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面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十二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思铭、李达、李汉俊、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纲领。
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地确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党成立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一九二零年八月,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从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一九二三本年二月,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这期间全国罢工达一百多次,参加人数达三十万以上。
罢工期间涌现出了林祥谦、施洋等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敌人的屠刀面前,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伟大革命气节。
斗争的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如果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各个阶级联盟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不可能去战胜全副开装的反动派。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九二零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如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确定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1949 年 9 月
1949 年 10 月 1 日
平型关大捷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汪精卫 伪国 民政 府在 南京成立 百团大战 中国共 产党 第七 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日本宣布投降 中共和 谈代 表毛 泽东 等飞抵 重庆 ,重 庆谈 判开始
1927 年 8 月 7 日
八七会议
1927 年 9 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 年 10 月
秋收起 义部 队到 达井
冈山
1928 年 4 月
井冈山会师
1928 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江西
中华苏 维埃 共和 国临
瑞金
时中央政府成立
我国自 己拍 摄了 电影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初
国民政 府从 广州 迁到
武汉
1927 年 4 月
蒋介石 在南 京建 立国民政府源自1927 年 4 月 12 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1927 年 7 月 15 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1927 年 7 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 年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
卢沟桥事变
1937 年 8 月 13 日
八一三事变
1937 年 9 月
凇沪会战
备注
1937 年 9 月 1937 年 12 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1、崛起:1919五四运动、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2、1927~1936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3、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日军暴行、百团大战、远征军4、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和政协协议、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抗争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最高峰、新特点)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前者是农民的空想,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三.辛亥革命(1911.10.10)1.兴中会,同盟会,《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成果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观上,本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开启了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同时鼓舞了世界上其它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D解放战争(1946-1949)(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中原解放区)(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27.4-1949.4.23)E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相同点:(1)所处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不同(4)结果与前途不同(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前者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F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3)1912—1919年(一战时期):短暂春天4)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①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②1937—1945年:(抗战时期)日益萎缩③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5)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获得新生G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苏联→1917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成就失误并存(确立制度,斯大林模式形成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体制改革)→没能摆脱原有经济体制束缚(探索失败)中国→1949新中国成立(建立政权)→三年恢复,一五“计划实施(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6三大改造完成,十年曲折探索,十年文革(确立制度,斯大林模式形成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体制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探索成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发展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发展年表
1919年
- 五四运动:中国学生及知识分子的爱国抗议活动,反对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
1921年
- 中国成立: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会上,建立了中国,标志着中国革命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7年
- 北伐战争:中国领导的国共合作政权发动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国共分裂的开始。
1937年
- 日本侵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抗战。
1945年
-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其他民族抗日军队
一起,取得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标志着中国的独
立与民族解放。
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等重要发展。
这个阶
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独立与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
红色大事记

红色大事记通常是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相关的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红色大事记:
1.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3.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经过艰苦的跋涉,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
4.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5.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6.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7.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中国。
8.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中国。
这些红色大事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考研政治史纲要谨记时间线,把握历史大事。
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整理分享史纲时间轴,下面看一看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事:二、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1)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1、崛起:1919五四运动爆发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2、1927~1936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3、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日军暴行、百团大战、远征军4、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和政协协议、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抗争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三.辛亥革命(1911.10.10)1.兴中会,同盟会,《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成果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观上,本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开启了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同时鼓舞了世界上其它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D解放战争(1946-1949)(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中原解放区)(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27.4-1949.4.23)E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相同点:(1)所处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不同(4)结果与前途不同(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前者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F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3)1912—1919年(一战时期):短暂春天4)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①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②1937—1945年:(抗战时期)日益萎缩③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5)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获得新生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综述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新民主主义 时期的重大事件及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三大主张,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共同掀起国民大革命。
其高潮就是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先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失利,之后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将部队带到了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并且迅速“燎原”开来。
在此基础上,1931.1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逐步改变方针政策,最终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族抗战方针。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积极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战初期最终形成。
1937——1945 抗日战争1945——1946年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年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1947年,三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1948年底至1949年春,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工作中心是尽快地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1949年4月,渡江战役。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919年5月 1921年7月 1922年 1922-23年 1924年1月 1926年3月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1927年8月 1927年8月 1927年9月 1927年9月 1927年10月 1928年12月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 1936年10月 1937年7月 1945年9月 1946年夏 1947年 1947年6月 1948年9月 1949年4月 1949年10月 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二大 工人运动 国民党一大 北伐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宁汉合流 创建根据地 东北易帜 瑞金建政权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长征结束 全面侵华 抗战胜利 内战爆发 解放区土改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解放南京 新中国成立 历史阶段 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阶级基础 适应了革命要求,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失败,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标志着1、国共合作实现。2、革命统一战线形成。3、国民大革命开始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取得巨大成功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了城市暴动的错误性,开始向农村转移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开始土地革命 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形成了和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瑞金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伪满洲国) 中共中央和红军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保存有生力量、北上抗日) 结束左倾,肯定毛泽东思想和地位,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锻炼了革命力量、保存了革命火种 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开始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推翻了三座时期 第一次国内 战争时期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土地革命 时期 第二次国 内战争时期
抗日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第三次国 内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