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解析
2019中考山东济南作文

2019中考山东济南中考优秀作文例析【真题回放】按要求作文。
(60分)走向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深处,是一种行为的担当。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命题解码】2019年济南市中考作文仍旧沿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同以往一样,还是采用了“导语+题目”的形式。
导语的设置,不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还会给考生带来构思和选材的启示。
一、从导语可以看出,在选材上,可以“走向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走向自然深处,走向社会、文化深处”。
先说“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其实,初中阶段训练了大量的写人的文章,比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陌生人之间等等。
也就是说,平时准备的有关友情、师生情、亲情的文章就可以拿来使用。
关于“自然深处”。
“无限风光在顶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材料都可以运用。
再说说“社会、文化深处”。
这个角度的材料就更加丰富了。
从小到大,对于社会的了解会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全面。
随着阅历的丰富,以往的偏颇之见会变得成熟而理性。
对于文化来说,谈读书可,谈饮食可,谈服装可,谈建筑可,谈民风也可。
二、导语之外的选材立意既然题目为“走向深处”,那么,只要能表现“逐步深入,最后有所得”的材料都可以使用了。
首先想到的个人成长方面。
比如自己的业余爱好及特长。
很多学生都有学习特长的经历。
其实特长的学习很枯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把这个过程真实地了记录下来,也就是“走向深处”了。
也可以从国家层面立意。
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浸透着每一代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的汗水。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可以走向深处,走向高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造福全人类。
走向深处 中考满分佳作鉴赏

走向深处中考满分佳作鉴赏《走向深处》是一篇关于人生选择的散文,文中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和人生的重要选择时,勇敢地向前迈出的故事。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向读者传递出勇气、坚持和拼搏的正能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明的中学生,他面临着中考的临近和将要选择的高中。
小明是一个有追求、热爱挑战的孩子,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面对种种困境和迷茫,小明很难做出决定。
在小明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朋友小刚主动找到了他。
小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鼓励小明勇敢面对选择,不要畏惧困难。
他告诉小明,只有通过挑战自己,才能成长和进步。
这番话激励了小明,他决心要勇往直前,走向深处。
小明毅然选择了一所很有挑战性的高中,这所学校以严格的学术要求和优秀的师资著名。
虽然知道这将是一段困难的旅程,但小明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努力学习,参加各种比赛和社团活动,与优秀的同学们共同进步。
小明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他感到压力山大,陷入了低谷。
这时,小刚再次出现在小明的身边。
他鼓励小明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
小明想起了当初选择的初衷,他下定决心要坚持走下去。
小明从困境中慢慢走出来,他明白了困难和挫折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上,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活动中。
小明在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不仅获得了学校的表彰,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赞赏。
文章作者再次强调了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他通过小明的故事告诉读者,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就要去努力争取,即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走下去。
文章以“走向深处”作为标题,寓意着要有冒险精神,不断探索和进步。
