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 悟初心使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
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
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
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
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
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
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
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
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
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篇1 家庭困难,弟有令前之造就者,不过为全世界大多[数]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
江诗咏烈士的血色家书虽然只有寥寥数行,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整封书信可以看出对劳苦大众的博大的爱和对父母兄妹的温情厚语,熔于一体,从中可以体味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的精神世界。
他舍小我而成大我的壮举,令人动容,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仰,令人振奋。
人需要有信仰,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幸运的生于和平年代,生逢伟大时代,更要以先辈为榜样,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以民为本的赤子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热爱,以担当作为交上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
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这是刘愿庵烈士的书信中如此写道,当我读到这段的时候,心里既心情非常的沉重,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想到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愿景,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胜利的时刻到来了,而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主动担起时代重任,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真抓实干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脚踏实地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红色家书》中所讲述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无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必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2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我被其中温情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所感动。
这本书以家书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和他的家人在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辛生活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向他的家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关爱。
这些家书是他在牢狱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每封信都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
他讲述了自己在革命中的种种经历,满怀深情地向家人讲解了自己的信念和对革命的忠诚。
家书中流露出的亲情和对亲人的关怀令人动容,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任何困境下都能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同时,家书中也流露出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他用家书向家人讲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原因。
他对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尽管他处于困境中,但他依然充满着信心和乐观的精神,坚信自己的努力将为实现理想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所打动。
他们用笔墨传递出的温情和坚定的理想使我深受启发。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家庭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相互支持和给予激励。
同时,作者也呼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不论面临何种困难和逆境。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家庭的意义和革命理想的重要性。
它使我懂得了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同时,它也使我觉醒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红色家书》是一本温情而又深刻的读物,它通过家书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牵挂和情感,同时也传递着革命理想和家庭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支持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会努力践行家书中的理念,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
通过这本书,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对家庭有着深厚感情,同时又有自己坚定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
阅读《红色家书》让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感悟4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悟4篇《红色家书》读后感4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带着血肉的情怀!家书是维亲的传带,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此,家书价值之所以能抵万金。
而《红色家书》的书写人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于战火记忆中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的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至少在外面应该努力的做一个显亲扬名的角色,极力的把官做大一点,把钱找多一点,并且找的钱应该全部送回家来,使得家里的人都享受一点清福,使乡里的人个个都要恭维我家的人。
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
”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
同时我是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也不敢对她忘恩负义”,这份为人子、为人兄的担当,至今应该垂范后人;“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除痛苦,决不要死死的要尽痒于家庭”,作为一名父亲,他也依然秉持着这份情怀,以自己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远大情怀期许着自己的儿子,“为一般被压榨穷苦无靠的人们而期许”,这份为人父的格局,更值得弘扬!看到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张张触人泪目的老照片,我们能切身的体会到没有个辆牲的烈士都是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基石,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有奉献情怀的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切换时空,英雄不是只高不可攀地活在故事和历史中,榜样就在身边,你我皆可。
《红色家书》读后感:党风与家风的传承我是喜欢写信的人,到现在我都经常给读小学的儿子写信,虽然如今用信件交流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所取代,可我认为书信的作用却是现代通讯无法替代的,因为字里行间会透露出写者的情感,并以整体而不是碎片化的方式呈现。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篇一】深夜里,手捧《红色家书》细细品读,心一下子从浮华喧嚣、杂乱无章中抽离,慢慢被先烈的醇厚情感、循循教诲所吸引,收获的是字里行间的健康向上、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杯,催生无数正能量。
《红色家书》收录了战争期间五十多份保存下来的一封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些家书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每一封家书都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那种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情感:他们深爱着自已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爱人,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凭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烈士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拳拳之情。
每封家书牵引的是人生哲理,或委婉、或直接、或绵长、或执着、或柔和,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事业、爱情、亲情、友情,引导我们崇尚善良、勇敢、担当、进取,以及许许多多心灵的感悟和对家庭、事业、生活的人生态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死。
人终有死,我死后您不必过分伤悲,还有儿女需您照应”,这是爱国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对死亡无所畏惧,含泪嘱托唯一割舍不了的妻子和孩子时的临别赠言、“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
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
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是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的一封长信。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每每都潸然泪下。
这一批批革命青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造就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怀、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始终以拯救劳苦大众为已任,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悟
初心使命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初心情怀”,更展现了一种“使命”的担当。
捧读《红色家书》,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感悟《红色家书》,无数共产党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更从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回望《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无私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站在新时代,我要更要从《红色家书》中读懂革命先烈的愿望与期盼,务实担当,走好新时期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