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doc
关于中餐正式宴会宴请礼仪

关于中餐正式宴会宴请礼仪 中餐正式宴会以圆桌排座,与国宴相⽐,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以及出席⼈员级别不同以外,其余安排与国宴⼤致相同。
下⾯是⼩编为⼤家收集关于读书⼼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正式宴会的礼仪要求如下: 1、有正式的请柬,请柬上注有宴请⽇期、时间、地点等内容。
2、排座严格按照礼宾要求,与宴者按照席位卡对号⼊座。
3、对于宴请服饰要求,往往在请柬上注明。
4、对餐具、酒⽔、菜肴道数及上菜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
5、宴会服务质量要求较⾼,⾼档宴会要求上⼀道菜换⼀次餐盘,每道菜上桌后先向宾客⽰盘,然后再进⾏分菜。
6、宴会进⾏中,通常配有背景⾳乐或穿插⽂艺表演,调节宴会⽓氛。
明确对象、⽬的、形式 1.对象。
⾸先要明确宴请的对象。
主宾的⾝份、国籍、习俗、爱好等,以便确定宴会的规格、主陪⼈、餐式等。
2.⽬的。
宴请的⽬的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为表⽰欢迎、欢送、答谢,也可以是为表⽰庆贺、纪念,还可以是为某⼀事件、某⼀个⼈等等。
明确了⽬的,也就便于安排宴会的范围和形式。
3.范围。
宴请哪些⼈参加,请多少⼈参加都应当事先明确。
主客双⽅的⾝份要对等,主宾如携夫⼈,主⼈⼀般也应以夫妇名义邀请。
哪些⼈作陪也应认真考虑。
对出席宴会⼈员还应列出名单,写明职务、称呼等。
4.形式。
宴会形式要根据规格、对象、⽬的确定,可确定为正式宴会、冷餐会、酒会、茶会等形式。
⽬前世界各国礼宾⼯作都在改⾰,逐步⾛向简化。
选择时间、地点 主⼈确定宴会时间,应从主宾双⽅都能接受来考虑,⼀般不选择在重⼤节⽇、假⽇,也不安排在双⽅禁忌⽇。
选择宴会⽇期,要与主宾进⾏商定,然后再发邀请。
地点的选择,也要根据规格来考虑,规格⾼的安排在国会⼤厦、⼈民⼤会堂,或⾼级饭店。
⼀般规格的则根据情况安排在适当的饭店进⾏。
邀请 宴会⼀般都要⽤请柬正式发出邀请。
这样做⼀⽅⾯出于礼节,⼀⽅⾯也是请客⼈备忘。
请柬内容应包括: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地点、主⼈姓名。
商务礼仪中的中餐礼仪

商务礼仪中的中餐礼仪
中餐礼仪在商务场合中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餐礼仪:
1. 座位安排:在商务宴会上,一般由主办方安排座位,如果没有指定座位,应等待主
人指引后再就座。
通常,主位离门最远,客人按照重要性依次坐在主位左右两侧,并
尽量避免坐在主位对面。
2. 用餐顺序:在中餐宴会上,菜肴通常是一道道上来的。
在开始用餐前,应等待主人
或长者示意后再动筷。
如果有凉菜或开胃菜,则应从最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然后逐
渐向内。
3. 手势和动作:在用餐中需要注意使用筷子和汤匙的正确方式。
筷子使用时应握于食
指和中指之间,拇指放在筷子下方。
汤匙使用时也应使用右手持,左手放在大腿上或
放在桌上。
4. 礼貌用语:在品尝菜肴时,可以适当地称赞菜肴的美味,如“好吃”、“很美味”等。
还要注意与其他客人进行礼貌的交谈,尊重主人和长者。
5. 吃饭速度:在商务宴会上,应尽量与其他客人保持统一的吃饭速度,不要吃得过快
或过慢。
如果席间有交流需要,可以适当地放慢吃饭的速度,以便于与其他客人交流。
6. 干杯礼仪:在商务宴会上进行干杯时,应首先等待主人或其他长者示意,并举杯与
其对饮,表示敬意。
可以用一些常见的干杯用语,如“干杯”、“敬您一杯”等。
以上是商务礼仪中的一些中餐礼仪,通过遵守这些礼仪规范,可以在商务场合中展现
出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商务素养。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1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的餐桌礼仪2饭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现代饭桌礼仪: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餐宴请礼仪注意事项