《走向深处》这篇散文展示了一个有追求的中学生在面对重要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文中优美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带给读者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作品通过讲述这个小明的故事,传递出追求梦想的力量和意义。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散文的艺术美,更能受到启发,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挑战。
2019年山东济南中考满分作文《走向深处》

2019年山东济南中考满分作文【原题再现】作文(60分)走向一个人心灵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社会、文化深处,你会感悟到更深厚的内涵……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走向深处,是一种精神的成长;走向深处,也是一种行为的担当。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走向深处有人问,河流的深处是什么?有人答,是荒漠;但也有人答,是大海。
有人问,大山的深处是什么?有人答,是宫殿;但也有人答,是贫困村。
是的,事物背后的秘密无人知晓,但是与否,对或错,毕竟各占二分之一的可能。
倘若这种未知成为你止步向前的理由,那么成功对你来说已遥不可及,因此,敢于走向深处,一定是对的。
走向毛乌素沙漠的深处,你会发现有无数像石光银这样的“愚公”,将自己几十年的光阴投人沙海,将治沙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终于,他改变了一方水土,让一方人能够在此地安居乐业。
走向月球的深处,人们凭着激情与梦想、严谨与坚持“来到”月球背面;中国“龙江二号”卫星拍下地月合影,成功开启月背之梦。
而之所以能到达这些巅峰,能力的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敢于走向深处。
走向中华历史的深处,从大漠孤烟的塞北到小桥流水的江南,从腐败求和的清王朝到繁荣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看到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重新挺立。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周恩来面对国家的积贫积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喊,引领无数仁人志士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邓小平拉开史诗般的改革开放的大幕,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正是因为无数的人有敢于走向深处的魄力和行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得以实现。
“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让我们携新时代之手,一起走向现代化的深处。
2019年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评析(6篇) - 副本

2019年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评析(6篇)【文题再现】走向一个人心灵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社会、文化深处,你会感悟到更深厚的内涵……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走向深处,是一种精神的成长;走向深处,也是一种行为的担当。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 x"代替,否则扣分; (3)不得抄袭; (4)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文题解读】2019年山东济南卷中考作文题沿袭了往年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自2011年开始连续九年,都是全命题作文,且延续了近年"提示语+题目"的命题形式。
题目或富有诗情画意;或凸显较高的文学色彩;或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内容上看,从2017年的"醒来",到2018年的"从未止步",再到今年的"走向深处",三个连贯性的动词,均突出过程写作,注重行文的推进思维,犹如完成了"三部曲"的交响乐。
题目由"走向"和"深处"两个词语构成。
其中,"深处"是关键词,决定着作文主题的深度。
"深处"的"深"字,意思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深处"可以是视觉形象的角度,如:竹林深处、小巷深处、樱花林深处等;也可以是心灵深处、社会深处、艺术深处、诗词深处等。
所以,考生需要把思路打开,虚实结合,找准写作方向。
"走向"可以是指人本身走向可观的视觉空间,然后感受到的情感或领悟。
也可以是灵魂或思想走向抽象概念的世界,然后得到灵魂休憩,或了悟,或欣赏。
2019年山东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解析

