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学文案
2018春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新教学计划

2018春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新教学计划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将培养学生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涵盖了18个主要概念,其中重点和难点包括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地球的构造和岩石、土壤等,水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单一物质,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通过玩泥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岩石和土壤,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的不同特性,了解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以及认识植物和动物繁殖后代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最后,我们将让学生了解人类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的核心在于发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
而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运用科学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
在本学期的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4、5、8、9、10是重点知识。
2018春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1.石头12.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
3.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行观察和描述。
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1.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
2.托盘、放大镜。
1.观察并描述石头。
2.4.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
2-5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2.玩泥巴13.沙子与黏土11.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重点:在玩中感受泥土的特点。
难点:学习用泥土做一个泥塑物品。
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1.用于采集泥土的小铲子和塑料盆。
2.泥土、培养皿、白色托盘。
3.筛孔由大到小的三种规格的筛子。
4.用于和泥的容器。
1.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2.用于筛去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培养皿。
3.用于做渗水实验的器材:过滤杯、烧杯、水1.采集泥土。
2.筛泥土。
3.做泥塑。
1.从土壤中分离出黏土。
2.描述并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
3.做渗水实验。
6-9第二单元4.水是什么样的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1.教师材料:白醋、水、1.运用各种感官观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察并描述白醋、水、水1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2018年春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
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
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
正由于看不见,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
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本单元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物入手,继续感受动物是生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体会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年度第二学期班级。
日期:经过一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部分学生的制作能力较差,导致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相对欠缺。
在本学期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力求使本班所有学生都能够从科学课中学到知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为教科版,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包括七个教学内容,分别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给物体分类》、《观察一瓶水》、《他们去哪里了》和《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包括六个教学内容,分别为《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建个家》、《观察鱼》和《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共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要一课时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研究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解决问题、学会总结。
另外,班级中有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仍然不能安心听讲。
教师应该给予自己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现象发生。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观察、记录方活跃。
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仍然有学生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
不过,一年级的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将为学生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018.2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1)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备注
1
2.26—3.2
科学家是这样做的
2
3.5. –3.9
发现物体的特征
3
3.12-物体的形状
5
3.26—3.30
给带物体分类
6
4.2---4.6
观察一瓶水
7
4.9—4.13
它们去哪里了
8
4.16—4.20
认识一袋空气
9
4.23—4.27
第三课:观察一选中动物第四课:缎带动物建个家
第五课:观察鱼第六课:缎带动物分类
第七课:科学阅读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3、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4、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和阳光等。
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整个单元用九课时完成,其中两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
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动物时要注意安全。
2、学生分组实验是要加强合作,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科学阅读
10
4.30—5.4
我们知道的动物
11
5.7—5.11
校园里的动物
12
5.14—5.18
观察一种动物
13
5.21—5.25
给动物建个家
14
5.28—6.1
观察鱼
15
6.4—6.8
给动物分类
16
6.11—6.15
科学阅读
17
6.18—6.22
期未复习
18
6.25—6.29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四寨民族小学2018年春季一年级(2)班
科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由两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完整word)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8 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课计划一、学情剖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风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讲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纪小,好动、易喜悦、易疲惫,注意力简单分别。
21 教育网二、教材解读 jy ·com1、“ 我们四周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顺序渐进地率领学生们睁开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1·c·n·j ·2、“动物” 单元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一样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中心观点。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假如为他们供给研究动物的时机,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动物”单元第一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而后经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和生计环境的仔细察看,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色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迪。
21·世纪教育网版权全部2·1·c·n·j ·y三、教课目的1.科学观点目标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拙程度等特色能够被我们察看和描绘②不一样的物体之间有很多同样和不一样的特色,我们能够依据这些特色对它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拥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色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生殖和死亡⑤领会动物生活在适合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品、水、阳光等⑥知道动物能够经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⑦说出四周常有动物的名称及其特色⑧知道按必定的标准能够给动物分类2.科学研究目标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察看和描绘事物间的同样之处和不一样之处②能以议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绘和沟通③试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⑤能用多种感官察看动物⑥能用语言、图画描绘和记录察看内容⑦能在察看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四、详细教课举措1.培育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优秀习惯学习兴趣关于科学学习特别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一年级下科学
教学计划
株董路小学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者张赛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科学,一年级共4个班。
这是国家教材改编后一年级第一次接触到科学这门学科。
“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一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本学期我要继续让科学课充满童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是全套教材第一个单元,既有科学探究也有工程实践。
由《认识水》《比较水的多少》《小水轮》3课组成。
第二单元《空气》是教材正式对小学生观察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开始,且贯穿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哪里有空气》、《认识空气》、《小风车》。
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由四课组成《常见的动物》、《观察身边的动物》、《动物的特征》、《动物和我们》。
第四单元由三课内容组成:《常见的植物》《观察身边的植物》《植物和我们》。
这三科课内容总体上是和前一个单元一致。
《纸飞机》单元是以《折纸飞机》主题为引导,以学生自主为载体,以开放为活动形式,强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识别感觉器官,会运用某种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点;能通过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4.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四、教学措施
1.动手动脑做科学。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与饲养……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
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还应与动脑相结合。
边动手边思考,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2.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
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
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
匆匆而过、急于求成的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无益的。
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教学进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