中餐宴请礼仪注意事项1.着装得体:参与者应该穿着得体、整洁。
男性可以选择西装或者中式服装,女性可以选择长裙或者旗袍。
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者过于随便的服装。
2.宴会座位:主人一般会事先为宾客安排座位,宾客应按照座位安排就座。
如果宾客没有指定座位,可以等待主人指引后再就坐。
一般情况下,主宾会坐在宴会桌的主席位或者主宾位上。
3.使用筷子:在中餐宴请中,使用筷子是常规的就餐方式。
使用筷子时,应注意用法规范。
筷子的正确使用方式是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压在筷子的下部,食指压在筷子的上部,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放松地握住筷子的下部。
4.礼貌用餐:在就餐时,应保持安静、有礼貌的态度。
不要发出过多的声音,避免大声交谈或嘈杂的行为。
同时,不要过度用力敲击碗碟,也不要放声打嗝或使用牙签。
5.就餐顺序:在宴会中,就餐一般遵循从热菜到冷菜、从淡味到重口味、从素食到荤食、从清爽到浓郁的顺序。
应注意等候所有宾客都取菜后再开始吃,不要先行动筷子。
6.用餐礼仪:在用餐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取食物。
应使用筷子或者勺子来取菜。
同时,不要将餐具互相传递给别人,应将食物夹到别人碗里时,应直接夹到对方碗里,避免碰到筷子。
7.敬酒礼仪:在中国文化中,敬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
宾客可以向主人敬酒,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和祝福。
主人接受敬酒时,可以轻轻地点头致意,不必立即饮用。
敬酒时,应注意酒杯不要碰到对方的杯口,以免酒水洒出,同时注意礼貌地说出对方的姓名。
8.用舌味尝鲜:在享用菜肴时,应注意欣赏菜肴的味道和风味,但不要过分挑剔或过于追求刺激。
应保持舌味敏感,品尝出菜肴的独特之处,同时尊重并欣赏主人的菜品搭配和烹饪技巧。
9.懂得赞美:在宴会中,可以适当地赞美主人的菜肴和安排,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但是不要过分夸张或者过度赞美,以免给人产生虚伪的感觉。
10.离席与结束:若需要离席,应先向主人致意。
离开时,要举杯向主人敬酒,表示感谢。
在主人示意宴会结束后,向主人道谢并告辞。
中餐宴会礼仪中餐宴会席位安排主宾位

中餐宴会礼仪中餐宴会席位安排主宾位中餐宴会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宴会中的席位安排尤为重要,其中尤以主宾位的选择与安排尤为关键。
宾主位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宴会的气氛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合理的安排能够让每位宾客感到尊重和受到重视。
一、主宾位的选择标准在中餐宴会中,主宾位的选择需要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主宾位应该安排给重要的客户、来宾或者领导人。
主宾位的安排一般会根据职务高低、地位显赫、贡献突出等因素进行考虑。
在特殊场合,比如国际会议或者外事宴会中,主宾位还可能安排给外国客人或外交使节。
二、主宾位的位置在宴会座位的安排中,主宾位通常会位于宴会桌的最重要位置,比如位于桌子的正中央。
在餐桌布置方面,可以通过将主宾位的椅子放在桌子的中央,或者将主宾位的餐盘、杯具等摆放在桌子最显眼的位置来突出主宾位的重要性。
三、主宾位的陪同人员在安排主宾位的时候,通常会有一名或多名陪同人员。
这些人员需要在宴会期间与主宾进行互动,帮助主宾与其他宾客进行交流,起到连接与沟通的作用。
陪同人员的选择一般会考虑到他们与主宾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
四、主宾位的接待在中餐宴会中,接待主宾位的任务一般由主办方的负责人或宴会主持人来承担。
在主宾到达宴会现场后,接待人员应该亲自迎接并引领主宾进入会场。
在座位安排之后,接待人员应该向主宾致以最高的敬意和礼节,并向主宾介绍其他宾客。
同时,接待人员还应该及时提供主宾需要的服务,比如为主宾提供温水、餐巾等周到的服务。
五、宴会期间的主宾位礼遇在宴会期间,主宾位应该得到其他宾客的特殊礼遇。
比如,在开幕致辞时,主持人应该向主宾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欢迎,并对主宾进行介绍和表彰。
在宴会过程中,主宾位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待遇,比如优先享受食物、饮料、服务等。
主宾位还通常会被设立专门的服务桌,以方便主宾享受更好的服务。
总之,中餐宴会中主宾位的安排是一项需要慎重考虑的任务。
合理的席位安排能够体现主办方的细心与周到,同时也能够使每位宾客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受重视。
中餐用餐礼仪常用知识