2019 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分析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特色分析在分析作文题目以前,让我们回首一下济南早年的出题:2018 年中考作文“从未止步”2017 中考作文题目“醒来”2016 中考作文题目:“共度好光阴”,2015 中考作文题目“那声音常在内心”2014 年济南中考题目“一个夏季的清晨”早年都是短语形式,短语的提示利处是回给我们一些背景、次数或许频次等提示,可是昨年的出题是一个词语,考生看似范围扩大,可是还要细细归类才能写好。
2019 年,今年的题目,“走向深处”这是个动补短语,打破了过去的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可见,教研员在出题上的专心。
可是要想写出深意来,还要看考生的扣题和写作的厚度。
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本次题目能够分开理解:1、“深处”的“深”字,从表面究竟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可是这个“深处”:能够是视觉形象的角度,如:竹林深处、巷子深处、樱花林深处等也能够是心灵深处、社会深处、艺术深处、诗词深处等。
因此,考生需要把思路翻开,虚实联合,领悟写作方向。
2、“走向”的理解能够是指人自己走向可观的视觉空间,而后感觉到的感情或意会。
也能够是灵魂或思想走向抽象观点的世界,而后获得灵魂休憩,或了悟,或赏识等。
3.“万象归四法”分析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走向深处”以前我剖析过 2012 至 2018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分析的时候,分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
自然不一样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一样,或许依据这个思路,分类好多。
有的分为 6 种、 8 种、16 种等,其实,关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简单运用和归类。
“万象归四”法,是巧夫子网络讲堂中,一个学生给我的灵感得得名。
那么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怎样运用这四个种类实现中考作文的变化多端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1、成长感悟类2、感恩感人类3、励志修养类4、审美感悟类接下来,我们就用巧夫子的“万象归四”法来进行审题立意构想。
山东省济南市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走向深处

2019年山东济南中考满分作文:走向深处初春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蓝得像勿忘我的天空,忽然蒙上了一层黑中夹灰的色彩,一场暴雨在蓄势片刻后瓢泼而至。
我昏昏欲睡地靠在后排车窗上,看路上的行人匆匆而过,忙着避雨,听着早高峰时分欲加频繁的车笛声。
这时一片淡淡鹅黄在雨幕中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几丛含苞待放的迎春花,虽弱不禁风,却傲然面对着狂风暴雨。
我心中顿生几分对迎春花的好感,却又担心它们会香消玉殒。
顺着一片迎春花看去,一条“长蛇”又进入了我的视线。
不,那是一条格外长的队伍!我顿时清醒了几分,心中一片疑惑,莫非他们是在参加什么活动。
仔细看去,却并没有什么条幅标语,或是工作人员,甚至连一个指挥者也没有。
片刻后,我便在队伍不远处看到一个略显沉旧的公交站牌,原来,他们在排队等候公交车。
大雨不停地下着,然而队伍中,不论是焦急的上班族,还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没有一个人打破此刻难得的和谐。
瞧,雨中一个中年妇女向公交站走来,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在伞下钻来钻去,我猜想着,这大概是一对赶着去学校的母子。
临近队伍,男孩忽然向队首跑去,却被母亲拉住.不知中年妇女说了什么,但我看男孩会心地笑了,大手拉着小手走向队尾。
一辆公交车在站前站住了脚,我本以为为了躲雨,人们会一拥而上。
但许久过去,队伍仍在缓缓前进,不见有人推搡。
甚至当那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开始慢慢走上公交车时,队伍停止了前进,片刻后那个排在老人之后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才开始走上公交车.公交车开走了,没能进入公交车的人们仍在雨中等待,他们正在默默地为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努力着。
车龙缓缓向前移动着,等车的队伍渐渐从车窗外隐去.而那在雨中等待的队伍成为了刻在我记忆深处的风景,在之后的生活中,它无时不刻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许久以后,我在某天经过时发现那旧的站牌换成了一块漂亮而显明的新站牌,前方的交通灯也变成了由行人控制的新灯,而那队伍正在一天天的变长.迎春花开了,一片炫目的金黄,正是那单独的一朵才组成了这金黄色的海洋,它们在春风中向路人赞颂着文明之美。
2019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及点评看专家如何分析

2019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及点评看专家如何分析
2019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
