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培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ppt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2024年度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技术规范 •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毒管理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技术应用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实践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预防性消毒策略
2 contents
01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根据手术室面积、高度及手术类型,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如层流净 化系统、紫外线消毒灯等。
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熏蒸 等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确保 空气质量达标。
空气洁净度要求
手术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 合相应卫生标准,一般要求达到万级 或十万级。
2024/3/24
12
无菌操作区域布局原则
2024/3/24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注 意保护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同时确保消毒场所 内无人员逗留。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清洁和更 换,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和使用寿 命。
10
03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 毒管理
2024/3/24
11
手术室空气净化标准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择
空气消毒方法
储存期限管理
对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进 行严格管理,过期或不合 格的材料应及时处理,不 得使用。
18
05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 实践
2024/3/24
19
餐具清洗和消毒流程
2024/3/24
餐具分类
将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餐具进行分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洗和消 毒方法。
清洗过程
使用流动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餐具,去除食物残渣和油脂。注意清洗 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洗涤剂。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技术规范 •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毒管理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技术应用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实践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预防性消毒策略
2 contents
01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根据手术室面积、高度及手术类型,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如层流净 化系统、紫外线消毒灯等。
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熏蒸 等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确保 空气质量达标。
空气洁净度要求
手术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 合相应卫生标准,一般要求达到万级 或十万级。
2024/3/24
12
无菌操作区域布局原则
2024/3/24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注 意保护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同时确保消毒场所 内无人员逗留。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清洁和更 换,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和使用寿 命。
10
03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 毒管理
2024/3/24
11
手术室空气净化标准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择
空气消毒方法
储存期限管理
对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进 行严格管理,过期或不合 格的材料应及时处理,不 得使用。
18
05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 实践
2024/3/24
19
餐具清洗和消毒流程
2024/3/24
餐具分类
将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餐具进行分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洗和消 毒方法。
清洗过程
使用流动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餐具,去除食物残渣和油脂。注意清洗 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洗涤剂。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壹
评估方法:采用微 生物学、化学、物 理等方法进行评估
贰
监测频率:根据消 毒对象的不同,定 期进行监测
叁
监测指标:包括消 毒剂浓度、消毒时 间、消毒效果等
肆
监测结果处理:根 据监测结果,调整 消毒方案,确保消 毒效果达到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
培训对象的选择
医疗机构工作人 员:包括医生、 护士、检验人员 等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02. 消毒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 03. 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 04. 消毒技术规范的更新和维护
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消毒技术的重要性
1
预防疾病传播:消 毒技术可以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传播,保护人们的
健康。
3
保护环境:消毒技 术可以减少环境中 的微生物污染,保 护环境,保护生态
建立消毒技术规范的更新和维护机 制,确保规范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消毒技术 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加强消毒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更新和维护的周期
定期检查: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
01
次全面检查 更新频率:根据实际情况,每年
02
或每两年进行一次更新 维护方式: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
消毒技术的应用 案例和实践经验 分享
培训方法和考核 方式,如理论授 课、实际操作、 案例分析等。
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1
评估方法:问卷 调查、实际操作 考核、知识测试 等
2
评估指标:培训 满意度、知识掌 握程度、实际操 作能力等
3
改进措施: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培 训内容和方法, 提高培训效果
4
持续改进:定期 对培训效果进行 评估,不断优化 培训内容和方法, 确保培训效果持 续提升。
1-解读《消毒技术规范》-讲义.ppt

11.1.1.4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 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 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 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11.1.1.5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 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 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对物品无腐蚀
有效浓度低
无色、无味且使用后易除
作用速度快
去残留药物
性质稳定
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
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 使用无危险性
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 价格低廉
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 便于运输,货源充分
素的影响
……
“五要”
1、配制时,消毒剂和水的分量要精确。 2、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洗净并事先消毒。 3、物品应除去脏污后再进行消毒。 4、配制的消毒液最好当天使用。 5、充分了解消毒剂性质。
气体坏疽病原体污染物体的消毒方法
11.2.1.1伤口的消毒 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 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1.2.1.2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 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 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 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11.1.1.6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 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 法处理。
11.1.1.7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 染的跨度和高度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 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品和环境表面,可采用 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11.1.1.5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 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 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对物品无腐蚀
有效浓度低
无色、无味且使用后易除
作用速度快
去残留药物
性质稳定
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
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 使用无危险性
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 价格低廉
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 便于运输,货源充分
素的影响
……
“五要”
1、配制时,消毒剂和水的分量要精确。 2、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洗净并事先消毒。 3、物品应除去脏污后再进行消毒。 4、配制的消毒液最好当天使用。 5、充分了解消毒剂性质。
气体坏疽病原体污染物体的消毒方法
11.2.1.1伤口的消毒 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 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1.2.1.2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 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 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 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11.1.1.6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 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 法处理。
11.1.1.7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 染的跨度和高度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 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品和环境表面,可采用 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教学课件ppt