中餐用餐礼仪常用知识中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餐的文化传承中,餐桌礼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餐桌礼仪常识却是一大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餐用餐礼仪常用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中餐文化。
一、入座礼仪在中餐用餐时,千万不能随意找个位置就坐。
正确的入座礼仪一定要掌握好。
1.首先,应向主人问好并表示自己的敬意。
2.选座位时,不要抢夺主位或者次位,应在主人或者客人的指引下就座。
3.入座之后,应放下餐巾,等待其他人就坐。
4.坐位的选择要避免靠窗户或门,草率离开是不礼貌的行为。
二、进餐礼仪品尝美食时,如何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品味和礼仪,是大家都应该学会的。
1.开始进餐之前,应当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发出开饭的提示后,方可拿起餐具。
2.用餐时,觉得不好意思的行为要避免,如“抢食”、“大喝大吃”、“提前开始独自进餐”。
3.应使用适当的餐具,并注意使用方式,如勿用指头取食物,勿穿插吸烟或讲话,勿挑食、且要有分寸。
4.用餐时应互相尊重,要化解不愉快或者矛盾,保持心情愉悦。
5.进餐时避免大声喧哗,高声交谈,尤其是说脏话和暴露私密话题是要避免的。
三、放松休息礼仪在用餐过程中,合理的放松和休息是必要的,也是一种礼貌和文化的表达方式。
1.在用餐中,避免太过投入,注意休息和恰当的声音。
2.若同桌中有文艺的人士,可以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文艺交流,也可以听取他们的专业讲解。
3.在休息过程中,可以观赏花卉、摆弄茶具,享受餐桌上的文化氛围。
4.若在用餐过程中,需要离开,比如去洗手间或者接电话,需向在场的人问好并说明理由,方可离开。
四、结束餐桌礼仪用餐结束时,要注意用餐、谈话等礼节。
1.用餐结束时,需将餐巾叠起放置在桌子左侧。
2.要对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感谢和敬意,再全部离开。
3.尽量不要在餐厅中嬉戏奔跑或者无序乱动,避免对他人造成困扰。
5.在付款时,礼节指的是尽量不去计算自己的份额,也要尊重主人的选择。
以上的礼仪常识,在中餐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餐宴请基本礼仪

中餐宴请基本礼仪中餐宴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宴会礼仪则是中餐宴请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宴会礼仪不仅关乎主人的文化修养和敬意,也关系到客人的尊贵感和宴会的氛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
首先,宴会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
在中国,正午是宴会的常见时间。
主人首先应提前邀请客人,并说明席位的座次,以示重视。
而作为客人,也应提前确认是否能够参加宴会,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
然后,到达宴会现场后,客人应轻敲门,待主人开启后方可进入。
进入宴会现场后,应遵循座次规定,依次入座,男士坐右,女士坐左。
同时,主人也应提前准备好鲜花、饮料、茶等迎宾物品,在客人入座时主动提供。
接下来,对于用餐礼仪,我们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主人的招待。
主人应在客人入座后,主动举杯,敬客人一杯酒,以示欢迎与尊敬。
而客人则应举杯回敬,并表示感谢。
在用餐过程中,主人应先用并品尝食物,然后客人可品尝。
在品尝过程中,应尽量不发出噪音,并避免在口腔中咀嚼过分明显。
不少菜品都需要使用餐具,因此对于餐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
使用餐具时,应轻轻端起,避免碰撞发出声音,品尝鲍鱼、螃蟹等带壳食物时,可以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开壳。
在宴会进行中,人们也可边吃边聊天,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吃完的食物放在筷子或勺子上,并不要使用筷子指着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而且在餐桌上,应尽量保持座次的和谐与协调,不得大声喧哗、争吵或谈论不雅、争议性的话题,以保持良好的宴会氛围。
最后,在宴会结束后,主人应向客人挥手致意,表示感谢。
而客人也应表示感谢,并向主人道别。
如果是席间有名人参加,主人应立即起身相送,至门口再致谢,以示礼节。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在宴会现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循礼仪规则。
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风貌,也促进了沟通和交流。
因此,中餐宴请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餐宴请礼仪

