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红色经典书目演讲稿
演讲红色经典故事的演讲稿6篇

演讲红色经典故事的演讲稿6篇演讲红色经典故事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变,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
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
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教师品读红色经典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品读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它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凝聚着无数英雄的鲜血和智慧。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色经典的感悟,希望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一、红色经典的内涵红色经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主题,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如《红岩》、《长征》、《白毛女》等。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
二、品读红色经典的必要性1.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传承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
品读红色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2. 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红色经典作品中所展现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信仰、追求和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品读红色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红色经典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不竭动力。
品读红色经典,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三、品读红色经典的感悟1. 理想信念的力量在品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正是源于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坚定信仰,把理想信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如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等,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爱国书籍红岩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推荐一本激发爱国热情的书籍——《红岩》。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伟大作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和感悟。
一、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红岩》中的主人公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他们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
这种坚定的信念,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红岩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红岩》中,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同学,关爱他人,共同进步。
我们要牢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红岩》中的英雄们,为了民族解放,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这种英勇斗争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动力。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这种英勇斗争的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上,我们要勇于攀登知识的高峰;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向上,永不言败。
四、忠诚于党,为人民服务《红岩》中的主人公们,始终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谋幸福。
这种忠诚于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这种忠诚于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最新红色经典演讲稿(5篇)

2023最新红色经典演讲稿(5篇)2023最新红色经典演讲稿【篇1】作家秦兆阳在《无题》诗的一开头,有三个异常耐人寻味的悖论。
第一个悖论:“最应当记住的,最易忘记,谁记得母乳的甜美滋味”第二个悖论:“最应当感激的,最易忘记,谁诚心亲吻过亲爱的土地”这第三个悖论,最令人感动了:“最应当计算的,最易忘记,谁算过先行者的无数血滴”过去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党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这句话过去经常讲,今日仍然要讲,今后还要继续讲。
是啊,我们更不应当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先烈,他们流下的血滴永远也无法计算。
仰望着鲜红的党旗,我不能不热血沸腾,激起无数红色的记忆。
我先说说《阿坝党的历史》中一个感人的记载吧!此刻的四川阿坝地区是那样的美丽,雪山呈现出银白的色彩,天是那样的湛蓝,偶尔飘过的白云像洁白的哈达。
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满是艳丽的格桑花,时而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
然而在70多年前,这儿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的尸骨。
他们或者战死在一个之后一个的战役中,或者被冻死、饿死在雪山上,深陷在草地里。
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啊!《阿坝党的历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后边过来的人无需向导,顺着沿途的尸体就能够找到行进路线。
”听了这个材料,亲爱的朋友,您的心灵颤动了没有听了这个材料,我们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什么叫做“前赴后继”!什么叫做革命路上的路标!如果你去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就能够看到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遗像,看到李慰农、郭隆真、刘谦初、李春亭等烈士的遗像。
纪念馆内一些挽联是那样感人心魄:“英烈伟绩惊天动地,誉满滨海名垂后世”;“万众长歌悼英烈,四化伟绩慰忠魂”。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多想想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多想想那些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多想想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来到这美丽的青岛,我真想深入大街小巷,去寻找轰动全国的“微尘”。
关于红色经典的演讲稿

关于红色经典的演讲稿红色的国旗,是因为我们有红色的革命,红色的故事,红色的经典。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关于红色经典的演讲稿,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红色经典的演讲稿篇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明,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读许多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读红色经典则是和革命烈士进行心灵的沟通。
——题记微山湖在呻吟——《铁道游击队》耳边又传来了那熟悉的歌曲: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微山湖,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个堪称“世外桃源”的地方,一个微风拂过芦花,激起层层波浪的地方。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美丽而悠远的人间天堂,也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随着一声火车汽笛的鸣过,微山湖再也不能平静……微山湖在呻吟,日本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华儿女眼睁睁地看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日本鬼子则贪婪的搜刮得来的财富。
这笔血债该向谁算?于是王强的矛头指向了日本人。
这血海深仇该向谁报?于是刘宏的枪口对准了日本人。
他们爬火车、这炮楼、炸桥梁,从日本人鬼子的手里夺回抢走的粮食和煤;他们在铁道线上和日本人斗智斗勇,把铁道线上、火车上当成了插入敌人心脏的最有力的武器。
他们的耳边回荡着微山湖痛苦的呻吟声,那么凄惨、绝望,每当听到这呻吟声,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更坚定了!要把日本赶出中国。
不怕流血不怕死,甚至为此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延安在呼唤——《保卫延安》延安,一个重要的根据地,无数革命领导人都曾在这块土地上付出过心血,由此被称为“革命圣地”。
但国民党的魔爪多次想深入其内部,夺取革命果实并将其夷为平地。
为此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山西省延安以南地区对国民党进行多次防御作战。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面对缺粮少弹的危机,他们不畏惧不退缩高呼:为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保卫革命和国民党进行生死搏斗!这呼唤声飘荡在延安上空,随风传播了几千里,有更多的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这块净土,革命力量不断壮大,那有与敌人多次周旋,转移敌人注意力而身负重伤的彭德怀;还有远筹帷幄,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而坚持指挥作战的毛主席;还有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草鞋穿烂三次而不愿更换的朱德。
红色经典演讲稿5篇

红色经典演讲稿5篇红色经典演讲稿 (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忆峥嵘岁月诵红色经典演讲稿

