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_资料.
PICC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

13.静脉穿刺
操作手法正确,穿刺一次成功
13.1助手扎止血带
13.2用2%利多卡因0.2—0.5ml做局部浸润麻醉
13.3操作者注视超声显示屏,将穿刺针经导针器(或直接)刺入血管。做到手眼配合、左右手配合
13.4见回血后分离探头,左手稳定穿刺针,降低进针角度,右手送入导丝至体外剩10—15cm,助手松止血带
用药(静脉输液:PICC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
项目
护理流程
质量标准
操作前准备
1.核对医嘱
核对正确
2.评估:(1)治疗方案及疗程;(2)病情(有无上腔静脉综合症、静脉血栓史);(3)术侧肢体有无肿胀、有无外伤、手术、放疗、置管史,以及肢体活动度;(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5)出凝血情况;(6)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患者评估全面
3.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患者配合
患者了解换药目的,患者配合
4.签知情同意书
5.患者准备:协助患者排尿,穿刺患肢保暖
符合规范要求
6.洗手、戴口罩
7.备齐用物,放置合理:超声仪、导针器套件(或无菌探头套)、耦合剂、PICC穿刺包、PICC导管、塞丁格穿刺套件、无菌无粉手套2副、治疗盘、胶布、止血带、棉签0.5%碘伏、75%酒精或3MTM葡萄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2%利多卡因、肝素盐水(10u/ml)、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1ml注射器、肝素帽或正压接头、10×12cm透明贴膜、卷尺、导管标识、龙胆紫、一次性防渗透治疗巾、PICC维护手册、干手消毒剂
23.3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24.使用思乐扣固定
固定妥善
24.1碘伏棉签清除血迹
B超引导下赛丁格穿刺对疑难血管PICC置管的观察

B超引导下赛丁格穿刺对疑难血管PICC置管的观察U的:观察B超引导下赛丁格(MST)技术对疑难血管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
方法:护士对126例需PICC置管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将肘部无可视和触觉无法找到的血管,判定为疑难血管,采用B超引导下MST置管31例为观察组,对可视和触觉能找到的血管的95例患者采取传统的PICC置管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颈内静脉异位共3例.未穿刺成功改CVC置管1例,局部穿刺针眼处皮肤正常。
对照组送管困难、颈内静脉异位23例、未穿刺成功改CVC置管5例、局部穿刺针眼处皮肤红肿3例,两组比较,X2=4.53, P<0.05o结论:B超引导下MST用于PICC置管,可降低送管困难、减少静脉损伤、静脉炎和导管异位的发生,从而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顺利完成治疗任务,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标签:赛丁格技术;PICC;疑难血管;超声引导;观察B超声引导下Seidinger (MST)技术原为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
在国内,使用14G血管穿刺鞘盲穿是植入PICC的常规穿刺技术。
此种穿刺技术在使用时要求病人有粗直、有弹性的血管。
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病人,传统PICC穿刺法存在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陷[1]。
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疑难血管穿刺问题,2014年1月一10月,笔者在全院范围内,通过专科护士会诊,评估血管。
对疑难血管采用B超引导下赛丁格穿刺技术(MST)为31例患者行PICC置管,并与传统的PICC置管95例相对照,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取2014年1月4日至2014年10月8日住院需PICC置管126 例患者,护士对其血管进行评佔。
观察组:将肘部无可视或触觉无法找到的血管, 但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判定为疑难血管的引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32-65 (47.7+12.6)岁;其中乳腺癌16例,直肠癌、结肠癌9例,口血病2例,肺癌、卵巢癌、宫颈癌、胃癌各1例。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初学者常见问题及对策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初学者常见问题及对策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初学者在置管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提出预防及处理对策。
方法对7例初学者进行103例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发现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对策。
结果103例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中,24例首次穿刺失败,15例送导丝不畅,11例导管尖端异位,7例送管困难。
结论初学者置管前应充分评估,置管后要总结经验,提高置管操作技术及置管者心理素质,以解决置管中存在问题,提高置管成功率。
标签:PICC置管;初学者;对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给化疗、胃肠外营养、缺乏外周通路等患者提供理想、便捷的静脉通道。
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技术在我国于2009年开始引进,其置管成功率高达96.2%~100%[1],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风险。
我院7例初学者于2015年1月~12月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PICC置管103例,现将置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初学者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PICC盲穿资格,经过院外理论、实践学习,通过院内静脉治疗小组对PICC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观摩超声引导下使用MST行PICC置管5例及以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2例及以上置管的护士。
1.2一般资料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视锐5TM超声导引系统,巴德公司生产的MST器械包(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0G套管针和21G超声引导下的穿刺针、导丝、破皮刀、带peer-away鞘的扩张器等),导针器套件1套(无菌探头保护罩、导针器、无菌耦合剂)。
采取超声引导下使用MST行PICC置管,2015年1月~12月共103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8岁~67岁;穿刺部位为肘关节以上3~8 cm处,其中79例为贵要静脉,24 例为肱静脉。
鲁慧敏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撕裂穿刺鞘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再次核对置管长度,修剪导管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抽回血,脉冲式正压封管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拍片、定位
