 本次调查发现,该企业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在门店分布范围及客
户服务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且因其产品品牌定位和把握较准,利用其较强的品牌形象及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可以提升市场份额。

4. 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具有巨大的优势,可根据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优化体系并结合其产品优势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同时,建议企业可全面加强宣传推广与客服工作,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篇1一、调查方案(1)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厂商和手机厂商提供参考,为大学生开发手机消费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三)调查程序: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

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二、问卷设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三、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数据,我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手机市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作为一名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分析了我们的共同特点,得出结论:手机市场要想抢占市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群体的特点: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1)没有经济收入;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3)学生主要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容易受到同学朋友的影响。

4)品牌意识强烈,喜爱产品;(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篇2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和餐饮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

市场调研大赛优秀作品

市场调研大赛优秀作品

市场调研大赛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一:
题目: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探索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需求出发,深入了解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以及消费者对汽车的期望和偏好。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汽车市场的供应状况,包括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汽车销售商的经营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分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状况,包括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优势以及汽车销售商的竞争优势等。

最后,我们还分析了汽车市场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以及汽车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汽车行业将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二是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电子化,汽车行业将加快推进汽车软件及硬件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需求。

三是汽车制造商将加快推进品牌多元化,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需求。

四是汽车行业将继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推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电子化、品牌多元化和政府合作的共同发展。

市调大赛研究生组 获奖作品

市调大赛研究生组 获奖作品

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市场调查大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旨在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数据解读和商业策划能力。

研究生组的获奖作品往往代表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款在市调大赛研究生组中获得殊荣的作品,剖析其研究方法、成果及其对行业的启示。

标题: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解读:以XXX项目为例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调查与分析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市调大赛应运而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

本次获奖作品聚焦于XXX行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展开深入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了解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

3.数据分析:运用SPSS、Python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4.模型构建: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市场预测模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三、研究成果1.行业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揭示了XXX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痛点。

2.消费者需求研究:深入剖析消费者对XXX产品的需求,为企业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3.市场预测:利用构建的模型,对XXX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4.发展战略建议:针对企业现状和行业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四、行业启示1.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企业应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2.数据驱动决策: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科学决策。

3.强化市场调研:企业应重视市场调研,为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战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产业链合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五、总结本次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以严谨的研究方法、详实的数据分析和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XXX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市场调查大赛作品确定版)

市场调查大赛作品确定版)

市场调查⼤赛作品确定版)市场调查⼤赛兰州财经⼤学队:张克功杨虹洪⿇国晟肖明花指导⽼师:韩海波调查前景 (3)调查基本介绍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基本信息分析 (3)对隐形加班的认知 (11)隐形加班的⽅式 (16)隐形加班的程度 (18)隐形加班的影响 (19)隐形加班的态度 (20)总结 (25)附件 (25)隐形加班调查报告⼀.前⾔:⾃从中国改⾰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在搭上世界这趟顺风车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了⼈们的⼯作强度。

随着⽹络普及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交软件不断便利和丰富我们的⽣活,当然我们在享受⽹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它带来的⼀系列不便⽽焦虑。

近期,在上班族群体之间,出现了⼀个新词汇“隐形加班”,即上班族和⽹友吐槽休息时间被微信等社交⼯具侵蚀,⽤微信开会、布置任务、⼯作进度或其他话题,下班和周末也不例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隐形加班的状态,许多上班族⼀直睡眠不好,⽽且时时处于焦虑状态。

为了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市民对它的认知度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等⽅⾯的问题,作为当代莘莘学⼦中的⼀员、本着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我们⼩组深⼊调查收集到⼀些数据,并以此数据为样本完成了这封关于隐形加班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的⾓度、⾃⼰的眼光、⾃⼰的⽅法。

它代表我们⾃⼰的声⾳。

希望所有上班族和即将步⼊社会的学⽣能够深⼊理解隐形加班,意识到⾃⼰的加班状况。

在利⽤⽹络便利的同时扞卫⾃⼰的休息时间,消除⽹络给我们带来的焦虑,还⾃⼰和家⼈⼀个健康快乐的⽣活。

⼆.调查基本介绍:1、调查课题:⽹络时代的焦虑——“隐形加班”2、调查⽬的: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众对隐形加班的认知度以及隐形加班带来的影响,让⼤众认识到⾃⼰的隐形加班状况以采取措施来尽量消除它所带来的影响。

3、调查对象:上班族4、调查总体及⽅法:结合基于问卷星平台的⽹上调查和以兰州市为例进⾏问卷的发放来收集数据。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奖名单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奖名单

二等奖

7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沈阳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英语专业17级 李婉溶 L1715213 成玉珊 L1715221 文慧敏 L1715202 王澳 L1715205
王晓雪 三等奖