中餐宴请礼仪中餐宴请礼仪1、中餐宴会的桌次排列原则:以远为上以右为尊以门定位。
两张桌子时——面对门右边的桌子为主桌三张桌子时——离门最远的桌子为主桌中餐宴请礼仪2、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
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餐宴请礼仪3、等待进餐礼仪双手可以自然放桌上或垂放在大腿上。
切忌双肘支手,下巴放在手背上。
餐巾打开,放在餐碟下,其余部分自然垂下。
中餐宴请礼仪4、中餐进餐礼仪A、餐盘(骨碟)的使用可将食物残渣放于骨碟内,而不应放在餐巾纸上。
B、酒具的使用(白酒、红酒、饮料杯)切忌不可混用酒具。
C、为贵宾夹菜礼仪对于不太熟悉的宾客如不知道其宗教信仰、口味等都不应为他夹菜,可为宾客介绍本地特色菜肴,供宾客自己选择,若宾客确实有意向品尝时,再用公筷,以表示尊重。
中餐宴请礼仪5、中餐进餐禁忌——手肘不能上台面;——收握筷时,筷尖不可指向对方;——咀嚼食物时絶不开口交谈;——需要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捂住嘴巴;——女士餐后不可当众补妆;——不要在餐桌前擦鼻涕或打嗝;——在客人面前不可打饱嗝或放屁;——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用餐完毕,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餐宴请的基本礼仪
1、要掌握入座礼仪
先有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宾客旁边,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座位上。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以后就把小孩安排在自己旁边。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不要马上动筷,更别弄出什么声响,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2、要合乎进餐礼仪
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时喜欢用劲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有的人喝汤时,也用嘴使劲吹,弄出嗦喽嗦喽的声音来,这也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
3、要重视餐桌忌讳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4、要使吃相优雅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
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现在商海如潮涌,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所以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
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总之,和客人、长辈等众人一起进餐时,要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气氛和谐。
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
这里说的进餐礼仪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餐宴请的礼仪常识
中餐上菜有顺序
上菜顺序,中餐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炒后烧,咸鲜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浓味重的后上,最后是饭菜。
有规格的宴席,热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窝席里的燕窝,海参宴里的海参,鱼翅宴里的鱼翅,应该先上,即所谓最贵的热菜先上。
宴席里的大致顺序是:
茶:在酒家里,因为要等待,所以先来清口茶。
但不是必须的,因为古人喝茶多是单独的。
凉菜:冷拼,花拼。
热炒:视规模选用滑炒,软炒,干炸,爆,烩,烧,蒸,浇,扒等组合。
大菜(不是必须的):指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一头乳猪,一只全羊,一大块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汤,如冰糖莲子,银耳甜汤等。
点心:一般大宴不供饭,而以糕、饼、团、粉、各种面、包子、饺子等。
水果:爽口,消腻。
此顺序非一成不变,如水果有时可以算在冷盘里上,点心可以算在
热菜里上。
较浓的汤菜,应该按热菜上;贵重的汤菜如燕窝等要为热菜中的头道。
至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则清蒸,白汁,清炒,凉拌为主。
此外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也应考虑。
中餐礼仪之"排座次"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主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主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会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小小细节别忽略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中餐宴请礼仪的原则
1、注重分配座位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那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
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2、注意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
痛。
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推荐阅读:请人吃中餐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中餐宴请礼仪要记牢中餐宴请礼仪中餐宴请用餐时的礼仪中餐宴请礼仪注意事项中餐宴请使用餐具的礼仪知识中餐宴请席位有哪些礼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