消毒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消毒剂过敏
部分患者对消毒剂中的某些成分可 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应选择无刺激 性或低刺激性的消毒剂。
消毒不彻底
消毒过程中若出现消毒不彻底的情 况,需要检查消毒剂是否足量、消 毒时间是否足够。
消毒剂残留
消毒剂在物体表面残留可能会导致 二次污染,需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 量和作用时间。
消毒完成后,需对使用过的消毒剂和容器进 行妥善处理,并做好清理和记录。
消毒效果评价
1 2
建立消毒效果评价制度
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消 毒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消毒效果评价指标
消毒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消毒剂的灭菌效果、使 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用成本等方面。
3
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如细菌培养法、荧光 定量PCR法等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检测 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过滤消毒
使用生物过滤器,将污染气体或液体过滤、净化 ,去除其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生物指示剂
利用生物指示剂监测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发现病 原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
0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操指南
消毒技术实施细则
消毒剂选择
根据消毒对象和场所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如医用酒精、碘伏、 84消毒液等。
消毒剂配制
2023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教 学课件ppt
目录
• 引言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基本准则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具体方法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操指南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消毒技术是医疗机 构中非常重要的环 节
强调消毒技术规范 在医疗机构中的重 要性
《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培训和内部检测,提高消毒操作规范性和 效果,保障消毒质量。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1
制度要求
制定日常消毒管理制度,设置消毒点位,建立消毒档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毒 培训。
2
消毒质量控制
通过标准化操作、日常检测和巡视等方式,保障消毒所用剂量、时间和方法的正 确性和效果。
3
应急处理措施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感染疫情等突发事件做好消毒和防控措施。
手卫生和消毒的重要性和流程
手卫生
养成勤洗手、少碰口、鼻、眼的好习惯,对预防感 染病非常有效。
消毒
手部消毒和表面消毒是预防感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洗手液或手部消毒剂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无菌操作室的消毒规范
1 摆放物品
无菌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 进行,只摆放符合无菌要 求的物品。
2 手部消毒要求
必须按规定使用手套,做 到随时随地保持手部清洁 和消毒。
高温、高压灭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1
原理
通过高温高压灭菌,破坏细胞核酸和结构蛋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各 种病原微生物。
2
操作步骤
洗涤物品-装入灭菌器-加入适量水-设定参数-加热加压-灭菌完成。
化学消毒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1 有效物质含量
确定消毒剂中有效成分含 量,保证消毒效果。
2 PH值
3 易挥发性有机物
1
原则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物理消毒
2
量力而行,保证消毒效果,不应盲目提高 消毒强度。
高温、高压、紫外线等,适用于耐高温、
不易变形的物品和表面。
3
化学消毒
主要包括氯系、醛类、过氧化氢、二氧化 氯等,可应用于各种物品和表面的消毒。
新消毒技术规范培训ppt课件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 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 (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 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 手消毒的总称。
•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采样中常见的错误
采样时开启空气处理机时间不足30分钟 采样时培养皿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采样时有人员流动 未洗手、未穿无菌衣进行采样 平皿受到污染
手术间未清洁、开着手术间的门采 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 采样时间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 据现场情况确定。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 时进行采样。
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 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送检。 •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 好监测记录。 • 结果判定:菌落数/镜应≤20 cfu/件,不能检 出致病菌
主要内容
1、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注意事项 2、紫外线消毒 3、医疗废物分类 4、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5、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6、标准预防 7、手卫生 8、职业暴露
环境的分类
• Ⅰ类环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 洁净场所。
•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1;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测
消毒的医疗器械
范
围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Ⅰ类环境: 在洁净系统 自净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 前采样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 手消毒的总称。
•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采样中常见的错误
采样时开启空气处理机时间不足30分钟 采样时培养皿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采样时有人员流动 未洗手、未穿无菌衣进行采样 平皿受到污染
手术间未清洁、开着手术间的门采 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 采样时间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 据现场情况确定。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 时进行采样。
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 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送检。 •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 好监测记录。 • 结果判定:菌落数/镜应≤20 cfu/件,不能检 出致病菌
主要内容
1、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注意事项 2、紫外线消毒 3、医疗废物分类 4、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5、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6、标准预防 7、手卫生 8、职业暴露
环境的分类
• Ⅰ类环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 洁净场所。
•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1;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测
消毒的医疗器械
范
围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Ⅰ类环境: 在洁净系统 自净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 前采样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ppt

戊二醛的特点
优点
缺点
已大量使用,了解性能。 相对便宜。 适宜多种材料。
– 吸入性毒性,损害呼吸 系统
– 过敏,明显的粘膜毒性和 眼、皮肤刺激性,接触性 皮炎、结膜炎、鼻炎、 头痛、咽痛和哮喘,诱 发结肠炎
– 致突变,致畸反应
– 对分支杆菌较差
– 对蛋白质的固定作用
– 对污水处理系统有影响
邻苯二甲醛
伤口消毒 3、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
内镜、血透机与血透器)、总体原则
环境表面消毒
对重点部位每天进行消毒处理,放宽了 监测要求 我国医院环境表面病原体检出率15%以上 手卫生的执行率50%,不足以解决切断传 播途径的问题 中国一直消毒
除美国外欧美都消毒,多次耐药菌为何都 从美国开始?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xxxxx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各专项的消毒规范
消毒对象
1、环境 环境表面(墙壁、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
空气净化与消毒 水的消毒(在相关工程中解决)
2、人体
手卫生
皮肤黏膜消毒
1) 芽孢、孢子、分枝杆菌污染: 高水平消毒法 2) 经血传播病原体(乙消毒法
3)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 中水平消毒法
4)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中/低水平消毒法 5)较多有机物的物品:增加消毒剂量 6)微生物污染严重时:增加消毒剂量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
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 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 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 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