今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为考试科目,综合实验操作(生物、理化实验操作的合并)、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为考查科目。
专家对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的点评
其实,今年的作文题看着有点难,猛一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其实仔细分析还是很简单的。
走向深处是一个过程,既要解释深处的含义,即走向什么深处,深处有什么,走与不走有何区别,又要重点突出怎么走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理解误区:
1.一味解释深处,不去突出走,就是写作偏题。
2.区别表面与深处,如果写的东西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就可能造成立意的失误。
从去年的《从未止步》,到今年《走向深处》,突出了过程的写作,也就是行文的推进思维,而今年的“深处”又加深了立意难度。
可以说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中考满分作文每日一篇黄老师点评(10月17日)走向深处(2019济南)

动情处,士兵泪光闪动。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在一大片开得郁郁 葱葱的油菜田深处,(二点“深处“)果然隐隐出现了一座圆形的 小土丘。我看见士兵离开座位,重新站直了身体,整了整军帽,向着土 丘的方向,【菜花深处】,庄重地行了个军礼。(这特写镜头写军 人情怀,特别动人。我们不禁眼角泛泪:忠孝不能两全,清明节不 能给母亲坟前上香,只有隔窗行礼)
车内一片肃穆,大家都不作声,只把目光投向那片油菜田。(写肃 穆气氛,此时无声胜有声。侧面描写,蕴含人们对军人及军人母亲 的无私为国的崇高敬意。这是人们对子弟兵的母亲行注目礼。)
(军人向母亲的坟行军礼祭奠,车上人对军人母亲的注目礼祭奠, 相得益彰,颇具匠心,情节渐向高潮)
我回到座位底下,抽出母亲准备上坟用的康乃馨,双手递给他。窗 户的玻璃门打开了,一阵风吹进来,见他发愣,我催促道:“快啊,还等 什么。”
忽然,他转过头,调整情绪说:“你能闻到空气中的油菜花香味吗? 那年,就在那片菜田后面,也是这样一个油菜花开的春天,娘把大地掘 开一个伤口,默默无语地劳作着,如今,那生我养我疼我的娘,自願地 安睡在她一生为之付出的土地上,日夜于风雨之中的旷野上,卧听着 庄稼拔节开花的声音。”(合情合理,解开悬念。是轻轻俗说,又 是喃喃自语;是深情的追忆怀想,更是无尽的愧疚惆怅,哀而不伤, 特别动人)
我猜他站累了,就起身离座。他一边谢谢,一边解释:“列车就要经过我 家乡了,我想好好看一眼。”他个头不高,脸颊微红地解释。(腼腆淳朴, 简笔勾勒,生动形象,如见其人)
“为什么不下车回家呢?”(伏笔悬念望着深处,说:“执行任务,时间太紧。”(微露玄机)我 看到他眼角湿润,咬紧了嘴唇。(一点“深处“,深处有什么,干嘛流泪 咬唇,悬念二)
走向深处 那年清明节,我陪父母回老家扫墓。车厢里很拥挤,人们都极力寻找可 以坐下的地方,这时一位士兵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即使在拥挤逼仄 的空间里,他也努力保持着军人的站姿,格外瞩目,甚至让人心疼。 (开篇自然、设置“车厢拥挤逼仄”的特定环境,烘托军人挺拔刚强 的第一印象,让人心疼,有几分敬佩,有几分怜惜,很有情味,侧面表 现军人的坚守,微露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解析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特点解析在解析作文题目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济南往年的出题:2018 年中考作文“从未止步” 2017中考作文题目“醒来” 2016中考作文题目:“共度好时光”,2015 中考作文题目“那声音常在心田” 2014年济南中考题目“一个夏日的早晨”
往年都是短语形式,短语的提示好处是回给我们一些背景、次数或者频率等提示,但是去年的出题是一个词语,考生看似范围扩大,但是还要细细归类才能写好。
2019 年,今年的题目,“走向深处”这是个动补短语,打破了以往的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可见,教研员在出题上的用心。
但是要想写出深意来,还要看考生的扣题和写作的厚度。
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本次题目可以分开理解:
1、“深处”的“深”字,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但是这个“深处”:
可以是视觉形象的角度,如:竹林深处、小巷深处、樱花林深处等也可以是心灵深处、社会深处、艺术深处、诗词深处等。
所以,考生需要把思路打开,虚实结合,领会写作方向。
2、“走向”的理解
可以是指人本身走向可观的视觉空间,然后感受到的情感或领悟。
也可以是灵魂或思想走向抽象概念的世界,然后得到灵魂休憩,或了悟,或欣赏等。
3.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走向深处”
之前我分析过2012至2018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
讲过的万象归四法。
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
有的分为6 种、8种、16 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
“万象归四”法,是巧夫子网络课堂中,一个学生给我的灵感得得名。