8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沈阳市幼儿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全都队
黄玲玲 H1667105 郭红月 H1667228 张乐 H1667231 韩兴昌 H1667107 张睿欣 H1667210 徐丽军
优秀奖

19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大学生男女消费差异调查分析
浪潮
赵春莲 J1501111 周晓晔 J1501125 焦慧珠 J1501118 张立平 J1501112 王慧杰 J1701126 崔纯
优秀奖

17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汽车共享服务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与营销策略研究——基于辽宁市场消费者调研报告的实证分析
风启
李智颖 J1204103 王国栋 J1204206 姜驰 J1404236
李晖
优秀奖

18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需求的调查报告
Halo
林蕊 J1604225 张圆 J1604101 刘瑞琦 J1604129 赵天雪 J1604206 尹嘉舟 J1604228 李婉真
二等奖

6 2018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有关大学生是否考研的影响因素
钟结者6
张金龙 J1604104 吴嘉伟 J1604114 张晓艺 J1606118 张康 J1604103 赵执 J1604120 钟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调查大赛基于隐形加班的市场调查报告兰州财经大学队:张克功杨虹洪麻国晟肖明花********调查前景 (3)调查基本介绍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基本信息分析 (3)对隐形加班的认知 (11)隐形加班的方式 (16)隐形加班的程度 (18)隐形加班的影响 (19)隐形加班的态度 (20)总结 (25)附件 (25)隐形加班调查报告一.前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在搭上世界这趟顺风车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随着网络普及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交软件不断便利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当然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它带来的一系列不便而焦虑。

近期,在上班族群体之间,出现了一个新词汇“隐形加班”,即上班族和网友吐槽休息时间被微信等社交工具侵蚀,用微信开会、布置任务、工作进度或其他话题,下班和周末也不例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隐形加班的状态,许多上班族一直睡眠不好,而且时时处于焦虑状态。

为了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市民对它的认知度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本着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我们小组深入调查收集到一些数据,并以此数据为样本完成了这封关于隐形加班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

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

希望所有上班族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隐形加班,意识到自己的加班状况。

在利用网络便利的同时捍卫自己的休息时间,消除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焦虑,还自己和家人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调查基本介绍:1、调查课题:网络时代的焦虑——“隐形加班”2、调查目的: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大众对隐形加班的认知度以及隐形加班带来的影响,让大众认识到自己的隐形加班状况以采取措施来尽量消除它所带来的影响。

3、调查对象:上班族4、调查总体及方法:结合基于问卷星平台的网上调查和以兰州市为例进行问卷的发放来收集数据。

网上调查我们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散布链接进行调查;对于问卷的发放我们选择在兰州市的西关十字、张掖街、省政府、东部等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随机发放。

5、调查精度:此次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拦截调查回收400份,占比40%,网络问卷回收600份,占比60%。

有效回收率是98.04% 。

6、调查程序: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审核、整理、录入——拟写调查报告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一)、基本信息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性别比例的饼状图性别频率分析表对于性别的调查,旨在探究隐形加班是否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存在不同的影响。

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总体的57.7%,女性占42.3%;由于我们小组的课题为网络时代的隐形加班,被受访者限定于工作人群,考虑实地随机访问时不同性别被访者表现出的警惕性和配合度的不同,男性较于女性更为容易配合组员调查,以及不同性别的社会分工存在差异等客观因素,我们认为样本的性别比例构成较符合实际情况。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年龄频率分析表年龄分布饼状图N Valid 1000MissingFrequency 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 18~25 652 65.2 65.2 65.225~35 240 24.0 24.0 89.235~45 67 6.7 6.7 95.945~55 34 3.4 3.4 99.355以上7 .7 .7 100.0Total 1000 100.0 100.0根据调查统计,接受此次调查的人群的年龄段比例是:18至35岁的占89.2%,35至45的占6.7%,45至55的占3.4%,55以上的占0.7%。

从该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18至35岁的被访者居多,55以上的比例最小,可能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太上网,参与调查的人数少也就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了。

3.调查对象的城市分布:城市分布饼状图城市分布频率分析表. 实地纸质问卷的发放范围为兰州市区(三线城市),网络问卷则不限地区,根据我们得到的结果,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工作地为一线城市的有10.3%,二线城市有15.4%,三线城市的有61.9%,四线城市有6.6%,四线以外地区的有5.8%。

从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的样本相对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但总体来看地区分布具备全面性。

4.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状况分析学历分布饼状图学历频率分析表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参与调查者中,本科学历居多,为56.2%,其次为大专学历,为27.0%,中小学学历为9.7%,硕士及以上学历为7.1%。

说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的学历偏中上水平,反映了如今用人单位的要求,学历分布不均匀但全面,对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