忆峥嵘岁月诵红色经典演讲稿忆峥嵘岁月,诵红色经典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在这峥嵘岁月中,我们回首过往,深感岁月静好,而红色经典却如激流奔腾,涌动在我们的心间。
这是一段承载着革命光辉、铸就崭新历史的岁月,每一篇红色经典都是我们思想的源泉、灵魂的力量。
一、红色经典的岁月印记回首革命的历程,红色经典如同我们生命中的明珠,熠熠生辉。
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是一次又一次的英雄壮举,是一曲又一曲的壮丽赞歌。
《红岩》中的革命先烈,他们的坚定信仰、不屈精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鼓舞着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红楼梦》的时代记忆红色经典不仅在战场上闪烁光芒,在文学艺术中也有着深刻的印记。
《红楼梦》是一座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它,我们能够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看到爱情、权谋的复杂纠葛,更看到了对封建制度的冷峻批判。
这部经典之作,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人性情感,更承载了时代的重压。
三、红色经典的时代力量红色经典,是一座座时代的丰碑,是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些经典蕴含着革命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红旗谱》、《义勇军进行曲》等经典音乐,它们的旋律激荡着我们的血脉,唤醒着我们对正义的信仰。
四、红色经典的时代使命红色经典如同一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红色经典的时代使命依旧光芒四射。
我们要在红色经典的引领下,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开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
五、携红色经典奋进未来让我们携着红色经典的光辉,奋进在未来的征程中。
让我们继续铭记革命先烈的付出,将红色经典的力量转化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具体实践。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愿意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奏响新时代的红色经典之歌,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你的姓名][日期]。
红色经典演讲稿(通用6篇)

红色经典演讲稿(通用6篇)红色经典演讲稿(通用6篇)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色经典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经典演讲稿篇1连绵千里的喜马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在珠峰,那曾经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曾经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得让人荒芜。
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我们永远铭记2016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
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他因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
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现在世界的顶峰,8844.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终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终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
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面,令人震撼无声。
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
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
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
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
为什么每个人面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
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
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
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红色标语游动着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面对崭新的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红色经典书目演讲稿
《你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贾艳
各位评委、同志们: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我演讲的题目是《你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我常常沉浸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安静的空间,优柔的灯光,一杯清茶,手捧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熨帖着平日浮躁的心灵。
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本书或书中的人物会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当我们迷惘困惑的时候,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我心里就有这样一个人物——周恩来。
这个于1898年生人,1976年离开我们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充分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崇高品质,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领袖,推动着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现在,春天已经来了,总理生前居住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他的主人已经离开我们35年了。
总理喜欢海棠花,每当工作繁忙的时候总爱在海棠盛开的院落里散散步,放松一下。
他常说: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似乎也是总理一生的写照,从总理身上我读懂了责任与担当。
1949年,站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起点上,历史的重担落在了51岁的周恩来肩上。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对内要建设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对外要把新中国推向国际舞台。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二次参加国际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全面体现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
会上,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高瞻远瞩的外交思维一直沿用至今。
有人这样评价万隆会议中的周恩来:他在会议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排难解忧、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那个人。
我常想,是什么样的强大信念,支持着总理能够运筹帷幄,在充满敌意的国际舞台中化敌为友,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拓天地。
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在给邓颖超的一封信中,总理这样说:“在我们身后有无数的烈士,我们这些幸存者继承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一想到他们,我就感到任务很重,要加倍的努力把工作完成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是啊,为人民服务。
总理生前身上经常佩戴的一枚徽章上面就是写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不仅刻在徽章上,也深深地刻在总理心上。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被确诊膀胱癌。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仍然超负荷的工作,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1975年6月以后,已经经历了四次大手术的周恩来,清醒的估计到自己
的生命“还有半年”时间,于是他拖着只剩下61斤的重病之躯经常连续工作18个小时,与病魔抢时间。
1976年1月7日,已经进入周恩来生命的倒计时,总理病情恶化,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
深夜11时,弥留中的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微睁双眼,认出了医疗组成员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就是总理留下的最后的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
敬爱的周总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
遵照周恩来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向了祖国的江河湖海。
他个人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遗产;然而,伟人长逝,他在人民心中留下了座座无字的丰碑。
在总理遗体从北京医院运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沿途的十里长街上,数百万群众自发的聚集在街道两侧,在凛冽的寒风中肃立致敬,与总理做着最后的告别。
当灵车缓缓通过时,人们含悲饮泣,泪眼相送,“亲爱的周总理啊,你在哪里?人民的好总理啊,你在哪里?”人们心中的呼唤,化作一曲哀乐回荡在长安街上空。
是什么感动了这百万计的群众,是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的周恩来,向我们诠释了生命价值和意义。
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财富积累中,我们已经不再贫困了,浮躁、拜金、腐败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已不再陌生。
但总理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的方式,把他的高尚品格象种子一样种植在我们心里,当我们面对诱惑、怀疑信念的时候,让美丽的心灵之花,帮助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从总理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俯首甘为孺子牛”;从总理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有的人死了,可他永远活着”。
记得上大学时,哲学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对我影响甚为深刻:“所谓英雄,就是能够对自己的选择担当起一切后果的人。
”总理选择了象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光芒,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于是,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形象,这样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始终为我照亮前方,帮助我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都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这就是一本书和一个人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人生追求,让我们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最后借这个机会,还是让我们共同分享这样的场景:优柔的灯光、一杯清茶,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带我们走进安静而平和的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