那么2019 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向深处”如何运用这四个类型实现中考作文的千变万化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
1、成长感悟类
2、感恩感动类
3、励志素养类
4、审美感悟类接下来,我们就用巧夫子的“万象归四”法来进行审题立意构思。
第一种:成长感悟类写法
结构上,可以用对比法来进行展现。
可分成六段:
一、成长感悟类
考生可以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触发思想的领悟或感触,进而体现主旨
比如:走向残荷深处,感受到一股坚韧而不屈的力量,鼓动着我前行⋯⋯
1、开篇点题
2、自然描写,衬托心境
3、写背景介绍,引出下文
4、触动点:
当我走向残荷深处,才感受到,残荷身处泥淖,面临寒风的侵袭,依然坦然
面对,无论何时都要充满希望和憧憬。
具体可以这样展开:
考试的打击让自己疲惫不堪,正如这寂静的湖面,这被冻结的一湖残荷,痛
苦像一张网让自己缠绕。
迈着沉重的双腿,沿着湖面的堤岸走,走向冬荷的深处⋯⋯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的雪湖上,只有残荷是鲜活的,抖落了雪的覆盖,露
出她的本色,或黑或灰,但是确实崭新的。
荷茎和荷柄,与风雪较量,与地下的
寒冰搏斗。
北风怒吼着,撕扯着,冰雪像皮鞭一样狠狠抽打着,然而荷却始终不放弃,打破冰雪一统天下的美梦⋯⋯
5、发生感触
走向残荷的深处,我竟然感受到这种柔中带刚的力量,是坚韧,是不甘,是
风雪来临时的不卑不亢,是深处泥淖中的憧憬和希望⋯⋯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勇气和斗志⋯⋯
6、深化主旨,首尾呼应
当然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历,来选择不同素材。
在巧夫子中考锦囊的15 篇范文里,第一篇就是这个素材第二种感恩感动类
二、感恩感动类
这种可以展示,走进记忆深处,回味那浓浓的亲情⋯⋯
1、开篇点题
这个我们临中考前刚刚训练过。
如:小区的槐花又开了,白色的花儿,一簇簇,一串串,挨挨挤挤,坠在枝
叶间。
风一吹,便下起了槐花雨,阳光下,她们如从天而降的仙子,美丽极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满园的甜蜜的馨香,令行人忍不住驻足。
沐浴在这槐花雨中,我的思绪回到了记忆深处⋯⋯
2、引出下文——如:引出奶奶的槐花饼⋯⋯
3、小时候,奶奶总是在槐花绽放时,用镰刀割下那白色的花儿,为我做槐花饼。
厨房里,奶奶忙碌的身影,和着那浓浓的馨香,以及被夕阳晕染过的慈祥的笑容,成了丹青妙手最富温情的画卷⋯⋯⋯⋯
4、小学时候,槐花又开了,只是她的背弯曲成了很大的弧度,腿脚不再灵便⋯⋯槐花饼,依然好吃,只是味道里增加了岁月无情的感伤⋯⋯但,爱依旧。
5、初中从城市回奶奶家,依然槐花盛开季节,她出来迎接时,腿脚蹒跚,在夕阳下她似乎变成了一张旧报纸,槐花饼不做了,但她对我的爱走向心灵更深处⋯⋯
6、无论时光如何改变,无论岁月如何摧残,奶奶对我的爱走向更深处⋯⋯
第三种励志素养类三、励志素养
可以是走向流浪歌手内心深处,让人感到他们读梦想的勇敢追求的敬畏!
1、开篇点题
如:沙哑的唱腔传达着他们的沧桑,然而,他们并不悲怆,一路前行,走向远方。
--题记
2、引出下文
可以用过渡法,我们讲过的方法引出下文。
3、社会素材如:傍晚的灯光早早将黄昏吞没,来来往往的人群,卸下一身的疲惫,带上轻松回家休息。
或许这就是生活。
然而,一种不同寻常的音乐传来,循声望去,竟然是一个乐队在演出。
他们的乐器并不崭新,甚至有些因磨损而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们因阳光的暴晒而显得黝黑,衣着朴实而简单。
驻唱看到大家围观,张开了心扉:“大家好,我们是流浪歌手,历经很多城市,一路演唱自己的歌⋯⋯经历过现实的挣扎,历经过对未来迷茫恐慌,但是我们热爱音乐,不管明天是什么,我和我的团队,依然坚持追求梦想⋯⋯”
4、发生感触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开始觉得他们可怜,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发觉: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向现实妥协,改变了梦想的方向,或将梦想掩埋。
然而他们面对亲人的质疑、现实的挣扎,依然爱音乐,勇敢追逐,用声音,用热情,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歌⋯⋯他们并不可怜,而是可歌可敬
5、升华主旨,首尾呼应
第四种审美感悟类第四类:审美感悟
这种类型可以写:走向古巷的深处,感受她的“承受繁华而不骄,面对荒凉而不躁”的淡泊的美。
1、开篇点题
2、引出下文
如:伴着蒙蒙细雨,我踏过小桥,穿过甬道,绕过人群,来到杭州这古老的巷子深
处,感受她与众不同的美⋯⋯
3、实写破败
悠长的古巷、颓坯的白墙、灰色的青石板、青青的苔藓⋯⋯组成了一幅破败景象。
还有那古老的矮矮的阁楼,让人很难想象人住在里面的情形⋯⋯
4、虚写过去
在古老的巷子的深处,似乎能看到昨日的繁华。
那掉漆的黑色大门,似乎一敲门就有一位童仆开门,代主人款待贵客。
那矮矮的阁楼里,是深闺小姐探望外界的窗子吧。
外面的车水马龙,让她的眼睛应接不暇,怕有人看到,用团扇遮住了面颊⋯⋯
5、感悟巷子
走向深处,让人忍不住遐想,忍不住心生佩服:巷子承受住昨日的繁华,又承受住荒凉后的落寞。
繁华时,不骄傲傲慢,落寞时,不自卑沮丧。
坦然面对繁华和孤独,这是一种美。
美在“承受繁华而不骄,面对荒凉而不躁” ,平常心,淡泊情怀,令人心生敬意。
6、升华主旨
这类话题可以延伸很多方面:传统工艺、艺术、书法、习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