5.受访者工作的行业分布情况:工作性质分布饼状图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调查旨在建立对不同性质工作单位的隐形加班分析的数据基础,分析隐形加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程度、影响等是否以工作单位性质为区分。

数据显示,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3.4%,在外资及合资企业的占7.8%,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15.7%,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有26%,还有36.2%的参与者选了其他。

6 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职业分布饼状图职业分布频率分析表在此次调查中,对于职业的分类,意在区分参与者是被隐形加班者还是隐形加班布置者,我们考虑隐形加班布置者主要居于管理层,所以我们把选项设置为普通职工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无固定职业者。

从调查数据看,参与者中普通职工最多,占了52.6%,其次为无固定职业者,有27.4%,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20.0%。

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管理人员比例低于普通职工比例切合实际,而且观察样本分布,被隐形加班的对象人数较多,有利于分析隐形加班的广泛性以及认知度等问题。

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的分布结构:工作年限分布饼状图工作年限频率分析表在此次调查中,工作年限为2年以下的居多,占56.8%,其次为2~5年的,占22.3%,5~10年的占11.1%,10年以上的最少,占9,8%。

从调查的实际状况看,该数据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工作年限5年一下的多为年轻人,从网络调查方面看,上网的多为年轻人,实地问卷发放看,年轻人周末爱出游,所以,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居多。

10年以上的占比例最少。

(二)隐形加班了解度分析:了解程度分布饼状了解程度频率分析表单独看这个调查群体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选择分析可以看出,对隐形加班一般了解以上的就有57.6%的比例,这说明,隐形加班的概念还是普遍被大家所熟知的,同时,也对隐形加班发生的普遍性变向地投了赞同票.1.不同特征群体对隐形加班的了解:性别与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表卡方分析表Value Df Asymp. Sig. (2-sided)Pearson Chi-Square 7.630a 2 .022Likelihood Ratio 7.818 2 .020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6.150 1 .013N of Valid Cases 1000做男女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分析是为了看,隐形加班在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性的差异,通过上图的描述统计,不太能十分清楚的看出男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做了卡方检验来检验这个问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不了解隐形加班的人占42.2%,其中男性占40.2%、女性占45.4%;很了解隐形加班的人12.7%,其中男性占15.1%、女性占9.5%.从卡方分析得出p值为0.022小于0.05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即不同性别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不同,他们在对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选择。

2.不同学历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分析学历分布的描述性统计量表方差分析表从上述方差分析结果来看,P值为0.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不同学历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也就是不同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存在显著不同的选择。

从均值、方差上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要高于其他学历的人。

3.隐形加班普及度分析:普及度饼状图普及度的频率分析表可以看出有66.4%的比例存在隐形加班的现象,从这个数据看出隐形加班的现象已经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当中。

并且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识。

为了更好的知道哪些性别哪些职业存在隐形加班的情况更严重,我们做了关于性别与隐形加班经历的交叉分析。

有隐形加班经历的只占到33.6%,其中,男性占32.3%,女性占35.5%,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存在隐形加班的,从卡方检验中得出,p值为0.295,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不同性别的人在隐形加班经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工作性质与存在隐形加班状况的网络图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性质的人有隐形加班经历的比较少。

他们的工作时间还算固定,生活作息不太经受工作的干扰,其中民营企业的上班族普遍认为隐形加班的状况比较显著。

方差分析表Sum of Squares dfMeanSquare F Sig.BetweenGroups3.458 4 .865 3.915 .004Within Groups 219.533 994 .221Total 222.991 998从结果来看,不同工作性质的上班族对隐形加班的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工作性质的人隐形加班的状况不同。

不同职业与隐形加班与否的交叉分析表在了解隐形加班的概念后,您觉得自己是否存在被隐形加班的经历?TotalA 有B 没有您的职业是普通职工数量374 152 526比例71.1% 28.9% 100.0%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数量143 57 200 比例71.5% 28.5% 100.0%无固定职业者数量146 127 273比例53.5% 46.5% 100.0% Total 数量663 336 999比例66.4% 33.6% 100.0%不同职位的人经历隐形加班的状况如上所描述,从直观上看,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经历隐形加班的情况很享受,无固定职业者就显得悠闲自在了,很明显,他们隐形加班的状况明显低于上面两种不同职位工作者的状况。

管理人员是隐形加班的布置者,而数据显示,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隐形加班的状况看似没有差别,我们做了方差分析,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布置者在给普通职工布置工作的时候,也同时存在隐形加班的现象,但是,虽然他们是身在高位,也有一定的工作指标来衡量他们的工作进度,所以出现与普通职工经历隐形加班状况相似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也暴露出隐形加班的社会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