置管后拍片定位,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中下1/3处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 手眼配合问题 •������ 超声波探头问题 •������ 穿刺针固定问题 •������ 影像学基础 •������ 适应塞丁格穿刺方式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成功置管要领
•操作前对置管流程要熟练 •操作者及患者体位要舒适。 •超声引导器放置的位置要合适,对侧,平视。 •如需要,皮肤切口切开要足够大。 •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导丝。 •使用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皮下局麻,以减少破皮送鞘的痛苦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静脉穿刺
眼看屏幕,左手持探头,右手持针,在导针器引导下 进入血管,屏幕上可见穿刺针进入血管,这是停止进针
亚
洲
心
脏
病
医
院
示意图
亚
洲
心
脏
病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PICC套件 2. PICC穿刺包 3. MST套件 4. 导针器套件 5. 无粉手套 6. 10*12贴膜 7. 消毒物品 8. 肝素生理盐水 9. 2%利多卡因1支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撕裂穿刺鞘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导管固定
导管U型摆放 纱块压迫、覆盖贴膜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导管固定
弹力绷 带包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沿导丝插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推入静脉内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撤出导丝及扩张器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ICC导管从插管鞘中送入到上腔静脉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血液科 蒋秀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 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 医师发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 •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或套管拔出 •扩张器/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皮 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针芯 •通过扩张器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11月符合PICC置管条件(血管条件差)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可以找到最佳置管血管位置,直观的显示了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PICC;靶向血管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目前国内PICC置管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采用传统(肉眼观察)PICC 置管技术和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
传统PICC置管技术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要求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好等因素,而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扩大限制因素,拥有较少的限制条件,在临床上收益较好。
国际上广泛应用PICC穿刺技术,此种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一次穿刺方法的成功率、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而且极大的符合了美国提倡的置管部位在肘关节上至腋下区域(上腔静脉),为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减轻痛苦[1]。
现笔者所在医院将超声引入与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应用到患者的PICC置管中,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情况,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收集笔者所在科2014年5-11月需行PICC置管的100例临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0岁,平均47.2岁,均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PPT课件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局限性: 须有可穿刺的静脉
大家所遇到的病人都有这种血管条件吗?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 •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或套管拔出 •扩张器/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皮肤切开,扩大穿 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针芯 •通过扩张器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下的PICC置管
最早使用是在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 个名叫Claudette Boudreaus的危重护理的护士完成的,这 个护士是最早的PICC小组的成员。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文献报道使用B超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 的成功率由60%~87.5%提高到91%~100%
静脉穿刺
在针入血管的瞬间,血管 会凹下去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静脉穿刺
见回血,轻轻分 离探头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硬针穿刺成功后有回血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持导丝放入穿刺针內, 以确保导丝在血管内
导丝在体外保 留至少105cm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撤出穿刺针,给与局麻,扩大穿刺点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沿导丝插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推入静脉内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撤出导丝及扩张器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B超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穿刺PICC中的应用及护理1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34-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可带管回家等优点,从而保证了高渗、高营养药物、化疗药物及时准确安全地输入静脉,防止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造成外周静脉静脉炎、纤维化、血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及药液外渗的不良反应。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对外周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但长期大量输入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刺激性强的药物对患者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穿刺PICC带来了困难,为了增加PICC成功穿刺率,给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带来福音,使治疗有效进行。塞丁格技术原为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疑难血管穿刺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下采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1]。2011年1月起,我院开展了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3.1.3环境准备术前30分钟清洁病室。减少人员流动,保证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
