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重点词句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

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

负而前驱前:向前2。

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

(完整版)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完整版)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五代史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作文素材、文化常识、名句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作文素材、文化常识、名句默写)

《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汇编(课文重要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与运用、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愿(作动词,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坦言(世人说)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给)尔三矢,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丛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躯(奔驰,快跑),及凯旋而细(收进,收藏)之。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再(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他鲤(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二本(一个人)夜呼,乱者四座(响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理.(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尊(踪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得益J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生的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也多为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岂(难道)独伶人也哉?二、作文素材提炼1、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 “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 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精品文库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官名今义:动词 ,投身到 (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古义 :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 (大概 ,表揣测语气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而告 (之)以成功以三矢赐 (于 )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 ,盛(之)以锦囊岂独 (庄宗之困于 )伶人也哉(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 )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重点词句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重点词句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写出下列实词的意义
1、原:
2、遗恨:
3、从事:
4、组:
5、苍皇:
6、何其:
7、抑:
8、本:
9、举:
10、岂独:
三、句法知识梳理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口头翻译:
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五代(907---960)共53年历史,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先后换过六姓十三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
5、《伶官传序》所记的四个伶官是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6、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各一头;太牢则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各一头。
二、词法知识梳理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的用法及意义
5、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6、还矢先王。
7、盛以锦囊
8、系燕父子以组
9、而告以成功
10、誓天断发
四、欧阳修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本文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案参见教学参考书P257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2、负而前驱
3、函梁君臣之首
4、而告以成功
5、一夫夜呼
6、乱者四应
7、仓皇东出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忧劳可以兴国
10、逸豫可以亡身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人事:(古)人为之事,人力。(今)关于工作人员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写出下列各句中相同词的用法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五代(907---960)共53年历史,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先后换过六姓十三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
5、《伶官传序》所记的四个伶官是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6、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各一头;太牢则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各一头。
二、词法知识梳理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的用法及意义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2、负而前驱
3、函梁君臣之首
4、而告以成功
5、一夫夜呼
6、乱者四应
7、仓皇东出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忧劳可以兴国
10、逸豫可以亡身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人事:(古)人为之事,人力。(今)关于工作人员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写出下列各句中相同词的用法和意义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写出下列实词的意义
1、原:
2、遗恨:
3、从事:
4、组:
5、苍皇:
6、何其:
7、抑:
8、本:
9、举: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岂独:
三、句法知识梳理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口头翻译:
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其意气之盛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2、其
、与其所以失之者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后用兵
3、以
、以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以归梁
、盛以锦囊
、而告以成功
4、于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入于太庙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与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
一、常识填空
1、伶官是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2、本文是欧阳修为其撰写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一篇序言,又是一篇史论,即就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表评论。本文意在借古讽今,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
5、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6、还矢先王。
7、盛以锦囊
8、系燕父子以组
9、而告以成功
10、誓天断发
四、欧阳修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本文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案参见教学参考书P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