3.2术中护理
3.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4]。推送导管时动作轻柔、速度均匀,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3.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送管过程中注意患者面色、呼吸、表情,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胸闷等不适,嘱患者放松,深呼吸。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患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有无过敏史。评估患者多的心肺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了解输液治疗的时间溶液性质、渗透压、PH值等。局部评估包括观察预穿刺静脉及周围皮肤情况,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的全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 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 年)
PICC的优点
1.安全方便 维护简便 2.留置时间长达一周到一年 3.保护静脉,减轻病人痛苦 4.导管不易脱出,稳定性好 5.彻底杜绝药物对血管刺激和外渗风险 6.置管危险性较CVC低 7.感染的发生率较CVC低,<3% 8.解决了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输液难题
PICC和锁骨下静脉导管优劣的比较
置管并发症 留置时间 感染率 置管人员要求 导管维护费用和方便程度 带管出院 从材质和导管内壁的沉积物上看
主动治疗与被动治疗
被动静脉治疗
接诊病人
不做任何关于最适合的通道器材的评估
使用外周静脉治疗
频繁更换外周静脉治疗器材 或
外周静脉损伤被迫使用中心静脉器材
被动治疗的恶果
恶果
主动静脉治疗
接诊病人
对多因素评估
选择适合病人需要的血管通道器材
病人使用最初选定的通道器材 完成全部静脉治疗同时
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什么是塞丁格技术?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 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 放射科医师发明
改良后塞丁格技术(MST)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 刺
微插管鞘配置 a、导丝 b、21G的钢针 c、20G的套管针 d、皮肤扩张器 e、解剖刀
建立无菌区
探头的摆放
置管方法
选择合适的导针器
导针器
置管方法
再次定位
导针器的优点
2 cm1 cm
置管方法
在针入血管的瞬间,血管 会凹下去
静脉穿刺
见回血,轻 轻分离探头
持导丝放入 穿刺针内, 以确保导丝 在血管内
撤出穿刺针, 扩大穿刺点
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推入静脉内
PICC导管从插管鞘中送入到上腔静脉
妥善固定
在超声下观察PICC导管情况
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置管成功率
B超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的应用较常规PICC在穿刺方面的优势:
血管可见
穿刺针细
文献报道使用B超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成功率由 60%~87.5%提高到91%~100%
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 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或套管拔出 扩张器/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
皮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针芯 通过扩张器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超声下的MST
最早使用是在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医学中 心,由一个名叫Claudette Boudreaus的危重 护理的护士完成的,这个护士是最早的PICC 小组的成员。
血液的PH为7.35~7.45,低于5.0或高于9.0 会引起静脉内膜损伤,出现化学性静脉炎, 就有可能导致静脉硬化、渗透性增强和血栓 形成
血液的渗透压为280~295mosm/L, >450mosm/L会引起中度静脉炎, >600mosm/L则必定引起静脉炎。
中心静脉输液器材的种类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中心静脉导管CVC 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TCVC 完全植入型输液港PORT
瓣少的血管 •穿刺点位于肘上,减少活动时
对血管摩擦 •缩短了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
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置管舒适度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PICC: •避免活动时导管牵拉感 •减少害怕活动引起置管侧肢体麻木、肿胀 •导管易遮蔽,减少对外表的影响及他人的议论 •降低引起患者主要不适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 PICC:
• 可优先选择异位率最低的右侧贵 要静脉观测,及时置管
•置管时异位的情况下利用超声实时 调整导管位置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 规PICC:
•可清楚的看到静脉及走向 •可选择管径大、分支少、静脉
三种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输液钢针“零容忍”
钢针零容忍
1、病人安全的需要
静脉的损伤 不正确的导管输入
2、医护人员安全的需要
职业防护:HIV 丙肝 医护人员怎样在连接过程中无钢针
PICC的适应症
伴随着科技的进 步,临床护理及 输液要求的提高, 安全输液概念的 应用,经外周中 心静脉置管已在 临床广泛运用并 发展。
化疗
需长期 静脉输液
儿童
胃肠外 营养
PICC
家庭病 床病人
刺激外周静 缺乏外周 脉的药物 静脉通路
PICC的禁忌症
无适合的穿刺置管血管 置管途径有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放射
治疗史、静脉血栓形
患侧上肢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药物PH和渗透压对静脉的影响
大家所遇到的病人都有这种血管条件吗?
超声下的MST优点
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 实时引导、全程可见 提高置管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超声下的MST
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ICC置入方法
全世界每年要置入7亿导管,美国占30%, 全部由血管超声引导下插管
物品准备
PICC套件 PICC穿刺包 MST套件 导针器套件 无粉手套 10*12贴膜 消毒物品 肝素生理盐水 2%利多卡因1支